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幕降临-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山观山门前面原来是一片农田,现在变成了一块很大的场地,一个照壁正对着龙山观山门,照壁前面是一座戏台。X ;X ;网 ;站 ;w…w…w。…x…Xx。c…o…m。

    场地上乌泱泱一片,全是席地而坐的人。旁边又堆了一些蒲团、茶壶之类。几个中年婶妇,正在场地边上张罗引导。敬完香的百姓进到空地,婶妇们上前殷勤递上蒲团茶水

    一位道士模样的人正站在戏台上,敲击渔鼓,大声的唱着道情。

    “……大道五德,清净列于其中。清心净身,安居节制。谨守清净之德,方能安居乐业,这生计不但无忧,更可胜过往ri。”

    这位道士唱到这里,下去了。又有几个上了妆的,便急急上了台,在那敲起锣鼓,跳起大戏。

    慈溪周边有不少小道观香火不旺,许多道士为了生计,四处唱宣卷、唱道情,游方化缘。龙山观把这帮人全都找来,每天给5斤大米,让他们演唱自然道的宗教宣传故事。自然道编撰了许多符合自然道道义的创世纪故事、劝善向上的宗教故事,还有戏曲。那上台唱戏的就是一家戏班子,根据龙山观提供的戏本,排演的新编大戏《开天辟地》。

    道会司是满清官方的道教管理部门,慈溪道会司设在城郊的清道观。陈道长是道会司的道正,也是清道观的主持。虽然他入世颇深,但心中还是向往能够避世清修、断绝俗情,早证大道。龙山观如此的做派,让他很是不以为然。

    看到郭叶笑吟吟的迎出来,陈道长稽首行礼,“我道家向来讲究清静无为,贫道今天算是开眼了,没想到龙山观香火这么旺盛,山门这么热闹啊!”

    郭叶早就带人拜过清道观的山门,还给陈道长留下一部《自然道典》。陈道长也曾翻看过几回,《自然道典》体例全然不似道家典籍,内容相当直白,通篇竟然连一句龙虎交汇,姹女婴儿之类的术语都没有,说好听一点,教义平实易懂,说不好听,则是简陋浅薄。不过身处乱世,生存不易,既然自然道不显恶章,又有诸多缙绅士子为之关说,陈道长大人大量,他绝不会特地为难。

    郭叶稽首回礼,“人道即是天道,我自然道入世行走,传教度人,以功业证道。”

    龙山观虽说不大,道家该有的规模也还算齐整。全观以中轴线前后递进,第一进就是正殿,供奉的是道祖太上老君的神像,张葛两位天师两边伺候。

    在知客道童引导下,四方香客络绎不绝的进到大殿,上香随喜。

    郭叶陪同着道会司的陈道长,还有一众士绅进到大罗宝殿。看到大殿供奉的是道祖,陈道长面沉似水,“潜虚道长,龙山观改宗自然道,可谓是别具一格。”

    道家大罗宝殿通常都是三清殿,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

    “道法自然。”郭叶知道有此论战,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世间道观供奉的三清神像,只是历劫应化的天尊而已。”

    陈道长修真多年,心xing不错,他呵呵一笑,“这么说,自然道供奉的才是真正的大道?!”

    “吾辈皆为修道之人,然何为大道?”郭叶手持拂尘,朗声说道,“大道即是真理,是宇宙运行的法则。大道是为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是宇宙的至高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ri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自然道认为,大道至简。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三清皆为道之化身,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上清、玉清、太清是历代应化的天尊。一炁化三清,说是道的延续、道的演化、道的形成,说的是道无不在、包容万物。”

    郭叶口若悬河,言之凿凿,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一众士绅不由得连连点头称赞,“是极,是极!”

    陈道长一时嘴塞,他心思,算了,这自然道和白莲教一样,都是惹不起的的异类。

    郭叶一掸拂尘,环顾身边众人,“来来来,众位道友,众位士绅,这大殿上的壁画,描绘的全是《自然道典》创世卷的内容。”

    正殿墙壁上贴满现代景德镇制作的瓷砖壁画,描述的是自然道眼中的宇宙大爆炸、人类起源等《创世纪》的画面。

    混沌时分,道祖化为元始天尊开天辟地。洪荒时分,道祖分yin阳,化为伏羲、女娲,伏羲演八卦,为人文始祖;女娲造泥人,为肉身始祖。天道即人道,明道则敬天,敬天而爱人,是以天人合一。

    蚩尤本为道祖心猿所化,溜出天庭,来到下界,祸乱中华,迷惑苍生。道祖双眼放出两道神念,化为炎帝黄帝。炎帝黄帝来到人间,立法度、建邦国,灭蚩尤,开华夏5000年之文明基业。

    郭叶一边引导众人,一边讲解自然道道义,“天地间至高存在是道,道即是真理,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

    炎黄二祖上体天心悟道而为华夏始祖,故而华夏苗裔才能如此兴旺发达,天下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血裔,都会受到炎黄二祖的庇佑。”

    自然道的“开天辟地”只是给科学宇宙观包裹上一层神秘主义的外衣。潜虚子讲述口吐莲花,把众人忽悠得如痴如醉。

    不过,郭叶只是宣讲自然道的创世、经典、道德、修行、戒律等教义内容,绝口不提自然道的神通法力,也不讲辟谷修仙、符咒秘法乃至房中之术。

    郭叶知道,对待这种前来拜观的道友缙绅士子,不能像对待一般百姓一样,靠着一点“法力”展示就能说服他们转换信仰。所以他在向陈道长等人宣教的时候,从不刻意为之,而是如同谈论学术一般的加以讨论,对对方提出的疑问抱着探讨的态度。
正文  第 155 章  龙山观(下)
(XX网站 ;。xxx。)(XX网站 ;。xxx。)(XX网站 ;。xxx。)    (XX网站 ;。xxx。)(XX网站 ;。xxx。)(XX网站 ;。xxx。)    潜虚子前面指引,一众人来到龙山观第二进院子的门前。XX网站 ;。xXx。。(XX网站 ;。xxx。)

    龙山观第二进院子,设有一座戏台,这里是斋醮祈福的地方。众人还没进入院子,就听到院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人之初、xing本善~~”

    第二进院子左厢是文昌殿,供奉的是孔夫子。文昌殿两边是几间净室,净室里面放置着许多桌子板凳,前面墙壁悬挂着黑板,左右墙壁开了好多窗户,窗户上镶嵌的是玻璃,显得特别明亮。

    一间净室内,坐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前面黑板上写着“人之初、xing本善、xing相近、习相远”。一个道士模样的战士站在讲台前,领着孩子们高声的朗读。

    许多乡民生怕打扰孩子们的学习,远远的站在院子中,眺望净室中的孩子们。

    见此情景,一位道士呵呵两声,对身边同伴低声说道,“自然道真够可以,道观里也开设了蒙学。”

    郭叶一指净室中的学习场景,“这里是龙山观开设的社学,专门收录地方上喜爱学习,但又家贫如洗的农家子弟,帮助他们上进。”

    一众乡绅满口称赞,“龙山观真有古仁人之风。”

    “自然道讲究出世修行,也讲究入世度人。”郭叶拂尘一摆,一脸正气,“龙山观受八方百姓供养,修真之余,理应为乡村教育尽力。”

    武工队在浙东敌后,不能通过斗地主、分田地等激烈手段发动群众。执委会决定让武工队从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推广农业科技,提高低息小额贷款,帮助百姓发家致富,赢得民心,适时在推进减租减息运动。

    初始给孩子们学习《三字经》,为的是吸引人气,安抚民心,毕竟老百姓认为科举才是正道。

    过几天,龙山观还准备晚上开夜校,使用tg编写的《农村扫盲教材》和《农村实用数学》,提高周边老百姓的文化知识。等教育进行到一定程度,穿越团队编撰的初小课本就会堂而皇之的进入到龙山观的课堂。(XX网站 ;。xxx。)X ;X ;网 ;站 ;w…w…w。…x…Xx。c…o…m。

    右厢是药师殿,供奉的是神农、扁鹊、孙思邈。药师殿边上的一间净室前面,还有几十个求医问药的患者等着治疗。

    净室前面有个“随缘善助”的钱箱,箱边还有很多农副产品。

    众人很是奇怪,郭叶告诉他们,龙山观治病绝不开口取酬,随人投入。这些病人很多是龙山观周边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贫民,他们带着自己家的一些农产品,渴求龙山观神仙的帮助。

    静室内,卫生员陈大鱼打扮成道童的模样,坐在那儿有模有样的给病人望闻问切,不时用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帮助诊断。

    还有一个道童模样的战士在旁帮忙,帮助计量温度,发放“丹药”。

    陈大鱼也是明兴岛的渔民子弟,跟着郭叶学了三个月,拉肚子、发烧感冒之类的小伤小病自然不在话下。

    一个病人被用担架抬进了房间,这人的腿上有一个溃烂脓包。陈大鱼早在俘虏身上练过手,所以看到这脓肿他一点儿也不慌。

    在另一位战士的帮助下,陈大鱼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小手术,洒上消炎粉,最后把伤口包裹起来。

    病人家属千恩万谢,拿着消炎药,走了。

    陈道长本以为自然道只是卖狗皮膏药的邪门外道,看到此情此景,真心叹服了,“自然道悲天悯人,又有如此妙手神技,必当大兴。”

    “道长谬赞了,自然道只是尽本分而已。”郭叶又卖弄起自然道教义,“道有五德:曰‘好生’,曰‘自在’,曰‘平等’,曰‘酬勤’,曰‘清净’。自然道特别看重道行,斋醮祈福,扶助民众,功德合道,才是正途。”

    第三进院子正中是祖师殿,供奉有安期生等自然道的祖师。两侧房子便是道士们生活起居的“静室”。祖师殿二层阁楼是一个秘密所在,里面放置短波中继台、地图、文书等机密物品。

    因为镇海准备撤退,中继台已经移到这里,天线也安放在观内一颗最高的大树上。X ;X ;网 ;站 ;w…w…w。…x…Xx。c…o…m。(XX网站 ;。xxx。)一个道童模样的战士用力踩着自行车式人力发电机,给电瓶充电,以保持中继台的正常运转。

    透过百叶窗,慈溪武工队副队长孙梅花看到潜虚子带着一大队人马进入到院子,当即让通讯员停下了脚蹬的动作。

    孙梅花是本时空的土著,曾在新兵连被评为忠勇之士,成了标兵。他在苏北老家务农的时候,读了两天书,大脑灵活,能领会上级jing神,口才也好,服从意识又强,很快就升为排长,后来又被选拔为慈溪武工队副队长。

    第三进院子后墙左边的小门上了锁,小门通往火居道士居住的道观后院。

    后院种了好多的杨梅树、桃树、橘子树。后院左边是一排火居道士居住的老房子,武工队进驻之后,在靠近第三进院子的后墙,又新建起了一排房子。

    龙山观原来的火居道士全被送到舟山接受洗脑教育。这里现在是浙东武工大队的教育活动场地。浙东武工大队天天在这里组织培训,培训各武工队选送的骨干队员。

    苏潇轩是一营副营长,浙东武工大队大队长。沈思是一营副教导员,浙东武工大队的政委,黑龙江人。

    苏潇轩虽说是女xing,她却曾经当过雇佣兵,在非洲、中东、阿富汗,多次经历生死考验。苏潇轩的志向是特战队,但现在穿越团队刚刚才起步,苏潇轩只得来到自己很不喜欢的陆军部队。幸好执委会搞了个武工队,她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展身手。

    沈思长期从事项目策划工作,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都很强。两人一个军事,一个政工可谓是珠联璧合。

    朱加隆是浙东武工大队的副队长兼司务长,专管后勤工作。朱加隆今年25岁,江苏人。他是农大毕业,学的是食品专业,熟悉农业科技,毕业后一直从事畜牧养殖。

    浙东武工大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化妆潜入浙东乡村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的建设还包括经济建设。

    浙东武工大队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团结群众,发动群众,通过普及农业科技,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地的经济能力辐shè上去了,军政工作自然也就上去了。

    朱加隆在龙山观算是专管后勤庶务的三当家。他现在有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各武工队的农业科技人才。浙东活跃着的十多支武工队各自选送了一名识字较多、脑袋灵活的农家出身的队员。这段时间,这些队员充作火居道士,天天跟着朱加隆学习饲养、种地等农科知识。

    朱加隆把龙山观当成了一个农业示范园区,每天带领他的一众弟子种菜养鸡,大搞农副业生产。他计划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带动周边农村进行科学种田,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进而通过开明乡绅,开展新农村建设,把周边乡村全都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龙山观位于达蓬山的北麓,左边、后边全是山,右边是碧波荡漾的窖湖。山门前面就是大片大片的农田。道观后院坡地上被开辟了一大片的菜园子,右边靠山的地方还有一个很大的饲养场。

    农业口送来六篮子优质三黄鸡下的授jing鸡蛋。朱加隆指挥他的一众弟子建起了孵坊,大家一起学着用炕孵法,孵出了两百多只小鸡仔。

    这些刚刚孵出的小鸡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喂养,每天吃着蚯蚓、小鱼小虾,还有青饲料,长窜得很快。

    送来的一只荣昌母猪,经过配种,刚刚下了一窝小猪。母猪nǎi水足,小猪仔长得快,每天嗷嗷嗷的欢得很。

    在道观后院靠近右边院墙的地方,朱加隆还带着他的众位弟子挖了一个大沼气池,除了利用沼气烧饭,对龙山观每天这里产生的大量人类排泄物和有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饲养场的牲畜粪便污水也通过下水管道,被引来一并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污物全都可以转化为肥料,用来提高庄稼产量。

    窖湖边有十多个大堆子,这就是朱加隆带着他的弟子们搞出的堆肥。

    这里面有湖里捞起来的河泥、野地里搞来的各种树叶青草、修缮房屋多出的木块木屑,还有就是乱七八糟的垃圾捣碎,又掺合上几桶粪尿,混合在一起堆成堆,外面再用泥土封闭成堆。

    朱加隆告诉他的弟子,平时只要加以翻动保持有足够的水分,六七个月之后堆肥就大功告成,可以用来肥田。

    窖湖边还有一架新修建的用来提灌的风力水车。龙山观靠山近海,风吹着风车呼啦啦的转动,水咕噜噜的被提上来,顺着沟渠流向农田。

    朱加隆从周边乡村雇佣了许多农夫充作龙山观的长工,早晨八点上工,晚上五点下工。只花了几天的时间,有六十多亩道观田地已经被整治一遍,土地全被翻起来,重新分成一块块标准的大田,田埂修得笔直,水渠也全部重修。

    在整治好的农田里,朱加隆让长工们盖上一层厚厚的湖泥,作为肥田的肥料。他指挥众弟子撒上优质高产的小冬油菜种子。

    水车不断的把水灌溉到田地,好几个大田里,油菜已经发芽,看上去绿油油的一片。

    上午,朱加隆带着他的众位弟子刚刚在田埂边种下了一路路的蚕豆,这会儿休息,朱加隆坐在大路边,弟子们围了他一圈。

    “饲养、种植的农业科技知识,我已经讲了很多,重要的是实践。如何养殖的小册子,发给大家很多,大家有空多看看,现实生活中多多的运用。有不懂的内容,可以通过步话机跟我联系。”朱加隆说道这里,叹了口气,“其实,最重要的一点,种田必须要有工业的扶持。大规模的养鸡养鸭,离不开饲料厂配制的鱼粉;提高庄家产量,一是化肥,二是农药,有了这两样,再翻翻书本,粮食产量保准翻番。”

    化肥、农药能让粮食产量翻番,这些队员都是农家子弟,深深知道种地的辛苦。有人急迫迫的问,哪儿有农药和化肥。

    “台湾,我们已经开始建设化肥厂、农药厂。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一定有许多的化肥、农药运到浙东。”

    “那现在怎么办?”弟子们顿时有些失望。

    “放心好了。等忙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