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太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他是大周北部的长城,阻挡着北汉和契丹的进攻,不知道有多少次,都是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说他是北方的长城一点也不假,可是如果他要是有反心的话,就会成为一头可怕的猛虎。

    柴荣毕竟是一代英明的君主,很快就稳定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在再提任何关于李筠暂时兵败的事情,而是和大臣们商议怎么处理北汉的入侵。

    至于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赵旭确是知道这个高平之战的,这个战争的引子其实在很早以前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现在只不过是爆发了而已。

    这时候赵旭身边的高琼,问北汉为什么要攻打我们大周,何况北汉这么弱小,它能打过大周吗?

    什么是没有见过世面,想高琼这样的就是没有见过世面的,还别说他还真的没有见过多少的世面。

    赵旭看了看自己这个喜欢的小伍长,不厌其烦的给他见了起来。

    当年后周太祖郭威在宋州杀死刘承赟,自立为帝,建立后周。

    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刘崇接到儿子的被杀的消息,刘氏宗族也没有什么人了,就说我儿子当不上皇帝,那就由我来当吧。

    不知道他是本来就存了这样的心思还是临时起意的,反正他是下了决心了。

    于是刘崇在晋阳即位称帝,他并没有改国号,仍沿用汉的国号,也就是历史上的北汉。

    北汉是相对于后汉而言的,他也是后汉的一脉,当然是和大周有不共戴天的仇了。

    刘崇是打着替汉隐帝报仇的大旗当上了皇帝,当上皇帝以后自然要给隐帝报仇了,但是后周兵强马壮自己也没有能力能胜过后周。

    于是这家伙就想起了后晋高祖石敬瑭,自降身份,去向契丹求救,契丹也是答应了。

    契丹也绝对会答应,当年石敬瑭想当儿子,自己骑到哪从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

    现在又来了一个北汉,自己能不答应吗,说不定这一次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于是秉承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这种指导思想,契丹是屁颠屁颠的答应了。

    在郭威即位的第一年,契丹和北汉的联军围攻后周的晋州,但是遭到了后周军民的强烈抵抗,没有能够顺利的拿下晋州,反而损失惨重。

    随着后周的援军临近,契丹率先撤军,北汉被后周的援军几乎是全歼,自此北汉元气打伤,多年没有恢复,不敢南下而窥测。

    北汉也是有些害怕了,但是害怕归害怕,贼心还是不会死的。

    听到这里高琼好像也是有所明白了:

    “都头,这么说,北汉和我们是世仇呀?”

    赵旭点了点头,又继续讲述此此次战争的缘由,让这个自己欣赏的人好好听听。

    但是在公元九百五十四年,也就是广顺四年,当朝的太祖驾崩当今的皇上即位,改元显德。

    当这个消息让那个北汉知道后,北汉的刘崇高兴的一蹦老高,觉得当今主上年少可欺,卑躬屈膝向契丹请求出兵。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深入北汉打探情报的,可惜和我一块的兄弟没有一个人回来。当赵旭说到这里的时候,指甲狠狠的陷进肉里。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赵旭骨子里面都是个军人,始终都有军人的情谊,虽然那时候并不是这个赵旭,但是现在他接受了赵旭的身体也就接手了赵旭的过往。

    兄弟你们放心我会再进北汉为你们报仇。

    契丹也认为这次有机可乘,于是就派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领万余骑兵和北汉会师晋阳,准备报上次的败北之仇。

    后汉的皇帝也是亲率大军,和契丹的人马一块围攻晋州。

    而驻守在晋州的昭义军节度史、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的李筠李将军。晋州被围困李将军并没有引起李将军的重视。

    李将军却只派部将穆令均率领两千人马迎击北汉军队,自己率领主力在后面扎营。

    事实证明穆令均只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凭借自己的两千人马,就将北汉的军打的节节败退。

    穆令均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部下提醒他堤防有诈,被他训斥了一顿,指挥部队继续追击,心里想着这次打败北汉,朝廷即使不加封自己为节度使,也是个副节度使吧?

    自己心里美滋滋的,下令部下全力追击。

    而他的对手,则是北汉前锋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张元徽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勇将,不然也不会做到节度使了。

    他一方面派人去调查穆令均的此人,另一方面积极的调兵遣将。

    在得知穆令均是个好大喜好,却又有勇无谋的人,又只带两千人马之后,张元徽就专门为他制定了一条战略。

    那就是佯装兵败逃走,引领后周的军队来追赶,然后引到自己所设的埋伏圈里到时候万箭齐发,就是一只鸟也别想逃走。

    果然穆令均这个大条的将军中伏了,等到他注意到的时候,只见漫天的箭矢飞了过来,穆令均浑身像是带刺的刺猬。

    随着穆令均被杀,士兵也打不被歼,晋州被占领。而李筠则是退回昭义军的治所潞州,只能凭借高墙厚院,来阻挡汉军。无奈的他只得向朝廷请援助。

    赵旭说完,看着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他,原来自己刚才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声音,周围的士兵还有大臣都在注释这自己。

    这时候赵匡胤却是慌忙的跪在了柴荣面前:“请皇上赎罪,小儿赵旭在驾前无状了。”

    柴荣确实微微一笑:“匡胤呀,你小题大做了,赵旭你过来。”

    正在发愣的赵旭慌忙跪在柴荣的面前:“皇上,小子君前失仪,请小臣治罪。”

    赵旭刚被任命为营副指挥,已经可以称臣了,他在前世的时候也见过这一类的情况,知道这是君前失仪,老实的请罪。

    到那时他的心里却想封建时代这是的,在皇帝面前大声说话都是罪了。

    “赵旭你要说出是谁教你说那一番话的,朕不但不罚你,反而要赏你起来回话。”柴荣坐在龙椅上,完全没有了刚才的那股知道李筠兵败的怒气。

    “谢谢皇上,那些是臣猜测的,臣有罪,妄议朝政。”赵旭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再次跪了下来。

    柴荣却是来了兴趣:“哦,你说是你的猜测,你是怎么推测的朕倒想听听。”

    “小臣在昭义军的时候,曾经知道穆令均的性格,而他又是李将军的爱将,我想此次一定是他好大喜功才失败的,而且臣曾经深入过北汉腹地,知道张元徽此人足智多谋,善用伏兵,所以臣才大胆猜测……”

    “哈哈”柴荣从御座上面走了下来,亲自把赵旭给扶了起来。

    “好个赵旭,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头脑,好从此以后你就跟在朕的身边吧,匡胤你有个好儿子呀,这羡慕。”

    “陛下谬赞了,旭儿还不谢过皇上的恩典。”赵匡胤跪谢柴荣,但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自己的儿子能跟在皇上的身边,那是多的福分,虽然美誉说品级,但是皇帝身边的人,还需要论品级吗。

    柴荣起驾回宫后,后面的人一阵恭维庆贺。只有马军副指挥韩通拉住冯道问为什么陛下这么看重这孺子。

    冯道告诉他:

    “赵旭说的和陛下奏章上面说的大同小异,这是绝密,他却能猜出来,却不由的陛下不重视。”

    韩通立刻大眼瞪的好大,同时也是震惊,这个小家伙居然能够猜透皇帝的心思了不起呀。

    要知道大凡是皇帝的宠臣和权臣为什么能够受到皇帝的重视和喜欢,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猜透皇帝的心思。

    现在这个赵旭小小的年纪就能猜透皇帝的心思,这不是说明他以后很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宠臣。

 ;。。。 ; ;
第七章 亲征风波
    次日柴荣召集众大臣早朝,年纪轻轻的赵旭得以有幸参加这次朝议,这是皇帝特批的。

    大家都看着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年轻人,不知道他为什么让他来这里。

    第一参加“最高国务会议”赵旭,有点不适应,毕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点忐忑。

    这些人都是大周的“政,治局委员”呀,没有想到这次自己有幸列席这样的会议。

    文武百官基本上都已经到齐了,熟知的人都在一齐交头接耳,似乎已经知道接下来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随着内侍一声陛下驾到,百官都齐刷刷的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众位爱卿,平身,今日早朝就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应对北汉和契丹的入侵,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柴荣不愧一代明主没有一句客套话。

    下面的人面面相觑,赵旭很想说些什么,但是他知道在这个场合不是他所能放肆地方,老老实实的站在了百官的末班。

    下面的百官没有一个人先站出来,在文官之首的冯道,从座位站了起来,这个时候的德高望重的老臣蒙皇上恩赐是可以在在朝堂上座下的,以示皇恩浩浩荡。

    赵旭用眼瞥了瞥这位历史上有名的不倒翁,倒也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不过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陛下,老臣以为北汉无端侵占我国疆土,杀我大将,我大周必定要大军攻伐,一显我大周国威。”

    “丞相说的对,臣等复议。”

    “臣复议”

    “臣也复议”。

    一群文臣看着自己的老上司,发话了,个个都是踊跃的支持。

    真是想不到,这个时代也是拍马屁的多呀,上司不发话下面的人是不敢吱声的。

    武将那边更是战意高涨:

    “陛下,臣愿提精兵,前往北疆,和北汉决一死战。”这是禁军统领张永德,也是柴荣的表姐夫。

    韩通等人也是不敢落后,个个嚷着要去,谁知道柴荣却面无表情,众臣却不知道为何。

    无论什么时候武将只要好战,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绝对是不会弱的,经济实力再强,没有骨气的武将也会死百搭,宋朝不是这样吗?

    大家在争论着,赵旭却在想着其它的东西。

    只有赵旭心里明白,柴荣是想御驾亲征,可惜大臣们都没有想这方面想。

    “肃静。”随着柴荣一声呵斥,整个朝堂瞬间静了下来,看着自己的皇上不知道说什么。

    “众卿都是我大周的众臣,可是这次朕要御驾亲征。”柴荣说这话的时候是一脸的坚决。

    冯道一听立刻跪倒在地:

    “陛下三思呀,现今我朝兵多将广,陛下不必亲自率大军亲征,可派遣一员上将去前线即可。”

    冯道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其实冯道心里想说的是;陛下您刚刚即位,人心还不稳,不可轻易的领兵外出,以免发生意外。

    再者说了,陛下纵然有治国之能,可是这统兵的能力可能不如百战之将。

    柴荣看着朝堂上的这些老臣,这都是太祖时候的老臣,还没有真正的为自己效力,他们效力的是太祖,还是欺负朕年少。

    想想也是,柴荣只是郭威的养子,你郭威的内侄,如果不是郭威的子嗣全部都在兵乱中被杀,也不会有柴荣当皇帝了。

    就说此时朝堂上的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和郭威的外甥李重进,都是对柴荣的位置虎视眈眈。

    “朕奉天承命,克承大统,不想北汉竟然趁着我大周国丧期间,侵我国土,无视我大周的雄师,这是对我朝太祖的蔑视。

    他刘崇定是认为朕年幼,欺朕无知,,朕决心已定,御驾亲征,杀他个措手不及。”

    这回众臣算是明白了,原来这位新的帝王哪个是想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年轻的皇上开始想有自己的班底了。

    可是这个冯道好像故作不知,还是一个劲的劝皇帝不要亲征,隐隐约约的说皇上年轻,这更加的坚定了皇帝亲征的决心。

    整个朝堂嗡嗡的在议论,柴荣也有些不耐烦了。

    站在最末班的赵旭此时站了出来,此时的他倒是显得有些突兀了。

    “下臣有话要说,下臣想给陛下讲个故事。”跪在地上的赵旭,缓缓的说道。

    原本有些嘈杂的朝堂,立刻安静下来了,看着这个年轻的愣头青,你这时候蹦跶出来干啥。

    也有不认识的赵旭的,在猜测这家伙是谁,以前没有见过,还站在百官的末班。

    柴荣一看,这不是赵旭吗,对对是自己让他列席朝会的,自己的把兄弟现在还没有参与朝政的资格,他的儿子却在朝堂上了,这还真有点搞笑。

    “嗯赵旭你起来回话吧,朕还真想听听你能讲个什么故事。”说实话柴荣对这个年轻的子侄还是比较欣赏的。

    “谢皇上。臣讲的是臣小时候的故事。”

    这时候百官心里十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我靠,你这时候将你小子讲故事干啥?”

    赵旭确实没有看大臣们的反应:

    “臣小时候,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总喜欢和别的孩子打架斗嘴,无论是比我小的还是比我大的,我都是毫不畏惧。”

    小时候打架斗嘴还就是那样,在场的人有的还有露出怀念的表情,看来这货小时候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呀。

    “比我小的孩子,我自是不怕的因为我的力气比他大,但是比我大的我却是有些畏惧。”

    “哈哈哈。”满朝堂的人都笑了起来,就连柴荣也是忍不住笑了。这家伙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呀。

    “但是此时如果臣的亲人在我旁边我就会感觉浑身都有力气,就会将比我大的孩子打倒。”

    “臣像对陛下说的是,平常人家的孩子打架还要找个靠山,何况是军国大事呢?如果皇上能御驾亲征必定会给边疆的士兵带来极大的鼓舞,必定是时期大震,到时候一定能所向披靡。”

    众臣现在才明白这家伙为什么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了,还没有说什么世宗却开口了。

    “好好,赵旭你这个故事好,虽然不入流,可是却是道理清楚,朕就是要振奋前线的士兵,朕意已决,御驾亲征,无需再议。”。

    张德均拟旨:“着殿前都检点张永德,率领禁军随朕亲征,李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统率左军。”

    “令着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武定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领昭武节度使随朕一起北征。朝廷大小事务于冯相处理,韩通为大梁留守,从此军民为北征做准备。退朝。”

    就这样柴荣就顺利的定下了北征的命令,众人诧异的看着这个最后跳出来的小生,似乎有所悟。

    看来这个小家伙以后一定会平步青云的,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

    柴荣已经决定御驾亲征了,圣旨也下了,可是还有人还要上书劝谏,当柴荣接到这个劝谏的时候已经在半路上了,

    令柴荣气愤的是这个人是他的亲信,也是这次随军亲征的人员赵晁。

    赵晁在太祖郭威建立周朝的时候,被任命为作坊副使。当年慕容彦超在兖州叛乱的时候,任命他为行营步军都监。

    后来兖州被平定,转任他为作坊使。后来跟随当时还是晋王的柴荣,多有军功。

    后来柴荣即位,任命他为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可谓是恩宠至极。

    这次柴荣御驾亲征,改任他为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由此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可是此时它却上书劝皇上不要亲征,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更令柴荣大怒。

    原来大梁城中的探子传来消息,冯道等大臣给赵晁秘密写了一封书信,据推测是想让他劝陛下回京,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五代的时期最怕的就是武人掌权,还有最让皇帝忌惮的是文臣和武人勾结。

    冯道等人和赵晁这次就犯了皇帝的忌讳,加上赵晁有事柴荣的亲信,这更加令柴荣大怒。

    立即下诏革去赵晁的一切职务,关入大牢,其一切职务由东西班行首暂代,再有妄议亲征的严惩不贷。

    赵旭洗了一口气,历史上的赵晁就是因为柴荣亲征北汉的事情,被免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