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浮生小记-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便动了心。

    不过自己只提了一句纳妾,王妃不仅不同意,而且偷偷地离开了王府跑到鹿岛。想也不用想,只有答应不纳妾王妃才能跟自己回去,所以他便许诺了,也打算言出必行,毕竟王妃是他的正妻,他不愿意夫妻离心才又让了一步,只是心里还真是很委屈。

    看着司马十七郎的表情,卢八娘知道自己都说对了,她不等十七郎回答又说:“我信你言出必行,但是不甘心却不是诺言能束缚得了的,随着不甘的严重,我们间也会生了隔阂,甚至反目成仇。就象我本也想忍了小董氏的,但是我就是忍不了,才要离开王府。”

    王妃说的每一句话司马十七郎都没法辩驳,他顿了一下道:“你想没有想到我们的儿子?他们还小,又没有娶亲,你离开王府对他们很不好!”

    “旭儿已经大了,在你的教导下会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淮北王的,捷儿很快去书院读书,顺儿先跟在我身边,每年我也会带他回王府住上一段时间。至于他们的亲事,我自会用心,也会与你商量着办。”卢八娘扫了他一眼,“而且,如果将来你有了娇妾爱子,我在青山城要比被困在平北城里对儿子们更有利。”

    司马十七郎被她最后一句话噎得脸都青了,过了半晌方才说出话来,“你当初要盐城时就想到了今天?”

    “差不多吧。”

    “是因为我答应薛表叔让薛氏进门,担心薛家对你不利?”

    “也不只是因为薛家了,而是还要早,我没嫁给你前就想过要如何给自己多留一条路。”卢八娘平静地说:“当年汉武帝把助他得了皇位的陈阿娇囚到了长门,终不一顾;光武帝娶了阴氏又为了要拉拢郭家立郭氏为后,成大业后再废了郭氏和郭氏子,教训比比皆是,我也就多想了些。”

    “在你眼里我会像汉武帝和光武帝那样做?”司马十七郎猛然想到青山城唯王妃之命是从,想到大青山中的防御工事,过去的他从来没有多心,但现在这一切突然展现在他面前,露出了真实而冷酷的面目。

    司马十七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抓住了卢八娘的双肩,双目带着怒火地看着她,“你以为我会囚禁了你,废了你?”

    “如果你不是,我有青山城也没什么,将来自然会传给儿孙,若你是,我有青山城保住自己和儿孙有什么不对吗?”卢八娘并不畏惧,迎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坦然地说:“相信我,我也宁愿一辈子不来鹿岛。”

    “不过,虽然是退到了鹿岛,但我还是有能力过好自己的日子,所以也不劳你关切我了!”

    两个银枝形烛台上点着十来只蜡烛,但城堡高大宽敞的房间里依旧有些幽暗,司马十七郎端坐着一动不动,烛光将他的轮廓投到了墙上,显出一个棱角分明的侧面像,似乎是勾勒在壁毯上的图案。

    图案落在卢八娘的眼里,竟让她心酸起来。

    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自己的几句话确实也够狠,而且自己并没有那样不相信司马十七郎,虽然最初她是不信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爱上了他,更信任他,她确信,司马十七郎不会负了天下人,更不会负了自己!

    但是这些话放在她的心里这么多天,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不在这个时候说出来难道还能再等吗?卢八娘早已经下了决心,所以不管十七郎听了会多难过,但她还是要说。

    结果不出乎意料,司马十七郎显然是被她的这几句话伤透了心。

    卢八娘心中涌现出了悔意,但是她没有别的办法,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不过她还是走到了司马十七郎座位的后面,靠了上去轻轻地环住了他的脖子,诚心地说:“最近我常想,如果当年你按我所说的早早纳了妾,我就不会生下旭儿捷儿和顺儿,我们间就不会再有如今的纠纷和痛苦,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然后她自己又马上否认了,“不过我还是宁愿像现在一样,毕竟这么多年我非常幸福,有你带给我的,也有三个优秀的儿子带给我的,我一点也不后悔,而且还感谢你能够给我这个机会。”

    “我原来一直在等着你答应我一辈子不纳妾,等到了现在终于等到了,可是我发现其实我要的不只是这一句承诺,而是你心甘情愿的只守着我,心里只有我一个人,可是这太难了,我知道你并不能甘心于此,所以我不想逼着你。”

    见司马十七郎一直不吭声,就像一个石像一样,卢八娘轻轻地抚着他的肩又絮絮地说:“我知道你其实最看重的还是我和儿子,那就只纳妾而不要再封侧妃了,我不在府里的时候,就让宁姑姑和成姑姑她们先管着,毕竟旭儿很快就会娶了正妃,到时候就让世子妃打理王府。”

    “女人嘛,都是贪心的。就比如我吧,曾经许诺你给你纳好多美妾,可是借口一个又一个,时间一年年地往后推,现在听到你要接人进门气得干脆跑出王府了。你要是封了侧妃,将来生出儿子,也免不了会得陇望蜀,再惦记起王妃和世子的位置了,少不了要有一番争斗。”

    “

    最好连庶子也不要生,你已经有三个儿子了,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再多几个庶子有只会增加麻烦却一点帮助都没有……”

    “等我心情平静一些就会回平北城的,那时我们再见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都带着怨气了。”卢八娘没有得到回应慢慢收回了手,缓缓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我们可以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不管怎么说都是共同过了半辈子的人,也会盼着对方过得好。”

    “别生我的气了,十七郎,明天带着儿子回平北城吧,淮北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鲜卑大族的安顿,北地经济的发展,边境还有几处战争……不管怎么说淮北是我们同甘共苦打下来的,你要好好守护,没有了淮北,我们都是没有根基的浮萍。还有,我们曾在一起发誓,将来要将淮北留给我们的子孙。”

    卢八娘又说了很多,对政局的看法,关于三个儿子的成长,王府事项的安排等等,可是司马十七郎一直没有说话,也不知他听进了多少,到了快天亮时,他突然站了起来,用沙哑的嗓音说:“即如此,我先回平北城了。”
第百十二章 为甘愿卢八娘苛求深思虑小世子醒悟〔二〕
    天一亮,淮北王带了世子和二郎君离开了鹿岛。

    卢八娘送人上了船,赶紧回了城堡站到了窗口,看着已经变得很小的船慢慢驶离她的视野,眼泪不住地噗噗往下掉,“我失去他了!彻底失去十七郎了!”的声音在她的心中一遍遍地回响着,可她有什么办法?他们原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知过了多久,她重新出现在城堡的客厅,庄严而又平静,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公务。前路漫漫,她总要去面对。

    司马旭儿陪着父亲先将捷儿送到了青山书院,听父王叮嘱捷儿几句转身离开了,便悄悄在捷儿耳边轻声道:“没关系,父王和母妃现在都在气头上,我回平北城后会劝好父王再来接母妃,你只管好好读书。”

    捷儿点了点头,尽管母妃对自己反复说:“硬捆在一起不开心还不如高高兴兴地各过各的。”又保证只要她心情好一点就会回平北城,但是他依旧宁愿父母和好,听了哥哥的话点了点头,“好好劝父王啊!”

    司马启明坚定地点了点头,拍拍捷儿的肩膀说:“哥哥的话你还不信?”

    “信。”捷儿笑了,对于只比自己大一岁多的哥哥,捷儿从小就很依赖,充满了敬佩之情,

    “等沐休时我会去母妃那里劝她早些回平北城。”

    “好,”旭儿回头看父王已经走出去很远了,赶紧又低声嘱咐道:“鹿岛这边有什么你也要及时告诉我,我们写信联系。”说完后催马追了上去。

    捷儿看着父兄上了马向他挥手告别,亦用力挥手回应,然后就觉得眼前一片模糊,他拿袖子擦了擦眼睛,决定回去后就先给母妃父王和哥哥弟弟们每人写一封信。

    司马十七郎带着大儿子马不停蹄地回了平北城。

    当初得知王妃走后,他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几天,然后就听到她病了的消息,匆匆忙忙地离开王府,满怀希望地去接她回来。结果他依然孑然地回来了。面对着积累如山的政务。淮北王每天从早到晚招见官员,商议各种问题,把自己的时间全部占用了,让自己不再想王妃的事。

    恰好此时西北的凉国与边境的淮北军发生了小冲突,司马十七郎马上定下了让世子镇守平北城,自己带了大军去西北的计划,然后就在几天后出发了。

    淮北王世子司马启明开始了第一次独立掌控淮北,虽然重大的事情要转给父王决策,他又有几位师傅辅佐,而且母妃也会给他很多实用的建议,但是他依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拥有二十余省的淮北每天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而以往见父王和母妃处理起来并没有多困难,可轮到自己又不一样。旭儿觉得自己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家国重任了,也更认清了自己的世子身份所带来的责任。

    嫡长,不只是荣耀,而更是压力,只有承受住了所有的压力,才能显示无上的荣耀。

    就这样一转眼过了三个多月,秋风渐起时淮北王带着得胜的大军重回平北城。

    洗去风尘后,淮北王看着眼前的儿子很是欣慰,在他出征期间,淮北一切都很平稳,让他毫无后顾之忧,“旭儿长大了,从现在起父王可以放下一半的担子了!”

    “过去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行,这次父王出征后我反倒觉得自己其实差远了。”人在不断进步的时候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旭儿也是如此,他心怀崇敬地看着父王,“这三个月我想的最多的是,当年父王和母妃只带着几千人渡过淮河,粮食武器都极为不足,竟然能成就今天的大业,我怎么也不能坠了父王和母妃的威名。”

    听

    儿子提到了王妃,司马十七郎沉默下来。在他出征期间,王妃给了旭儿很多指导,可是却没有给他写上只言片语,当然他也没有给王妃送一封信。所有的消息都是旭儿从中转达。

    他知道王妃在鹿岛过得还好,空闲时喜欢作画,还给旭儿送了一张月夜观海图。至于捷儿和顺儿,司马十七郎倒是与他们通了几封信,知道捷儿很喜欢青山书院,他的画作在几位名家的指导下进步很快,而顺儿几乎把鹿岛所有的地方都逛遍了,还学会了游泳。

    他们都忘了自己,似乎没有自己过得还非常快活!他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

    父王,明天我要给母妃和弟弟送信,你也给他们写一封吧。”司马启明拿出了自己的信,“本来昨天就想发,但一想等父王的信一起发更好。”

    “好,”司马十七郎果然拿起笔来刷刷地写了两封信,“拿去一起送。”

    “母妃的呢?”旭儿看了看信封劝道:“母妃一定盼着父王的信,父王也写一封吧。”

    “就这么送。”司马十七郎才不肯写,他本来怀着和解的心意去了鹿岛,连王妃私自跑了的错误都没有追究,可是发现王妃竟然一直防着自己,还以陈阿娇、郭圣通自比,实在是伤透他的心了。就在他带兵出征期间,王妃也没主动给他写信问候,他越发地伤心,决定不会再低头了,除非王妃回来求自己。

    旭儿见劝不动,便放下信,轻轻地为父王捶着肩背,“父王,这个力度可合适?”

    “挺好,”司马十七郎舒服地叹了一声,“向左点,再用力一些。”

    “父王,你瘦多了。”旭儿摸着父王的肩背,“是不是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

    旭儿的话让司马十七郎一下子想起了王妃,自己总归是男人,两人分开后因为心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自己都感到衣带宽松多了,她会怎么样呢?但是他又马上止住了自己的思路,因为再想下去心会更痛。

    也不知王妃什么时候会想通呢?只要她肯向自己表示一下,哪怕只是小小的让一步,自己肯定会心甘情愿地答应她一切要求。但是王妃,就是不肯,她宁愿在鹿岛悠哉悠哉地过日子,也不问一问自已在边境风餐露宿的情形。

    与此同时,旭儿也想到了母妃,虽然父王远征回来一定很疲劳,但是他已经不想再等了,母妃离开平北城,淮北有很多人已经嗅出了什么,特别是这次父王再次得胜回来,更有一些人不怕死地试探着想把女子送入王府,自己决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而且,庆功宴上父王没有答应任何人,这让司马启明更是坚信父王和母妃最终还是会团聚。

    但是怎么说好呢?只要提到母妃,父王就是沉默,还是从青山城回来后他就一直这样呢。当然他也不反对,于是司马旭儿一面捶着背一面说起了母妃和两个弟弟的事。

    司马十七郎听到旭儿一直聊到就寝时分还没有离开,又说:“父王,今晚我就在你这里住吧,反正我们父子现在都很凄凉,正泰殿和东院都空荡荡的没人气。”

    是啊,以前王府里多热闹,现在似乎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想到这里司马十七郎的气压又低了一点,“你多大了?难道自己住会害怕!回自己的东院去!”

    “我回去也没意思,以前捷弟小的时候晚上会害怕经常到我的院子里住,后来顺弟三天两头来捣乱,什么好东西到他的手里不是坏了,就是没了。现在东西倒都是原样,可又太清静。”旭儿看看形单影只的父王,“父王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还是赶紧把母妃接回来吧。”

    “不接,既然她说鹿岛好,就让她在鹿岛住着吧。”

    “那父王怎么不纳个妾在身边侍候?母妃已经同意了。”旭儿反问道。今天董青河来找父王,不知说了些什么,他在殿外都听到父王大喝一声,“要死就让她死去!”然后董青河就灰溜溜地走了,发生了什么不问可知。

    “我要是真纳了妾,你母妃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司马十七郎酸酸地说:“你母妃还是偏心你,要我答应把贺家的姑娘接进门给你当侧妃呢。你既然嫌太清静了,明天我就让贺家的家主把女儿送进来,他一定感激涕零,以后更会效忠于你。”

    “其实母妃更偏心父王,”司马旭儿立刻反驳,“平日里母妃什么事都先想着父王,就是父王想纳妾,母妃再生气也还是把人抬进门来,是父王又让人送回去的。父王出征,母妃一直叮嘱我要多关心父王呢!”

    “哼!”司马十七郎看起来一点也没有被打动,其实听到王妃对儿子提到自己他的心已经软了一些,不管怎么样,王妃毕竟是惦记自己的,就象自己也惦记她一样。

    旭儿已经看出父王的软化,服侍父王睡下后,将外面的大衣服脱了下去,躺到了父王寝殿的另一张睡榻上,平时有事时他就住在这里,准备与父王今夜来一次长谈,“其实母妃也不想让我纳妾,她再三提醒我,让我别伤所爱女子的心。”

    “父王出征期间,我已经告诉贺家娘子我是世子,将来一定要娶士族女为妻,而且,而且我不会宠爱妾室冷落妻子。”司马启明在之前的三个月里,除了公务外都在思考如何劝说父王和母妃和好的,可是思考的结果,他首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欲正人,先正已。”正直而又聪慧的淮北王世子想通后,第一步就是从自己做起。

    当父亲的,其实也与当母亲的一样,司马十七郎极心疼儿子,原本还因为王妃同意儿子纳妾却坚决反对自己有些不满,现在不由得说:“就是侧妃,贺家也巴不得她进王府,她自己也愿意得很吧,只要你管好内宅,妻妾和睦,另外别弄出个庶长子就行。”

    然后他又告诉儿子,“听说你孟家舅父府里给戏子们喝一种汤药,女人就能不再怀孕生子,可以让人去配一些。”其实对于孟白的这一“发明”,司马十七郎是很鄙视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用性,他自己也曾经想过要用的。

    “贺家自然愿意,可他们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而贺氏,她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不进王府了。”司马旭儿戚然道,他一直不能忘记贺氏用手捂着哭花了的脸,哽咽地对自己说:“那样我宁肯嫁个完全不相干的人,也好过日日的折磨。”

    那场景,现在想来他还是痛彻心扉。
第百十三章 子教父豁然而开朗夫救妻虚惊且团圆〔一〕
    司马十七郎原本就不愿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