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间天道-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公孙鞅使称呼晋宇子为大哥了。公孙鞅出身卫国宫庭,对于官场或者说人际关系自然有他的理解,称呼晋宇子大哥便不奇怪了。

    有人同行,两人兴致都很高,便又一起游逛了几天,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魏国都城附近。晋宇子要先去晋国,而公孙鞅要去魏都投奔李悝,虽然李悝已死,但公孙鞅并不知道。两人在晋都之外分手之际,公孙鞅还约定以后再与宇子畅谈。

    很快,晋宇子便来到了如今的晋都绛城之外。;



………【十二章母子情,圣母求道;师徒义,道尊解难】………

    一身白衣的晋宇子站在晋都绛城内。

    如今的晋国,在赵魏韩三分之后,治下就只剩曲沃和绛城两个城池了。虽说名义上还保留有晋国的名号,而实际上,晋国一几无可耕之地,二几无可用之兵,三几无可御之民,已经算是灭亡了。但既然三国还没有完全灭晋,两城的百姓便依然作为晋国国民,有条不紊地生活着。而绛城,作为晋国现在的国都,倒也是商肆满街,行人如织,很是有一些将要繁华的味道。

    晋宇子行走在绛城之内,却拿不定主意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去见父母。想了想,决定还是先问问情况再说。虽然出来时尹喜已经交代了很多,但毕竟这尘世间的情况尹喜并不能什么都帮宇子算到,关于晋国的就更不多。

    在一些荼馆酒肆,晋宇子问了些晋国的现况,却发现,晋烈公,也就是宇子的父亲,已经辞世,早不是晋国的国君了,现在的国君,却是宇子从没见过也没听到过的哥哥。但晋宇子的母亲,也就是现在的太后,却仍然健康。

    血浓于水。几乎所有的人,对于母亲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晋宇子也不例外,虽然他一出生便被尹喜抱走,在母亲面前也不过只呆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但晋国对于晋宇子而言,与秦赵魏诸国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晋宇子不再犹豫,决定不去见晋君,而是直接去见母亲。

    对晋宇子来说,偷入一下宫殿自然是轻而易举之事。没费什么事,他就找到了母亲所在的宫殿。

    宫殿内,晋太后正与几个宫女闲聊,面对晋宇子的突然出现,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张大了嘴,一副震惊无比的模样,有几个小宫女还大声地尖叫起来。

    晋宇子几乎是一下子出现在大殿当中,没有任何预兆。每个人都只是看到,在她们中间,突然多出了一个人,又或者是其它什么。

    晋国虽然衰败,但毕竟这里还是王宫,在晋太后和几个宫女看来,这个人怎么能突然出现,而且是出现在晋国王宫,除非是鬼或仙人。

    对于鬼或者仙人,世间百姓一向禀持的便是敬畏之心,尤其是女人。晋宇子的突然出现,确实吓坏了这些敬神敬鬼的女人们。

    “大家不要惊慌,我乃先王三子,自小远离,现在得回故土,是特来看望母亲的。”晋宇子面对晋太后,跪了下去;多年的修道能使他在平时对尘世不萦于怀,但此时,面对母亲,晋宇子再也没有一惯平静,而是热泪滚滚,“母亲,我是您的儿子宇子,今天是专门来看望您的。”

    晋太后愣愣地看着晋宇子,也许是母子天xìng使然,虽然从晋宇子出生开始就已母子分离,但十几年过去了,如今一看到晋宇子,她仍非常清楚地认出,这个在眼前跪着的少年就是自己失散了十几年的儿子。

    “儿啊,这些年你都到哪儿去了。”晋太后抱住宇子,痛哭流涕。

    许久过后,晋太后看着眼前已经长大的儿子,不停地叙说着宇子出生时的异象,以及别后之情。

    晋宇子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已出生时居然还有如此异象,而且居然还有一个黑珠子进入自己体内,怎么自己居然完全不知道呢,并且到现在也没感觉到呢。而且尹喜好象也不知道。其实,尹喜当初到峡谷时,异象和黑珠子都已经消失,尹喜也只是知道有异象,具体如何,倒也知道得并不太清晰。至于珠子,更是突兀之极,便是百家圣人,也全都不知道竟然还有此事发生。

    在母子二人谈话之时,晋宇子向母亲讲述了进山学道等等事情。

    “母亲,我这名字是老师给起的,不知母亲可满意。”

    “儿啊,本来咱王族一脉并不姓晋,只是咱们这晋国已经是朝不保夕,既然你老师给你取了名字,又以国为姓,倒也合乎为娘之意。也许几年以后,晋国便会彻底亡国了,也算是一点念想吧。”

    “嗯,我听母亲的。”对于叫什么名字,姓什么,晋宇子并不在意,但既然是母亲这么说,晋宇子自是从善如流。

    “我也老了,看惯了诸候国的兴衰变化,看现在形势,晋国也时rì不多了,”晋太后虽是妇人,却也曾是大国王后,经多见广,眼光锐利,已经看到了晋国不久的结局,话语里充满了沧桑,用手轻拂晋宇子面庞,“好在现在终于见到了孩儿,就算死,也能瞑目了。”

    “母亲,我想办法不让晋国灭亡。”晋宇子不愿母亲伤心,说道。

    “不,孩儿啊,你一个人又能有多大力量呢,势已如此,也是力难回天。只是不知晋亡以后,我还能不能再见到我的孩儿。”晋太后十分清醒。

    “母亲,不如你也学些道术吧,听师兄说,修道之人到一定程度,能长生不死。”道家jīng髓,便是天地大道的理解,宇宙万物的大势变迁,晋宇子又如何不明白这些国家兴亡的浅显道理呢,左思右想,也只有这种办法能在时间的沧桑变化中保全母亲。

    事实上,晋宇子学道十多年,而且是闭门造车,对于道法的理解还远远达不到授之与人的地步,但话到如此,晋宇子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了。“实在不行就带母亲去天柱胜景,向师兄请教。”他在心里想着。

    其实,在那个时代,百家兴起,道途繁多,学道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但学道的人甚多,真正学而有成的却并不太多,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因为学道是一件清苦的事,又有哪个甘愿舍弃锦衣玉食去打坐修仙呢。就算是那些入世求道的人,在初期也都是很清苦的,也大多都是在学有所成,才再入世求道的。

    晋宇子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学道已略有小成,而他自己的母亲却象常人一样生老病死,心中当然是不愿意。可若要晋太后清苦修道,也使晋宇子心有不忍。虽然他能凝聚天地元气,可以代替数十年苦修,但前提是身体必须得能承受得住,并能依道法顺利吸收。然而这些天地元气对于普通人来说,无异于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修仙者身体纯净物质无比,法力越高也就越纯净,自是能吸收纯粹的天地元气,但普通人却杂质多多,哪里又能吸收晋宇子凝聚的那些纯净无比的灵气呢,纳入庞大的天地元气却又吸收不了,铁定会爆体而亡。只是晋宇子自己又没仙丹什么的,可以用来改变普通人的体质,使之能够快速增加修为。到底该怎么办?晋宇子心里有些郁闷。

    人天生之中就对父母亲近,尤其是对母亲,这是天xìng,天地之体的晋宇子也不例外。甚至他现在都有些后悔当初在太和山上怎么没从尹喜那偷拿些仙丹呢,要知道尹喜修炼数百年,仙丹什么的肯定都有。

    看来得哪天回趟太和山,找尹喜要点仙丹了。晋宇子想。

    晋宇子暂时就在这王宫住了下来,中间也见了如今的晋君。其实,晋国早已沦为不入流的小国,晋君也就没有了那些大国的礼节威仪,如此一来,倒是让宇子感觉亲近了许多。

    这一天,晋宇子正在大殿上和母亲聊天,想着什么时候回太和山弄点仙丹过来。母子二人亲情融融,聊着一些闲言碎语。

    忽然,半空之中,突兀地,并没有任何的法力元气波动,一个手拿一把拂尘的道士装束的人从空而降,落在大殿上。

    晋宇子大吃一惊,以为他要对大殿上的人有什么异动,赶紧站在了晋太后面前。

    老道很是自在地摆动拂尘,微笑地看着他,根本不在意晋宇子作势yù扑的气势,“见了老师,还不拜见吗。”

    “老师?”晋宇子心头一愣,一直以来都是尹喜教他,其实在宇子心里是把尹喜当成了老师,至少是半个老师。一愣之后,才反应过来这个就应该是给自己赐名字,并让尹喜代教自己的道家圣人老子。

    “晋宇子拜见老师。”宇子并不笨,既然心里清楚这个真是自己的老师,哪还有不拜见之礼。“老师怎么忽然下到凡间来了。”

    “呵呵,你乃天生道体,为天地之子,rì后成就不可限量。母依子贵,你的母亲又怎么能只是一个普通人呢。我来此正是要助你母亲入道。”老师呵呵微笑,娓娓而谈。

    “太后,我便助你入道,也了却宇子一个心愿。”老子转向晋太后说。

    晋太后大喜,从谈话中她听出这老道是儿子的老师,今天来是专门帮助自己入道的。以前宇子说要让自己学道还要另想些办法,现在儿子的老师来这儿,看来是有办法了。虽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

    晋宇子也是心中大喜。心中十分感激老师。他正在为怎么让母亲学道发愁,老师就来帮助自己,如此一来,也就不用再回太和山向尹喜讨要仙丹。晋宇子都恨不得要为老师上刀山下火海了。

    晋太后忙跪拜老子,老子呵呵笑着,手指弹动,一粒丹药送入晋太后口中,同时手一挥,一道白光从天而降,罩住了晋太后。

    “徒弟,你省亲之后,仍然出去历练吧。这尘世已是大乱,你可寻找时机,助九州一统,便能积无边功德,成就大道。世间纷乱,百家争鸣,你也不必拘泥于百家之别,道儒法墨等百家,都是道之分支,终将归于大道。也无须以国别区分,齐楚魏秦等国,亦都是九州之国,终将归于一统。你只要能助九州一统,便是大功德。你可听明白了?”

    晋宇子仔细地听着,又想了一会,才说,“老师可是要我只助九州一统,而不论是用什么人,以哪家之学,助哪个国家。”

    “呵呵,其子可教。正是如此。没有一统,又如何能教化?百家只知于各国间游说争鸣,争布教化,又怎知小国不同于九州。一统之后,才是我道家教化九州之时。徒弟,你可明白?”

    “是,弟子明白。”晋宇子现在已经明白老师的意思了,就是不管帮助哪家的人也好,帮助哪个国家也好,最后目的就是帮助九州统一,统一后再想法使道家胜过百家,教化九州。

    其实,与百家在各国争抢道统相比,道家只是做那最后的渔翁罢了。

    片刻之后,那道罩住晋太后的白光消失,只见晋太后双目清澈,神清气爽,分明已经脱胎换骨,再不是普通人了。

    “呵呵,太后如今已是踏入道门,只须静修数rì,便能化出元神,长生不老。可喜可贺。”

    “多谢神仙成全。”晋太后感觉出自己的变化,又听老子这么说,急忙下拜。

    “徒弟,记得我刚才之言。”呵呵声中,老子身体冉冉升起,渐渐不见。

    老师走后,晋宇子又思索半晌,这才转过头看着母亲。

    晋宇子发现,母亲现在的根基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人仙,只是还没化出元神,只须以道家功法稍加修炼,便能化出元神,度劫晋入人仙之境。

    晋宇子将一些道家修练功法,法术密技,一股脑地向母亲和盘托出。这样晋太后以后便能依照这些功法修练,求索大道。

    另外,他还专门凝聚了一些天地元气,并用法术禁锢,交给母亲。以备母亲将来吸纳以后快速增加灵气,省却好多年的苦修之功。

    又过了一段时间,晋宇子便向母亲告别,准备先到魏国都城。在那里,公孙鞅已与自己约好见面。而且,公孙鞅胸怀大志,一心想入世治天下以求道,如今老师如此安排,正好先借公孙鞅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

    与老师一番谈话,使心头迷茫的晋宇子顿时找到了方向。

    无论凡人还是神仙,没有方向,终究会令人迷茫,天下之理,莫不如此。

    晋太后在宇子走后,rì夜苦心修练,倒也是进步神速,当然,这也是因为老子那粒仙丹的作用,把她的基础打得好。后来晋太后修炼有成,在三晋大地上,在民生多艰多难之时现身,使神通,运法力,造福于三晋千百万的百姓,被三晋百姓尊称为圣母。

    三晋百姓为感圣母之恩,造晋祠祭拜,直到如今,虽历经千百年,晋祠圣母依然是香火鼎盛。此为后话。;



………【十三章谋中谋,司马借势;敌之敌,相邦合谋】………

    晋宇子往晋国方向走了以后,公孙鞅也按捺住有些兴奋的心情,往魏国都城而去。

    如今的魏国,在九州大地上的各诸候国中实力最为强盛。一直以来,内有相邦李悝历行改革,推行法治,外有大将军吴起、翟璜等征战四方,攻秦、伐齐、却赵,这才使得魏国国力大盛,强势崛起。公孙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抱着法治天下的大志来到魏国,问教于李悝而来。

    吴起和李悝同为魏国重臣,两人在yīn晋大打出手,最后李悝落了个饮恨沙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窝里斗,并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所以在魏国都城,李悝被吴起所杀这事并没有多少人妄加谈论。这也使得公孙鞅即便是进了安邑,依然并不知道李悝已经死了。

    此刻的相邦府,正在进行着盛大的庆祝午宴。继李悝相邦逝去后,田文自齐来魏,接任了相邦,如今,田文相邦也驾鹤西去。

    昔rì田文门下,各sè的清客门人有千人之多,但主家既逝,却是大多数都离开魏国,重新自谋生路了,只有少数人,被魏国的贵族高官收归门下。

    这一次,公叔,也就是魏武候公主之婿接任了相邦之位。

    战国时代,贵戚身份名义上虽然高贵,然而真实地位却并非如此,不说那些个世袭大族,就是手握实权的三将六卿也丝毫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而相邦,却是国君之下第一人,尤其是在推行法治的魏国,即便是有着爵位的那些世袭贵族,在相邦面前,也是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的殆慢。公叔以外戚身份接任相邦,在家族之中,自然是地位的一个重大转折,可谓是平步青云了。有道是一朝凌云头,百代泽恩露。乍逢此喜,如今的相邦府开盛大的庆祝午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宴会上,无数的世袭贵族、公卿将军觥筹交错,这其中,便有着大司马王错。

    自从李悝死去,王错心里不自在已经很久了。这倒不是王错如何的敬仰李悝,或是李悝曾对王错如何如何的扶助,而是王错与吴起结了仇。yīn晋之役时,王错指使侄儿王川佯作出击,向秦军报信,被吴起杀所杀,当然,这事也不过只是个导火索而已,真正的原因却是当年吴起功高受宠,曾数次当面指责王错,置王错贵族脸面于不顾。王错数次想找机会报仇,奈何yīn晋之役前,吴起风头正盛,yīn晋之役后,李悝的身死又让王错知道了吴起的强大,这眼看着仇人逍遥却无可奈何,王错自然是心里十分的不自在了。

    田文故去,王错倒也是收留了几个那些田府曾经的门客,只是水平都不太高,最好的也只是人仙修为,对付吴起,还差得太远。而王错本人,却是根本不会任何法力。王错也曾想让田文对付吴起,只是田文来魏之前还曾做过几个国家的相邦,处事之间自然是jiān滑如水,对于这些为人做刀俎的事当然也不愿意掺合。如今田文死,公叔为相,又收留了几个田家门客,王错心里也就开始打起了小九九。

    在数年之前,李悝为相之时,吴起因功劳巨大,在文候面前就曾露出出将入相的想法,只是当时李悝深受宠信,而吴起法力还弱,没办法而已。后来吴起晋地仙,杀儒圣,练武卒,心中的野心也是越来越大,一直想成为相邦,进而掌握整个魏国,以此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只是一方面吴起yīn晋之战后忙于恢复法力,修复法宝,强大自身,训练武卒,一方面田文手下也有几个能力出众之辈,虽然与吴起差得远,但蚁多咬死象,吴起倒也不愿意两败俱伤地乱来。而如今公叔为相,王错立刻嗅出了可以利用的刀俎味道。

    王错今天前来祝贺,兴高采烈,曲意奉迎。却在言语之间,一不留神的提到西河吴起功高盖世,曾随文候巡视天下的尊崇,以及对出将入相的企图。然后几个哈哈的故意遮掩,以及这一不留神间的漏嘴,似乎是王错认识到自己不应该在相邦大人面前说这些什么。

    公叔不愚也不笨,只是不如田文聪明。相邦之位,对于公叔而言,那是重如泰山。卧塌之侧,岂容他人窥伺。只是如此一来,吴起,便就如眼中之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