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斯人踏影来-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楔子 一
楔子  一

  汴京城,金銮殿上。

  大宋朝太皇太后高氏正携小皇太子,延安郡王赵煦垂帘听政,商讨边境矛盾,以及地方要务,和一些应急处理之事。

  殿上文武百官整齐上奏天听。

  晃眼已近午牌时分。

  太皇太后觉着有些疲乏,便令太监宣问:“众卿家有事即奏,无事退朝。”

  文臣班走出一人,捧珪上奏道,“启禀太皇太后,臣中书省丁允有事启奏。”

  太皇太后道:“丁卿家请讲。”

  丁允奏道:“河南蔡州汝南府,因管制有方,此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市井尚算繁华,但驻马店却紧缺一名教授,以带动地方文化蓬勃向上。汝南府已多次请派能者胜任,今早又接到紧急请派申请文书,可中书省至今尚未挑出合适人选。臣恳请太皇太后指派。”

  太皇太后闻言,愠怒道:“选任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也要来询问哀家意见,你这个中书令是怎么当的?”

  丁允惊惶跪拜道:“请太皇太后息怒。驻马店地方虽小,但自西周以来便占尽地理,以及人文优势,乃中原中州之中,是南北文化交集地,居位举足轻重。微臣等经由多次筛选贤能,总未选定足以胜任之人,所以才大胆询问太皇太后圣意。”

  太皇太后垂听毕,便问:“众卿家门下可有适当人选推举?”

  文臣班中走出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陈奏道:“禀太皇太后,臣认为苏轼门下定海主簿秦观可当此重任。”

  朝班中平章事宰执王珪闻言,出奏道:“禀太皇太后,秦观虽才高识广,但臣总闻他出没青楼楚馆,流连脂粉红妆,风花雪月,不思进取。试问,如此德行之人,何以为人师表?”

  程颐铿然道:“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王丞相岂可轻信街坊传言?”

  王珪截然反驳道,“空穴不来风,其来必有故。程大人既非秦观师长,亦非其挚友亲朋,您却如何能保证其品行?”

  程颐毅然决然道,“凭老夫对苏轼挑选门生的苛刻眼光之见闻,以及他对秦观的赞赏。”

  王珪却道:“夫子堪教其学,却未必能管束其琐碎私行。孔圣人得意门生有七十二数,亦未能悉数教化尔。”

  程颐满脸不屑,冷笑道:“王丞相只有一子,也未见能完全教化,令其德行超卓,况乎孔圣人哉!”

  王珪闻言,胸中暴怒,两片如刀之眉顿时倒竖起来,正欲大言论与他理论,却听太皇太后斥令道:“都给我住口。二卿家位高权重,却公然在殿上争较,难道就不怕招天下人耻笑么?”

  此时,二人才退回班中,忍气不再发言。

  太皇太后道:“传哀家懿旨,中书省即刻着手对秦观私德作一番调查,再交由门下省审议,若真有私德败坏之行,便不再启用。若见其品德端正,便立即由尚书省执行派往驻马店任职。众卿家不得再议。”

  三省皆跪拜接旨道:“臣领太皇太后懿旨。”

  太监领太皇太后令道:“太皇太后身体疲乏,今日早朝到此为止,若有别事待宣再议。”

  于是,文武百官皆恭呼跪送太皇太后和小皇太子回后宫歇息。

  早朝完毕,群臣各自散了。
  作者题外话:讲述背诵苏东坡门生秦观的传奇故事。 。。

楔子 二
楔子   二

  青阳高照,好风如水。

  定海城外海湾中有一艘画舫,正顺风悠闲的飘荡着。

  海面碧波涵影,流光熠熠,更将这一湾海景衬托得十分灵秀清奇,空旷幽渺。

  此刻,画舫上正频频传出阵阵笑语,有五位风姿绰约的绝*子,正陪着四名儒雅俊逸的男子在饮酒奏乐,谈笑风声。

  这五名女子皆是定海城中‘卧兰轩’里的歌伎,分别叫抚琴、司棋、伴书、点画、轻舞,各有所长,且别具特色和风韵。

  不知不觉间,画舫已至一处红花烂漫,轻烟绕堤的所在。

  女孩们见此幽美别致之境,不禁纷纷涌向船头观赏,连连赞叹。

  那四名男子也相继来到船头,跟随观望。

  其中一位身着白衣的男子道,“的确别致清新,赏心悦目,令人怜惜。”

  另一位身着墨绿色衣裳的男子闻言,调笑道,“无咎兄不愧是惜花之人,想必这满海湾的‘映山红’早知你今日至此,特意为君娇艳绽放呢。”

  众人闻言都禁不住笑出声来。

  晁无咎顿时面色有些尴尬,但却即兴吟道:“随岸一湾花泣血,伶仃谁与度今生?”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

  这时,却听一位着宝蓝色衣裳的男子大赞道,“此二句绝妙。看我接句:斜阳怜欲邀同醉,不致幽人枉费情。”

  绿衣男子道:“鲁直兄这两句也颇新奇别致,小弟佩服。” 说着,向他捧手施礼。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黄鲁直道,“文潜贤弟何出此言?想你那首《秋蕊香》词中有句‘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至今还令愚兄感动呢。”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乃宋神宗熙宁进士,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

  张文潜摆手谦诚道:“鲁直兄此言差矣。若说到动情之句,小弟何如少游贤弟矣?”

  秦少游道:“好了好了,各位师兄弟。你们左一个‘绝妙佳句’,右一个新奇别致,尽是相互谦让之言,旁人听了,还以为我们师兄弟皆是徒好虚名,相互吹捧之辈呢。”

  少游本名秦观,表字少游、太虚,号邗沟居士,乃江苏省扬州高邮人氏,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酷爱读书,饱学囊中,秉承儒学以仁治国之理,满腹经纶。

  四人皆是苏轼门生,天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今日,他们正受少游之邀,于定海海湾的画舫上庆贺少游生辰。

  伴书闻言笑道:“那些个酸牙磨嘴的客套话不说也罢,免得扫了我们赏景的雅兴。我有个小小的提议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司棋有些心急,好奇道:“哎呀,伴书姐姐,有什么提议就快点说吧,您就别卖关子了。”

  伴书道:“就你心急火燎的。好吧,我说。我想,难得您们师兄弟四人在秦主薄的生辰之日齐会,不如就趁此机会,来个应景填词,算是为秦主薄祝寿吧。”

  抚琴欣喜道:“此提议甚好。我在一旁弹秦助兴,轻舞妹妹随性起舞,点画妹妹命题,伴书妹妹文墨最好就负责评判吧。”

  伴书满心谦虚道:“几位高人在前,小妹岂敢妄评。”

  少游道:“伴书小姐何需如此谦虚?若写作之人,其文章不敢与人评论,那岂不是写再多也枉然吗?”

  无咎道:“当年女帝武则天命上官婉儿凤楼评诗,面对天下众贤才,也是挥刀舞剑,大加批论,无人不服,无人不赞其评判合情合理。久闻伴书小姐有咏絮之才,在下也想见识一番。不知小姐肯促成么?”

  司棋耐不住性子,上前拉着伴书的玉手,道:“姐姐。我们几个之中就您文采最为出众,今日您就来评评这四位‘真才子’的词作吧。”说时,天真无邪朝众人挤了挤眼。

  众人都十分赞同。

  伴书拗不过,只好许承道:“好吧。不过要事先说明,评不好可不要笑话我。”  她也想亲眼见见这几位名士的手笔。

  轻舞谐趣道:“好难得才请得出伴书姐姐出手呢,你们都有福了。好了,点画妹妹命题吧。”

  点画道:“往常填词都限一种词牌,一个韵格,这样难免绊手绊脚,出不得绝妙佳词。我们今日就抛弃那些个限制,随性随感而作。四位只需任选自己所拿手的词牌来填,以求情真意切便可。”

  众人都觉得她所言在理,众口赞同。

  点画道:“大家既无异议,那就开始吧。”

  于是,女孩们在书案上铺纸磨墨完毕。

  抚琴随即走到琴旁弹奏起一曲《高山流水》。

  轻舞也步履轻盈的开始随乐起舞。

  师兄弟四人皆已提笔起意构思。

  舞曲结束时,四人皆已成词。

  众人先见晁无咎所填《金凤钩》词: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

  伴书笑道:“此词表面看似言春辞去之无可奈何,但字里行间却在说人之心境。以春代人言。先生别号‘归来子’,此三字在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那句‘春回常恨寻无路。’仿佛归来之人在路口,踌躇迷惘,举棋不定之感。而对春归春回的刻画,细腻深刻,用词简单,令人遐思。”

  无咎赞道:“伴书小姐的点评真是别出心裁,却一语道出词中意指。”

  众人亦觉她评得甚好。

  再看黄鲁直所填《诉衷情》词:

  小桃灼灼柳髳髳,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兰,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司棋道:“伴书姐姐,这首却如何点评?”

  伴书道:“此词春意醺酣,用笔新巧,尤其这句‘山泼黛,水挼兰,翠相搀。’连续几个动词的运用,简单而清晰的将山,水,色表达出来,勾划了一幅生动的人间山水图,真真非一般人所能及。再加上您一手好书法,吟来让人眼前一亮。”

  鲁直含笑向伴书施礼道:“是伴书小姐独具慧眼,看出了此作的重心。在下钦佩。”

  伴书还礼道:“先生见笑了,伴书只是随感而言。”

  点画道:“这两首词,句句精巧,不相伯仲,伴书姐姐点评得也很独特。再看看接下来的两首如何?”

  众人再看张文潜所填《少年游》词:

  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

  阅毕,伴书道:“先生此词香浓思深,尤其动人。而‘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一句意思是说看朱色却成了碧色,已表达出其对人思念之深切,意乱情迷也。而那句‘相见时稀隔别多。’却与李义山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无奈心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矣。”

  轻舞打趣道:“此女子能得先生真心相思,想必是一位难得的绝世佳人。” 

  文潜闻言神情有些羞窘,赔礼道,“在下游戏之作,轻舞小姐又何必取笑于我呢。”  

  抚琴调侃道:“恐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吧。”

  轻舞佯怒道:“好哇,抚琴姐姐,你竟然拐着弯消遣我。看我可饶不了你。”说着,便要去捉抚琴。

  抚琴知她脾性好强,力气又大,惟有投降,轻舞方才作罢。

  司棋道:“我们该看看今日的寿星填了什么好词吧。”

  接着,众人又看秦少游填了一首《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阅毕,文潜不禁大赞道:“好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情之为何物?有情而心合,无情而心伤。任是无情也动人,可见贤弟用情刻骨铭心,纵然情尽亦无悔也。此词用情深挚,愚兄不及也。”

  众人皆万分欣赏佩服。

  少游感慨道:“情磨人,欲相牵。人与人之间到底逃不开一个‘情’字,因此苦乐交缠,欲罢不能。但如若无情,人却将何往矣?”

  伴书却道:“今日是先生生辰,您怎么倒说出这番令人沮丧的话来?不是白白教人心中难受吗?想我们这般身不由己的姐妹们,‘真情’二字对我们来说,不更是一种奢望吗?”说着,已滴下泪来。

  少游闻言,心生愧疚道:“在下一时失言,惹小姐伤心,请恕罪。”

  众人见状,都上前相劝。

  这时,却见撑船的小厮进来道:“各位官人、小姐。小的见浦口有一对人马正朝画舫叫喊示意。我们是否需要理会呢?”

  众人闻言都探头朝浦口望去,只见少游的书童清茗也在其中。

  于是,便命小厮将船撑返。

  临近岸时,他们才见有位太监正骑着高头大马在岸边等候着,身后是几名官兵。

  清茗见画舫靠近,便急切叫道:“老爷,您们总算回来了。周公公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少游心中疑惑:“周公公乃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内侍,怎会到此要见我这个小小的定海主薄?”

  下了船,少游领着众人前往接驾。

  周公公下马,见张耒、黄庭坚、晁补之俱在,满脸不悦道:“苏门四学士真是好兴致啊,结伴佳人,游山玩水,还要让咱家在此等候各位宣读太皇太后懿旨,看来这官架可真不小啊!还不跪下接旨?”

  众人听他言多讽刺之意,心中虽有些愤懑,但却也只好忍气吞声接旨。

  周公公宣读懿旨道,“奉天承运,太皇太后诏曰,因查汝南府驻马店乃我泱泱大国之文化发祥重地,但今紧缺一名教授,已多时无人可担此任。哀家闻秦观才学兼备,经纶满腹,足当此重任。故哀家决定,指派秦观自接旨三日后,即刻前往任职,不得有误。钦此!”

  少游托手接旨道:“臣秦观接旨,谢太皇太后隆恩!”

  众人起身后,周公公道:“我看枉自辜负了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极力保荐你的一番苦心。”

  少游闻言,懵然追问道:“敢问周公公,您此言何意?”

  周公公有些不耐烦的解释道:“你是不知道。金銮大殿上,程大人向太后举荐你,却遭到王丞相弹劾,检举你风花雪月,不思进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太后训劝才肯作罢。庆幸太后下旨中书省调查你的私德时并未见你今日之状,不然你哪能有此等擢升的美差?我看王丞相所言的确非虚。”

  少游听罢,方才解开心中疑惑,也未对他的指责作出反应,却施礼道:“有劳公公传旨。”

  周公公神色傲慢道:“咱家任务已完成,须即刻回京复命。你好自为之吧。”说完,瞥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众人,便跨上马背,带着队伍扬长而去了。

  于是,众人回至画舫中恭喜少游,又游玩了一回后,卧兰轩众女方才散了。

  次日,晁无咎,张文潜,黄鲁直也都依依不舍的辞别而去。

  少游便吩咐清茗准备上任所需之物,安置好家中一切事物,选好良辰吉日便赶往汝南府上任去了。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