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宅那些事儿-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秦先生正是她早先想到的双龙巷的秦举人。说起来也有些戏剧,原来这位秦举人早先家中是经商的,做的是茶叶的生意,家中还小有富裕,多么有钱说不上,但也在京城有两套房子一个铺子,用来一家开销那是稳稳当当的。秦家子嗣艰难,他父母到三十多岁才有了他,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自然千娇万宠,偏偏他还颇为聪明,在读书上更有天赋,秦家夫妻大喜之下当然全力栽培。

    秦举人也算争气,一路从童生考到秀才,又成了举人,在他考中秀才的那一年娶了妻子陈氏,之后夫妻也算和睦,但成为举人后就不一样了。中举了,那身份就彻底发生了变化,奉承的讨好的利用的,各色人等接踵而来,他今天参加诗会,明天参加文会,说的是以文会友,其实还是吃喝玩乐。

    在这其中陈氏曾试图劝阻,可又哪里劝的住?而自他中了举,他的父母就认定他是文曲星下凡,将来必有大出息,再听说他是与文人相会,就更只有纵容的。

    他中举后倒是得了一些产业,可他一不善经营,二来也没那个心思,就随手花了。他父母只当他将来是要入阁拜相,也没太当回事,直到他把自家的一处产业赌掉,这才惊觉,可这时候他已经被引上了道,他父母又不忍心狠说,却是挽回不了了。当然自此以后对他的花销也严加看管了起来,他没了钱倒收敛了不少,若是能如此,过个一二年说不定还收心。可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父母在那一年相继去世。

    秦举人当然是伤心的。在父母坟前发誓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也真在家安心读了两个月的书,可后来还是抵不住过去那些人的勾搭,又陷了进去,而这次再也没有人能控制住他了。

    家里的房子铺子全都卖了,能借的也早就借光了,只有靠陈氏与人做针线维持生计。好在陈氏女红不做,做的针线也很有出路,倒还能勉强度日。

    而在他没了钱后,他那些狐朋狗友也一哄而散,秦举人大受刺激,发誓要洗心革面,好好生活。可就在那一天,当他拿着陈氏的拿药钱去抓药的时候,路过了张大的赌摊,再次被拉了过去。应该说,那时候秦举人倒不是想玩,而是想赢钱,陈氏病重,要治好不是抓着一副药就够的,治好后还要养,所以他就想多有点钱也是好的,他觉得自己是能赢的,偏偏就遇到了有输没赢的赌局,不仅没能再多一文钱,还把最后的几百文输个干净。

    在哭求张大无果后,他就想着同陈氏一起死,好在遇上了在河边溜达的朱抵这才算捡了一条命,但夫妻二人也签下了二十年文契。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安姐真是腻歪死了,她一点也不觉得秦举人值得同情,他会落到后面的田地,完全是自找的。而他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还令她很不安心——谁知道这家伙以后还不会犯老毛病啊!

    不过她当时手边实在是没别的人可用,也只有让他帮着打探消息,好在后来秦举人总算还卖力,他们那几间库房,就是他打听出来的,从签约到落实都是他一手包办,现在来看还算是可以的,他们母女现在每月也能有三十两的固定收入。

    而这一次,他又打听出了一条海贸的消息。江宁虽然不靠海,但离上海近,而上海这个早先的小渔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还没达到后来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可也是个繁荣之地的,往来贸易不断,带动着江宁也有不少海贸。但能进行海贸的都是有实力的,要不就是大家族的生意;要不就是背后站着某位大佬,当然还有一些海外商人的船队,不过无一例外,这些人都实力雄厚背景硬实。普通商人要想插入,那真是千难万难。

    而这一次,却是一个英吉利的商人想在大明找一个合伙人,这个英吉利商人只有可怜的一条船,捎带过来的东西也很普通,所以大明那些有实力的都不看好他,而他偏偏还想找一个有实力的本地人,因此总是谈不拢。秦举人打听到这个消息就对安姐说了,安姐倒是有些心动,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现在大概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她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有一点她知道,每当有什么改变时代的东西要出现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机会,只要能抓住,就能一跃而起。

    “安儿,海贸虽然利润大,但风险也大,海上还不平静,万一遇上倭寇,那就血本无归了!”杨氏皱着眉,对这个方案很不看好,“你若真想做贸易,倒不如把江宁的一些产物贩卖到京城,我看那倒是个稳当的。”

    安姐也有些犹豫,相比于海贸,杨氏说的无疑更靠谱。她若只是想吃好喝好,这么做已经可以令她衣食无忧了,若是她刚刚穿来的时候,一定会选择这条路,但现在她的想法改变了,不,也不能说改变,而是她已经认识到她不可能再平平安安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南安王妃不是张氏,南安王府更不是高家,为了她以后的日子过的舒坦,她必须积攒很多东西。

    “但是姨娘,若错过了这个机会,咱们以后可能都走不进海贸了。”这种远洋贸易不是随便就能对分子进去的。

    “那也比把银子丢进海里强吧,你忘了咱们来的时候遇上的事了?”

    安姐脸色一变,他们来的路上差点遭遇海盗,也亏得当时的船长机灵,早早的拉开了距离,可即使如此,要不是后来遇上的那场风暴,恐怕他们也很难逃脱,虽然那船长后来说他们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可若真那么有把握,又何必那么紧张的远远避开?后来他们知道在这片海域,贸易繁盛,同时也就带来了海盗事业发达,虽然明朝海军严加巡逻,也还是有落网之鱼,特别是近几年,大批日本人加入,不仅在海上祸害商船,更有登6抢劫的。

    “安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做生意最求一个稳当了。”

    安姐皱了下眉,正要说什么,冰琴就来了,说陈氏来了。虽然陈氏一开始是她身边的妈子,但其实她这边没什么事——也没什么差事好安排给她,就给了一些针线上的活计,当然只是她同杨氏的。陈氏做的倒也用心,现在除了大件衣服,其他的内衣荷包鞋子,她恨不得都包了。

    “许是给你的那双鞋做好了。”杨氏笑道。

    说话间陈氏就走了进来,果然带了一个包裹,打开来正是给安姐做的一双薄荷绿的绣花鞋,上面的枝叶绣的精致,竟然连线条都逼真。安姐见了:“都说不用如此的,我也穿不了多长时间,倒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做工。”

    她现在还在长身体的时候,这双鞋明年就有可能穿不上了。

    陈氏一笑:“给姑娘做的,当然要用心。”

    安姐让人给她上了茶,她让了一下才坐下:“这次来倒是还要同姑娘说件事。”

    “什么?”

    陈氏见房中除了杨氏就是冰琴,她知道冰琴是安姐身边得用的,也不隐瞒,就道:“二公子与姑娘来了封信。”

    安姐正在喝茶,听了这句差点没喷出来,勉强咽下,她连忙道:“你说什么?谁给我来了信?”

    “二公子。”陈氏笑道,“在与我家那口子来信的时候,还给了姑娘一封。”

    她说着,就拿出一封信,安姐一脸囧的接了过去。她是知道秦举人同朱抵通信的,在他们安置好后不久,秦举人就收到了他的来信,于是他们知道他带着战功到了大同,成了一名千户,在那信中朱抵洋洋得意,把这千户说的天花乱坠,看的她很是无语。千户是很了不起,掌管一千人了,在现代也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营了。但他是谁啊?他是南安王的二公子,将来的郡王,生下来就是带品级的,这才是个千户……值得这么高兴吗?

    当然,这信是给秦举人写的,她也不好多说什么。再之后他又来过两封信,说的倒还靠谱,就是让秦举人好好做事做人之类的。上一封信已经是半年前了,怎么这一次还捎带着给她来了一封?

    安姐打开来,入目就是那狂霸潦草的字迹:“安妹妹,你好吗?”

    ……
50晋江独发
     第 050 章 

    很显然,朱抵同学在大同并没有好好用功天天向上;这字和一年前一样不见丝毫进步;但更令安姐无语的是……尼玛依然只有一句话啊!上次好歹还交代了个内容,可这一次算是什么?

    她看着那封信;用力的看;努力的看,还抖了抖,没有夹页;纸张貌似和她平时用的也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朱抵同学千里迢迢的送封信过来;就是在逗她吗?

    她好不好秦举人不会告诉他吗?还用得着巴巴的送这封信过来;让别人见了说不定就以为他们有多少深情厚谊呢!不,不是说不定,而是一定;没见现在陈氏就以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吗?

    她不动声色的把信收了:“真是劳烦你们了。”

    “姑娘说的哪里话,有什么好劳烦的。”陈氏本想问问安姐会不会回信,到底忍住了。

    又说了几句,陈氏就出来了,杨氏道:“你会回吗?”

    “姨娘觉得呢?”

    杨氏也有些纠结,现在安姐同朱抵还没有成亲,这私通信件说起来是有些不太好的。可要是不回,朱抵会不会生气?杨氏知道安姐这样的身份,以后在王府过的如何,大半要看夫君是否照拂。

    “这二公子也真是的,好好的给你来什么信,有什么事让秦先生转述不就行了吗?他在信中说什么?”

    “问我好不好。”

    “啊?”

    “就这么一句。”安姐说着把那信展了开来,杨氏虽然不识字,字多字少还是看的出来的,顿时就囧住了。

    “这事我再想想吧,现在时辰也不早了,让厨房上饭吧。”

    杨氏点点头,冰琴当下就要出来,外面却来了一个小丫头,说高老夫人让她们过去。安姐一怔:“老夫人可说有什么事吗?”

    那小丫头摇摇头:“我不知道,是青竹姐姐吩咐我来的。”

    安姐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就说我同姨娘马上就到。”

    那丫头走后,杨氏露出一丝苦笑:“不知道这老太太又要搞什么。”

    这一年来杨氏的日子并不比过去轻松,虽然没了吴氏,但一个高老太太完全抵得上三个吴姨娘。在京城的时候她还比较老实,知道自己是从小地方来的,儿子虽是探花,在这皇城根里却不算什么,所以只在自己院里耍威风。而来到江州,这老太太立刻就像打了鸡血,不仅热衷去串门子,还热衷把人叫到自己家里搞聚会。而不管是她出去还是在家做招待,都需要杨氏安排,偏偏这老太太自己不管事,还好指手画脚。什么点心少了,汤味咸了,总是有错,弄的杨氏苦不堪言。

    后来还是安姐见这不是个头,让杨氏在高老爷面前絮叨花销,这才算是止住了这股风,可如此一来高老太太就又把杨氏恨上了,拿出早先整治张氏的精神开始针对她。

    杨氏不是张氏,她一来没有张氏那样的心气,二来也不是很在意高老太太的絮叨。可天天受折腾也受不了,后来在安姐的建议下也装了次病。吴氏的教训就在眼前,这一次再没有人敢在高老太太面前指手画脚,而高老太太一个人又怎么管的起家?其实就是杨氏,也亏的有安姐在旁边协助才没出什么问题。所以一个月后,高老太太就把一团乱的家务丢了过来,扬言说就算杨氏累死,也不能偷懒。对这话杨氏母女真是哭笑不得,不过自此以后,高老太太倒没有太过分了,两方也算相安无事了。

    虽然不太高兴,但高老太太召唤,杨氏母女也只有过去。这一次高老夫人倒是满面笑容,见了安姐就把她招到自己面前:“告诉你个好事,你二叔一家要过来了!”

    安姐一怔,那边高老太太就开始要求杨氏收拾院子整理东西。他们现在住的是官衙。江州有钱,这官衙修的也漂亮,前面不说,后面只大院子就有三个,最大的松鹤居有十二间屋子,最小的百合苑也有六间。高家一行住的极为宽裕。

    松鹤居自然是高老太太住的,和她同住的还有舒姐。杨氏母女则住了百合苑,其实她们本可以住中间的那个鳞波轩的,但杨氏同安姐都觉得不妥,张氏虽然不在,她们也不好拿架。毕竟鳞波轩虽然比松鹤居略小,景致却是最好的,窗前就是湖,湖上种着荷,还养了几只白鹤。布置格局都像是正院,所以张氏就把高老爷的书房安置在了这里,至于高老爷后来拉的几个通房丫头,既然没有抬,杨氏也只当不知道,就那么散养在鳞波轩中,对此,高老爷很是满意。

    “老二家人多,可不能住窄了。咱们家虽还有几个小院子,但都不太合适。特别是晨哥,已经十二岁了,要有自己的院子。还有光哥,也快十岁了,可都要准备着,不过这个以后再说,现下里这事你可要精心!”

    杨氏应了,回去则不免发愁:“看老太太的意思,竟是要咱们让出这地方呢。”

    安姐一笑:“恐怕还不止,你没看老太太一直让舒姐找我玩吗?我看她那样子说不定还想着让姨娘单独去住,把我搬到她那里呢。”

    杨氏脸色大变:“这绝对不行!”

    “姨娘莫慌,老太太不傻的,咱们只要不主动往前凑,她是不会把这话说出来的。你看这一年来,她何时寻过我的不是?最多也只是经常提点我,莫忘了出身,娘家才是依靠之类的。”

    其实一开始高老太太对安姐的婚约是很有些不以为然的,她总觉得这个孙女是走了狗屎运才得的这么一份姻缘,虽然是攀了高枝,到底不容易过好。

    那可是王府!和皇帝有亲的!要是安姐是张氏生的也就罢了,可她却是杨氏生的,不说别的,就这一点她就要被人看不起,到了王府里,估计也就是个摆设。但是在朱抵打发秦举人等三人过来后老太太的思想就变了,虽然还是看不起孙女,但却开始相信朱二公子是眼睛有了问题,真的看上安姐了。

    所以这一年她虽没少折腾杨氏,却从不会拿安姐做筏子。

    “这事,咱们只要原原本本的告诉给父亲就行了。父亲和过去可是不一样了呢。”

    这一年来高老爷虽然不能说改头换面,但也的确是受了教训。在船上的那一个多月,他没事也会思忖自己怎么会从一个准郎中变成了江宁知州。能考上探花,高老爷的智商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有些事一时想不到,慢慢的也就明了了。特别是还有金先生在旁边为他解惑。现在高老爷已经明白,他疼宠哪个女子没问题,却不能乱了规矩,还有他娘孝顺老太太是应该的,但有些事也不能出头。江宁富庶,他上任后钱财上不用担心,但也要警惕言官。

    所以杨氏一说府里开销大,他立刻就知道去制止老太太了。这一年,别人送的,他自己看上的也有几个丫头,但却没抬举一个。而这一年他也真正体验到了风平浪静的滋味,并深觉这日子要比过去好多了,所以这天晚上他一听杨氏的转述,就皱起了眉:“老太太有没有说这不是二弟提的?”

    “这倒没有。我想二老爷也不会提这些要求。”

    “他不会,他那个媳妇却难说了。”高老爷想了想,“这样,你找人打探附近有没有合适的院子,或租或买都可以。”

    “老爷的意思……是让二老爷他们住外面?”

    “住在一起是非多,先看看吧。”一开始高老爷也没有想过让自家二弟住外面的意思,这些年他在京城做官他二弟就在老家经商,做的还算不错。他之所以能在京城过那样的生活,固然有张家的照拂,可后来金钱上就大半靠这些生意了。所以在他到江宁后就给老家发了信,让他二弟过来。毕竟他现在是江宁知州,在这里做生意更便意。

    他二弟一开始还不同意,说老家的生意好好的,不想轻易换地方,是他形容了此地繁华,又用了点当大哥的威势,这才把他二弟叫来的。住处这个问题他早先根本就没有想过,府衙这么大,张氏等人又没有过来,有的是地方住,但现在一听老太太这么说他就觉得问题不对了。他二弟也就罢了,他那弟妹却不是个好性情的,到时候家里天天鸡飞狗跳,受罪的还是他。

    “那……找一个什么样的院子?”幸福来的太突然,杨氏还有些将信将疑的。

    “就按老太太说的,找个大些的,环境好些的,银钱上不用太吝惜。好房子将来出手也容易。”

    杨氏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