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中央的乱象,地方上也不安生。荆州军区司令长官、征南将军司马略去世之后,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儿子山简奉命前往接任,并加封湘交广三州军区司令长官,镇守襄阳。然而山简平生只对两件事感兴趣,一是活着二是饮酒。在他到任之后,将军府整日酒气弥漫,四州的军务全都堆在墙角不作处理。当地人甚至因此为他编了歌,歌词是这样写的:“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就在襄阳,是山简出门游玩时必去的一个水池上举行的酒宴,池名也是他取的,葛强则是他属下的将领,出门时常陪伴左右,是并州人。

    虽然山简不务正业,但那只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责任感,而不是智商不够,他的所作所为产生的影响,他是十分清楚的,州郡百姓怨声载道,每天都有人往政府门前贴追杀令,这么明显的事实,就算他是傻的,却也不是瞎的。

    与之相反,顺阳郡长刘Т诱辖鳎恍奈瘢钍馨傩瞻鳌I郊蛭ǹ至醐'被百姓拥立而对自己产生威胁,于是反复上书中央请求召刘У铰逖羧沃埃痪萌缭附醐'调任南越兵团指挥官。从此南方政府再无一个务实的官员,百姓心灰意懒,各种不和谐的场面开始滋长。

    人祸向来与天灾相连,就在各地人心惶惶的时候,本年夏季国内出现严重的干旱,长江、黄河、汉水、洛水全都枯竭,可以徒步穿行。

    进入冬季,汉赵政权与晋王朝展开更加惨烈的洛阳抢夺战。

    309年一整年,刘渊接连派出了刘聪、刘曜、石勒、王弥等人与晋王朝疯狂地抢夺地盘,在成功击败并州刘琨的部将黄肃和韩述之后,一连攻陷屯留、长子、壶关等郡县,斩杀及俘虏近两万人,从此越战越勇,仿佛想立刻就将全中国吞并。

    但晋王朝尚有不少精兵队伍。刘琨坐镇晋阳,击退了刘聪连续数波攻势,幽州的王浚则派出部将祁弘协同鲜卑部落酋长段务勿尘在飞龙山将石勒军打得落花流水。

    鲜卑人久居塞外,尤其擅长骑射,个个高大威猛,是王浚的得力外援。但常伴虎左右,终为虎所伤。

    刘渊虽受到不少冲击,但仍未打消平定北方的念头。终于到了10月份,在晋王朝洛阳的守将们全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刘渊再派出5万精兵,由刘聪带队向洛阳进攻。

    这招出其不意确实实现了预期效果,洛阳的军队以为汉赵兵团败退之后,怎么也需要一个月的休整,却想不到这么快就兵临城下,守城将士准备不足,很快就被突破,刘聪大军直逼西明门。两年前的洛阳危机重新上演,而且这次的敌人多是身经百战的胡人,比之前更加危险。

    值此生死关头,凉州的北宫再度出山,于10月26日亲率一千人的敢死部队故计重施,趁夜直冲向刘聪和其他指挥官的大营,并成功击杀敌人的征虏将军呼延颢,胡人军营大乱。

    次日一早,刘聪无奈败退到洛水结营。几天之后,驻扎在太阳县的呼延翼不满兄弟被杀,与其他将领发生冲突,一言不合就刀剑相向,最终身为最高监察长的呼延翼被部下砍了头,军队随即散作一团,不得不返回首都平阳(刘渊在本年初将首都迁到此处)。

    呼延翼死后,刘渊有心也召回刘聪,但刘聪执意不肯,想建立一番功业再回。

    可惜事与愿违,到了11月中旬,刘聪几次重新组织攻击未果,心里也萌生退意,但因为之前对刘渊信誓旦旦,不敢向他提出撤兵,焦躁之情溢于言表,后来竟前往嵩山向神明祈祷,希望早日拿下洛阳。

    王弥看出了他的心事,向他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应当先积蓄粮草,然后几路大军一齐南下,定能将洛阳攻克,并联络平阳的天文台长宣于修之,让他劝说刘渊收回远征军。刘聪这才豁然开朗,向刘渊陈述了战场的形势,而宣于修之同时也向刘渊汇报了他观星象的结果,认为洛阳气势仍盛,要两年后才能攻破,如果现在坚持攻城,大军将有败无回。

    终于刘聪如愿班师回京,洛阳也解除了连月来的警戒。

    洛阳虽暂告安全,但北方多地仍处在危机边缘,百姓不堪忍受战火侵扰而奋起反抗,不但烧毁城池,还将政府攻陷,转而投奔当年的变民领袖王弥。安东大将军石勒则一直没有停下战争的脚步,到了本年年底又攻陷了数个郡县,并把冀州督导官王斌当众斩首。

    王弥的部队壮大之后,终于在汉赵政权有了归属感,为了更进一步,让他的左秘书长曹嶷代理安东将军,前往迎接亲戚朋友,顺便再夺几块地。

    曹嶷最初跟随王弥参加青州的叛乱,多年来征战沙场,各方面能力提升不少,这次东征成了难得的契机,不但可以向领导证明自己的实力,更有望自己建立一番功业。

    (本章完)

第43章 刘聪篡位() 
东下的曹嶷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陷了兖州多个郡县,在遇到苟晞之前,沿途晋军根本无从阻拦。

    石勒也没闲着,与王弥联合扫荡徐、豫、兖等州,斩获了晋王朝的兖州督导官和车骑将军等多名高官,后又北渡黄河,在冀州大展威风,未尝败绩。虽然战争残酷,但奴隶出身的石勒却尽力将施加在百姓身上的伤害降到最低,他太清楚流离失所的惨状了,因此对沿途百姓秋毫不犯。对百姓而言,究竟是谁当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和健康有保障,晋王朝显然已不能提供各项庇护,于是他们纷纷投向羯族人石勒。经历了多年战争,石勒的部众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了数倍,成为汉赵政权内战斗力首屈一指的队伍。

    310年7月初,经历了连续数月的干旱和连年的战乱,61岁的刘渊终于不堪重负,一病不起。人在弥留之际总是会有敏感的意识,刘渊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必须要为身后事考虑了,但当环顾朝中群臣,可以托付的也就那么几位,石勒虽德才兼备,但毕竟是外人,如果喧宾夺主,对之后的接班人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经过一番认真选摘之后,刘渊任命陈留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洋为皇家师傅、江都王刘延年为太保、楚王刘聪为最高指挥官、大单于,四人一同掌管政府机要,并在平阳城西兴筑单于台;另任命齐王刘裕为宰相、鲁王刘隆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北海王刘乂为抚军大将军兼京畿卫戍总司令、始安王刘曜为剿匪总司令兼单于左翼助理。其他心腹重臣也都安置在国家重要位置,尤其刘姓皇族全都占据在关键职位。

    7月18日,所有布局全都完成了,刘渊终于安然闭目,与世长辞。在他有生之年未能看到匈奴人一统北方,但他既死,匈奴人也正式失去了一统北方的机会。

    太子刘和在刘渊去世的当天继位称帝,但他生性多疑,待人刻薄,在老父亲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已开始筹划除掉身边“包藏祸心之人”了。

    内乱首先还是刘和的舅舅呼延攸引发的,因为刘渊生前没有任命他为顾命大臣,所以心怀怨恨,便在外甥跟前献谗言,认为在京师的三个亲王刘裕、刘隆和刘乂都拥有强大的军队,最高指挥官刘聪更是统帅10万大军在近郊驻防,这些人全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只怕不久就会闹出乱子。

    刘和本就忌惮其他王爷,经过呼延攸的提醒,瞬间动了杀心。

    接下来的几天,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齐王刘裕和鲁王刘隆相继被杀。刘聪因为事先获悉了刘和的阴谋,因而得以免祸,但很快发现与刘和已不能相容,于是率兵突入宫城将刘和击杀,并把呼延攸及其两个同党绑到大街上斩首示众。悲剧的皇太子只当了8天的皇帝就魂飞天外了。

    刘和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竟然敢同时向其他手握重兵的王爷一起发起挑战,虽然勇气可嘉,但毕竟是不智之举。刘聪长年在战争中磨练,无论阅历还是心理素质都比整日窝在宫里读经史子集的太子要强上数倍。

    当然刘聪除了政治军事方面比太子强一点,个人修为就着实一般了,尤其在女色面前往往难以自制,在拥有靳月光、靳月华这样的绝色美女之后仍不满足,竟然连他父亲的老婆单皇后也不放过,最后令单皇后羞愤而死。

    匈奴人虽是野蛮民族,但自汉朝以来也没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尤其到了此时与中原人杂居在一起,许多伦理道德观念早已耳濡目染,而刘聪仍有此等作为,着实难为他了。

    新皇帝死后,刘聪本想让单太后的儿子刘乂继任皇位,一来爱屋及乌,二来刘聪自知是庶出,虽然在伦理上不怎么讲究,但在法律上倒是表现得很谦恭。

    当然刘乂是不可能接受的,甚至痛哭流涕地推辞了,自己是什么货色还是自己最清楚,手上什么都没有,凭什么担当一国之主呢,而且刘聪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他的父亲,这也太尴尬了些。

    刘聪眼见局势如此,佯装无奈地接过了皇位,对外只说暂时替小兄弟代理国家,等到刘乂长大成人之后就会把皇位还给他。

    不管官方说辞是什么,刘聪成了汉赵政权的第三位皇帝,上位之后尊奉单太后为皇太后,生母张女士则被封为帝太后,刘乂成了皇太弟、兼任大单于和宰相,皇子刘粲则为河内王、抚军大将军、全国各军区司令长官,刘易为河间王,刘翼为彭城王,刘悝为高平王。

    沙场上的亲密战友石勒也终于进入封赏的名单,被提拔为并州督导官、汲郡公爵。

    虽然刘聪的私生活让人不忍直视,政治才能也一般,但他运气不错,手底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可用之才,像石勒、刘曜、王弥、曹嶷这些人都是独当一面的猛将,且石勒和刘曜还颇有为政之才,因此他在登基之后还是创造了不少成绩。

    相比较之下,晋王朝此时真正能派得上用场的人不是被限制权力就是远水难解近渴,而且还不时有许多拖后腿的人冒出来。

    并州的刘琨和幽州的王浚都与首都距离遥远,而且都处在异族政权的包围之下,万一洛阳出现变故根本无从救援。凉州的张轨更是千里迢迢,尤其这几年疾病缠身也无暇他顾。至于苟晞,即便有领军的才华,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被放逐到青州之后更是像换了个人一样,本来就冷冰冰的性格,变得越发暴躁,时常碰到看不惯的人就大打出手,在军营和百姓中的口碑越来越差。

    这些人固然有各种问题,至少对于晋王朝仍起着不少积极作用,但就是有那么一种人,贡献没做过,惹麻烦倒是很拿手。

    征南将军山简无疑就在这部分人之列,别看他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喝杯中酒,但真的遇到事关重大的状况,还是很擅长火上浇油。

    前一年的大旱终于在今年产生了巨大的后遗症,幽、并、司、冀、秦、雍等六州蝗虫肆虐,草木庄稼吃光不说,连牛马身上的毛都啃没了。

    当地活不下去了,雍州许多逃荒的难民纷纷南下讨生活,南阳因为丰裕富足,成了他们目的地。但一次涌入太多人,导致南阳人的生活质量也下滑了,政府不得不让难民们回归老家,不然会造成更多难民。

    难民问题一直延续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靠简单驱逐就能解决的,当初益州的李特****正是因为难民问题没能处理妥当。才不到十年的时间,山简已决定重蹈覆辙了。

    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山简第一时间联合南翼禁卫指挥官杜蕤派兵强迫难民回老家,并且责令他们限期出发。

    若是晋王朝强盛时期,难民们只怕砸碎牙咽肚子里也就完事了,但此时天下大乱,总是有人不甘受到屈辱,起码长安人氏王如就很不乐意。

    王如第一个跳出来,接着遍地的难民纷纷响应,聚众多达5万人的规模,将政府军击退后宣布独立,王如自称大将军、司雍二州州长,然后向汉赵政权投诚,愿作其藩属。

    与敌人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晋王朝渐渐走向了毁灭之路。

    (本章完)

第44章 兵临城下() 
刘聪篡位之后,时刻不忘吞并晋王朝的大业,于当年10月派出河内王刘粲、始安王刘曜和征东大将军王弥率领4万人进攻洛阳。镇东大将军石勒则带领2万人跟刘粲在大阳会回,然后沿着渑池、洛川、梁国、陈留、汝南、颖川一路穿过成皋关。成皋关又称虎牢关、汜水关、旋门关、古崤关,是洛阳八关之一,也是洛阳东面的门户所在。

    310年10月13日,陈留郡长王赞力克石勒,将其逼至文石津。

    此番争斗相当于汉赵政权在正式攻打洛阳之前的试水,摸清城外的防备之后即将大军压境。

    在刘聪的匈奴部落肆虐之时,并州北面的铁弗匈奴也开始不安分了,并州督导官刘琨几次攻击其首领刘虎都没能取得满意的成果,无奈之下派人前往鲜卑索头部落请求援助。

    索头部落也即拓跋部落,一直以来算是亲晋派的,但游离于各族战争之外,由此得到发展壮大,此时的首领是拓跋猗卢。

    接到刘琨的请求和丰厚的礼物之后,拓跋猗卢立刻派出了2万骑兵向刘虎发起突击,这些骑兵战斗力惊人,很快就大获全胜。刘琨高兴之余和拓跋猗卢结为异姓兄弟,并上书朝廷推荐他为大单于、代公,以幽州的代郡作为采邑。

    本来这是件好事,能得到勇猛的鲜卑兵作为外援,在与匈奴人对抗时就可以多一分胜算。但朝廷既封拓跋猗卢为代公,他就要去代郡坐镇,而代郡此时属于王浚的地盘,王浚平白无故地丢掉一郡,毕竟不能甘心,于是出兵阻止鲜卑人进入。

    不过王浚的部队没能拦住拓跋大军,王浚也因为这件事与刘琨撕破了脸,晋王朝的两位镇北大将发生摩擦,对于晋王朝而言可真是雪上加霜了。

    嘲讽的是拓跋部落到了代郡之后嫌离盛乐的根据地太远了,于是放弃代郡,带着一万余家从云中南下雁门,要求改封陉北地区。

    鲜卑部落当真是天真无邪,但碰巧遇到了刘琨这个冤大头,他既想让鲜卑人伸出援手,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被迫将楼烦、马邑、阴馆、繁峙和崞县等地的居民迁到陉南,然后拓跋猗卢如愿以偿地带着部众到了陉北五县。

    相比半开化的盛乐,陉北可算得上一片繁荣了,拓跋鲜卑由此正式开启了崛起之路。

    幽州的王浚借着地缘上的优势,拥有两支鲜卑部落的外援,即慕容部落和段氏部落,一旦怀有异心,实力不容小觑,刘琨本来想把拓跋部落安置在幽并之间以制衡王浚,不想计划泡汤,不但得罪了王浚,还没能达到预期目的。

    可是努力不能白费,刚好汉赵大军即将有所行动,刘琨紧急上书司马越请求联合鲜卑兵团和朝中一切能动用的兵力共同讨伐刘聪和石勒,胡人善变,趁着鲜卑人的忠心仍在,机会稍纵即逝不可不察。

    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汉赵政权的精兵部队已经几乎全部出动,只要晋王朝各处将领众志成城,加上鲜卑人的骑兵,一举将其歼灭,汉赵政权也将土崩瓦解,综合来看胜算还是相当大的。

    但是从历史最终的走向来看,晋王朝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越否决了刘琨的请求。

    司马越的想法也不复杂,他怕青州的苟晞趁乱自立。当初那么要好的朋友,居然沦落到这步田地,猜忌之心如此,令人心寒。

    虽然没有听从刘琨的建议出兵,但司马越还是提拔刘琨为平北大将军以示安抚,另将王浚任命为最高监察长,加封鲜卑部落酋长段务勿尘为大单于。

    晋军寻外援的同时,匈奴人也不忘招揽其他民族的好汉,秦州略阳郡的氐族部落酋长蒲洪就是他们招揽的对象之一。

    25岁的蒲洪骁勇善战且有谋略,氐人全都对他十分敬畏,在当地很有名气。刘聪上位之后急需人才,在谋臣的提示下,派使节前往征召,任命蒲洪为平远将军。结果蒲洪非但没有接受刘聪的橄榄枝,反而意识到自己也应独立,于是自称氐人保安司令官、秦州督导官和略阳公爵。

    蒲洪的名字对于不了解历史的多数人而言似乎没什么特别,但他在39年后因为一句“草付应称王”而为自己改了姓氏,从那以后叫苻洪,在他众多孙子里面有一个叫苻坚。苻坚后来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前秦帝国,是两晋南北朝这段乱世里面难得的明主。

    司马越放弃翻盘的机会不久,洛阳的饥荒变得更加严重,张轨送的救灾物资只是杯水车薪,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城中百姓纷纷四散而逃外出谋生路,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变民。

    洛阳大乱,司马越才意识危机的严重性,远比自己预想的更加可怕,天灾人祸一起爆发,单凭他一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