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悦农门-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老爷子叹气,将酒杯里的酒一口闷进了肚子里。
赵氏拆大骨肉吃的时候,何氏才与元娘上桌吃饭。吴氏忙将元娘招呼到自己身边坐了,将留下的一碗肉都给了元娘。
何氏夹了一筷子菜,瞧着这对准婆媳两人相处融洽,比自己吃了那块肉都高兴。再看身边的小姑张玉凤,谁也不和谁说话,吃肉喝汤,夹了几筷菜,吃了饭就下桌了,也不说陪陪客。
何氏虽说是当大嫂的,理应让小姑留下来,但她不敢。从前不敢,现在更不敢了。自打张玉凤说了亲事之后,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本来长得顶顶漂亮的脸蛋,因着上面飘着厚厚的阴云,就变得不那么招人稀罕了。
散席的时候,家里的几个男人们都喝多了,走起路来一步三晃。张老爷子让何氏、赵氏送大魁一家到门口,自己则回了西屋往热烘烘的暖炕上一倒,打起了呼噜来。
吴氏和梁子扶着打晃的大魁和何氏、赵氏道别,远远的看到二娘和柱子两人在院子树下不知嘀咕着什么,“柱子啊,回家了啊。”
听到吴氏的喊声,两人才往大门口走。
“大嫂,你进屋坐会儿。”赵氏看大魁一家走远了,就招何氏进西厢房里。
张义勇这时已经脱了衣服倒炕上睡觉了。二郎吃好了饭,早就下桌回来看书了。
“二郎还在用功呐?”何氏看了一眼里间,感叹道,“二郎有出息,来年准能考中。”
这话赵氏爱听,可还是谦虚了几句,然后道,“大嫂,你说咱爹为啥给那老三那边那些东西呢。不值当哦。”
何氏自然知道赵氏说的那边是指刘寡妇家,想着善良老实的宋氏,何氏摇头叹气,“造孽哦!好好的媳妇不要……唉,咱爹你还不知道嘛,准是冲着她那肚子才给的。”
赵氏开始挑刺儿,“大嫂,你怀大郎的时候,咱爹给过你啥?”
何氏想到怀大郎的时候,她还在挺着肚子做饭,活活乎乎的从未耽误过活计。生了孩子之后,也不过是红糖鸡蛋,过年的时候,连肉没捞着吃。可过去,家里穷呐,一头猪杀下来,大部分都卖来换钱,即使是有肉,留到过年的桌面上吃的话,也都是张老爷子加老太太、及几个爷们分了。后来,赵氏进门后,情况有所改变,媳妇碗里也能有块肉了。
第一百零九、壹拾章
街上的人极少,王大山很顺利地找到了郑虎,跑到他的面前,“郑大叔。”
郑虎一怔,见是他脸色变得僵硬,不自然地道:“哦,大山啊,你咋在县城呢?”
“前几天打了头狼,想到这儿能卖个好价钱。”
“哦哦,大山就是能耐。”郑虎呵呵笑道,“那你忙,我还有点事。”
王大山见他要走,拦住他的去路,“郑大叔,小豹哥把张四娘打了的事情你知道不?”
郑虎偷眼瞄了四周,然后看着他,疑惑道:“还有这事儿?……我不知道啊。”
王大山皱了眉头,没想到郑虎推说不知。哪里可能不知,分明是托词,“大叔,小豹打人……”
郑虎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我知道了。这不给你婶子看腿嘛,我们一家都出来了。你别急,要不你和我一起回去问问小豹,真要是他这个崽子做的事,我不会饶了他的。”
王大山心想这样也好,一来能和郑小豹对质,二来还能摸清他们住在哪儿,就随着郑虎一道去了。
顺子绕着县城的大街小巷走了一圈儿,也不见郑虎一家。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往城门口等王大山。结果一直等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人。
顺子急了又返回城内四下里找,甚至又到夏掌柜的的店铺子里去问,结果没有一个人看到过他。
顺子有些后悔与大山分开了。
大山这孩子一向老成持重,可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终归靠不住。顺子这样想着,心下更急,生怕被官府的人抓进去。可他一个乡下人,哪里会认识衙门的人呢。自然也法打听。
夜深了,顺子不敢乱走,找了一个客栈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又开始满城的寻人,直到临近黄昏。还是未见到人。
这县城里他连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待在这儿,只能是耽搁功夫。顺子只好连夜出了城,一路马不停蹄的赶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赶到了镇子上。
他这些年除了村子外,也常来镇上,识得几位有些本事的人物。这么早,他自然不敢去上门打扰,见一家粥铺子开了门。进门吃了碗粥、两个包子。
不大一会儿。街道两旁的商铺都开始陆陆续续地打开门板做生意。
顺子直奔了关帝庙旁边的茶铺子。胡老汉正在炉灶上烧水,见他风风火火地进来,“哟,顺子这么早就来赶集了?”
经他这么一问,顺子才想到今天是镇上赶集的日子,他笑了笑,“我不是来赶集的。是特意过来,想请您老帮忙的。”
胡老汉抚了下胡须,将顺子打量了一番。
这个老实的庄稼人,一路风尘仆仆。雪打湿了他的鞋子,头脸都冻得通红。“别在外面冻着了,快进屋里坐下说话。”
胡老汉将他让进屋子里,特意留意了一下外面,才将屋门关上。
“出了什么事,竟让你这么急吼吼地往这来?”胡老汉将炭盆往他脚边送了送。
顺子顾不上取暖,忙将发生的事情讲与他听,“……我现在就担心的,就是大山被抓进官衙里了。我县城里也没有认识的熟人。就想请您老帮忙打听,当然,打点的银子我来出。”
胡老汉在听到张四娘被害时,眼中冷意渐起,他一摆手,“这事儿能你过来与我老儿说,就已经很看得起我了。你且回村子里等着,到时我给你消息。”
顺子松了一大口气。
别看这胡老汉一把年纪只做这茶铺的生意,人脉却是极广的。从前顺子就曾受恩于他,知道他不是个普通的老人。但顺子这点好,人机灵,嘴巴也紧,更没有喜欢打听人的嗜好。所以,胡老汉对他的印象也很好。
顺子将他谢了又谢,与他辞别,急匆匆地租了一辆驴车赶回了西山村。
宋王氏看着宋氏把张家送来的猪肉收拾好,只字不提送回去的时候,心里有几分不快。她深深地看了宋氏一眼,“玉儿,你这又是何苦呢。”
宋氏却道:“早晚的事情,不急这一时。反正……我也没有别的想法,只盼着四娘健康……”她忽然停住了,接着的语气便有些迟疑,“娘,你说,过年的时候,万一公爹让我和四娘回去,该怎么办……”
宋王氏叹道:“要我说,一事起一事了。牵扯不清,害人害已。这事儿,我不知道你当初与老三是怎么订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宋氏咬了唇点头,“顺子哥都走了四天了,怎么一点信儿也没有。”
话音未落,就听院门响动,顺子走了进来,“顺子哥?怎么就你一个人?大山回去了?”
顺子脸色不好看,“郑家的人没找到,大山也不见了人影,我留在城里找了他一天也没有找到。”
宋氏母女的脸色忽地一变,急忙问:“好端端的,人咋就没了?你们不是一起去的吗?”
顺子将事情一讲,宋氏便道:“要不,找周掌柜的帮帮忙?”
顺子摆手,“一事不托两家。还是先等等胡老爹的消息。”
宋王氏想得更多一些,脸色顿时不好看起来。却不能对顺子发火,这事人家也是好心帮忙,她让宋氏把灶火点上,把张家送来的猪肉拿来炒菜、炖肉。宋王氏则亲自去请了里长及王二一家人过来吃晚饭。
顺子见四娘还没有醒,就主动过去帮宋氏烧灶火,打下手。
宋氏独见他时,便有了几分尴尬。
但很快在他冷静、勤快的忙碌中,渐渐消失。
曾几何时,她也曾这般梦想着,两个人为了同一个家忙碌。无可挑剔,又自然而然。
宋王氏对王二一家怀着愧疚,若非为了四娘,大山那孩子也不会失去音信。她去寻王二一家,说了好些抱歉的话。王二知道自己儿子的性子,反劝了宋王氏几句,最后,只王二一人随了她去宋家。
张四娘醒的时候,已得知了王大山失踪的事情。很是诧异,她思索了片刻,犹豫道:“……若是被官府的人抓劳工,那倒也不必担心。反而是……大山落到了郑家手里,那可就凶多吉少了。”
顺子脸色惨白,“可我一直都没有在县城里看到郑家的人。这,不太可能吧。”
在大山出事的那一刻起,他从未想到大山会被郑家人带走。县城里的状况,任谁都会想到人在县衙里。
“最好如此。”张四娘不好再出危言,眼看就要过年了,若王大山出了事,难过的不仅是王家,还有她宋家。
待里长与王二过来吃饭时,几人又商议不能坐等,决定明天一早王二与顺子再去县城里打探消息。里长说他县城里有亲戚,需要帮忙时可过去找人。这一顿晚饭,吃得毫无滋味,很快就散了席。
夜里,宋家的三个女人都未合眼,在为王大山发愁。
宋氏轻声道:“王大哥瞧着还行,也没说啥过激的话。”
宋王氏瞧了一眼四娘,叹道:“可大山娘怨着咱们呢。这也不能怪人家。好好的一个孩子,为了四娘的事忙来跑去的。最后还落得个生死不明。这事儿搁谁身上,谁能乐意啊?我寻思着,明天等王二他们走了,我再去他家与大山娘说会儿话,她一个女人在家里带着孩子也不容易。咱不能装傻充愣的,不去管。”
宋氏一脸不安,大山娘向来泼辣。今天请了他们一家子里,她也没过来。心里指不定有多气她和四娘呢。“要不,我明天也过去看一眼吧。”
母女俩对视一眼,都觉得很不踏实。
“姥娘,你与娘过去看看就行了。也别多说什么,心意到了就行。毕竟,现在人到底怎么样,也说不上。”张四娘顿了顿,“万一有什么不测,你们放心,我不会躲在后面的。”
“好了,四娘,你也别想太多。姥娘心里都有数。都睡吧,明天作坊里还有活。”宋王氏招呼两人躺下睡觉,转身吹熄了油灯。
四下里一遍黑暗,唯有窗外淡淡地雪光映入屋内,洒下浅浅的白。
三个人躺在炕上,各怀心事,辗转反侧了好久,才渐渐睡去。
早起吃过饭,张四娘的精神头还好,躺在炕上,逗弄着元宝玩。元宝已经两个月大了,有四娘半个手臂大。宋氏从来都不让元宝上炕,在地上用竹筐搭了一个狗窝,里面铺了些破旧的棉花褥子。
庄口人家很少会把狗崽当成宠物来玩。他们认为狗就是畜牲,只不过通人性,能呼之即来,招之即去。若谁家母狗下了崽子,主人家愿意留就留下几只,不愿意就送人。留下的狗崽儿,东一口西一口的吃东西。有就吃个饱,没有就饿着。哪里会像现代的人,把狗当成孩子疼,顿顿不落吃好的,天天洗澡换衣服穿,还给喝牛奶。
张四娘自从得了元宝后,因宠着它,被宋王氏及宋氏数落了好几次。后来,见宋氏真的有些生气了,不得不妥协,在屋子里搭了这么一个小狗窝。
元宝与四娘也混得熟了,看得出谁喜欢它,谁不喜欢。见屋子里没人,就低声呜呜地唤着四娘,张四娘听到动静,只需把手往炕边一垂,元宝就会扑跳着去够她的手。
这时,刘成过来给四娘诊脉,宋王氏母女就将四娘托他照看,两人要去王二家。
听到院门响动,刘成朝院门看了一眼,笑道:“你们倒是不用去了,王二家的来了。”
第112章 亲事
张四娘听到大山娘来了,就要爬起来,被刘成制止,他坐在张四娘身边,两人低声说着话。
宋王氏与宋氏两人忙将大山娘迎了进来,“正想着去你那儿看看呢,没想到你就过来了,快屋里坐。”
大山娘三十多岁的年纪,是个干净利索很能干的人。她的眉宇间带着淡淡地愁绪,进来后先后宋王氏与宋氏问了声好,又向刘成福了福。被宋王氏让到了炕里坐着,她瞧了眼四娘,“瞧孩子的精神头还不错。我今儿来带了只野山鸡,给孩子补补吧。”
宋氏笑着道谢,“大嫂太客气了。你瞧,王大哥喜欢吃辣白菜,我都装好了。等会儿你回去,就带着吧。”
大山娘笑着点了点头,见张四娘自打她进屋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有点不喜,便状似无意地笑问:“四娘的命可真好。遇到这大的事,都能逢凶化吉。自打这孩子进了我们村,我都听人说了,四娘年纪虽小,却是最能干的。听说,开作坊的事,也是她起的头。呵呵,真真是好本事啊。”
张四娘听她提到自己,便淡笑道:“婶子太夸我了。我眼盲也帮不上家里什么忙,就是还有点想法动动嘴皮子罢了。”顿了顿,又道,“这次亏得大山哥找到我,要不我就被狼吃了。现在大山哥又……婶子你莫要担心,大山哥人好,一定会化险为夷。”
大山娘叹息着,点了点头,“自从大山出了这档子事,我都几夜没未合过眼了。唉,若是大山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我该怎么活啊……”
说着,便抽抽答答地哭泣了起来。
哭得张四娘心里也不好受。挣扎着起身。被刘成扶着坐了起来,“婶子,大山哥一定不会有事的。你这一哭。没事儿也变成有事了。莫要哭了。”
张四娘不说这话还好,一说大山娘哭得更厉害了。宋王氏、宋氏忙上前劝了。心中的愧疚之意更浓。
“婶子,你别这样。若是大山哥,真有什么三长两短的,你放心,我定会为你养老送终。”张四娘知道,一旦大山出了事,自己也是有责任的。虽说。她并未要求他去为自己这样做。
宋王氏微微一皱眉,淡淡笑道:“别听四娘胡说,大山哪能就有事呢。”
宋王氏对四娘的话生出几分满,大山若出了事。轮谁也轮不到四娘为这事出头。一个小孩子家家的,胡说八道,冲动说的话会惹下麻烦。
宋氏也是这个意思,到了那时,她自然为这事给大山娘一个说法。但绝不会让一个孩子去承担这些。
她正想再说点别的话题,把这话头扯开。
却见大山娘忽地止动了哭泣,“四娘,你说这话,婶子可是要当真的。”
“婶子放心。我说为你养老送终,就一定会这么做。”对于大山娘的难缠,四娘觉得换成自己或许也能理解。
宋王氏及宋氏对她的维护,她听得出来,但事由她起,她不能当缩头乌龟,以后多赚点银子,贴补王家,她还能负担得起。
大山娘看得出来宋王氏母女两人的意思,却不肯放过张四娘,她挪了屁股噌到她面前,拉起四娘的手,“要我说,四娘这孩子就是贴心。我越瞧越喜欢,不如就做我家媳妇吧。”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诧不已。
张四娘也被这句惊得一抖擞,手一下子就大山娘手里抽了出来。
“大嫂,说笑了。四娘年纪还小,眼又盲……”宋氏心惊肉跳,说起话来打起了嗑巴。
大山娘的一摆手,笑道:“我这都不介意,你还有啥可担心的。别的我保不了,但这吃喝上绝对不用犯愁,保四娘顿顿有肉吃。”
宋王氏的脸色渐黑,“大山娘,此事还得从长计较才是。大山还没回来,孩子们愿不愿意还两说着呢,一切都等大山回来再说吧。”
“对,对,等大山回来问问孩子的意思。”宋氏忙接口道。
大山娘干笑道:“大山回不回来,我这个当娘的都能给他做这个主。你们就不用多虑了。两个孩子的亲事我一早就看好了的,能有什么问题?大山爹对这亲事也同意,昨晚也发话了。只要你们点头,正赶着过年就把这亲事给订下。”
张四娘突然明白了大山娘的来意。她这算盘打得好啊,若大山回来了,她能为儿子讨个媳妇。毕竟大山没有任何理由的去帮她,难免被人往这上面想。虽说她年纪小,但她是出了名的赚钱好手。大山娘能不往家拽这个聚宝盆嘛。若大山回不来了,也是因着四娘出的事,她岂能让四娘好过,让四娘为自己儿子守活寡,也是应该的。
她的手突然被刘成握了握,又松开,就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