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存,她“变得很低很低”,(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传》)就连临别时,胡兰成一句不经意的调侃“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胡兰成。《今生今世》)她也没生气,反而羞赧地认为是胡兰成对她爱慕的暗示。
    第二天,胡兰成再次看望张爱玲。第一次踏入张爱玲的家,一进门,胡兰成就惊讶不已。房间的摆设精致华贵,色彩搭配鲜艳亮丽,张爱玲一袭别致的华服,也令他眼前一亮。如此精致完美的家配上如此雅致的女子,胡兰成的自卑又悄然爬上心头。于是,他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讲,张爱玲依然只是听。
    胡兰成认为男女相悦,似舞又似斗,需要彼此呼应共鸣,也需要棋逢对手。之前无论在官场还是欢场所识,胡兰成认为都是些没有灵气的污秽之人,所以他“向来与人比也不比,斗也不斗”。(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胡兰成。《今生今世》)如今,遇到张爱玲这样绝世的才女,他就忍不住要与她一斗。然而,任凭胡兰成绞尽脑汁,使尽武器,张爱玲却只是徒手、温婉而对,并不应战。
    胡兰成回家后,按捺不住对张爱玲的迷恋,给张爱玲写了一首诗,一诉爱慕之意。诗里对张爱玲的谦虚,也作了一番恭维。张爱玲看完后只淡淡地回了几个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是何等聪明之人,张爱玲的话令他不由得对这个女子更加欣赏。
    从后来的交往中,也证实了他的判断。尽管他想要和张爱玲斗一斗,显露自己的才情,令张爱玲不能小觑于他,然而事实上他根本不是张爱玲的对手,恐怕一半也不及。而张爱玲因为懂得他的心思,所以依然是一味地倾听,一味地任由他天马行空地炫耀、演讲。
    对张爱玲来说,她也从来没遇见过胡兰成这样的人,在她笔墨描摹的想象中也没有出现过。这个人似乎无法描述、无法比拟。她向来妙笔生花,从来没有她不能形容的人或事,但是,这一次,她似乎有些词穷。她认为她遇见了人生难得遇见的人,遇见了人生最该遇见的人。文学女子,以文字的优雅来粉饰现实的际遇,夸大了遇见的浪漫,夸大了爱情内在的蕴含,不可救药地沉溺在文字的想象中,意乱情迷。她确信,她现在遇见的爱,是纯粹的爱,她甚至不在乎胡兰成有污秽的政治背景,有老婆、有情人。
    胡兰成几乎每隔一天必去一趟张爱玲的家,坐在那个颜色鲜亮的房间里,喝红茶、吃点心、谈文学、谈艺术……胡兰成后来回忆这段花开荼蘼的时光说:“对人如对花,虽日日想见,亦竟是新相知,荷花娇欲语,不禁想要叫她。”“刻骨相思,天天相见,一时不见就我寻思你,你寻思我。”“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爱玲也是喜欢在众人前看看我……我们两人同坐一辆三轮车到法租界, 旧历三月艳阳天气,只见遍路柳絮舞空,纷纷扬扬如一天大雪,令人惊异。我与爱玲都穿夹衣,对自己的身体更有肌肤之亲。我在爱玲的发际与膝上捉柳絮,那柳絮成团成球,在车子前后飞绕,只管撩面拂颈,说它无赖一点也不错……春光有这样明迷,我竟是第一次晓得,真的人世都成了仙境。”胡兰成非常享受与张爱玲相知相爱、相濡以沫的日子,他说:“我只是生在那风景里便知足。”(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胡兰成。《今生今世》)“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对于张爱玲来说,世间万物沉浮都与她不相干,她只想看着“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她深爱着胡兰成,她认为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真切地读懂她的内心世界。她何常不知道,乱世的爱情,有着《封锁》一般的虚空,但她只要现在,只要牢牢地抓住现在,她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于千千万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中偶然遇见,相识相知相恋,在眼神的交汇中,灵魂互放。他们的爱,与风月无关。他们都太有才华、太桀骜,一个丢了执着随了俗世的洪流,一个丢了浮华驻留隔世的寂寥。
    可他们的遇见,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红尘中的惊鸿一瞥。那个被他称为“临水照花人”、“水晶心肝玻璃人儿”的女子,那个既似白玫瑰、又似红玫瑰的女子,写尽了人世沧桑、红尘冷暖、悲欢离合,却偏偏不能为自己写一段完美的遇见、完美的爱。
    那是一座即将倾圮的城在战火中,人们奔走着,惶恐地想要逃生。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优雅与姿态也不需要了,只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人学会如同蝼蚁一般生存。
    不论女人,抑或是男人,在这样宏大苍凉的背景之下,大抵都会茫然,失去大部分的勇气。四顾,满目疮痍。房屋、街道,都蒙上了不幸的色彩,匆匆走过的行人,他们提箱挈笼,面上都带着警惕的神色。
    晨昏,黑夜,日子被拉得格外漫长。人们所要保证的,只是“这一刻”,自己还活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心的最深处,是否极度需要一个依靠? 相濡以沫,也是个慰藉。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与范柳原,就是在战乱中走到一起的。
    明明一开始只是双方都心知肚明的感情游戏,互取所需,谁先动心谁就输,赢家随时可漂亮地转身离开。谁知突如其来的战争,让这场游戏崩盘。
    一心只想嫁得好些,回去扬眉吐气的女人,再有心机,在战乱面前,也只是个惊慌失措的小女人。而潇洒多金的浪子,心中的柔情忽就泛滥起来。他觉得,那个女人是需要他的。他的男子气概不知怎么的,就让他显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定。他义无反顾地去找到她,在沦陷的香港,给了本来心如死灰的她一个关于未来、关于努力活下去的念想。
    其实,说到底,“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有人说,《倾城之恋》里的一对男女,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写照。
    对此,虽然并无依据,但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张爱玲与胡兰成两人的相遇,是在兵荒马乱的上海,因为一篇《封锁》。那时的胡兰成,已三十八岁,而张爱玲不过二十四岁。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年龄大过她十来岁的男人,走入了她的内心。
    这段感情,始终都没有受到祝福。就连姑姑张茂渊,也让她不要与胡兰成来往。张爱玲无奈之下,唯有让他不要再来找她。但胡兰成到底是见惯了女人小手段的人,他怎会放弃?
    当他再一次到她的面前时,她虽有些埋怨,但心里是欢喜的。他会说话,也会欣赏她的美。于她的自恋与自卑中,揪出她最柔软的地方,让她放低姿态,最后低到尘埃里去。
    聪明如张爱玲,当然较之《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更胜一筹。但越是聪明的女人,越是觉得自己能够征服一个“浪子”。胡兰成就是这样一个浪子。与胡兰成一起的日子,是张爱玲鲜得关爱的一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但亦是她无法忘记、无法言说的痛。
    她爱他,是因为他“懂”她。一个多知、有着自己世界的女人,最希求的,大概就是一个能走入自己世界,“懂”自己的人。若是同性的话,也许会成好友,若是异性,就会成为爱人。
    胡兰成是一个解人。他赞她如桃花,话说得漂亮,谄媚也有功底,让高傲如张爱玲的女人能够欣然接受。甚至让她愿意与已有家室的他纠缠不清。
    那段日子里,张爱玲独居在爱登公寓。胡兰成则在南京汪伪政府工作。一个月下来,不过八九日待在上海………待在爱登公寓。这短暂的相聚,不消说也是欢喜的。
    与一个已有家室的“汉奸”的爱恋,总有些不顾一切的疯狂意味。也是在那庞大苍凉的乱世背景下的一场豪赌、一个醉生梦死的梦。两人一起读书,琴瑟和鸣,她写下的句子,他总能以最精妙的角度解读出来。对于一个有些才情的女人来说,这样一个知己与情人合一的男人,何其难得。即便真是低到尘埃里还要开出花来的犯贱,也是值得了。
    他说的话, 总是最容易击中她的内心。他给她讲了一个叫作“爱”的故事。说一个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孩子,在春夜里,偶遇对门的年轻人。两人默默相视,那人说了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女孩子羞怯,到底没有回答,两人便各自走开了。后来,女孩子被人拐走,几经转折,到老了,仍然无法忘记那人。这个故事的主角,实际上是胡兰成妻子的庶母。
    这样的念,让张爱玲感慨万千。她这样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夜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 你也在这里吗? ’”(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她以为,她与胡兰成的相遇,就是这样的美好。
    但张爱玲不知,他于她,仅仅如《倾城之恋》里的爱恋一般,是巧合,是命运有些恶劣的玩笑。
    毕竟,谁知道,若白流苏与范柳原躲过了战乱,事情又会怎样? 故事的结局看起来美好,但谁都知道,当一切安定下来,浪子终归还是个浪子。胡兰成亦是如此。困在上海与南京,他能够与张爱玲相守;若是去了别的地方呢? 出了这座孤岛,他总会又有自己新的爱恋。他太多情、太滥情,文质彬彬,小意温柔。张爱玲,不可能是他的全部。
    人倒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呢? 便是只有一瓢,从别处也要千方百计弄来三千。
    但张爱玲太聪明,她认为,他会为了她而改变。
    在他去往南京办公的日子里, 张爱玲独自在爱登公寓里居住。
    有了爱人,与旁人的交往更是不必,甚至连买东西也不大爱下楼,只要用绳子缚住篮子,缒下去便好。她在创作与思念中度过一个月中除开那相聚的几日之外,剩下的,显得格外冗长,没有尽头的时光。
    她等他的心情,想必与白流苏等着范柳原的心情,是相似的。她比白流苏聪明,但她到底也是个坠入情网的女人。上海的夜,她坐在桌前写字,满心都是他。昏昏的光映着稿纸上的文字,恍惚间好似就见到了他的笑脸。耳中闻的明明是水管子抽水的呜咽,但听着听着,好似就变成了他在耳边说那些不着边际,却让她惊心动魄的话语。
    她真是沦陷得彻底。她想他时, 甚至在写给他的信里这样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姿态放低到这样的程度,真是可怕。这是她的劫,她只要他的爱,别的一概都可以省去了。
    幸而,不久之后,有妇之夫的胡兰成离婚了。1944 年,他与张爱玲结为夫妇。没有婚礼、没有喜宴,只是一纸婚书,张爱玲的好友炎樱是证婚人。
    这样便将自己托付出去,到底有些寒酸,但她心里还是欢喜。嫁给一个“汉奸”,对常人而言,不可想象。但她管不了太多,她明明白白的,只看到他能给她“爱”………起码这爱在表面上看来,是精彩体面的。他肯为她说那么些好听的话, 把她捧在手心。他甚至肯娶她………这是多大的恩典……一颗心慢慢沦陷,越来越深,自是不消说。
    而这一年,上海的政治局面,也越来越紧张了。
    日本人在中国已将穷途末路,在汪伪政府任职的胡兰成,自然也惶恐了。在这段日子里,“末路”的胡兰成,对张爱玲格外温柔。他也需要一个依靠,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爱他的女人,她的温柔,能给他安抚。
    乐府诗言:“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欢喜。”灾难即将来临,便享受最后的欢愉,最后的爱恋,这便也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倾城之恋了。
    胡兰成的忧心忡忡, 让张爱玲无处安放的爱与温柔有了归处。
    她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这惶恐氛围下的温情,也许只是胡兰成为求心安而戴上的假面,但到底给了她曾经难以想象的幸福。两个人一起看夜色,听市声,抵死缠绵,要在末日来临之前,尽情欢愉。
    胡兰成担心本人败了之后自己没有去处,张爱玲却宽慰他:“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海角有我在牵你招你。”女人盲目的爱,带着小宠溺,甚至可以有些“母性”的意思。这大抵是她能给出的,最俏皮的、最柔的柔情。
    说起来真是悲哀………日本人要败了,整个中国都在欢喜,张爱玲与她的爱人,却处在惶恐之中。极端的个人主义、极端的自私,却又如罂粟一般引人沉醉,这就是张爱玲与她的爱情。也怪道她竟在《倾城之恋》里写下这样大逆不道的字句,视国难为无物,真真面冷心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看似狭隘,多少国仇家恨,在她眼中都抵不过男女孽情。说国,太大,到底不如她一个小家。她只想偏安一隅,与爱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胡兰成虽说得这话,却未必真有这心。他的风流成性与政治野心,注定这一切都不过是梦幻泡影。
    未过得多久,武汉《大楚报》聘胡兰成为编辑,他便必须与张爱玲分别了。分别在即,这倾城之恋到底是落下帷幕,要走的终究会走。
    若说分别前,有俗套的泪水、拥抱,似乎不是张爱玲的作风。分别时,也许她只是扯了扯嘴角,便让他走了。风吹起她的旗袍,心里本有些体己的话,到底还是说不出。
    她转身回去,在自己的公寓里,好似一场幻梦,也将醒了。
    她挂念着他,不过,前往武汉的胡兰成,并非一个彻底无情之人。这一路上,多少艰难险阻,他还是走了过去。空袭,轰炸,惜命的他惶惶不可终日。在最恐惧的时候,他想到的,还是张爱玲。
    据说,有一日他遇到了轰炸。飞机的轰鸣如响雷一般在头顶滚动,炸弹在不远处落下,尘土,弹片,火光,零碎的肢体,交织成一幅地狱变相图。
    万分惶恐的男人跪倒在地上。他以为,自己大抵要死了。死前,还眷恋着什么? 还有什么心愿? 于大脑一片空白之时,他叫出的,竟然是“爱玲”两个字。
    若说爱,到底还是爱过的吧……只是它去得太快,太缥缈,若仅靠乱世的相依偎来保持,到底还是不安定的。倾城之恋,也仅是一霎的烟火。
    有些感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将只是枯萎了”
    世纪40 年代,爱登公寓里有许多住客。男女老少,喜怒哀乐,小小一栋房子里,人间百态的缩影都见了。这是一个小“社会”,人们互相窥视,互相嚼舌根子。每个人生活空间都太窄,于是这些空间不得不重叠、摩擦,迸出带着唾沫星子味的火花。东家长,西家短,总是最好的谈资。
    然而,在这个“社会”的角落,竟还隐居着一个女人。她偶尔出现,都是匆匆忙忙的。烫好的头发颤巍巍地跳动,纹样奇特的旗袍如同彩浪似的翻滚,脚下的高跟鞋笃笃笃地响。很快,她便消失在一扇门后面。
    这样一个奇怪的女人,毫无疑问能激起左邻右舍的好奇心。他们窥视到,一个男人总是定期造访那扇总是紧闭的门。不过………最近,似乎不见他来了。
    他们看不见,门里的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她总是亮着昏昏的灯,也许戴着与男人初见时的嫩黄框子眼镜,伏在桌前书写。一行行字,带着相思,带着一点难以察觉的怨望,就这么明明白白地搁在稿纸上头。
    这是她的营生,也是她爱做的事情。有时候,她写得累了,便走到窗子前面,看看外面的天空:白天,楼下的街市闹哄哄的。那卖豆腐脑的也许刚刚走过,她想起自己放了一只瓶子在楼下,叫看门的人代她买,谁知过一段日子,那人却说瓶子没有了。有时候,有卖小菜的,她也会将篮子缒下去买一点。
    在公寓的高层,总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意思。她看着街市上的种种。衣着光鲜的、寒碜的,一样都涌入俗流中。这样不明不白的混乱,总让人觉得腌臜………但温暖。就似弄堂里头,穷人家支起炉子烤红薯、煮南瓜。香气几乎是凝结了一般地聚起来,飘上去,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