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扬州也不太平,扬州刺史陈温太过仁慈,反而惹得严白虎、王朗得寸进尺,竟然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两人更是公开跟陈温对着干,宣称所占地盘为他们所有,不再听命于陈温麾下。

    陈温见他们反叛,岂肯善罢甘休,便起大军前去征剿,由此扬州也开始动乱。因为扬州动乱,却惹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小英雄出世。

    幽州还有一则消息吸引了袁术的目光,幽州刺史刘虞妄图在公孙瓒跟袁绍大战的时候偷袭于他,结果反而中了公孙瓒的计策,刘虞更是公孙瓒乱箭射死。公孙瓒压着刘虞的死讯不报,恐怕是因为边军阎柔、田豫还有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不服他。

    袁术看到这里想着,这点能不能利用一下,但是转念又想,还是别拖公孙瓒的后腿了,现在看着趋势公孙瓒是处于劣势,要是他再来一下,怕是公孙瓒就因此破灭了。如果让袁绍得了幽州,那就不好了。

    在宛城忙忙碌碌,查看各地的事报,又跟妻子孩子共享天伦之下,时间就到了兴平二年(公元一九四年)。

    这天袁术升座议事厅,开始一天的政务。

    随着南阳各地的汇到还有豫州、司隶传来的消息,今年各地的河水都较往年水位下降了许多,很多人猜测今年怕是得有大旱。

    这可是重要的情况,汉代主要还是农耕,这就是看天吃饭,靠水吃饭。如果水少了,农作物生长不好,今年怕是得欠收啊。

    虽然袁术现在存的粮就有千万石之多,但是如果没有后续补充,怕是得坐吃山空。而且下辖民六百多万,军六十多万,这些可都是需要张嘴吃饭的啊。

    不过好在几年的仁政下来,出去新得的几郡,其他地方百姓都还有些余粮,他再拨出救济一些,想来熬过今年便足够了。

    其他政务剿匪的事,袁术听了听就交给下面去处理了,这些小事,他做为主公没必要亲力亲为,不然他不得累死!

    会议结束前,袁术站起来大声宣布道“既然今年会有大旱,诸位还要精诚团结,应对得当,此动摇根本之事,若有差错怕是得生乱。传令下去,各地趁着春耕未到,多挖沟渠,无比要把今年的旱情降到最低!”

    “诺!”群臣拱手称诺,下去忙碌去了。

    袁术叫住郭嘉、庚乘、贾诩,让他们到书房一续。

    现在战马也都到了宛城,在城东设了大马场,四万多匹战马,那场景蔚为壮观,但是选将就成了难事。

    各地要地都要严防,大将都抽不开身,其他偏将、副将本领又不达,如何能统领他手下最重要的骑军?此其一;

    地盘的稳固,让袁术开始不满足起来,周围不是对峙就是大战,他不趁此机会捞取好处,等他们都稳定下来,那还有什么可捞?此其二;

    现在西凉系、南阳系、豫州系已经开始分山头,划派系,这可不是好兆头,做为主公,虽然有平衡手下的想法,但是这样内耗,他不成了袁绍了么?麾下不能凝聚成一股,伤不到敌人,反而会伤到自己,这怎么能行?此其三。

    三人就坐之后,袁术便把心中的这三点忧虑跟野望都讲了出来,最后袁术站起来一拱手道“三位都是大才之人,又都是某的心腹,这三件事该如何应对,还望几位先生不吝赐教!”

    “主公不必如此,为主公分忧,乃是臣下份内之事!”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重新就坐,三人回想着袁术所说的开始脑筋急转,思考着对策,袁术也不着急,坐在首位上闭目养神,等候他们的谋划。

    良久之后,郭嘉才首先站起来说道“主公,选将之事,某等不通武艺,不知该如何出谋。汉升将军,魏延将军,伏义将军,仲业将军,凤栖将军等等皆是大将之才,具体该选谁,当主公考量武艺、谋略、统帅之能之后再行选定。”

    “哦,也罢,选将到是难为尔等了,此事便交给我,你们不必为难。”袁术听到郭嘉的叙说觉得有理,便如是说着。

    “关于其他两点,还是请这两位先生谈谈吧,某才疏学浅,考量不全。”郭嘉说着谦虚的说道。

    郭嘉本是放浪不羁的人,但是到了袁术麾下之后,却收起了放浪的形态,一心一意的为袁术出谋划策,便是他的习惯都改变了很多,饮酒少了,丹散也都少吃了。而郭嘉做出改变的原因便是要为袁术谋划王事。他要贪那从龙之功!

    庚乘新入袁术阵营,郭嘉愿意把这个露脸的机会让给他,怎么叫他不感动,庚乘对着郭嘉点点头,又看了一眼继续“装死”的贾诩,才道“某便说说某对第二件事的看法。”

    庚乘说着摊开地图,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圈,然后看着袁术道“主公,请看,此主公疆域也。”

    袁术、郭嘉、贾诩皆上前观瞧,就见大汉疆域图中间偏左的位置一个大圈,比其他都大了很多,豫州跟司隶宛如南阳的两个拳头,随时准备出击。

第322章 庚乘谋欲攻扬州() 
庚乘摊开地图之后,就开始分析周边的势力“主公请看,司隶的北部是并州,现在并州虽然无主但却不可取。”

    “这是为何?无主之地,当为首选才对啊?“袁术不解询问道。

    “并州虽然无主,但内部势力复杂混乱,各地太守各自为政,不好相与。况且南匈奴在上郡,云中、雁门之外还有中部鲜卑,若要取之,便是攻下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况且,非我族类其心便异,异族连年南下入侵,不好防守罢了!”庚乘分析的细致入微,确实形同硬骨,不好吞咽,还容易卡住喉咙。

    “异族!哼!”袁术听到异族,恨恨的说道“早晚某袁术要打破他们的黄金汉庭,活捉他们的单于!”

    三人听到袁术的话皆诧异非常,没想到袁术还有这么一面啊!北边的草原民族,强盛了像饿狼一般,咬你一口,不管多大,扰的你不得安宁;衰弱了就俯首称臣,像蛆虫一般跗骨吸血,弄得你手忙脚乱。中原虽大但容易内斗,徒耗元气,这就给了北边异族以可乘之机。

    就连一直闭目养神的贾诩都多看了袁术一眼,眼中惊异连连,光彩流转,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虽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袁术要对付外族,就肯定要先安定中原,这意思是不是他又称帝之心啊?郭嘉窃喜,只要袁术有此雄心,我郭氏门庭,必能兴旺!

    庚乘也看出了袁术的心思,心中也暗暗诧异,没想到名满天下的袁术也有这野心的一面。不过想想庚乘就释然了,既然做了一方诸侯,那一个没有野心?现在天子暗弱,不正是崛起的机会么?况且袁术还是大汉最大的诸侯。

    豫州、司隶两州虽然不是大汉最大的州,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都是四通八达之地,再加上南阳郡地里位置时分优越,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易守而南攻。以南阳为根基,豫州、司隶为拳头,上打下冲,必然是席卷天下之势!

    到时候他庚氏便是从龙重臣,他跟他儿子庚道,现在便身居高位,到那时庚氏当为名传天下的豪门望族。

    “并州且先放下,庚先生还有何解?”袁术看了看三人因为他一句话而产生的变化,心中一动,却又问道正事上面。

    “呃……并州不可取也。再看西面,关中之地天子朝廷皆在长安,西凉李傕、郭汜拥兵二十万,势力强横。虽然其派系林立,然若是有外敌必能齐心而对,不易取之,当等其内乱生起,则不攻自破也!”庚道指着关中长安说道。

    “嗯,有关中阻挡,西凉马腾、韩遂便不能过也,此也为好事!”袁术点点头说道。

    “正是此解,西凉虽偏僻,然民风剽悍,不好相与也,当先定中原,再抚西凉。”庚乘说着,又指向关中的下半部,汉中郡“汉中张鲁经营日久,汉中道路崎岖,险关繁多,其更以五斗米之教迷惑民众,不易攻伐也。”

    袁术看着关中一皱眉,关中包括益州都是难啃的骨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不是说说的,道路太过险峻,易守难攻,若没内应,更难攻破。

    “益州相较南阳太过遥远,虽然刘焉病重,然其有子刘璋,虽不是雄伟之人,却有守成之能,不易下也。主公若想图谋,可挑起张鲁跟刘焉矛盾,彼等乱战,消耗实力,则可有机可乘也。”庚乘分析着蜀中道。

    “张鲁、刘焉都不是易于之辈,一方诸侯,如何无智?益州之事也容有再图!”袁术看了看益州,头疼的说道。

    “诺,再看荆州,荆湘八郡,刘表笼络士族,广聚兵马,荆州被他经营的铁桶一般,不说其与袁绍结盟,就单单为防备主公,便在汉水襄阳屯聚大军将近二十万,从樊城攻荆州,若无水军,几无机会也!”庚乘指着荆州摇摇头道。

    “刘表这厮……”袁术也知道荆州怕是最南啃的骨头,南阳本就是荆州一部分,刘表日夜都想着收回南阳。“荆州也容后在议!”没办法,袁术只得放弃南面之地。

    “东北由袁绍占据,虽然其与公孙瓒在巨马水大战,但互有胜负并未损其根本,况且为了防备主公,魏郡便有五万大军,颜良、张颌皆猛将也,辛评、郭图智谋之士也,此内部团结,难以攻破。”庚乘开始分析东面的敌人。

    “袁绍这庶子,到了还是起来了!”袁术听到袁绍眼睛一眯,精光乱闪,一握拳,说道“此子虽然好谋武断,但也有雄姿,又是某便宜兄长,算了,放他一条生路吧!”

    “是!东面兖州,吕布、张邈皆主公盟友,曹操虽然稍微势弱,然其文武皆在,并未损其根本,况且去年丰收,聚粮无数,其已摆脱缺粮的境遇,怕是吕布张邈危险了,主公应助他们,而不是攻城略地。”庚乘看了一眼袁术说道。

    “整该如此,曹孟德英雄也,若是让他尽占兖州以此为根基,虽我占两州一郡怕在他那里也讨不得便宜,当压制他也。兖州若是有变,倾全力住吕布、张邈!”袁术想着曹操的形象,虽然矮小,但是眼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枭雄之说溢于言表。

    “如此来看,若是主公要扩张怕是只有东南面了。”庚乘指着汝南的东南说道“扬州陈温跟严白虎、王朗大战,已经一月有余。比邻之九江郡、庐江郡皆空虚,此为成之机也。若收庐江郡便可控制长江下游,训练水军,则可逆流而上破荆州水军,则南部盘活也。”

    扬州的动乱伊始,陈温调集庐江、九江、丹阳三郡之力剿吴郡严白虎,豫章郡抵住会稽郡王朗,这些都在袁术的眼中,他想去攻打陈温,但是又怕兖州有失,所以才想三位先生问计。

    “如此,汝南部南下,兖州是否会生变故?陈温犬狗尔,何时都可,若是兖州被曹孟德得了去,那就危险了。”袁术有心下扬州,却不放心兖州。

    “沛国、梁国、颍川一线拥兵二十二万,已经超出兖州一倍有余,况且还有吕布、张邈牵制,调一部南下,余下十数万想来也是足够了!”庚乘解释道“主公可掉魏延所部南下扬州,黄忠将军接替梁国防务,再有忻免辅助,兖州曹操无能为也!”

    “如此甚好,治下承平,若不多占州土,如何对得起麾下六十万大军?哈哈,就按此行事!”袁术点点头,便定下庚乘的谋划。

    现在梁国部五万,又有魏延这员悍将,想来攻破九江、庐江不成问题。

第323章 知父亡孙策出世() 
确定了攻打扬州的计划之后,袁术正好询问关于三个派系相争的问题时,突然门外报事之人喊道“主公,有人称其是故人之后,前来拜访。”

    袁术正要张嘴,却听到这个,心中疑惑,“故人之后”?谁啊,我怎么不知道?

    袁术看向郭嘉三人,三人也是一头的雾水,不明所以,于是袁术说道“三位先生稍安勿躁,某去见见这‘故人之后’到底是何许人也!”

    “诺!”三人领命,在书房歇息,思考着袁术治下的政事、谋略。

    袁术出了书房在报事之人的引领下,来到议事大厅,果然看到两个弱冠青年,在议事大厅站立,指指点点,看着议事厅上悬挂的大汉疆域图。

    袁术走进来,看着两人的背影疑惑不解,这是谁啊,我不认识。却咳嗽一声问道“汝二人姓甚名谁?长辈是谁?”

    两人听到袁术的话,一惊,赶忙回转身形观瞧,袁术的画像他们都见过,这次见到真人了,却急忙行礼,一个称“叔父”,一个称“将军”,皆是一恭扫地。

    叔父?我什么时候又多了个侄子?

    袁术扶起二人,仔细观瞧,这一看被二人的容貌惊呆了。

    实在是两人长得太帅了!

    称袁术“叔父”这人,身高八尺有余,细腰扎臂,扇子面的身材。再看脸上也是面如冠玉,鼻直口方,俊美异常。现在他嘴角眉梢皆挂着欣喜的表情,却显得豁达而玩世不恭。

    称他“将军”那人,身高七尺又五,头戴儒冠,一身儒袍,手拿羽扇,虽然恭敬,但眉宇之间露出傲气,眼眸之中透着智慧,一看就是饱读诗书之人。

    两人英武不凡,看相貌,袁术从心底里那么喜爱二人,二人天生让人有亲近之感!

    “哈哈,好英俊的两个小将军啊!”袁术左看看,右看看,越看越喜欢。

    左边那人喜笑连连的再次拱手道“叔父在上,小侄有礼了。见到叔父如此康健,小侄就放心了。”

    “你一直称呼我为叔父,你到底是谁的后人,怎么还有我不认识的侄儿?”袁术拉着这人询问道。

    “回叔父的话,小侄姓孙名策,字伯符,某父便是叔父的贤弟,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孙文台!”自称孙策的这人说道。

    袁术听到这里,心中一惊,暗道,这就是孙策!不由得再次打量孙策的样貌身姿,确实有过人之处。

    “啊,原来是文台之子。早就听闻文台有子曰策,生的英武不凡,今日得见,果然如此,犹有过之,犹有过之!哈哈,坐,坐,这位是?”袁术说着询问旁边的人道。

    “叔父,此乃某结拜的贤弟姓周名瑜,字公瑾。其父为洛阳令周异,祖父周景、叔父周忠都曾为太尉。”孙策介绍道。

    周瑜也会来事,见到孙策介绍完了,一抱拳道“小侄周公瑾拜见将军。”

    “哈哈,好,好!名门之后,将门虎子,青出于蓝,青出于蓝啊!好,好!”袁术哈哈大笑道,示意两人坐下。

    两人见袁术坐下之后,才行坐下,不过也就是屁股稍微沾着点椅子的边,腰身挺的笔直,正襟危坐。

    也由不得他们不如此,他们此来便是有求于袁术的,而且现在袁术势力太过强横,两州一郡,拥兵六十多万,民几百万,是大汉最大的一方诸侯。

    “伯符,汝等从何而来,家里都还好吧?”袁术看着他们两人随口问道。

    “回叔父的话,家里都还好,几个弟弟妹妹也还可以……”孙策说着便把前来的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早在初平二年(一九一年)的时候,孙策应周瑜的邀请,带着两个母亲兵弟弟妹妹阖家搬到了庐江郡的舒县,跟周瑜两人更是八拜结交,拜为异姓兄弟。

    孙策好武又喜欢结交各地游侠豪杰,每日大排筵宴,仗义施财。这天有两个了不起的英雄来投。二人都是九江下蔡人,一个姓周名泰,一个姓蒋名钦都是当地有名的豪侠,两人感孙策的仁义,前来投奔。自此,周泰、蒋钦便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时间流逝很快就到初平二年秋天,这天孙策正在跟周泰、蒋钦比武,突然从舒县城西来了一票军士,打着袁术的旗帜,从此经过。

    孙策的一个家人正好出去办事,跟这票军士打了照面,这一看,为首之人他还认识,正是堂将军孙贲。

    却见孙贲跟朱治二人带着五百军士押着一座棺椁打着白绫往东面走。

    这人赶忙拦住孙贲一番交谈之下便把孙贲让进了舒县,毕竟现在孙策一家都在舒县,孙坚身死,当然要通知他的家人。

    进入舒县孙策的府邸之后,孙策还未等跟孙贲两兄弟亲热,便看到了白绫笼罩的棺椁。

    孙策心中一惊,嘴里却急切的问道“大兄,为何带棺而行?此是何人?”

    孙策不问还好,一问,孙贲就哭了起来,一边哭,孙贲一边说道“这便是汝父也,某是带汝父棺椁回转江东安葬!”

    “呀,孙贲,你可不要信口雌黄!”孙策一听,心中一痛,却不相信他父亲孙坚死了,一把抓住孙贲的脖领子喝道“这到底是谁?你敢骗我?”

    “呜……你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孙贲毫不在意孙策的拳头,呜咽道“你就会窝里横,叔父死了,你不想着报仇,居然要打我?打吧,打死我算了!”

    听到孙贲这么说,孙策眼前一晃好悬没栽倒在地,头脑里嗡嗡直响,一个声音一直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