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必须找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等战争结束后我再出来,否则可怎么活呀!”说着,他又要下床,艾伦医生按住了他,劝慰道:
“傻孩子,你带着伤到处东躲西藏,又穿着这身军服,如此乍眼的样子,反而容易被宪兵发现。我们这里本来就是偏远的边境小镇,战前外来的人就不多,加上前不久这里的驻军又撤走了,切断了我们的通讯,我们这里现在反倒成了最安全的地方,不是我夸口,这里如今连一点枪炮声都听不到,你在这里安心养伤,等你伤好了,想去哪里我都不拦你!”
下士鲁尔有些犹豫的看了看艾伦医生,又看了看我们,见我们都一个劲地朝他点头,最终还是拗不过我们的好意,答应留了下来。见他听话地重新躺回了床上,大家又商量了这些日子他的衣食照料该由谁负责后,这才纷纷放心的离开了。
离开艾伦医生的诊所时,我又往躺着下士的床上看了看,看见他,我似乎又好象看到了沃尔特。听了鲁尔的话,我的心里更加替沃尔特感到担忧,沃尔特,你究竟在哪里,你现在好不好?是不是你也陷入了那一场场的包围战而无法脱身了呢?
第三帝国的灭亡
就在11师师长威特西姆将军率领着部下四处奔走,竭力游说德国军中各个收到元首下达的“焦土”命令的将、校、尉各级指挥官,期冀着他们不要执行这个命令而为保留德国最后剩余实力的时候,此时的西线战场上也早已经是危机重重。
4月1日,西方世界里著名的“愚人节”,就在这天,美军和英军从德军两面包抄,将驻防在德国鲁尔区中,莫德尔元帅率领的B集团军牢牢地包围了起来。或许这时,只有德国人希望他们在这天看到的、经历的,只是愚人节里上帝开给他们的一个小小的玩笑,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铁一样的事实。
莫德尔元帅指挥的21个师被盟军团团包围在德国最大的工业区的废墟之中,已成困兽的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初闪电战时的凌厉与勇猛,而今他们只能是在盟军环伺之中坐以待毙。
身在柏林地堡里的希特勒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情况,即使他有心想要派兵增援,但是他已经无兵可调:西线战场上最多的兵力被盟军重重包围;东线战场上德军被苏联红军围追堵截得更是溃不成军;南线战场上的德军也被已经投诚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军队牵制着;北线上的德军更是要忙于应付刚刚对他们宣战的芬兰和挪威。此时的德国就象是汹涌洪水中漂浮着的唯一的孤岛,即将面临着被彻底淹没的结局。
4月13日,对德国面临的绝境已经绝望到极至的希特勒和他的最疯狂的追随者们象宣传部长戈培尔、教育部长冯?克罗西克伯爵等突然获知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死讯,为此而感到欣喜若狂的他们不由得高声欢呼道:“这是上天给他们的惩罚,这是上天给德国的礼物啊……”
令人感到可笑的是,象教育部长冯?克罗西克伯爵一样,众多曾经受过古老欧洲大学里优秀的高等教育的先生们,以及长期以来掌握大权,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居然在已经燃烧到柏林的战火中,为美国总统的死亡而兴高采烈,都认为这是上帝在最后的刹那间把第三帝国从迫在眉睫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千真万确的迹象!在柏林演出的最后一幕戏就是在这种疯人院似的气氛中演到最后缓缓闭幕。
只是,即使是罗斯福的死也无法挽回德国走向失败的局面,没能让希特勒开心多久,4月15日,西线战场尚未解围,德军士兵还在苦苦支撑的时候,东线战场上又传来德军主力被苏军围剿的不利消息让希特勒再也坐不住了,为此他又一次发表了蛊惑人心的讲话:
德国东线的官兵们:
犹太—布尔什维克死敌;使用大量的兵力发动了最后的进攻!敌人企图灭亡德国;灭绝我们的人民。你们;东线的官兵们;绝大部分已经意识到;何种命运首先威胁着德国的妇女、少女、和儿童。老年男子和儿童将惨遭杀戮;妇女和少女将被掳入兵营充当妓女;其余的人将被放逐到西伯利亚。
我们已经预料到了这次进攻。为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自今年一月以来已采取了各种措施。强大的炮兵正在迎击敌人。我军步兵的损失由于组建了无数新的部队而得到了弥补。值班部队、新组建部队和人民冲锋队加强了我们的防线。布尔什维主义者这一次将遭受亚洲人过去的命运;即必将在德意志帝国首都面前血流成河。
在这一时刻;谁不履行他的义务;谁就是我国人民的叛徒。部队放弃阵地是可耻的行为;他们在那些冒着毁灭性轰炸仍然坚守着城市的妇女和儿童的面前应该感到羞愧。尤其应注意少数不可靠的军官和士兵;他们为了保住可怜的性命而将会投靠俄国佬;甚至还将会穿着德国的军服同我们战斗。
如果有谁命令你们撤退;而你们对他又不十分了解;那么;必须马上将他逮捕;必要时可以立即就地正法;而不必管他的级别如何。如果在今后几天或几周内;东线的每一个官兵都竭力履行义务;那么亚洲人的最后突击就会被粉碎;同样;我们西线的敌人的突破行动也将以失败告终。
柏林仍然是德国的;维也纳将重新回归德国;欧洲永远不会成为俄国人的!
宣过誓的集体要保卫的不是祖国这一空洞概念;而是你们的家乡;你们的妻子;你们的孩子和我们的未来。在目前这种时刻;全体德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我的东线官兵;希望通过你们的坚定意志;你们的狂热精神;你们的武器和你们的指挥;使布尔什维克的突击夭折在血泊中。命运之神将地球上最大的战犯斩除之际;便是这场战争出现转折之时。
阿道夫?希特勒
顽固不化的希特勒直到战争即将结束之际,还是死死地咬住“决不投降”的意志,他依然想要自己的部队拼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到弹尽粮绝。可是,事实并不是象他所命令的那样,这个命令发布后的第3天,4月18日,莫德尔元帅指挥B集团军终于抵御不了盟军的进攻,面对强大的盟军,他们没有按照元首的一贯意志坚守到打完最后一个人,山穷水尽的他们违背了元首的命令,内心充满生的渴望的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当30位灰心丧气的将军带着自己的残余部队,带着满脸疲累,衣衫褴褛的325000名官兵放下手中的武器,向盟军缴械投降的时候,莫德尔元帅却选择了自杀这条道路。在他看来,士兵们可以投降,但他是一军之长,军队如今全军覆没,上他无法向元首交代,下他也没有颜面苟活于世。自己是骄傲的德国人,自己是德国的元帅,就是死也不能接受被盟军俘虏这个现实,那会让他永远生活在耻辱的煎熬中!
莫德尔元帅的死和32万德军的投降,彻底终结了西线战场上通向柏林的最后一道防卫线,这条重要的防卫线失守之后,直通德国心脏的易北河便出现在盟军的面前。而4月16日开始,解放华沙后的苏联红军,一鼓作气的将战线推进到了德国柏林的郊区。在柏林,已经可以清晰的听到苏联红军打出的重炮隆隆声了!
等于从这天开始,盟军和苏联红军一起开始了围攻柏林的最后一役,阿道夫?希特勒再也无法命令他的部队作战进攻了,因为他已经彻底成为了瓮中之鳖。他和数百万柏林民众、守城驻军一起被孤立在了柏林,第三帝国的末日终于到来了……
4月20日,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战争时期里的普通的日子,可它又是一个不普通的日子,因为这天是第三帝国的元首希特勒的生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生日会没有豪华的场地、没有奢靡的宴会、没有觥斛交错、衣香鬓影,更没有热闹的游行队伍,一切都变得静悄悄的。
此刻,柏林的每条大街上到处书写着“柏林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德国万岁”、“将布尔什维克赶出去”之类的战时标语,再也没有“祝元首生日快乐!”这样的横幅;宽阔的街道上除了偶尔从工事中跑出来,猫着腰快速窜行于各个阵地的士兵外,都鲜少看见有人的影子,这与当年为一睹元首真容而聚集在道路两侧,人满为患的景象大相径庭;从柏林市郊传来的苏联红军隆隆地攻城炮声取代了曾经在元首生日会上放的庆祝礼炮;到处残垣断壁的柏林也早已没有身为一国首都的大国气象……
所有在地堡中参加庆生会的人身上再也没有当年德军横扫欧洲的意气风发,同样再也看不到在庆生会上志得意满的元首,而今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已经残破不堪的国家和一个萎靡不振的老人。
在柏林防空的地堡中,看上去老态龙钟的希特勒在德国上下一片惨败中迎来了自己第56个生日,纳粹的元老戈林、戈培尔、希姆莱以及所有还活着的元帅、将军们都赶来向他们的元首祝贺生日。
不过,无论换成是谁,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没有心情来过这个生日。席间,除了戈培尔夫妇的六个孩子为元首唱了一首生日歌之外,整个生日会都过得死气沉沉。一生都没有孩子的希特勒对孩子一向都很喜欢,尽管此刻他的心情恶劣到了极点,但对于孩子们送上的祝福,他还是朝几个天真的孩子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作为答谢。
随后,希特勒坐在餐桌的上首,朝特意赶来,为他祝贺生日的众人稍稍地举了举杯子,便开始闷头吃他的全素餐。其余的人也只是坐在长长的桌子上喝着酒,吃着全然不知什么味道的生日蛋糕。整个过程中,几乎没人说话,只能听见刀、叉与盘子相撞发出来的声音。
“元首,他们已经来了,正在门口等您。”希特勒的贴身护卫史彼曼上尉轻轻地走进餐厅,立正对元首报告。
“好的,谢谢,史彼曼。”希特勒放下手中的刀叉、用餐布擦了擦嘴,然后颤微微地站起身,率先朝门外走去。其余众人见状,也都放下了正在吃的东西,跟随着元首一起走出了防空洞。今天,他们都要和元首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见证一场特殊的战地受勋仪式。
走出防空洞外,苏军的重炮似乎已经停歇了下来。地堡前的一片空地上,已经站了一排站列整齐的男孩子。这些孩子们利用他们手中的反坦克炮,摧毁了一辆辆开进德军阵地的苏军坦克,因此,今天,他们将为此而受到元首的接见和表彰。
他们看上去年龄最大的不过十六、七岁,年龄最小的似乎只有十多岁。他们虽然个子高低参差不齐,脸上全都稚气未脱,但一看见元首出现,立刻抬头挺胸,面容严肃地直视元首,就象英勇的士兵在等待元首检阅一样。
希特勒带着国防军的军帽,裹着厚厚地军大衣,把大半边脸都缩在高高竖起的领子里,他走到孩子们面前,分别和他们一一握手,脸上扯出一丝笑容,低声说道:“孩子们,你们是勇敢的士兵,德国以你们为荣。”然后从跟在身旁捧着勋章盒子的史彼曼手上取出一枚枚十字勋章亲自为他们别在胸前。每个孩子在胸口挂上那枚十字勋章的瞬间,脸上都不约而同的放出骄傲的光彩。
希特勒走到排在队列最后,一个最矮小的孩子面前,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脸,问道:“勇敢的士兵,你几岁了?”
小男孩立刻抬头挺胸,大声的回答道:“报告元首,我今年十一岁了。”他的话音刚落,史彼曼立刻补充道:“元首,他一个人摧毁了两辆坦克。”
希特勒此时的脸上笑容更深了,他亲切的捏了捏小男孩的脸颊,咕哝了一句“好孩子”,为他别上了十字勋章后,在众人的注视下,慢慢地走回了地堡。这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为士兵受勋了;没人知道现在元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也没人能猜得透他,但这样凄凉的背影看在所有观礼的人眼里,每个人的心里却如同镜子一样明亮——他们德国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了!
当天夜里,大批留守的帝国核心人员便在希特勒的授意下,为了将来的东山再起而开始撤离柏林。早已徒有虚名的空军元帅胖子戈林和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得到命令后,更是忙不迭的带上装满几卡车的家财,早早地逃离柏林。而执意留下的希特勒的确还没有死心,的确还没有面对现实,他将自己关在指挥部里,还在不停的向在各条战线上的将军们发布着进攻的命令。
只是每个他能联系到的将军,带给他的都是盟军步步进逼的坏消息,每个他没能联系到的将军,更是让他怒火中烧。
“这是背叛、这是撒谎、这是懦弱!这就是第三帝国的末日!”他高声咆哮着,象是完全失去了控制力般的咆哮着,在他看来,自从1944年7。20事件发生后,似乎所有人都背叛了他,一切都完了!
“好吧,作为领军的指挥官,居然不在前线,我居然找不到他们!胆小鬼!都是胆小鬼!……走吧,你们都走吧!我死也不会离开柏林,我只会呆在这里!我要亲自保卫第三帝国的首都!你们谁愿意走,就可以走!我要在这里以身殉国!”
接下来的每一天,盟军与苏军如同摧枯拉朽般的打败德军形同虚设的防线,一个个的接收着投降的德国城市和驻守的军队;
4月25日,美军与苏联红军胜利会师于易北河畔;彻底击破了希特勒想要建立南北两个司令部来牵制美苏会师的计划;
4月27日,苏军突破柏林市中心的防线,炮轰总理府,并一举夺取了市中心,兴奋的苏联士兵甚至爬上了国会大厦的楼顶,将苏联红军的旗帜高高地插在了旗杆之上。
4月28日,在所有欧洲人心目中足以与希特勒并称恶魔的纳粹阵营的盟友,曾经坚定的法西斯主义倡导者意大利独裁统治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克拉拉。贝西塔被意大利的游击队击毙,他们的尸体被愤怒的意大利民众高高倒吊起来,抛向他们身上的不再是墨索里尼当年志得意满出游时,人民们抛给他的花束,而是无数口水、石块和皮鞭,饱受这位独裁者多年奴役之苦的民众尽情地向这两具已经没有任何感觉的尸体身上发泄着怒火!
终于,时间走到了4月29日夜晚,从苏军炮火下好不容易逃回来报信的布林将军告诉元首,现在德军的力量最多也就牵制苏军六个小时,六个小时后,柏林就将失守!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劝元首快点离开地堡,到南方去,那里还有凯瑟林将军在,他手里还有为数不少的军队,只要元首还活着,一定还会有机会再回来东山再起,重新执掌德国政权的。但此刻的希特勒眼见一切都已经彻底结束,在得知当年的盟友墨索里尼已经死在游击队员之手后,不但没有气急败坏的大发脾气,相反倒显得异常冷静。
他把在地堡里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叫到自己面前,在炮弹的轰隆声中和地面上墙壁倒塌的震动声中,一一和他们握手,道别。他佝偻着背,那只有病的手依然在不停的颤动着,但脸上挂着与平时不同的温情笑容,温言软语地和每个女秘书亲切的道别:
“你们都从地道逃走吧,乘着夜色,能走多远走多远,千万不要让那些布尔什维克给抓住了,谢谢你们为我服务这么长的时间,这些日子以来,让你们感到辛苦和害怕了吧,好了,现在终于都结束了。再见,我的姑娘们!”
“不,元首,我的元首,为什么你要留在这里?为什么你不和我们一起走?为什么要使德国失去你?元首必须活下去,德国没有你可怎么办啊?人民都要求你活下去啊!”几个女秘书全都泣不成声的哭泣着,她们拉着希特勒手,不停的恳求着。
“不,我的姑娘们,如果我死去,这是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这是我作为一个军人,必须服从自己的命令,保卫柏林到底。我原来并没有打算这样做,我曾经坚信我们的军队可以保卫住柏林……当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却依旧失败以后,我内心比别人都感到了惊慌。但既然事情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我就应该这么做!好了,别再哭了,快离开这里吧,几个小时之后,这里就会被那些俄国人占领了!去吧……”希特勒低声说完,随后对贴身护卫史彼曼低低地私语了几句后,便独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工作人员低泣着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陆续从地道撤出了地堡,各自在夜色的掩护下,寻找逃出柏林的生路。最后陪在希特勒身边的除了他的情妇爱娃、贴身护卫史彼曼、电报发报员迈森、留守柏林的几位高级将领、戈培尔夫妇以及一个小队的党卫队士兵外,诺大的地堡里已经是空空荡荡的了。
一个小时后,一个脸色惊惶的神父被史彼曼带到了面无表情的元首面前。希特勒平静地对这个神父说道:“先生,对不起,临时请您来为我主持结婚仪式。由于战争的原因,其他复杂的程序都免除了吧,我只想尽快的与我的爱娃成为夫妻。”
一直以来,希特勒总是认为婚姻会阻碍他把全部精力献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