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宫之梦啼春闺-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医道:“高大人,怕是熬不过今晚。”
  高母神色大变,凛冽的抬起头,斥道:“你胡说什么?”
  那御医也是见过世面的,仍旧不卑不亢,道:“高大人此时发热,又高烧不退,您心里头要有所预备。”
  高母两行眼泪“唰”的流了满脸,愤怒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官人福寿恩泽,自然会比我活得长久。他不会有事的。。。”越说越是悲戚,顿了片刻,终于哀哀凄凄的哭出了声。
  滔滔倚着门栏,听到此处,全身像是被抽去了所有的气力,软软的往地上倒去。有人一把将她扶住,道:“滔滔。。。”
  是赵曙的声音。
  她连头也不抬,就顺着他的臂力倚着,竭力保持着平静,颤抖道:“十三。。。”
  赵曙将她半抱在怀里,轻轻的拍着她的背,道:“会没事的。”
  滔滔一听,终于嗬的哭出了声。
  静容顾不得伤心,她叫人从官窖中取了大缸子的冰块来,融在水里,不停的给父亲擦身子,敷额头,累得满身大汗,手上却被冻得红通通的肿起来。
  她没有母亲,如果再没有父亲,她就是孤儿了。
  所以,她没有时间伤心。
  到了晚上,御医把脉,发现高父的烧竟退了许多,便又重新商议了药方,命人熬煮。滔滔坐在床榻旁侧,道:“静容,你和母亲去偏房睡一会,我来守着。”
  赵曙也道:“母亲,你去歇会,有我和滔滔看着,不会有事。”
  高母流着眼泪,依着床槛坐着,软弱无力道:“你们都出去,让我和遵甫单独呆一会,今晚就让我陪着他,好么?”
  众人都退下,高母坐在那里,看着躺在病榻上的男人,想起在亳州家里初遇他时,他穿着见半旧的灰袍子,面色清秀,像个白面书生,与父亲正在院子中比骑射。风筝吹落在树上,她顺着树丫子爬上树端,听见父亲打赌说:“我的大女儿嫁给了当今圣上,若是你能十中红心,我就把二女儿嫁给你。”
  她立在树丫子上,绿荫团团,让她看不大清他的神色,她心想:“我要嫁的人必然身穿盔甲,威风凛凛之人,这样的儒生呆子,我才不要。”
  白面书生小心翼翼道:“婚姻大事倒不宜打赌,不如就赌十坛陈年的青梅酒如何?”
  有什么宜不宜的,自己射不中,就别找由头推辞。她鄙夷的想着,取下风筝,正要从树上跳下,却听院子里传来抚掌之声,抬头一看,靶子上,竟真射有十剑红心。
  曾经那样威武善剑、如山一般高大的男人竟然脆弱的躺在病榻上,高母觉得简直就像做梦似的,让她实难相信眼前的一切。
  她的声音微不可闻,道:“官人,等你醒了,就带着滔滔、静容一起回汴京。你听懂我的意思么?我愿意让静容和他丈夫住进高府,只要你喜欢,我什么都答应你。”

  ☆、第七十二章:一点也不想回汴京

  纱窗上绽现第一缕曙光,晨阳破云而出,金满大地。高母趴在床榻上睡得神情恍惚,滔滔一夜未睡,仿佛突然懂事许多。她捡了件胭脂色薄纱软绸盖在母亲身上,轻手轻脚吹灭了高燃的灯火,才用手去探父亲额上的温度。
  还好,并没有再发烧。
  不过多时,御医们从角门行至房间,恭谨立在床榻外。静容上前,在滔滔耳侧道:“该给父亲诊脉了。”言下之意,便是让她唤醒母亲的意思。
  滔滔也未多想,此时父亲才是重要的。她伸手柔柔的拍在母亲背上,小心道:“娘。。。”
  高母本就睡得浅,听见有人叫她,就惺忪的睁开眼,先还有些不知所谓,待反应过来,第一便是伸手抚在高父额上,又拿出他的右手要把脉。
  静容道:“母亲,让御医们瞧瞧吧。”
  高母觉得脉象平稳了些,心里便稍稍安稳,又让御医们轮流诊脉,商讨片刻,方面露喜色道:“恭喜夫人,高大人的脉象比昨日稳健许多,身上的刀伤也渐渐愈合,仔细用药养着,大约下午便要醒了。”
  高母一听,含着笑泪就要跪下身去,道:“谢谢各位大人,待我家官人病愈了,全家定去各位府上登门拜访。”静容也随之要跪下,御医们哪里敢受礼,边扶边也陪跪下去。
  滔滔陡然喘了口大气,心中大石突然放下,扑到赵曙怀里,放心的大哭起来。
  赵曙也舒了口气,抿出笑意,将她搂在怀里,温声道:“没事了。”
  到了下午,高父果然渐渐转醒,开始叫渴了,只是不能睁眼。众人欢心鼓舞,连并州县衙里头的官府大人要过来探病,静容也在外屋接待了,并一一道了谢。
  有个地方转运使听闻王亲十三殿下也在,便早早备了两匣子的珍珠想要献上,却不料,赵曙什么也没说,只是不见。
  滔滔道:“听姐姐说,那大人可提了两匣子的珍珠来见你,你半字不吭,就叫人家回去,可寒了人家的心了。”静容坐着小凳在廊下煽火煎药,隐隐听见滔滔叫“姐姐”二字,不由得眼底一暖,显些落下泪来。
  母亲生下滔滔的时候,府上多了个妹妹,虽然不是亲生,但她不知道有多高兴。虽然滔滔从未叫过她一声姐姐,可在她心里,却一直都有妹妹。
  赵曙听到那个称呼,也是暗暗一讶,但他没有多说,只道:“我又不是娘子,要那些做什么?”
  滔滔恢复了精气神,又开始闹腾起来,她道:“可以给我用啊?若是我拿两匣子的珍珠回去,青桐还不知道怎么羡慕我哩。”
  赵曙说到青桐,忽而想起什么,便道:“上回你进宫去,青桐她其实有去王府送你,只是她晚起了,没赶上你的时辰。”
  滔滔道:“我知道,我们早好了,又不是什么大事。”顿了顿,又道:“我听宫里的奴婢说,兰贵妃喜欢珍珠,官家将广南东路上缴国库的珍珠全部赏给了兰贵妃,如今汴京的娘子也时兴戴珍珠。况且,珍珠的价格可是黄金的十倍。。。”
  赵曙不接她的茬,道:“无功不受禄。”
  静容用厚厚棉布提着药罐进了屋,不多不少倒出一碗来,见那两人依在窗栏上闲话,便道:“你们若是无趣,便到汾河边走走,反正你们也帮不上什么忙。有我和母亲照顾着,尽管放心。”
  滔滔又不想对静容太好,总还是不适应自己有个姐姐这回事,就木着脸道:“父亲还没睁眼,我怎么能只顾着自己出去玩。”又叫侍婢去端了碗冷水来,将装药的瓷碗放入水中,道:“稍稍凉几分,再喂父亲喝。”
  静容见滔滔不悦,忙嘘声,不再言语。
  到了傍晚,高母正用温热的毛巾替高父擦身体,正捡了他的手细细抹拭,只见手指忽而快速动了动,耳侧也听见了声响,道:“小薇。。。”
  高母的乳名,就是小薇。她浑身一颤,抬起头望去,见高父艰难的撑开眼皮,嘴角蠕动着,高母忙贴过耳去,道:“你说什么?”
  高遵甫断断续续如破风一样的声音,道:“让你操劳了。”高母顿时眼泪止也止不住的流了满脸,又哭又笑道:“我并不操劳,你饿了么?”
  滔滔和静容在外头听见声响,也急忙扔了手中活计,就疾步跑了过来,齐声喊道:“爹。”一家人还未来得及多说几句,御医们就蜂拥而至,把脉的把脉,翻眼皮的翻眼皮,又脱了衣服看伤口,总之,里外检查了遍,方笑吟吟道:“高大人已无大碍,臣打包票,高大人休养半月必能下地行事。”
  话一完,滔滔儿就本性毕露,丢了父亲道:“赵曙,我们去看看汾河。”从小到大,她从未出过汴京,有时在书上、或听人说起各地山水人物,心里可羡慕得紧。
  高母知道这几日将滔滔拘得紧了,她早已不自在,迟早要憋出病来。听她如此说,就朝静容道:“你也跟她们出去走走,散散心。”并州的日子,静容出了大力,高母看在眼里,又在病榻前向高父许过愿景,倒真心想对她好些。
  静容果然受宠若惊,忙道:“谢谢母亲关心,但我熬着父亲吃的药,不能脱身。”
  高母也觉说的有理,突然发现比起滔滔儿,静容倒好用十倍。想着想着,就对滔滔就多了几分厌烦,就像放假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女儿,十分不讨母亲喜欢的那种厌烦。
  滔滔见母亲不反对,拖着赵曙的手就往外走,静容瞧着两人模样,微微皱了眉头,虽是青梅竹马,一齐长大,但也毕竟男女有别,也没个避讳,叫人传出去,甚为难堪。她心里有几分担忧,想着定要找个时候,好好提醒提醒滔滔儿。
  并州自然比不得汴京,别说街道窄窄,尘土飞扬,连百姓们穿戴也颇为寒酸,勾栏瓦肆也不尽高大,多以小门小店为主。
  但也还算热闹,人来人往的,呦呵呐喊之声喧天。也有很多滔滔从未见过的面摊小贩,有羊杂碎汤、灌肠、蒸饼、太谷饼等等。滔滔饿了好几日,今儿心情好,口味大开。但也不多买,每样只买一份,与赵曙分着食用。
  半路下了场大雨,来得急,去得也快。
  两人共骑一匹马,滔滔自然而然的倚在赵曙怀中。远处的山脉此起彼伏,连绵的伸去远方。雨刚刚才停了,河面阔而平静,袅袅笼着一层轻薄的雾气,幽幽的流向天际尽头。两岸种着垂柳,柳下有停放着许多渔船,有面色黝黑的汉子正在收网,旁处有娘子在船头磨刀剥鱼,四五个伶俐的小稚童在岸上玩弄着小石子,时而争吵斗嘴,又很快的和好。
  乌云消去,天空露出一望无际的碧蓝,太阳破过云层,余晖洒向大地,将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染上橙红色。河面上的雾气顷刻散尽,变得金光闪闪,涟漪璀璨,渔船上冉起炊烟,歪歪斜斜的被风散。有包着头巾的农妇扯着嗓门喊道:“二郎、三郎,回家吃饭啦!”
  多日来,一直心惊胆颤的,难得如此平静。滔滔脸上露着笑意,鼻孔酸酸的,热泪盈眶。她轻声道:“我很喜欢这里,一点也不想回汴京了。”
  赵曙也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道:“若是你喜欢,就住下。”
  明知道不可以,可滔滔还是故作欢喜道:“好。”又指着远处一片空地,道:“我要买下那块地,然后建个园子,种些桃树、梨树、杏树、还有核桃树,母亲爱吃核桃。我要学着织网,太阳升起时,就跟着夫君去打鱼,晚上回家了就煮自己打的鱼吃。然后生个大郎、二郎、三娘、四姐,在太阳天里教他们踢蹴鞠,下雨的时候,就跟他们将汴京城的往事…”滔滔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渐渐眉飞色舞起来。
  赵曙静静的听着,当她问话的时候,就认真的回答她,若是她问行不行,他总会温和的回道:“好,都听你的。”
  他们就这样骑着马,慢慢踱步在汾河岸边,很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一天,两人的心里都会升起一股温暖而憧憬的慰藉。虽然他们再也没有来过并州,更没有在汾河边住过,可是在两人的心里,那一日的暮色,抚慰了很多很多的疼痛与纷扰。让他们在悲伤和恐惧过后,彼此分享了,这世间回赠予他们的,无与伦比的喜悦。
  高父身体越来越好,享了几日天伦之乐,便仍旧回官衙里当值。皇后在慈元殿里悬着心,虽日日都要过问诸事,但总觉忧虑,连睡也睡不好,倒真生病了。她连下了几道旨意,宣高母回宫里细说,但高母却想既来了并州,就多陪官人几日,就命滔滔先回汴京。
  滔滔有一百个不情愿,因为她还不想回去读书。但母亲说如果她回去,就送半匣子珍珠给她做朱钗。滔滔想了想,便答应了,且有静容跟着伺候,她其实放心得很。
  白赚了半匣子珍珠,滔滔儿连在马车上打着盹,也笑出了声。

  ☆、第七十三章:他什么也不计较,只要她愿意。

  到了汴京,也不回家府落脚,直往禁宫去。
  玉姑早在西华门候着,亲扶了滔滔下马车,才福身道:“一路辛苦了。”
  滔滔心里想着半匣子珍珠,仿佛劳累也没了,神思清明,脚上想踩了气垫似的,全身都是劲。她笑道:“玉姑多礼了。”
  赵曙向侍卫递了玉碟,由宫人领着走进柳钉朱漆宫门。除了玉姑在滔滔侧首伺候,其余宫婢都隔着十来步跟着。穿过仁明殿,路过暴室,又沿着宫墙夹街走了半柱香,到了岔路处,赵曙方与滔滔辞别,道:“明儿还去东宫上学么?”
  滔滔道:“自然去的。”
  她在马车上一直打盹,发髻混散了也不知,赵曙伸手将她额前一缕碎发捋至耳后,轻声道:“我仍旧在老地方等你,可别迟到,我有话跟你说。”
  滔滔个狭促鬼,皱眉道:“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完的?马车上呆两天两夜不说。”
  赵曙瞥了眼周围的宫婢,像是心里有什么被看穿似的,忽而不好意思起来,用那个年纪的少年独有的害羞方式,吼道:“叫你早些去,你就早些去,非得废话。”
  滔滔心情好,不与他计较,翻了个白眼,道:“知道了。”
  说完,两人各自往左右两边的宫街去。
  慈元殿里备了满桌的酒席,十年竹青酒清蒸的野鸭、笼蒸的螃蟹、油榨的金黄鹌鹑、燕窝炒鸡丝…全部出自小厨房,有几样小菜还是皇后亲自动手做的,自入宫,可是头一次。
  滔滔远远闻见菜香,脚下如生风般,就扑进了偏厅里,见了皇后,也不行礼,先往她怀里钻了,方作势屈膝下去,道:“皇后万福。”
  皇后牵着她的手坐到饭桌旁,玉姑捧了茶上来,请示道:“娘娘,要不要取一坛酒?”
  滔滔问:“小姨,我听传话之人,说您病了,如今可大好了?若还没好,吃酒可不好。”
  皇后见她竟知道关心人,很是欣慰,道:“听说你要回来,我就好了大半,只吃一盅,不怕。”又朝玉姑吩咐道:“取一坛青梅酒来。”
  殿里的宫人见皇后高兴,也都不似往日拘谨,麻利上前摆了碗筷,立在一侧垂首不语。玉姑取了酒,正要倒,却被滔滔挥退,亲自用碧青卷云纹小瓷杯倒满,递一杯给皇后,道:“小姨,我敬您一杯,祝您…”到了唇边,却不知说何是好。她小小的心思婉转千回,小姨是什么都有了,什么也不缺,唯独少了膝下承欢之人,却又偏偏是说不得的。
  顷刻,才道:“祝您岁岁平安,延年永寿。”
  皇后瞧在眼里,心如明镜,也举起杯,一饮而尽。用过膳,宫人端了栉巾、盂钵、铜镜、茶水等物入殿伺候两人漱口、净脸。内侍往凉阁中新置了碎冰,又取下帘幕,滔滔卧在榻上凉沁沁的,翻来滚去,甚是清爽。
  滔滔将并州诸事一一向皇后细说了,说到赵曙,皇后在藤椅上歪了歪身,往汝窑莲花瓣青釉瓷碗中取了冰镇金橘,拿在手里慢慢的剥开皮,仿佛随口一问,道:“十三倒是实心的孩子,见你父亲有事,就眼巴巴的去官家那许了假,连侍卫也没带几个,自己骑着马就去了。”
  放碎冰的大瓷缸子就放在软榻侧首,偶尔发出几声冰裂的声音,缸壁上密密麻麻的贴着水珠子,缓缓的往缸底下流去。滔滔睁眼望着塌顶的银红蝉翼轻纱帐子,愣了愣,才道:“若是懿王或王妃有什么事,我也会陪在他身边。”
  皇后素手剥新橘,橘香萦鼻。不需要再问什么,她已经懂了。
  第二日,滔滔依着约定,早早儿就去了东宫角门处的大槐树下。见赵曙还未来,就瞪着眼睛瞧树干上的蚂蚁搬家。她捡了树枝使劲往蚁洞中戳弄,吓得蚂蚁们四处乱跑。太阳渐渐升得很高,她虽在阴处,却也热得发汗,心里烦躁起来,不由得咒骂:“还不来,死十三…”
  身后有浑厚的男声笑道:“十三怎么又得罪你了?”
  滔滔吓了一跳,忙转过身去看,只见四殿下身穿白袍立在明媚的夏光里,闪耀着浑然润泽的华彩,就如她与他初初见面时那般,让她不忍移开目光。
  他将头凑到树干前,道:“你在看蚂蚁?”
  滔滔不想让他觉得自己稚嫩,急忙道:“没有,没有,我只是无聊,随便看看。”
  四殿下又道:“你在等十三?”
  滔滔点点头,问:“四殿下,你怎会在这里?”
  四殿下道:“小内侍说你在这,我就过来了。”
  滔滔心里涌出一丝欢喜,惊道:“你是专门来找我的?”
  四殿下满脸忧色,道:“听闻你父亲在并州受了重伤,如今可大好了?我本想亲自去并州瞧一瞧,无奈近几日南边旱署,皇上命我去钦查,国之大事,我不敢推迟。”
  滔滔见四殿下很愧疚的模样,心里还在想,我父亲病了,你去做什么?嘴上却道:“我父亲并无大碍,四殿下做得很对,自然是抗旱等大事重要。”
  四殿下微微一笑,从袖口中拿出长形雕花木盒,递与滔滔道:“小小薄礼,略表歉意。”
  滔滔虽然觉得他奇怪,但听见有礼物相送,就顾不得想那么多,只问:“是什么?”
  四殿下道:“你打开看看。”
  滔滔接过雕花木盒,扭开小金扣,揭开盖子,见一支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