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道天堂-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听了这话,何翔吓了一跳,忙说着:“真有此事?”
  获得确定的回答后,他也不由头疼,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父母的哪有这样薄情?度了几步,苦笑地说着:“就看他选谁罢了,虽同是我女,也有福厚福薄的。”
  当下过了小半个时辰,就开酒宴,自有奉上菜色,这是家宴,却不在大厅吃着,一家五口人,就在一处小厅中吃着,原来这里选厅,正在月台回廊之后,等方信到了,不由吃了一惊。
  何瑶何容两人显是得了消息,都画上眉,穿上丽裙,珠钿连着,叮当作响,肌肤如雪,体态美丽,似乎才半年,都有了少女风情一样。
  方信不由露出微笑。
  小厅内,凳子上放着毛制的垫子,还生着火炉,顿时温暖如春,而且气氛轻松,当下就喝酒相看,这味道也是不错。
  喝了一些时日,见方信有了一些酒意,何瑶何容二女就各自弹琴,这二女都是琴艺甚好,声声入耳,方信只听得击节称赞不已。
  而演奏完毕,却听何翔说着:“贤侄,我和你父有过约定,你可知晓?”
  方信听了,放下杯来,俯首说着:“是,家母已经和小侄说过。”
  见方信一口明白,何翔顿时大喜,说着:“当年儿女都小,也不曾定下文书,现在你也长大,我家两女,你可选之,我立刻为你定下文书,也送到你母去。”
  听了这话,方信看了过去,只见两个少女都跪坐在地,肌肤胜雪,丽质天生,只是仔细看着,两个少女都是紧张,又是害怕,又是期待地望着他,这时一言,就决定了她们之中的命运。
  方信目光扫过,微笑一下,笑中尽是从容,就朗声说着:“叔父,你家两女,都是绝色,侄子能选其一,幸甚何哉,然本心贪婪,却想都取了,如何?”
  这一着,倒是出于在场二小姐,以及何家夫妻的心意。
  何翔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夫人陈氏就说着:“你这,还真是无礼,难道我家女儿,还有一人为你妾不成?”
  方信却也不以为然,站起,深深行礼,然后自言说着:“叔父叔母见谅,在下觉得两位小姐都佳,为之迷醉,所以才如此说,还请切勿以此罪我,至于妻妾之事,现在也有平妻之说,两小姐是姐妹,一人为正,一人为平妻,正是佳话。”这时何翔才说话:“一人为正,一人平妻,你还真是心贪,不过,也无妨,只是你现在还娶不得平妻吧!”
  自古平民,哪怕富可敌国,也最多一妻多妾,有双妻是要受刑。
  但是贵族官僚,常常出于政治需要搞联姻、或者上官为了笼络得力的下属赐婚,无论是联姻还是赐婚,这些女子自然都是自已的亲人,不能让人以妾待之,因此才兴出了新的规矩:平妻。
  大楚仁宗皇帝,就曾旨意:“天子一后四贵妃,有爵者一妻三平,官员可一妻二平。”
  当然,平妻和正妻,还是有区别,正妻社会地位和丈夫是相当,无论地家里还是外边,服制,车制等礼仪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平妻则稍逊,但不必向正妻行妾礼,家庭地位基本相同。
  妾所生或非婚生子女则被视为“庶出”。
  平妻的法律及社会地位等同于正式配偶,所生的子女被视为有遗产继承权的嫡子女,而且平妻亦拥有死后列名墓碑或祖宗牌位的权利,或在丈夫的第一配偶死亡后递补法定妻子地位,在迎娶过程中亦采等同于正式配偶的明媒正娶仪式。
  也就是说,要想平妻,起码必须是官身,而且只要没有封爵,哪怕位极人臣,当上了宰相,也只有一正妻,二平妻,现在方信虽有功名,但是还只是秀才,不算正式官身,起码必须中举才可。
  方信洒脱一笑,说着:“叔父放心,非是小子狂妄,三年后,孩儿就可中举,如是可以,中得进士也是应当,这事必无需担心。”
  “虽说如此,但是也要三年啊!”对中举之事,何翔倒没有放在心上,他相信方信有这水平,只是二个姐妹,一个十五,一个十四,过了三年,就是十八十七,虽然还不算大,但是也已经算略晚了,正在考虑中,突地传来了瞧门声,他不由怒说:“什么事?我不是说了,别来打搅吗?”
  “老爷,老爷,圣上生一子,大喜,普天同庆,命减天下赋税一成,且大赦天下,而且特以新年春来,开得恩科!”就有人报来。
  所谓恩科,就是不在法定的时间内开科举,大家都可考试。
  何翔猛然一惊,天子素来温和雅致,虽非英明神武,也是守成之君,只是子息稀少,现在只有三个公主,这已经引起了朝野的不安,这时生子,就是太子,实是天下之幸。
  当下拱手:“这真是天下之幸,黎民之福。”
  受此吉信,他不再犹豫,说着:“也罢,无论你是否这次中举,我家两女都许你为妻,然后你就去省试吧!”
  说完,就拿出文书,当场写就,虽然还需要传到母亲何氏那里肯定,但是这事就如此决定了,方信顿时报上生辰,并且行礼:“小婿拜见岳父岳母大人!”
  是故,喝得大醉,当日不能离开,出了小厅,寒风吹拂,虽是寒暑不侵,也有丝丝寒意透衣而来,这时,两女也顾不得羞意,紧紧地上前细心的搀扶住。
  走到阶下,方信闻着两女的清香,感觉着她们胸口贴在身上的感觉,各种思绪一一闪过,心中似是清明,又似糊涂,只有哈哈一笑。
  第三天,就会集了上百人,运输土木,开始建造,不求奢侈,因此开工之后,很快就建成了,方信虽然不懂建筑之道,却明白一些后土喜欢的结构,当下建得殿来,中间却是一个圣坛,以石制,坛上雕刻着后土往生经这区区百字总纲。 第072章 … 召见
  省城西文府。
  这恩科甚急,先去家中见了母亲何氏,又交了文书,把母亲乐得高兴无比,又把白银留了三百两给母亲,何氏问清来历后,也就收了,说正好是聘礼之用,稍住了几天,到了正月十五,方信就登舟,沿运河水路直抵省城西文府东门外。
  就这稍稍耽误了一些时日,到了郡城,已经是二月初了,而考试正是三月一日,到了省城中,一下船,还是觉得寒风刺骨,只是岸上,再到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
  西文府是一省名城,水旱码头俱全,为大路要冲,自然来往人等不计其数,方信进了城,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见得合适的客栈,忍着,再寻了段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家小客栈可住。
  里面果然还有一个单间,先定了钱,店老板就带着几个伙计,一起搬着行李,这种小客栈,没有多少好菜,方信也就马虎地吃了,幸亏没有多少时间,伙计又送来了一桶的热水,洗过之后,才觉得舒服些,就拿出一本书来看看。
  就在这时,听到院边,有人在说些话着,时而大声着。
  方信有些不耐,出来,叫了伙计,这伙计答着,过来伺候着,听见了问话,他叹了一口气说着:“是一个秀才,去年考试时,就来到城中,结果没有中,却也没有回去,后来给人骗了盘缠,老板想着,这总是读书人,又马上考试,就逼着要房钱了,可他总要吃饭,出去借了些银子,如今有人来逼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也说不上话。”
  方信也无可奈何,看了一眼,却见这旅舍十分低矮,一小间挨一小间,这里如果不额外出钱,连蜡烛也没有,每间房点着麻油灯,赌的赌,喝酒的喝酒,磕牙的磕牙,其中一间就吵闹着。
  这事,方信也管不着,回去躺着,出钱买来一束蜡烛,有十支,虽然细,但是一支也可点上一个时辰,换着读书也就足够了。
  躺了下来,换了二支蜡烛,就睡了过去,明天早上,又听见声音,有人喊着:“张老板,他是读书人,多少也是个秀才,如死在这里,你可脱不了关系。”
  方信皱眉,穿衣出来,过去看看,果然,房间中围着一群人,再朝里面一看,只见一个潦倒的中年人正躺在那里,牙关紧闭,脸色铁青。
  当下上前一摸,却是滚烫,知道这种高烧如不治疗,在这种天气中,怕会转重,甚至伤了脑子,当下就说着:“快叫大夫来吧!”
  “可是,他还没有钱!”
  “钱我来出吧,大小是个秀才,总不能见死不救!”方信说着,摸了摸口袋,却是没有带钱:“先去叫,我随后就拿给你!”
  有了这句话,张老板就立刻派了一个伙计去叫大夫。
  有钱好办事,这旅店附近,来来往往,总有个毛病,谁家没有相熟的郎中?因此没有多少时间,一个郎中就过来了,大概五十上下。
  给这个落魄秀才诊脉,这个老郎中很快就松开了手,缓缓说道,“无妨,我开一方药,出一身汗,就会好的,不过要是拖着了,就严重了。”
  方信这时说着:“你只管开着,钱算我的!”
  这郎中不禁一笑,话说,桌上正有着笔墨,稍加磨了,就拿笔写了一张方子:“拿去吧,就此抓了,吃过二贴,如是不好,再来找我!”
  这事用不着方信动手,出了一百文银子,送了郎中出去,又按照方子抓了药,半小时后,喂着这人喝了下去。
  方信见他喝了,就吩咐说着:“等他醒来,给点粥吃,钱算我的。”
  说完,就回去了。
  方信也就继续读书,到了下午,才吃过了中餐,就见伙计通知着:“这人醒了,要想见相公你呢!”
  方信也就过去,发觉他的确醒了,只是很明显还是无力,炕上还有着散发的那种特殊的汗味,方信也就上前,说着:“这位兄台,好些了吗?”
  “原来也是一个相公,还真是幸亏了你,我宁博秋感恩不尽。”这人虚弱地说着,想起来,挣扎了一下,被方信一把按住了,说着:“别,你的身子虚着,躺着说话,而且这算什么,小事而已,兄台不必放在心上,不过兄台为何落到这个田地?”
  宁博秋感激地望着方信,说着:“我也懂点医术皮毛,我这病来得急,虽然不大,但是如果没有人救,也就要去鬼门关,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方信连连谦虚,又命店家送来粥喝了,两人就融洽了起来,说着,宁博秋遂将自己底细说来听听,原来,虽然中了秀才,但是他不懂得经营,每年钱米都花得干净,去年考举,还是把房子抵押了,又借了族中的钱财,不想名落孙山。
  无颜回去的宁博秋,本想在城中读着,顺便作些写信之类的活,靠着还有些银子,还可以苦度,不想又被骗去了银子,无奈之下,又借了些高利贷银子,结果被人逼债。
  方信说着:“宁兄,这事无妨,一共欠了多少银子?”
  “本借了十五两,利滚利,就有了二十八两了。”
  方信也不说话,回房,没有多少时间,就取了半封银子过来:“小弟也总共只带了一百五十两银子,这是五十两,你先还了债,剩下的好好养着身子,下月初就要恩试了,不养好身体怎么行?千万别推辞,谁没有落难的时候呢?”
  见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宁博秋心里不禁一酸,眼泪就下来了,还是推辞了几句,方信有些不高兴,于是说了几句,把银子给他,又见他神色疲倦,也就告辞了。
  人走了,宁博秋躺在了床上,一时睡不着,思潮汹涌着。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第二天,方信才又叫了些酒和小菜,无聊的一边读书一边喝着,突然房门一响,敲了门。
  “进来吧,原来是宁兄,看样子精神多了,来,伙计,再上几个清淡的菜,酒也上些温和的来,别,别推辞,我不是说,这点实在不好。”
  两人于是坐了,方信仔细打量,发觉对方顿时精神多了,衣服也洗过,这才发觉对方其实才三十岁左右吧,只是昨天憔悴了,还以为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怎么样,事情完了吧?”
  “完了,还要多谢贤弟的银子,毕竟我还是秀才身份,他们收了银子也就是了,想诈唬还差得远着,不然,王法就是为他们而设。”说着,狞笑了一下。
  几句话,就知道这个宁博秋的性情,方信略皱眉,但是也没有把颜色放在脸上,与他谈论着,宁博秋虽然有点阴狠,但是却还是知道恩情的,对方信非常客气,两人谈论些经文,但是过了一些时间,他惊讶地发觉,这个少年相公,还真是有真才实学的。
  一时也不知道心中什么味道,两人喝了一些酒,就叹息一声:“……现在想来,我当年是荒唐了,早日如此,多多认真读书就好了,不过,这事已经没法补救,现在努力就是,希望这次能中个举人,明年也去京中取个进士,贤弟如此才华,也真是了得,当一起进京才是!”
  方信见他如此说,也就笑了:“当然,希望如此!”
  才说着,外面就来一个伙计,说着:“李相公,有人找你!”
  方信有些惊讶,出了门去,却见到一个人,这人虽然穿着便服,但是看那种样子就知道不凡,他打量了下,说着:“你就是李睿?”
  “正是,不知你来有何见教?”
  “奉严先生的令,前来邀请你去前汊涧园。”这人一看就是公差或者军人之类,说话口气就露了出来了。
  “严先生?难道是严敏先生?”前汊涧园在什么地方?方信并不知道。
  “正是。”
  方信想了想,说着:“也好,那我马上就来。”
  回到房中,却见到宁博秋有些异色,当下也不以为意,说着:“宁兄你尽管吃着,我换件衣服去去就回。”
  说着,就换了一件新的青衫,这青衫也不过是丝绸所制,但是简单大方,穿在身上真是风流潇洒。
  宁博秋神色阴晴不定,问着:“贤弟可认识前汊涧园?要不然为兄带你去?”
  “不必了,来人自会带路。”方信顿了一顿,说着,这时已经有些悔意,他决定这事就此了断,这个宁博秋,并不是朋友,刚才他的灵觉,敏锐地感觉到了他的嫉妒,甚至因为拒绝还带着些恼恨。
  一个对救命恩人都如此的人,还有什么话说。
  前汊涧园,却是省城东面,随着来人去了,穿过三处大街,就到了。
  大门是以五楹,又有石狮,非五品之上官员,或者贵胄不可有此宅,才进去,就听到隐隐传来的笙萧琴瑟之声。
  穿过几道回廊,就看见此处大园,中有一人工湖,远远望去,一片波光,中间还是走廊,于木制,曲曲折折,湖心一厅,隐隐可见十数个人。
  就在这时,一女正在弹琴,方信走到中段,就止住了脚步,隔水听音。
  这时三月春风似剪刀,虽还不算春,也是冬尽,音符行云流水,化作美丽的乐谱,挖掘着每个人心内至深处的感情。
  等到一曲完毕,稍等片刻,方信才进来,却见到了当日的那个老者,严敏先生也在座上,其他几人都着便衣,但是气度不凡。
  “学生拜见老先生,见过严先生,见过各位大人。”方信拱手作礼。
  “你就是李睿?怎么,见得侯爷,还不行大礼?”在座一人不愉地说着。
  “这位大人,学生才从县中出来,实是不知此是何地,在座又是何等贵人,还请指点,以好让学生大礼参见。”方信深深一拱手,说着。
  “哦,李睿,我等相识多时了,我来说吧,这是开国侯鲁侯爷,这是宣政使傅大人,这是西文府知府曹大人,这是府同知钱大人,你来见礼吧!”严敏提点地说着。
  方信凛然,虽然秀才可见知县不拜,但是也仅仅如此,六品以上,还需大礼参见,这是级别相差太多的缘故,在场诸人,至少也是正六品。
  至于爵位,本朝太祖规定,男等于六品,子等于五品,伯等于四品,侯等于三品,公等于二品,郡王等于一品,而亲王为超品,而有“开国”这二字,更是意味着与当年太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之后,世袭不替,更高一品,所以这鲁侯,就算其他全部没有官职,也相当于正二品之官,几可与宰相平等。
  当下,就恭谨大礼参拜,又向在座大人参拜。
  等参拜完毕,鲁侯才摆了摆手,说着:“起来吧,你才学不错,上次考得秀才的卷子,我也看过了,中这一榜十名,还略委屈了你。”
  说完,又对着周围人说:“此处在我家,不比公堂,你就也坐吧!”
  受了这命,侍女就取个小墩过来,在下座放好,方信这才留神,发觉鲁侯的桌几上,有一卷卷子,当是他当日考得的卷子,却也不先坐,谢恩后,说着:“回禀侯爷,学生才学疏浅,又太过年轻,中这一榜十名,已是惶恐不己,怕是负了朝廷之恩了,哪敢稍有自大自恃之心?当日就没有继续考这省试!”
  科举考试,县试取童生,郡试取秀才,省试取举人,因为都是本省本郡本县,所以都是连着不断,中间时间只隔半月,唯考进士,全国各省必须赶到帝都,这就麻烦了,所以必须来年再考,至少要给天下举子进京的时间。
  “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