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年帝国的兴亡-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与历史不同,“虎式”与“豹式”都是采用了施维茵重工的柴油发动机。但“虎式”的庞大重量让它依然成为一辆著名的“油老虎”。到最后克莱茵不得不停下脚步来等待后方油料补给,同时开始检修这些新型坦克。“虎式”与“豹式”的精密设计,让它们成为一种娇贵的兵器。与其说它们是一件杀人兵器,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更合适。第35装甲师每天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来检修这些工艺品。外加一路突破,俘虏了大量苏军抛弃的坦克让它们的速度越来越慢。
这些被抛弃的坦克很大一部分属于扎伊夫指挥的第32机械化军。这些只有个空油箱,或者某些装置发生故障的苏军坦克原本是准备在原地等待。等它们所属的第23集团军来收容它们,谁想到德军冲得那么快。友军还没到达,敌军就先出现在了面前。
于是原本神挡杀神,佛阻杀佛的第35装甲师只有屡次停下脚步休整,最终被原本落后的“瓦露基利”超越。
至于扎伊夫手下,那支坦克部队。在被第35装甲师分割后,留在北面的部队被古德里安一股脑圈进明斯克包围网中。古德里安才没时间来处理这支小规模的苏军坦克部队。第2装甲集群将这些苏军坦克不停向北驱赶,直到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为止。之后就交给身后的步兵去包围他们。而那支被包围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北侧的部队在突围失败后开始收缩防线。梅耶的第14机步师将它们围得像个铁桶。
梅耶不是任海济,他才不会为了锻炼部队而故意留下破绽。梅耶只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不停挤压包围圈中的苏军,将他们不停向普里皮亚特沼泽方向驱赶,在短时间内完成副元首交付的任务。随后跟上另两个师的脚步。于是在梅耶的指挥下,第14机步师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攻势。
在接连丢掉数个防御阵地后,眼见突围无望,援军迟迟无法到达。扎伊夫最后下令向南退入普里皮亚特沼泽中。kv1/85的重量让它无法在普里皮亚特沼泽中前进,大量kv1/85被苏军主动抛弃。坦克兵成群结队的抛弃坦克躲入沼泽中。于是这支有着大量kv1/85重型坦克的苏联坦克师就变成了纯粹的步兵师。这些躲入普里皮亚特沼泽的苏军虽然在短时间内避免了成为德军俘虏的尴尬,但他们在连续恶战,又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眼神涣散、衣不遮体、步履蹒跚。他们只知道拖着僵硬的脚步不停向东走,在德国人完全占领白俄罗斯之前逃回斯摩棱斯克。至于能有多少人靠着双脚,靠着意志走出这片沼泽。扎伊夫自己心中也没底。
至此白俄罗斯的战役几乎可以说是结束了。
1941年6月1日。经过1周激战,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明斯克包围网完成。古德里安和霍特的两个装甲集群像一把大钳,从南北两侧死死钳住奥尔沙陆桥西侧出入口。
苏联西方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与苏维埃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包围网完成前夕,终于发现德军的企图。德国人的胃口远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大,他们想将整个西方方面军一网打尽。巴甫洛夫与斯大林下令西方方面军在突出部的主力后撤,意图退往斯摩棱斯克重组防线。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德军的2个包围网都已完成。即便他们能从比亚威斯托克包围网中突破,还需要面对之后的明斯克包围网。
苏军4个集团军的20个师,约60万人被圈在德军包围网中。包围网中的苏军部队发起了孤注一掷的突围。狂奔的骑兵冲在了最前面,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嘴中高喊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紧接着的是一批又一批密集成群的步兵,被他们举至胸口的刺刀反射着白俄罗斯夏季刺眼的阳光。他们肩并肩向前冲锋,嘴中同样不停大喊着“乌拉”。
早已严阵以待的德军立刻用手中的mg42与2型坦克上的同轴机枪开始向这些发起冲锋的苏军步兵扫射。mg42毫无停歇的撕裂油布声成了苏军士兵死亡的奏鸣曲。英勇的苏军士兵一批又一批倒在机枪下。他们的尸体堆满了白俄罗斯广阔的田野,他们的鲜血将这片广阔的田野染成一片棕褐色。
不过德军虽然将60万苏军包围,但包围网实在太大了,装甲部队太少,身后的步兵又没有完全跟上,封住两侧。哪怕中央集团军群比历史上多10万人,依然无法完全封锁住包围网。包围网中的60万苏军开始分批借着夜幕从德军包围网的缝隙中溜走,逃入白俄罗斯的密林中。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中,这些成功出逃的苏军部队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不停的向东走。他们中有的人成功逃回斯摩棱斯克,重新返回部队继续与德军作战。有的人则留在了白俄罗斯,化身为游击队,开始了艰苦的敌后游击战。没有人知道这些逃出部队的确切人数,即便是苏联人自己也不清楚。所有人唯一清楚的是,德军在开战后1星期,便取得了一场大胜。而苏军则遭遇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几乎向德军完全敞开。
所有的一切都和历史相同,在明斯克失守前夕,斯大林将朱可夫从基辅召回。朱可夫这个二战名将为包围莫斯科,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
第三十二章改变与未变的历史(1)
第三十二章改变与未变的历史(1,到网址
………【第三十三章 改变与未变的历史(2)】………
从基辅匆匆赶回的朱可夫在听完铁木辛哥和瓦杜丁的情况介绍后,认为明斯克地区已无法挽回。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下个目标肯定是通往莫斯科的大门斯摩棱斯克,甚至就是莫斯科。
3人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依照目前局势苏军首先应当在斯摩棱斯克建立防线。由斯摩棱斯克至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以此来疲惫德军,为苏军争取组建新部队与调动远东部队的时间。随后在适当时机展开反击。而莫斯科中央军区立刻用民兵师组建集团军,负责保卫莫斯科。同时对苏联西方战线指挥体系进行改组,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和布琼尼分别出任西北,西方和西南三个方面军的总司令,负责企图阻挡德军。但德军的行动速度比苏军更快。
一完成明斯克包围网,德军指挥部也和苏军一样对指挥体系进行改组。将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合并为第4装甲集团军,由原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元帅任司令。原第4集团军则改为第2集团军,由魏克斯上将任司令。
不可否认,即便是在人才辈出的德国国防军指挥部中,克鲁克也是位极具才干,声明显赫的人物。在波兰,法国战役中都立下过汗马功劳。霍特在法国战役中就是由他指挥。
由于战功卓著,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成为德军中最大,最精良的部队。但克鲁格出身步兵,对装甲部队不是很了解。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装甲部队在斯摩棱斯克再设一个大包围圈。
但古德里安和霍特却一致认为,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下一个目标一定是莫斯科。那么鉴于苏军西方方面军主力在之前的战斗中被德军一锅端。现在要做的应当是趁苏军后续部队战斗力低下,装甲部队一口气冲到莫斯科。而不是在斯摩棱斯克与苏军周旋。
更糟糕的是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原本是想通过成立第4装甲集团军来统一指挥手下的所有装甲部队,却没想到克鲁格与手下将军之间有如此分歧。但他却没有下达规定指挥隶属关系的命令书。双方在军事会议上谁也不服谁,外加古德里安那种想到什么说什么的直肠子性格,军事会议往往最终变得和菜市场一样,双方为了各自目标争得眼红脖子粗。
在整件事中,任海济表现得更像个旁观者。即没有赞同任何人,也没有对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只要一参加军事会议,这个家伙便立刻双手抱胸,低着头开始打瞌睡。
从军衔上来说以任海济中将军衔本来是没资格参加这种军事会议的。不过从职务上来说,他指挥的“德意志第一独立混合装甲军”与原第2、第3装甲集群在地位上是相同。他的职务权力也与古德里安、霍特两人相同。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德国副元首”这个头衔,即便是战功显赫的克鲁克也不能无视他的存在。
在任海济眼中克鲁格的确优秀,的确颇具才能。而且敢于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在代替博克成为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后,1943年克鲁格不顾希特勒反对,命令部队突围并取得成功。不但缩短了200公里的正面,而且在春季泥泞开始前,中央集团军群便已位于构筑良好的阵线上。
不过也就这样了。任海济可不指望所有步兵出身的德军指挥官都能像古德里安那样熟知装甲兵的用法。当然克鲁格也没错,他想在斯摩棱斯克再来一场合围战的想法与“巴巴罗萨计划”那优先消灭苏军有生力量,防止苏军退入更广阔领土的主旨相符。
至于古德里安与霍特的想法也不能算错。只是他们太过相信自己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又太小看苏军的抵抗力了。这两个装甲指挥官直冲莫斯科的想法将装甲部队的战斗方式发挥到了极限。但是先不论占领莫斯科是否有意义以及能否顺利占领莫斯科。光是由斯摩棱斯克至莫斯科这条路上驻防的无数苏军部队,只要用拖延战术,就足够磨死突前的德军装甲部队了。当蚂蚁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它们足以咬死一头大象。
所以在军事会议上,任海济又开始装傻了。这个家伙不是双手抱胸装出一副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样子来睡觉,就是直接趴在会议桌或沙盘边正大光明的睡觉。更过分的是只要会议时间一长,如果是坐着他的头就开始一点一点,让人还以为他在为某个观点表示赞同。如果是趴在会议桌或沙盘边,他的口水就留得满桌都是。
熟悉任海济性格的古德里安对此早有见怪不怪了。这个装甲兵天才完全无视了副元首的举动,在会议上自顾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古德里安视而不见,并不代表克鲁格与霍特会对此视而不见。这两人最初还提醒一下,任海济也是晃着毫无焦距的双眼表示自己失礼了。可是没多久这家伙又闭上眼睡着了。屡次提醒无效后,克鲁格和霍特也不管了。副元首在会议上想怎样就怎样吧。于是每次军事会议就变成了无聊的争执,争执完后所有人该干啥,干啥去。
古德里安和霍特实际成了无人驾驭的野马,任意驰骋。加上在一旁一副唯恐天下不乱表情的任海济手下那支装甲军,德军6个装甲军像6个铁指,在320公里的战线上一线拉开,向东齐头并进。
古德里安由于担心他的南翼,还在不断向南扩张。当面苏军一触即溃,古德里安与任海济在第一时间渡过别列津纳河,又在莫吉廖夫南北两侧渡过第聂伯河。将苏军7个师包围在莫吉廖夫地区,接着好不停顿,径直向东,杀向斯摩棱斯克东南方的叶尔尼亚。
北面的霍特也是一路向东疾奔。与古德里安一起渡过列津纳河后,霍特开始向东北方前进。将挡在面前的苏军部队切成三段后杀奔维特布斯克,占领维特布斯克后,霍特从后方杀向斯摩棱斯克。弯曲切断了斯摩棱斯克与莫斯科之间的联系。
6月16日,斯摩棱斯克在霍特的突然袭击下陷落。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再次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网。当然这个包围网还有一个大约50公里宽的缺口。可即便如此,这个尚未合拢的口袋中依然装下了30多万苏军。
德军装甲部队虽然又把苏联西方方面军冲乱,但苏军的抵抗力明显加强。先行出发的第23集团军在完成补给后成了阻挡德军前进的第一防波堤。虽然这个集团军中最精锐的第32机械化军在之前的战斗中被任海济打成了步兵军,军中苏军靠着双脚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内向东逃窜。但剩余部队依然顽强抵抗,即任海济之后,古德里安的第47装甲军也遭遇了苏军t34/76的攻击。虽然未能改变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但熟悉坦克的古德里安一眼便看出了这种坦克的巨大威力。在古德里安眼中t34对德军的威胁远高于北方集团军群汇报的kv1/85重型坦克。
冲破第一道防线后第4集团军的下个威胁便是由莫斯科中央军区赶来的苏军第22集团军。与仓促上阵的第23集团军不同,苏联第22集团军可以说是准备完善。但因为留给朱可夫的时间实在太少,见德军在短时间内便轻易冲破明斯克至斯摩棱斯克上的防线,朱可夫当即下令第22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东面防御,为保卫莫斯科争取时间。
第22集团军内大多数部队都配有数量不低的火炮,但缺乏履带式牵引车。他们无法建立起能彼此支援的反坦克阵地。而德军坦克便从这些没有反坦克炮阵地的缺口杀入,将苏军各阵地分割包围。一旦被德军分割,苏军就纷纷溃散,逃入密林之中。
古德里安、霍特外加任海济这三个中央集团军群中的疯子,指挥着他们的装甲部队如入无人之境。只有在他们南北两侧的外围苏军还在努力牵制德军攻势。他们不管这些外围苏军,不管身后还未合上缺口的包围网,甚至不管克鲁格的命令向东猛攻。大有一口气拿下莫斯科的劲头。
别的事博克可以不管,但斯摩棱斯克包围网上的缺口博克不能不管。见手下三个装甲部队指挥官都像疯子一样向东猛冲,也不管身后的步兵与补给能否及时跟上,也不管南北两侧的苏军在努力为自己被包围的战友吸引火力,甚至不管身后包围网上的缺口。博克再也看不下去了。
副元首疯狂,古德里安持才傲物,现在连霍特都有被带坏的倾向。这让博克非常不满,他强令古德里安停止东进,封闭包围网。古德里安无可奈何,只得在东面转入防御,抵挡苏军解围部队不断的进攻,回头把斯摩棱斯克包围网上的缺口堵上。
任海济的“德意志第一独立混合装甲军”没有回头,他将“瓦露基利”一把扔到最前线。没有下达任何具体指示,只以完成防御为前提,任由他们自行决定该采取何种行动。于是与两侧古德里安的部队、身边的第35装甲师不同。这支党卫军装甲师在战线上来回驰骋,四处袭击面前的苏军。
“瓦露基利”的小伙子们充分发挥了任海济深深烙印在他们身上的作战风格。柿子转找软的掐。遇上小股苏军便一拥而上,四面合围,一顿乱揍。对方援军一赶来,顿时化为小股部队,分散向着自军防线后撤。这种毫无章法,打了就跑的极端无耻战术让进攻的苏军大感不适,却又无可奈何。一旦面前的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又立刻抱成一团在友军支援下让进攻的苏军深刻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火炮覆盖射击,什么叫空军地毯式轰炸。
任海济在刻意锻炼“瓦露基利”小伙子们的自主判断力。之前的波兰与法国战役,敌军溃败的太快,战斗力相差太远根本无法锻炼这些小伙子们。一旦进入42年,这种放任部队自行战斗的行为德军根本玩不起。所以只能趁现在努力锻炼这些被自己给予厚望的小伙子们。现在看来,虽然在选择行军路线上还存在些许问题,让部队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外,这些小伙子们的表现还算不错。
斯摩棱斯克包围网的缺口是堵上,但德军兵力过少的问题再次暴露。无论是对苏军还是对德军而言,斯摩棱斯克包围网与明斯克包围网完全相同。德军又织起了一张大网,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一股脑包围,但网眼太大。而被包围的苏军则扔掉了无油、无弹药的坦克和火炮。他们化整为零,变成一只只小鱼,从网眼中偷偷溜出了包围网。
苏军的防御又崩溃了,而紧随装甲部队的德军步兵唯一的任务就是行军。经常一天要走上近50公里。在夏季炎热的阳光和令人窒息的漫天尘土中不停前行,努力追赶前方的装机部队。他们虽然走得人困马乏,浑身大汗淋漓。但胜利的消息实在太多,受到胜利激励的德军官兵们忘记了疲劳。
1941年6月15日,斯摩棱斯克地区战斗结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完全掌握了“奥尔沙陆桥”。在所有人眼中只需要2个月,最多2个月便能结束在苏联的战斗。
于所有欢呼的人群不同,任海济的双眉越锁越紧……
;
第三十三章改变与未变的历史(2)
第三十三章改变与未变的历史(2,到网址
………【第三十四章 改变与未变的历史(3)】………
不可否认,德军那与历史脚步几乎完全相同的军事进程,让任海济也一度产生了:德军能赶在冬季前占领莫斯科。这种无聊的幻想。就连任海济也在空闲时开始思考这比历史上多出来的一个月时间,是不是真的影响到了苏德战争。如果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不被调往基辅,不理会“基辅合围战”,是不是真的能在冬季到来前赶到莫斯科城下?
不过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