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吕布-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根据地,一旦丢失,曹操和他的数万大军将无家可归。能不能吃上饭都难说。

    吕布在陈宫的帮助下,在加上部下的勇猛,几天的功夫,便几乎将整个兖州打下,曹操只剩下三座孤城,危在旦夕!

    曹操不敢多呆,顺水推舟,送个人情给刘备,自己则带着大军火速退回兖州,和吕布一决雌雄。

    刘备捡了个便宜。让徐州军民对他那是敬佩的五体投地,陶谦还出让徐州给刘备,被刘备假意推脱了,没办法,陶谦只好让刘备在小沛屯军。保卫徐州。

    没多久,陶谦病重,眼看就不行了,又退让徐州给刘备,被刘备严词拒绝,陶谦无奈,只好作罢。知道陶谦真的要死了,退让徐州给刘备,刘备才假惺惺的接受了。

    但这是正常历史走向,在这个时空,吕布没有陪腹黑的坏老头王允玩美人计,而是破坏了王允的计划。在夹缝中寻求了一条生路,超越时间,提前挑起大梁,成为了一方诸侯。

    在关中混的如鱼得水,势力也越变越强大。兵锋直指西凉,一旦吞并西凉,可以想象的是,又一个超级势力诞生了。

    吕布避开群雄割据的中原,待在关中,图谋西凉,盯上了汉中,一路向南,打下西川,这条战略方针,其正确性不言而喻。

    关中、西凉、汉中、西川,这等于有了一小半天下,退可守,进可攻。

    而中原,地方虽大,但枭雄之多,难以想象,几乎每天都在征战,黄河以北,袁绍、张燕、公孙瓒、刘馥。

    小小的山东,有曹操、孔融和臧霸(也代表了陶谦),再往南,就是陶谦,然后就是袁术。

    南方的局势则好多了,百姓们的生活大多安宁,这主要也是因为那几个军阀头子没有进取之心。

    可以想象,这时的江东猛虎孙坚挂掉了,他的儿子孙策和旧部都投靠了袁术,使得整个江东都处在极为薄弱的状态,严白虎等人都是些酒囊饭袋。

    若是刘表长点心,派出一支劲旅,趁势而下,完全可以拿下江东,但刘表老糊涂了,待在荆州,屁股挪一下,他都嫌麻烦。

    这个时空,吕布没有骚扰曹操的大本营兖州,而是在攻取西凉。

    历史的进程也被推快了,曹操见吕布突然强势崛起,几乎夜不能寐,食不能安,整天都是黑着一张脸,若是他知道原本属于他的谋士、武将、保镖被吕布撬走了,肯定会当场气吐血。

    不甘心落后的曹操,睁眼闭眼都是考虑如何发展势力,为此,山东一带的黄巾军倒霉了,他们的主力被曹操打败收编后,逃过一劫的小股黄巾军还有些沾沾自喜,结果,不用多长时间,他们被曹操找到,一举消灭。

    整个山东再难找到半点黄巾军的影子,黄巾军打光了,曹操又着急了,自己该如何再进一步,不能光等着。

    这里说一下,曹操的战略方针是以战养战,通过战争,使自己的势力获得发展。

    北方那块大肥肉,曹操想都不敢想,以他现在的实力,只要将脚踏过黄河,立马就会被剁掉。

    北海孔融,曹操垂涎已久,可孔融头上顶着圣人的名号,乃是当世大儒,曹操轻易不敢下手,师出无名,他只会被唾弃,不利于他以后的发展。

    望眼欲穿的曹操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他老父亲路过徐州的时候,被陶谦的部将张辏钡袅耍夏鄙钏愕奶涨菜闶亲吡艘换乇匙郑隽艘桓鲂钍埔丫玫幕鹨┩啊

    大喜过望的曹操立刻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率数万大军杀奔徐州。

    一时间,整个徐州鸡飞狗跳,陶谦连忙召集部将商议对策,这里要提一下,打着皇叔名号跑出关中的刘备,也早早的跑到了陶谦的地盘,骗吃骗喝,陶谦也没有赶走刘备,毕竟刘备三兄弟也有点本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他也知道他的这些部将都是酒囊饭袋的级别。

    曹操一打过来。刘备便觉得是时候该自己出场了,他也不能光吃饭,不办事。

    数万曹军并不是直奔徐州城,而是在徐州六郡展开烧杀抢掠。清理各境军民,让徐州成为一座孤城,清洗政策也让徐州城内的军民人人自危。

    陶谦一开始并没有让刘备三兄弟上场表现,而是让他的首席大将曹豹(草包?)带着徐州的数万生力军出战,结果曹豹被曹操杀的差点连家都回不了。

    数万徐州主力覆灭,头发花白的陶谦当场晕倒在地,醒来之后,连忙写信给自己的几个老友求援,并下令坚守徐州城,等待救援。

    曹操一向能捕捉战机。他见徐州坚守,心知陶谦想要等待救援,他又怎会给陶谦这个机会,便下令日夜攻城。

    在这个时空,陶谦和刘备可没那么走运。有吕布在曹操的大后方胡搅一通,吓得曹操撤走,他们能指望的只有自己和少的可怜的援军。

    陶谦和刘备在为人处事,心机等方面,都是一流人才,但一说到打仗,也就是睁眼瞎。不然前者也不会被曹操欺负,后者也不会到了半老之龄,遇到了诸葛亮,才混出了点名堂。

    刘备想带着二弟、三弟出城决战曹操,将曹操打退,可陶谦那肯。他见曹操兵威如此之盛,根本不敢冒险。

    刘备见陶谦不让他带兵出城决战,只想困守坚城,坐以待毙,或是等援军来援。这徐州怎么说也是他陶谦的地盘,陶谦可以为她死,但他刘备可不愿意。

    曹操数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攻打徐州,徐州城破,只在旦夕。

    刘备见留下来,只会跟着陶谦一起死,于是主动提出出城求援,借机躲避祸事,在刘备一番天花乱坠的请求下,陶谦也不知打错了哪根筋,同意给刘备一队兵马,让他出城求援。

    临走前,刘备几次立誓一定会带援兵回来,大义凛然的言辞说的在场之人无不感动落泪。

    陶谦也是没招了,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刘备真的能找到外援,回城援救,其实这只是陶谦的自欺欺人。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一队精兵出城了,在关羽和张飞的保护下,刘备想要冲出曹操的包围,逃得性命,并不是什么难事。

    抛下即将城破的徐州,刘备一路向北,他想去找袁绍寻求庇护,谋求生计,获得发展。

    陶谦站在城楼上,望着刘备远去的背影,老泪纵横,心里面,默默恳求刘备早日带兵归来。

    北海孔融也够意思,派出了一支兵马,佯装声势,支援徐州,幽州刘馥也象征性的派了一支兵马,两人的兵力加在一起,不足一万。

    这样的兵力跑过来,也就是给曹操打牙祭的。

    刘备遇到了孔融和刘馥的援军,大喜过望,当即掉头,三军合在一起,杀回徐州,刘备满怀希望的以为可以击溃曹操,再不济,也能暂时保住徐州。

    哪知,曹操事先得知有兵马来援,设下埋伏,只一战,便杀的刘备等人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徐州求援的希望也就断了,曹操命人将援军的头颅跑到徐州城下,惊得徐州军民大惊失色,陶谦当场吐血晕倒。

    万般无奈之下的陶谦试图带兵突围,既然徐州呆不下去了,他只好逃回徐州东边的老家,暂时保全一条性命。

    曹操用兵,计算的极为精细,那会让陶谦这么轻易的突围,再说,陶谦又没有关羽、张飞这么猛的义弟保护,结果,意图突围的陶谦被曹兵包围。

    面对势如虎狼的曹兵,陶谦仰天长叹数声,不幸被流箭击中,病老衰微的他,当场气绝身亡。
第 155 章 虎视中原
    陶谦一死,徐州城哪还有半点希望,数万军民哭哭啼啼的打开城门,迎接曹操。

    令人意外的是,曹操入驻徐州后,并没有按照之前说的,展开屠城,而是大力安抚民众,让百姓迅速恢复生产。

    逃过一劫的徐州百姓也因此对曹操无比的感激。

    徐州六郡除了东边的泰山贼臧霸,守着开阳等地,还没有投降曹操之外,其余各地尽数归降曹操。

    至此,地处中原要地,极具战略价值的徐州成为了曹操的地盘。

    一时间,曹操的声势浩大,震惊各方诸侯,其实力也得到了空前飞跃,这也拜吕布所赐,若是按照历史发展,这个时候,吕布带人在他的背后一搅合,他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发展上来。

    曹操雄霸中原腹地,成为最强大的诸侯,也让无数诸侯感到恐惧。

    地处偏僻的北海孔融,虽然仗着有圣人的名号在身,但也惧怕曹操找他算账,再者,就凭他的那点本事和兵力,也不是曹操的对手。

    历史上,孔融因为让梨而流芳百世,成为后世教科书上教育世人的楷模,后人不知的是,真正的孔融其实是个暴虐无道的人,只是因其是孔圣人之后,后世的史书不好对其名言。

    北海城破的时候,孔融装淡定,自持是圣人之后,曹操不敢对他怎么样,既不带兵应战,也不率兵突围,待在北海国相府中,慢慢的喝着酒,表现的好像是个运筹帷幄的大贤。

    下场自然是很惨的,曹操根本不跟他废话,直接推出去斩了。

    泰山贼臧霸也担心不已,以他的兵力根本挡不住兵锋正盛的曹军,为此,他甚至犹豫要不要投降曹操。获得自身的安全,转念一想,曹操恶名昭昭,他又坐山为王散漫惯了。于是,一咬牙,下令部下死守开阳,严防曹操偷袭。

    陈留的张邈原本和曹操关系也算不错,可自从他身边来了个谋士陈宫,和曹操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咋样了,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说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休叫天下人负我。陈宫对曹操恨之入骨。

    曹操夺得了徐州,让陈宫非常嫉恨,在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陈宫曾劝张邈偷袭曹操的大本营,可这个时空没有吕布在旁。陈宫的意见,也就不怎么管用了。

    张邈没有听从陈宫的意见,等曹操占了徐州,陈宫又着急了,因为曹操一旦坐稳徐州,势必要清理中原的一些小军阀,彻底立足中原。虎视群雄,张邈和他必会首当其冲。

    可张邈的实力,简直是惨不忍睹,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曹操的大军,除非张邈投降曹操,张邈投降曹操。这没问题。

    但陈宫对曹操恨之入骨,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投降曹操这个贱人。

    就在这时,陈宫想到了前不久吕布写给他的求贤信,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陈宫还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幕后工作者。初见吕布的求贤信,陈宫震惊不已。

    在信中,吕布将陈宫吹的天花乱坠,与古之萧何、张良相比,表明了自己对其的敬慕之意,希望他可以来帮助自己,复兴汉室。

    陈宫很惊讶,他根本不认识吕布,吕布又是如何认识他的,再说,他有没有什么名气,吕布又是从何得知他的。

    对于吕布在关中的作为,陈宫也是十分敬佩,见了信,陈宫也想抛下张邈,立即去投奔吕布,但他又不愿落下个弃主之名。

    曹操的进一步做大,陈宫很担心他会掉头来吞并张邈,为了报答张邈对他的恩情,陈宫建议张邈向朝廷求援,其实也就是向吕布求援,让朝廷派出一支兵马进驻陈留,震慑曹操,让曹操不敢乱动。

    张邈在陈宫的一番描述后,也担心曹操会吞并他的地盘,于是陈宫便作为使者,出发前往关中长安,拜见天子,希望获得朝廷的帮助,保护陈留的安稳。

    清除这些小势力,对曹操来说易如反掌,也是迫在眉睫,只有彻底肃清了这些眼皮底下的跳蚤,他才能真正在中原站稳脚跟。

    他的 第 155 章 部将商议对策,必须要将曹操的势头遏制住,虽然曹操并没有打算进攻两淮,和袁术争锋。

    但袁术可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有一只既饥饿又凶残的恶狼徘徊,曹操的本事可是让他那个大哥袁绍都忌惮的角色。

    于是,袁术打算趁曹操立足徐州未稳,派大将纪灵率十万大军进攻,孙策等人同行,粮草辎重尽数供给。

    袁术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只要打退曹操,徐州就是他的,这对早就渴望吃下徐州这块大肥肉的袁术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再不济,也能趁曹操立足未稳,喝上一口汤,抢占一些地盘。

    至于打败仗,袁术没想过,一方面,他的兵力占据优势,一方面,曹操立足徐州未稳,民心还没有依附,再说,袁术靠近徐州,辎重的补给,兵力的补充,都比曹操方面。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袁术怎么想也会把曹操痛扁一顿,在徐州的一亩三分地上插*上自己的旗子。

    曹操本来想派人和袁术结成同盟,让他获得喘息的时间,不想袁术直接出兵进攻,誓要和他抢食,可笑的是,袁术打着的是为陶谦报仇的旗号。

    袁术原本和陶谦并不和,双方常有战事发生,可以说是生死仇敌,现在袁术要为陶谦报仇,怎能不让曹操发笑,退一步说,他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你袁术为何没有出手帮忙,等到人死了,你却出兵了。

    鄙视袁术那是肯定的,但曹操不敢大意,十万大军来攻,声势浩大,他在徐州立足未稳,若是不小心,还真有可能被袁术得手。

    为了不让袁术的小算牌得逞,曹操亲率五万大军和纪灵展开对峙,争取一举击破袁术大军,将袁术这头臭不要脸的恶狗打退。

    中原的战事如火如荼,关中却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之中,贾诩虽然是个一肚子坏水的阴谋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一个善于治理政务的政治家。

    在历史上,他跟着曹操,为了明哲保身,不得不将才华隐匿于心,或者说,他跟了太多的主子,董卓、李傕、郭汜、张邈、张绣、曹操等等,对争权夺利这方面已经看淡了。

    但吕布可不管他这些,让他在长安主持政务,有多大劲使多大劲,贾诩常常发出遇到伯乐之类的感叹,更加卖命的替吕布打理政务,一刻不敢懈怠。

    曹操从出兵到打下徐州,不过一月有余,潜伏在中原的细作,在曹操出兵的时候,就将这一消息传进了关中,贾诩在长安得知这一消息,不敢轻视,立刻写信,末尾留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冀城。

    冀城是吕布大军进攻西凉的桥头堡,从关中来的粮草和辎重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里,为吕布大军提供补给。

    根据判断,吕布等人一致认为,这将是一场消耗时日的持久战,必须准备充足的物资。

    荀攸的判断没错,韩遂联军出兵苏氏鸠,连战不利,和马腾大军对峙了起来,因此,韩遂不断派人请求吕布,从侧翼进攻马腾,两路大军齐攻拿下凉州。

    韩遂的小算牌打的比袁术还响,他的想法是,他们在西凉树大根深,即使吕布打下了凉州,也站不稳脚跟,他们可以趁机进攻吕布,一举将吕布赶出西凉。
第 156 章 三雄割据
    西凉,冀城。

    中原的战事快速的传到了长安,中转之后,这封沉甸甸的情报呈现在了吕布的眼前。

    “没有我在后面使绊子,曹操也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这么快就攻取了徐州,中原大地上,除了他这头猛虎,也就只剩些小绵羊了,恐怕都不够他塞牙缝。”

    吕布望着贾诩传来的情报,心中很是不安,若是将三国这些枭雄排个名,首屈一指当属曹操,权谋,心机,军事,政治,哪一样他不玩的炉火纯青。

    这样的人非常可怕!吕布甚至后悔当初在汴水为什么没有拼死将之除掉,日后想要灭掉曹操,恐怕要付出极大地代价。

    荀攸坐立一旁,见吕布心事重重,问道:“不知主公为何事烦忧?能否说出来让公达为您解惑?”

    吕布露出一丝笑意,将信件递于荀攸,道:“我听说公达的叔叔,荀彧,荀文若,有安邦治世之才,好像在袁绍手下为官,这岂不是屈才吗?公达可否给他去一封信,让他来长安,复兴汉室。”

    荀攸接过信件,道:“我那个叔叔在袁绍手下不受重用,正有辞官之意,半月前,他来信说想去曹孟德处谋职,现在不知怎么样了。主公若是想重用,我立刻书信一封,派人送与我叔叔。”

    吕布点点头,在治理政务,负责民生后勤,荀彧可是一把好手,历史上,曹操每次征战,大后方都会交给荀彧来看管,除了曹操对荀彧的信任之外,更多的还是荀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