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以嫡为贵-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贵妃还在琢磨,赵皇后端庄大方的走上前,身后,侍卫把大箱子抬进来。

    都不等侍卫见礼,赵皇后摆手,侍卫们就退下了。

    皇上看了眼大箱子,把手中奏折放下,李贵妃则笑道,“这么大一口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赵皇后把箱子打开,一瞬间,金光灿灿的闪人眼睛。

    整整一大箱子的黄金。

    当然了,说是满满一箱子有些用词不准确,大箱子里还有一小箱子,赵皇后打开,里面装的全是银票。

    皇上见了挑眉,只听赵皇后道,“这小箱子里一共是九十八万两银子,臣妾数过了,请皇上过目。”

    九十八万两,不是笔小数目了,连福公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李贵妃则道,“算是箱子里的金子,算上来也不过一百万两,听着挺多,可御膳房管事贪墨了二十年,平均每年才贪墨五万两,这贪墨的是不是太少了点儿?”

    真是她不说话,没人当她是哑巴。

    赵皇后用眸底暗芒狠狠的戳了李贵妃一下,望着皇上道,“皇上,御膳房管事的贪墨,也没想过您会查出来,这么多年,他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宫外的院子都买了好几个,这些都要用到钱,太后和勇国公那里,臣妾问了,加起来一共收了御膳房管事的一百二十万两的孝敬,但这么多年,太后用了不少,这一百万两是勇国公拿家底凑的。

    臣妾方才说了一句太少了点儿,太后勃然大怒,说大周有几个官员是不贪的,离王是不贪,可人家手里有两座金山,用不着贪那么一星半点儿,这后宫太后不管,先太子和七王爷先后过世,她也不争什么,要是臣妾嫌少,她还有一身的骨头,臣妾要就只管拿,水至清则无鱼,把人逼急了,钻了死胡同,朝堂上的日子也不好过,勇国公府要真两袖清风,定会搅合的朝堂不得安宁。”

    嗯,皇上不让勇国公府贪墨,那勇国公府一定听训诫,不收一两银子的贿赂,甚至会帮皇上查其他大臣有没有收受贿赂。

    这是破罐子破摔了。

    整个京都,甚至整个大周,压根就找不到几个真正清廉的官员,真要查请来,罚起来,皇上就无人可用了。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的去最重要。

    当皇帝的,该糊涂的时候就得糊涂,只是太后的话未免难听了些,分明就是威胁。

    皇上有些不悦,李贵妃则笑道,“皇上,朝堂贪墨屡禁不止,现在有勇国公府帮您肃查,这是好事一桩啊。”

    赵皇后赫然一笑,道,“李贵妃不怕这话传到勇国公耳朵里,头一个就查护国公府?”

    李贵妃脸青了青,当着皇上的面,她道,“查就查,护国公府身正不怕影子斜!”

    赵皇后勾唇道,“李贵妃这么自信,我一定如实转达给勇国公知道。”

    李贵妃眸底闪过一抹寒芒,随即又笑道,“满朝文武那么多,一个勇国公府怎么查的过来,要是缺人了,护国公府一定帮忙,赵家也要好好查查才是。”

    都是狐狸,就别嫌弃谁身上更骚了,大不了鱼死网破。

    这话题,在你瞪我,我剜你中悄然结束。

    赵皇后望着皇上,柔声道,“皇上,您看御膳房的案子是这样了结,还是继续追究?”

第六百七十章 贪墨

    皇上懒懒的斜了赵皇后一眼。

    知道赵家和太后早就勾结到了一起,是以赵皇后说的话,到底是她说的,还是太后说的,皇上也分不清楚。

    但凡事讲个适可而止,赵皇后既然这么说了,还真保不齐勇国公府会这么做。

    身为国公,居朝廷要职,他就是真查贪墨,皇上也不能说他做的不对,意图搅乱朝廷,还得夸赞他奖赏他。

    皇上琢磨了下,道,“暂时就这样吧。”

    赵皇后松了一口气,退出御书房。

    只是她前脚走,后脚楚大将军就来了。

    嗯,户部天天叫穷,叫没银子,军饷都是一个月压一个月,他是大将军,欠将士们军饷,他过意不去啊。

    这不,听说皇上手里有一笔钱了,就来替将士们讨军饷,再有多的,就多买些战马,换一批好点的兵器。

    可怜皇上刚觉得小库房有点钱,想着怎么挥霍一把,讨钱的就来了。

    真是银票都还没踹热乎啊!

    谁说当皇帝坐拥江山,他还没有离王富裕!

    看着楚大将军一口这里要三十万两,那里要二十万两,还欠着多少,皇上一口老血没喷楚大将军一脸。

    “朕只有六十万两,多了没有!”皇上脾气很差。

    楚大将军则道,“勇国公不是刚派人送了一批银子进宫吗,足足一百万两。”

    皇上瞅着楚大将军,道,“你这消息是不是太灵通了点儿,你是不是派人盯着朕?”

    楚大将军一脸臣哪敢,然后把离王给卖了,“王爷告诉臣的。”

    皇上扭眉,“你是不是和他哭穷了?”

    楚大将军一脸你更了解臣啊。

    皇上拍龙案,怒火中烧道,“叫他给朕滚进宫来!”

    他有两座金山随便挖,他这个做皇帝的有什么?

    金矿倒是有,可挖了直接送户部,户部每个月给他拨两万两,那是平常打赏后妃和大臣用的,扣扣索索一年攒到头也不过二十万两。

    绞尽脑汁才找回来的钱,就给他做了安排了,他们怎么不帮他把奏折都给批了,让他松快几天!

    皇上一肚子邪火。

    公公赶紧派人去传王爷,王爷早料到皇上会找他,所以直接进宫了。

    他到御书房的时候,皇上怒气一点没消,他道,“朕好不容易有点钱,还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刚拿到手,你就怂恿楚大将军来找朕要钱,你安的什么心啊。”

    说从牙齿缝里省出来,倒也没错,御膳房管事的以次充好,的确帮皇上省钱了。

    “皇上穷点好,”王爷淡淡来了一句。

    皇上气的哼哧哼哧,“你怎么不穷?!”

    王爷看着皇上,道,“臣一顿只吃七个菜,皇上一顿都够臣吃一天了。”

    皇上哑然。

    然后,更火大了,“虽然有不少菜,可朕吃的还不比你痛快!”

    怕被人发现他喜欢吃什么,怕被人下毒,一盘子菜最多只许吃三筷子,他最喜欢吃烧鸡,掐着腿直接啃,可自打做了皇帝后,他有啃过吗?有过吗?没有!

    每天看着一桌子雕工精美的菜,皇上真没有多少食欲。

    然后,王爷一句话把皇上气个半死,“幸好老王爷知道做皇上辛苦,辞了储君之位,不然过的这么痛苦的就是臣了。”

    真的,皇上要不是知道打不过王爷,真的要捋袖子和王爷干架了。

    没见过这么幸灾乐祸的!

    “朕没钱!”皇上哼了鼻子道。

    王爷一脸黑线,没见过皇上这样叫穷的,“皇上小库房里一百六十万两能顶一段时间了。”

    皇上眼睛瞪着他,“你真敢!”

    王爷哭笑不得,这有什么敢不敢的,这又不是第一次的,既然选择当皇帝,就要做好大公无私的准备,皇上怎么能有小金库呢,连皇宫都出不了,要钱也没用啊。

    再说了,小金库里就算藏一堆金子银子,军队差,回头被人吊打,大周没了,小金库还不是便宜别人。

    嗖!

    一把飞刀直插皇上胸口。

    在皇上气的还没缓过神来,王爷已经带着楚大将军去皇上小金库搬银子了。

    走之前,王爷还问了一句,“听说勇国公要查满朝文武贪墨?”

    皇上不想搭理他,还在肉疼到手就飞的银子呢。

    福公公回道,“皇后是这么说的。”

    王爷笑了一声,“要是真的,那这是件好事,勇国公查出来多少,都归皇上小金库,我和楚大将军一两银子也不动。”

    皇上看了王爷一眼。

    这话是什么意思?

    然而,王爷已经走人了。

    皇上坐在龙案上琢磨了一刻钟,想到什么,他眼前一亮。

    他示意福公公附耳过来,低声吩咐几句。

    然后,福公公就挑了个赵皇后去给太后请安的时候去问话,当着太后的面问赵皇后,是不是勇国公真的有查朝中文武百官贪墨一事的心?

    赵皇后当着皇上的面是这么说的,现在当着太后的面,当然不能否认了。

    赵皇后点了点头,然后道,“福公公这么问是……?”

    福公公笑道,“皇上最近手头紧,户部又吃紧,连小金库都被王爷和楚大将军给搬空了,勇国公出面查贪墨,皇上赞同,皇上说了,勇国公既然敢撂狠话,手头肯定有证据,给勇国公一个月的时间,务必查出一百六十万两的贪墨,当然了,多多益善,什么时候查够数,什么时候上朝。”

    赵皇后脸隐隐抽搐。

    真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她前几天才笑话李贵妃和三皇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么快就报应在她身上了。

    太后脸青的都找不到词来形容,一百六十万两,还限定一个月时间,得查多少大臣才能凑到这数目,这是要勇国公府得罪朝臣啊。

    看着太后愤怒的神情,赵皇后想咬舌的心都有了。

    更叫赵皇后想撞墙的还在后头呢,福公公亲自带人抬了一口大箱子放在宫门口,就放在大臣们进出宫的城门边上。

    有大臣问福公公,“放这么一口箱子做什么?”

    福公公笑道,“这是给勇国公查贪墨用的,要装够一百六十万两。”

    大臣惊讶,“勇国公要查谁?”

    福公公笑道,“谁贪墨查谁呗,皇上也没规定,勇国公自告奋勇,想必手里握有不少人的罪证,全看勇国公乐意查谁了,皇上还等着咱家伺候,就先告辞了。”

    福公公回了宫。

    没一会儿,就多了两个戴面具的小厮拿银票过来,塞大箱子里,然后悄无声息的离开。

    这一幕,有两位大臣瞧见了。

    “这是做什么?”其中一位大臣道。

    另外一位大臣想了想道,“破财消灾?”

    “对对对!一定是这样!”

    皇上只要勇国公查一百六十万两,他只要银子,至于查谁,皇上不管,勇国公也为难啊,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官官相护,贪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出萝卜带出泥,不好查。

    可皇上有令,又不能不查,谁知道勇国公要查谁?

    他要针对赵家一党,那赵家肯定会拉护国公府一党下水,反之亦然……到时候谁都幸免不了。

    那些贪墨的,心里有鬼的,主动掏一两万两,再去勇国公那里点个卯,算是支持他工作了,不就查不到他们头上来了么?

    聪明啊!

    两位大臣回去后,赶紧叫人拿了银票塞大箱子里,然后和关系亲近的大臣打个招呼,毕竟官官相护不是白说的。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

    宫门口排起了长队往大箱子里塞银票,无一例外都戴了面具,唯恐被人认出来。

    一天一夜。

    那口大箱子里就装了两百多万两。

    侍卫禀告的时候,皇上气的心肝肺都疼,这么多不打自招的,到底贪墨了多少民脂民膏!

第六百七十一章 郁闷

    气归气,但小金库被搬走的银子转过眼又回来了,皇上还是有那么一丢丢高兴的。

    历朝历代贪墨屡禁不止,就算再圣明的君主,手底下也有一群朝廷蛀虫,这是不可避免的。

    他能让他们吐出一部分来,已经算不错了。

    自我安慰了一通,皇上满是阴霾的心情好了几分。

    但是他高兴了,有人不高兴,而且是很不高兴。

    头一个就是勇国公。

    为了填御膳房的窟窿,勇国公空了一半了,皇上还让他查什么贪官,还点名了要查够一百六十万两。

    勇国公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事怨楚大将军和离王,皇上好不容易有了点钱,他们就惦记上,皇上承受不了一夕暴富,又突然变穷的落差,正好赵皇后又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皇上正好拿他开刀。

    可皇上就不能以己度人好好替他想想,这一百六十万两皇上才揣了多会儿,就这么舍不得了,他可是揣了多少年,不照样送进宫了吗!

    心还在泣血,皇上还往他伤口上撒盐。

    勇国公有太后撑腰,除了皇上,他谁也不怕,就是离王,他也敢撼动一二。

    可贪官不好查啊,没有确凿的证据,根本就不能抄人家府邸,而贪官一查,那都是上下相护,当官最忌讳吃独食,占三分好处,就要往上面送三分,上头高兴了,这钱才敢放心了用,否则就是有拿钱的命,没有花钱的福气。

    皇上让福公公往宫门口放一大箱子,有人偷偷往里面塞银票,勇国公还很高兴。

    够识趣!

    可是随着人越来越多,流言四起,勇国公就笑不出来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宫里的事那更是知道的人不少,御膳房是太后和他把持的,贪墨了御膳房整整二十多年的好处,只吐出来一百万两,这数目一看就知道吐少了。

    再一打听,就知道皇上让他查贪墨是怎么回事。

    在百官看来,他勇国公查贪墨是拿别人贪墨的钱来堵他在御膳房贪墨的窟窿!

    没有这样做人做事的,你吃进嘴里的不吐出来,让别人吐,哪有这样的道理。

    只是惧怕勇国公和太后的势力,那些大臣敢怒不敢言,这银票虽然掏了,比起他们的家当,也不过九牛一毛,但掏的不痛快,窝囊憋屈!

    一时间,百官对勇国公怨声载道,啧有烦言。

    这还只是掏钱,回头出了事,勇国公还不得把他们推出去顶罪?

    这样的人,跟在后面混,平常只能捡点芝麻绿豆,一有事,那就是上刀山下油锅。

    勇国公气的没险些吐血,他说被皇上算计了,那两个率先塞银票的人不是他安排的,可是没人信……

    自告奋勇查贪官的难道不是勇国公你吗?

    谁都知道贪墨不好查,极容易得罪人,平常皇上吩咐,都是能推就推,连刑部尚书去查贪墨,都险些葬送一条小命,不是算计好的,怎么敢去皇上跟前表态。

    皇上要真那么精明,至于御膳房被他勇国公和太后把持二十多年,贪墨那么多银子吗,要不是这一回御膳房见鬼了,自己起了活,皇上还不知道蒙在鼓里到什么时候去。

    他们又不傻!

    勇国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往大箱子塞银票,而且塞了一回,回去算算自己贪墨了多少,心中胆怯,又派人去塞二回的,楚大将军和王爷在军营算账,觉得有点亏。

    之前就不应该在御书房放话,说一两银子都不要,谁能想到皇上能想这么好主意,风平浪静的收了两百多万两,而朝堂上,一点涟漪都没起。

    那些大臣得是多心虚怕死。

    王爷起初琢磨皇上能收个二三十万两就差不多了,那点小钱,也不值得他再豁出去帮楚大将军再抢一回,可是两百万两,王爷心思动摇了。

    皇上穷点,才不容易做昏君。

    做皇上的,就不能让他养成挥霍的习惯,那话怎么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宫殿建起来有瘾,盛世王朝,也经不过皇上建一个又一个,这修建好了,得去住吧,到时候百官跟着皇上屁股后头跑,只要出京都一步,那都是劳民伤财。

    不行,这钱还得想办法坑走。

    王爷和楚大将军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何况放话的对象还是皇上,谁敢出尔反尔?

    两人一对眼,就算是达成共识了。

    他们两个都是能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存了心思坑皇上,皇上还有地方逃?

    坑的皇上都不知道被谁给坑了,在御书房郁闷的想砍人脑袋。

    王爷和楚大将军也没做什么过分或者惊人的事,只让几个小厮打扮成平民模样,往大箱子里投了几个铜板。

    宫门外,多了一口大箱子,还有一群戴面具的人排队,原本就惹人注目,乍时间多了几个不戴面具的小厮,大家都惊讶,还有不怕被人查的?

    等小厮投完铜板,就被围观的人拉着问,小厮只道,“这钱,朝堂用来赈灾做军饷的,是好事,这大箱子又放在宫门口,平常谁能靠近啊,一个铜板就离皇宫这么近了,值得啊。”

    百姓对皇宫总是神往,巍峨的城墙,朱红大门,看守宫门的侍卫,无一不透着威严。

    只要一个铜板就能离皇宫这么近,再穷也不至于一个铜板拿不出来,再说了,这钱是拿来做好事的。

    然后,一阵风刮遍京都,宫门外排队的人更多了,老少妇孺都有。

    那些百姓投的只是一两个铜板,虽然人多,但加起来也没有多少。

    可皇上爱面子啊。

    百姓都知道那钱是用来赈灾做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