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香港做大亨-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兴盛的意图,其实是为了方便他在文艺界的各项发展,投资电影、制作电视节目、写小说这些。因为发现,虽然有了“财神投资公司”,但最近他的发展实在是乱了一点。有一个这样的工作室,他负责提想法,下面的人负责具体实施,无疑能让他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提高效率。
术业有专攻、人多力量大,是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懂得并且付之以行动的道理。
第四卷 传媒帝国! 第四十一章传媒工作室
“个人工作室”这种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在后世比较盛行,主要集中在娱乐圈内。
明星们成名之后,不甘于只充当娱乐公司的一枚棋子,他们想要自己当老板。于是乎,挂名在娱乐公司之下的明星个人工作室便应运而生。实际上,这种模式也就相当于七十年代开始,嘉禾电影公司实行的卫星制度。
卫星制度,明星成立电影公司,挂名在嘉禾名下,和个人工作室几乎相当。
唯一可能有点不同的是,个人工作室围绕的是明星本人来运作,而嘉禾卫星制度下的电影公司却是带有相当大投资的性质。
围绕明星来运作,将明星本身当做一件商品来运行,是个人工作室成立的全部功能。
后世闹得沸沸扬扬的,在周兴盛的记忆力,应该是黄小明的个人工作室。当时而言,不知道什么原因,黄小明痊愈出院后不久,他便在各大媒体报纸上刊登了招人的信息,广招媒体从业人员去他的个人工作室工作。
薪资待遇以及福利待遇,在众多白领之中那都能算极好的了。
周兴盛这个时候之所以冒出了在自己的财神投资公司名下成立一个围绕他来运作的个人工作室,当然并不是像明星那样将自己推销出去,他不需要,他完全是为了方便他自己在文艺圈内行事。
写小说、写电影剧本、当电影监制、偶尔客串一下电视节目的开发和制作,忙东忙西,如果没有一个团队来协助,要他自己一个人亲力亲为,他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就这几天,他已经觉得自己的生活够乱套的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有时候忙着忙着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会忘了,譬如和梁香凝美女约会。
另外。随着他手上资本的急速扩充,他又想到了拍好莱坞大片冲击世界市场;或许他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又对制作电视剧、对电影公司、出版行业等等传媒行业感兴趣了,那时又该怎么办?
财神投资公司毕竟只是个投资公司,不久的将来是一定要dúlì运营的,不可能由他这样瞎搞。不专业。
所以为了处理他的这些“副业”。成立一个工作室似乎是种很好的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己在经营这些副业的时候,常常都是只提个想法,具体的实施完全就是力不从心。因为以他的水准来说。或者说知识水平来说,这些东西他往往都只是半桶水,有的时候甚至是十窍通了九窍,还有一窍不通。
有个工作室,招聘专业的人才来负责具体实施。他这个头脑人物则负责提出先见性的想法,不仅解决了他不懂的难题,而且起到了双剑合璧,最大限度的将后世的一些进步发挥应用到现在。
后世的进步,相对于现在来,不正是先见性的想法么?
头脑人物负责提想法,不正是一个真正头脑人物应该充当的角色吗?谁见过一个大型集团的董事长会亲力亲为的,他主要负责战略问题而已,另外偶尔再负责一下战术问题。
工作室的名称。周兴盛想了个“传媒工作室”,直接冠以“传媒”二字。
实业方面,自有财神投资去发掘然后运营,工作室的主要发展方向,周兴盛倾向于传媒行业。
招聘人才是第一步。周兴盛不得不亲自出马,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工作室需要哪些人才。
和王京说了一下,第二天的时候他就出发了,带上办公室的一名女秘书。两人直奔招聘市场而去。
春季,向来都是招聘人才的繁忙季节。
毕业生、待毕业生。都需要找份工作。
更何况如今还不是后世那个互联网的时代,找工作不是有熟人介绍,就是在家附近找。当然,最重要找工作的途径,还是看招聘广告以及在招聘会上了。
周兴盛赶到现场的时候,现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香港虽然是四小龙之一,经济发达,人均水平也是极高,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工作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满意目前的工作。何况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一出,都倒了不少公司,也有一部分公司迁移出了香港,所以失业的人如今还是蛮多的。
虽然85年下半年经济稍微回暖,到86年现在,经济一直在向上增长着,但阵痛可不是那么快就会过去的。
前一天就和举办招聘会的机构联系好了,所以周兴盛是直奔自己公司的展台。
这一次,他打算招聘的职位有两个:文字编辑和驻外人员。
很快,两人刚刚坐下不久,立即就有不少求职者围了上来,虽然没人投递简历,但有人马上就上前询问起这两个职位来。
“文字编辑,顾名思义,其实就是编辑文字,就好像考试的时候打完草稿还要修改一下,然后才誊抄在试卷上一样。当然,我们公司文字编辑的工作不可能这么轻松,我们这里还需要你自己来写作。具体的,是我们公司和多家影视媒体都有业务来往,我们公司负责出剧本和小说,然后和电影公司以及报社、出版社合作,所以打算在公司成立一个专门的编剧小组以及小说小组。由公司给出想法以及大纲,然后再由编剧小组、小说小组进行文字编辑,对剧本和小说进行文字填充,最后形成的剧本和小说再由公司审核,可以的话就推销出去。文字编辑,就是这样。”周兴盛笑着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
“和多家影视媒体有业务来往?”
在场的求职者无不惊讶,心中震动,看向周兴盛的双眼都亮了起来。文字编辑的不重要,重要的居然是这家所谓的财神投资公司居然和多家影视媒体有业务来往?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版权问题该怎么算?”有求职者敏锐的问出了这个问题。
“版权当然是公司全权所有,毕竟是公司给出的想法以及大纲,文字编辑只是纯粹的枪手而已,公司可是要付给你们薪水的。”周兴盛想也没想的回答道。
版权问题,不容置疑,周兴盛可没有大方到将版权让出的地步,哪怕是百分之一的版权也不行。
有求职者掉头就走了,不过更多的求职者还是留了下来,一个个开始排队投递简历,同时进行简单的面试。
就像周兴盛说的,公司给了想法以及大纲,再给薪水,身为员工,如果还想要版权,那可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周兴盛也知道这样的弊端,纯粹的文字编辑,很多天才型的人物往往不会来应聘。不过他也不在意,他要的只是文字编辑而已,你再天才,难道还有他这个重生者来的“天才”吗?就算是有吧,周兴盛也不缺那些。
有后世的卖座大片、爆红小说,少了天才们的创新,对他而言也没有损失什么。
“至于驻外人员,很简单,我们需要人手派驻外地,或者是临时性的派驻到电影剧组里去,或者是长期派驻到其它公司,需要懂得法律以及财务知识。”周兴盛对另外一个职位也稍作解释,虽然这个职位需求的人员很少。
招聘进行的很顺利,是现场拍板决定的。
文字编辑这个职位上,周兴盛都没有在学历上做特别的限制,而且也根本没什么要求,只问了几个有关的问题。只驻外人员要求高了一点,学历有限制,至少大学毕业,还必须懂法律和财务,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惊讶。
“你喜欢看小说吗?”对待希望成为文字编辑的求职者,周兴盛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然后,“你看过在《明报》上连载的仙侠小说《星际仙途》没有?”、“觉得这本小说怎么样,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假如,我是说假如我也想写这样一本小说,里面有段情节,主角的修为遇到了瓶颈,要想办法突破,要你续写的话,你会怎么写这一情节?”、“你看过《赌圣》没有?”、“《赌圣》里阿星来到香港的第一个遭遇,如果不是叫自动售货机机老大,而是别的一个什么情节,换做是你的话,你会写成一个什么样的情节?”等等等等,一系列考验想象力的问题。
又或者“请用你认为最美的词汇来描写一个女人?”、“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情节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请你构思一下,如果你在追求一个美女,期间会发生什么?你需要有些什么才能得到美女的放心”、、、、、、这些,考验一个人在文学方面的水准。
诚然,周兴盛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水准并不行,周兴盛也不会否认。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高水准的评论人。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看多了后世的网文和精彩大片,故事情节、描写词汇这些,好不好,能不能吸引观众,他还是能够准确的分辨出来的。
最终,一天招聘下来,也就面试了三十多人而已,而当场决定录用的人才不过五个。
不过周兴盛并没有失望,反而很满意。
招聘会结束后,周兴盛吩咐了被录用的五个人下个星期正式上班,然后就和女秘书一起,每人抱了一盒简历走出了会场。
面试,只能是打电话让这些人到公司来了。
第四卷 传媒帝国! 第四十二章批量写网文
传媒工作室在一周后暂时性的招满了人,成立了。
至于说暂时性招满人了,是因为随着以后的发展,继续招人是肯定的。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传媒工作室成立的意义,也没有人能够知道在未来,传媒工作室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如果按照历史小说的写法,应该是,随着传媒工作室的成立,历史的车轮嘎吱嘎吱转动的方向终于有了一丝改变。
很蛋疼不是?
周兴盛反正是没想到那么远,他只是尽可能的发展着自己。
改变世界?还是留给内裤反穿的超人吧,或者蝙蝠侠、蜘蛛侠,甚至救世主都可以。就他这小胳膊小腿的,没被世界弄残算是不错了。
工作室总共招了十五个人,除了驻外的三个人之外,其余十二个人都是文字编辑。
周兴盛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让他们写剧本,而是给了他们三个大纲,然后让他们按照他给的大纲写三本小说,当他的枪手。
四个人一组,每个人负责小说的一部分,或是情节创造、情节安排,或者遣词造句、优化文字,或者直接码字,每个小组自行按照个人的特点分配这些任务。每个小组的小说都不一样,虽然总共才两个题材,仙侠和都市,但主线并不同。
周兴盛不想浪费自己的脑细胞去想,所以再一次的剽窃了后世火红的一些网文。
两部仙侠,一部剽窃的是《佛本是道》,古典仙侠类,融合了中国古神话传说;一部剽窃的是《永生》,纯粹的升级流爽文。两部都市,一部是《龙蛇演义》,也应该算是升级流,不过写的是国术,所以成为了一部开创性的非凡之作;一部是《透视眼》,周兴盛的主要目的是开拓这个时候写小说人的思路。现代人获得金手指,卖点十足,代入感十足,更重要的是能令人眼前一亮。
网文是快餐文,很适合这种多个枪手合作编写的模式。因为网文在后世而言已经形成了套路。
特别是升级流的仙侠和玄幻。打怪、炼丹、换地图、升级,就这三板斧
换做是传统武侠、纯粹神话小说,考验的就是作者的文学功底了。文学至少稍差一点,写出来都没人看。不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大家,你就算人数再多,也写不出传世经典之作。
所以打一开始,周兴盛在决定成立这个工作室的时候,打的就是流水线的模式写后世网文。
原本。周兴盛是打算先搞编剧小组的,只不过《明报》的编辑杨巍然催的急,又对他死缠烂打的,却不过情面,只能先写几部小说应付下。就他现在的事业,很多地方都需要他操心,所以写小说这事早就没心情了。
《星际仙途》在《明报》的连载已经结束,不得不说,第一部出现的升级流仙侠小说。虽然周兴盛的文笔直白,但连载的过程中,依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不仅仅是在武侠迷中,就连平常不爱看小说的人也忍不住拿起了《明报》,茶钱饭后的悠闲时间里品读。连带着《明报》再一次的热卖,彻底奠定了《明报》在香港报业中销售量第一的地位。
新鲜、奇幻、痛快,这是《星际仙途》给读者的最终印象。
期间,也有大量的模仿跟风之作。虽然绝大部分都不入流,但也有几部写的似模似样。甚至是拍案叫绝,比周兴盛这个原创者还要好。
《明报》连载了那几部,周兴盛也看过。但格外令他惊讶的是,模仿者里面竟然有一个香港文学界的大神级人物:倪框。第一眼看到这个作者名字,他还以为是他自己眼花了,后来再三确认才肯定,还真是倪框本人,这让周兴盛受宠若惊,同时也极为受用。
连载完成,出版事宜也提上了日程,杨巍然都已经主动上门找过他几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星际仙途》连载完成,《明报》已经没有了扛大旗的作品,杨巍然迫切希望他能够再出佳作。只是考虑到没时间,他自己也没了心情,所以周兴盛并没有给出
明确的答复,只说考虑考虑。
现在传媒工作室的成立,正好解决了他的难题,也让他第一时间就安排了计划写上四部小说。
“总经理,有人找您,他说他叫刘振伟,您看?”办公室里,周兴盛正琢磨着工作室的事情,女秘书突然敲门走了进来,报告道。
“刘振伟?不见,你就说我没空!”周兴盛头也没抬就回绝了,他现在在公司,自然得有总经理大老板的派头,可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之类的都要请进来见上一面,谁知道这刘振伟是什么人啊?
只是,刘振伟?这个名字怎么那么耳熟呢?
等等,香港有几个叫刘振伟的出了名,不就一个大导演吗?周兴盛突然反应了过来,意识到说不定还真是那条大鱼,于是急忙叫住了正走出去的女秘书,说道:“等等,你还是去叫他进来的。”
“好的!”女秘书神色一怔,立即反应了过来,笑着应了一声后,转身出去了。
没过一会,叫“刘振伟”的家伙就被女秘书领了进来,是一个个头中等,身材微胖的中年,小眼睛,小鼻子,厚嘴唇,不是后世那个“葡萄老祖”又是谁?
“擦,还真是他啊!”周兴盛心下惊讶,却也没表露出什么,而是站了起来,伸出右手热情的迎了上去,笑道:“原来是刘监制,幸会幸会!”
刘振伟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苦笑着和周兴盛握手,说道:“周先生见笑了,我哪里是什么监制了啊,有口饭吃就算不错的了。”
周兴盛没有刨根问底,不过也知道大多数后世鼎鼎大名的导演这个时候其实都很落魄,应为他们还没有发迹。
招呼刘振伟坐下后,秘书倒了一杯茶进来给他。
刘振伟道了声谢,随即就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这一次冒昧的拜访,也不瞒周先生,我手上有一个剧本,希望周先生能给点意见。”
“额、、、、不是吧,让我给意见?”周兴盛瞬间有些发懵,这个世界似乎有些乱套了。
第四卷 传媒帝国! 第四十三章大话西游!
“这是我的剧本!”说着,刘振伟将夹在肋下的一叠手稿递到了周兴盛的面前。78。
周兴盛反应过来,知道自己现在是今时不同往日,早就不是原先那个半宅男了,而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凭借着他三个剧本,本本票房卖座,他早就成为了香港影坛最顶级的编剧。虽然在艺术层面他还远远称不上大师,但对于市场的把握,在香港影坛而言,他自认第二,相信没人敢认第一。
有本事,那就也连续写出三个超级卖座的剧本来?
没人敢保证,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就没人敢在他面前装样,他也就成为了编剧眼中的顶级大拿,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刘振伟有此想法,也不足为奇。
刘振伟此人,编剧功底很厉害,《大话西游》、《东成西就》、《赌圣》等等经典之作都是他一手操刀构思的。另外,诸多香港电影里都会在编剧这个注释里出现一个叫做“计安”的人,周兴盛以前常常误认为是香港某个着名编剧,甚至误会为许志鞍,但后来才知道,“计安”只是刘振伟的一个笔名而已。
就像“金庸”这个大名鼎鼎的称谓也是笔名一样。
刘振伟和王佳卫早年间打赌,用《猛鬼差馆》里的角色“计安”和“金麦基”为各自编剧时的笔名,王佳卫最后是死不认账,但刘振伟却兑现了承诺。当然,“计安”这个笔名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了,说是刘振伟得罪了向胜这位大佬,不敢用真名编剧,只能以笔名出现,化名“计安”,意指忌讳义安。
周兴盛相信有以上两个原因,不过想着刘振伟用“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