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材料为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品的所有软盘都不是我们的对手!”
陈中等人都听得呆了,还有这种制备方法?他们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如果真的像郭逸铭说的这样,磁性材料的制备成本和低容量磁盘相当,但实际品质却相当于高密度盘,那还有哪家公司能够和西部计算机公司竞争?
电子科学家,也可以说是化学家,他们只听制备流程,便知道这种方法至少从理论角度是可行的。
当然,听过制备流程,他们也非常清楚,这种水热法的关键是那种特殊的碱溶液!氧化物普遍无法饱含于水溶液中,如果没有这种特殊的碱溶液,悬浮液中的氧化物含量必然很少。虽然制备同样可行,但成效必然会大大降低。
这种碱溶液的实际效果是否如此,也就只有等待试验来证明了。
如此说来,一种高品质、低成本的磁性材料不用他们再多费心了。不知道西部计算机公司研发的介质制备技术,是否也会给他们同样惊喜?
“……介质制备,涂敷法太差,磁粉只能达到40%的沉淀,磁密度非常低。溅射法可以做到100%的沉积率,但需要无尘车间,设备成本太贵,而且无法大批量生产。所以我们打算采用电镀法来制备,它的磁性材料沉积率同样达到97%以上,几乎与溅射法相等,且价格低廉,无需建设超净车间,最关键的是可以大批量快速生产……
不过未来,公司仍然将以溅射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电镀法只是作为一个过渡技术……”
“磁头我们沿用现在惯用的仙台斯特合金,作为读写材料。但在制备上,采用Ampex公司在1970年发明的各向异性磁头。这种薄膜型磁头工作间隙小、磁场分布陡、磁迹宽度窄,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作速度和读取精度。Ampex公司在发明了这种磁头以后,一直没有被其他公司采用,现在专利已失效,我们可以不再考虑专利问题……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过渡方式,希望通过对这种磁头的研制,积累经验。公司另外有一种磁头记录技术储备,但目前并不打算大规模推广……”
郭逸铭在一个图板前,写出一个个计算公式和草图,以便陈中等人直观理解。
这些技术,就像他所说,都只是一个过渡。但并不是为了让陈中等人磨合团队,积累经验。之所以不拿出更好的东西来,是因为没有必要。
高新科技更新换代极快,他没有必要一下子就将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公司现在才进入正式起步阶段,需要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既然可以经由技术进步、产品更新分阶段在市场上圈钱,又何必自己断掉自己的财路?
技术只要够用就好。
这也是他为其他公司提前挖的坑。
一两年、两三年就来一次技术更新,一直让别的公司看到希望,却总是追之不及,无谓浪费研发资金,渐渐造成财政枯竭,最终将它们赶尽杀绝。这种既为自己领先潮流打下基础,又能赢得名声,一举数得的事情,何乐不为?
以后一提起高新科技先锋,人们脑子里就会不由自主浮现出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名字,那多带劲!
………【第二十五章 软驱试研成功】………
郭逸铭又有新动作了。
近在咫尺的材料应用研究所最先发现了中美电子研究所的新动向。材料所自己也搞了一个实验性单晶硅车间,设备不多,就两台,完全的试验性质。董老他们成天泡在制备车间,对制备环节精益求精,不断对制备流程细化改良,努力将单晶硅制备技术彻底吃透,只是偶尔才到对面走一趟,就一些细节和郭逸铭展开讨论。
说是讨论,其实主要是郭逸铭一个人的演说。
没办法,董老不是第一天知道,郭逸铭在半导体材料上的精深造诣。但通过一次又一次接触,他还是深深为对方的知识深度感到惊佩,这个年轻人简直不像是二十出头、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对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看得之深远,连从事了一辈子研究的董老都自愧不如。每次和他谈话,都能够有新启发、新思路。所以虽然单晶硅制备技术已经全都学会,他还是常常跑到对面,找到郭逸铭闲聊。
也就是在一次上门拜访时,他知道了郭逸铭的新计划。
材料所半导体分院也有磁性材料研究室,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磁性材料专家,从事着磁性材料的研究及转化工作。下属还有一家磁带厂,为国内国防、科研单位提供优质数据记录磁带及磁带机,也能少量制造软盘驱动器。
他在刚开始听说中美电子研究所新研究计划的时候,对于研究所放弃尖端项目不做深入研究,反而对经营为目的的研究如此热衷很有些不以为然。
郭逸铭也只是笑笑,没有多说。
可很快,董美堂就知道他错了。从中美电子研究所新建的电镀车间、氧化铁生产线,他惊觉到郭逸铭他们搞的是一种新型加工工艺。
陈中还通过他,从磁带厂请了一名工程师,协助参与驱动器主控芯片的烧制编程。
郭逸铭给他们下达的研发要求,详尽到每一个细节。他规定了新型软盘的尺寸为3。5英寸,采用双面读写窗口,外包装要使用硬塑料外壳,要求具有防误写装置,并画了一个防误写装置的简图,结构很简单,效果却极好,构思之巧妙,让陈中等人都为之叹服。
对驱动器的长、宽、高,他也有严格规定,为了将饲服电机、读写机构、控制系统整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研发小组愁白了头发。电路设计是一门精神的学问,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要最有效率的布线、要排除元件干扰、要考虑部件可靠性、要满足散热通风,各种细节都要考虑到,才能使设备设计达到预期指标。
最后还是郭逸铭看不过去,动手画了一份草图,才由研发小组迅速完成定型,制造出一台样机。
3。5英寸软盘和驱动器只是郭逸铭打开美国计算机市场的一块敲门砖,时间赶得很紧。这些研究员从事了一辈子科研工作,也无需像年轻人一样慢慢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所以很多研究细节,他都和盘推出,并没有花研发小组多大精力。无非就是选择合适元器件、整合、制造而已,根本就难不倒陈中他们。
研发的主要难度,集中在元器件小型化和主控芯片的制备。
国产电子元器件,一向品质不高,傻大黑粗就是国产元器件的外观特性,这也造成国产的各种电器设备,普遍粗笨沉重。这些元件用在不太追求体积的大中型电器上还没什么问题,但对于极端死抠每一寸空间的3。5英寸软驱来说,就实在是难为陈中他们了。
对于这一点,郭逸铭也是无能为力,只好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元器件,用于样机研发。
迫于无奈,他还是对驱动器外观尺寸放宽了要求。否则将一堆元器件硬塞到这个小盒子里,无法留出足够的散热空间,驱动器寿命和可靠性也会大大受到影响。
解决的方法就是尽量多地将功能电路,制作成集成电路。但这样一来,制造成本也将随之高企,超出初期预算。
驱动器紧赶慢赶,在五一节前总算拿了出来,软盘却又迟了一个多月才制造出来。
软盘的质量很好。
采用了优质磁粉,使用电镀沉淀技术,软盘的磁记录密度达到了1。6M以上。不过因为按照郭逸铭要求,采用了分区、分磁道、扇区等规划,软盘的记录容量被确定为上下两面各80个磁道,18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总容量为1。44M,是日本方面制造的3。5英寸盘容量的两倍!
陈中等人还是有些遗憾。
实际上,这次研发由于赶时间,很多工艺流程都没做到最好。
如果多深化一些加工工艺,一切都按最佳工艺流程制造,软盘的容量还能更高,突破2M应该是轻而易举。就算抵近IBM推出的5。25英寸盘4M容量也有很大可能。
在这个个人计算机刚刚露出萌芽的时代,各个公司都在研发自己的计算机产品,根本说不上统一。为了适应当前国际上种类繁多的计算机产品,软盘驱动器采用总线数据接口,并根据通行的几种数据接口电路,研制了相应的转接口,以用于不同的计算机。
“这就可以了!企业研发应对的是市场需求。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最好’这种认知。再好的产品,几年过去,也就成了淘汰品。只要能赶在市场饱和之前,及时将基本符合用户要求的电子产品推上市,赢得认可,就可以说是一次成功地开发。
我们这次快速研发,也是一次预演,让大家熟悉如何在市场做出反应之前,迅速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市场这东西,领先一步就能步步领先。能抢在其他公司之前大捞一把,赚得盆满钵满,比精雕细刻,努力推出最好的产品更加重要!”
郭逸铭对这次研发还是比较满意的。
陈中等人的技术能力,在国内也是一流水平,很多细节无需他指点到位,只需要提个头,他们就醒悟该如何去实现。
虽然他们这样的研发能力,要想独立做到国际领先属于是强人所难,但要在他的规划蓝图下,按部就班将产品设计意图实现,那还是绰绰有余!
郭逸铭要的是一群能够实现他意图的高级技工,严格说来,陈中他们都有些浪费了。
样品出来,实际使用的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数据的读、写、保存效果,表现都很优良,速度也还差强人意。软盘驱动器电机转速不高,只需要300转就能满足需要,国内电机也能轻松做到,就是个头稍大了一些。
基本的使用效果出来了,接下来是更加苛刻的极限测试。
要测试软盘的极限擦写次数、要测试温热极端环境对软盘数据保存的影响、要测试驱动器的极限使用寿命、找到驱动器易损部件和电路……
产品定型前的工作,还有很多。
郭逸铭将这些琐碎的事情,一股脑交给陈中他们,自己却陷入了烦恼。
样品是做出来了,可如何大规模生产?
国产元器件品质差、个头大,专门定做的话,一是不知道厂家有没有能力生产,二是即便能够生产,能否满足大量订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三,专门定做成本肯定会随之上升。
国产的伺服电机能用,但还是较大,声音也很响,他隔着老远,也听到电机转动发出的巨大噪音,让人有些心烦意乱,降噪系统还需要改进……
电镀是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利润微薄,自己不想做,打算找个厂合作。要是自己去联系,这个技改费恐怕也要自己出钱……
磁性材料生产线也是一样,都是他不想要的落后技术,很快会用新技术来代替,专门建个厂,刚收回投资,没赚多少钱就又落后,然后再建新厂……
实在有些划不来!
唉,一项一项要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都是些高成本、低回报、很快就会被淘汰的项目,他着实不想掏这个钱。
他在这里独个烦恼,董老可是眼睛都瞪圆了。
他可是全部看在眼中。
这个项目没有多大的保密价值,软盘驱动器本就不是郭逸铭未来的重心所在,只是一块敲门砖,顺便从市场上狠捞一笔而已。
董老来现场参观,他也大大方方让对方随便走、随便看、随便问,就是相关的实验数据,也允许对方随意查阅。这些东西他不重视,董老可是识货的人!磁性材料制备技术、磁盘介质制造工艺,所产生的巨大科研价值,可让他看得心花怒放。
国内现在的磁性材料、介质制造技术很落后,还在采用国际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生产工艺。国防、科研所需的优质磁记录设备,只能通过实验室少量制备。材料所下属磁带厂的产品,品质也不够稳定,产量也不够高,勉强维持北京地区各研究单位就已经很吃力,根本无力为其他单位大量供货。
要是这两个技术能拿到手……
他想想都觉得兴奋,一把拽住沉思中的郭逸铭,问道:“小郭,这两个技术给我们好不好?这正是我们急需的技术,你研发的这个技术,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啊?!你们想要?”
郭逸铭愣住了。
他不想要的技术,董老却如此热心想要接下来?难道自己刚才思考问题太着迷,自言自语说出了口?否则怎么这么凑巧?
这不是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吗?
不得不说,董老不是一个好的商业谈判代表,郭逸铭才刚刚“啊”了一声,还什么都没说,他就以为郭逸铭犹豫不肯将这两个先进技术转让给他们,急着就说道:“小郭,真的,这两个技术对我们很重要。有了这两个技术,我们下属的磁带厂就能生产更加优质的磁带、磁盘。你们不是正在开发这个3。5寸的软盘吗?我看这驱动器很好,存储容量大,速度快,我们所决定大量采购,而且想来其他研究机构也会很感兴趣,我可以帮你们跑一跑……”
软盘驱动器的样品才刚出来,他就热心地帮郭逸铭推销起来,其背后的含义,不问自知。
郭逸铭只想捧腹,董老这还真是雪中送炭啊!
不过软盘驱动器他可不用劳烦董老,这是他打开美国市场,进军计算机产业的敲门砖兼吸金机。少量供货给国内单位,那没问题,但还想像单晶硅一样包圆他就不答应了。想一想,国内现在研究资金短缺,应该也不会有多少钱来买软盘驱动器。
“这个……”
他故作难办的样子,挠了挠头,吞吞吐吐道:“董老,我们这两个技术,可是为了生产软盘准备的。既然您要,那我们就不打算建厂了。不妨我们就签一个供货合同,由你们为我们供货,具体的供货数量和价格我们再商议,讨论一个彼此都接受的价格,您看行不行?”
董老那个感动啊。
小郭实在是太爱国了,多大方啊,费尽心思搞来的先进技术,说贡献出来就贡献出来!他只要求能够保证供货,价格上稍微优惠一点就行了,这样的年轻人,现在不多了啊!
“没有问题!这个事我还是能说上话的!磁带厂技改成功,投产以后,优先给你们供货,至于价格也按照成本价来算!”老头子当即拍着胸口给郭逸铭打包票。
“那也用不着,这两项技术投产后,生产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我们既然是合作关系,就不能太占你们的便宜,我看到时候咱们两方再坐下来,好好谈谈。保证做到我们有好处,你们也有利可图,这样才能双赢,合作才能长远。”郭逸铭一脸正气,毫不犹豫道。
“那好那好,我这就回去,和傅书记他们商量商量……”
董老性急,话也没说完,就急急忙忙跑了出去,最后一句话的话音,已经是在走廊里。
大事已定!
郭逸铭满心开怀,软盘的供应有了着落,驱动器方面就不着急了。实在不行,除了主控芯片,先期还是从国外采购元器件。等到赚了钱,要么自己投产建一个元器件厂,要么找一个合作伙伴,也不是问题。
反正软驱上市以后,初期被用户接受也需要时间,正好作为准备过渡期。
………【第二十六章 中国生产,美国贴牌】………
【连续几天高负荷,大脑思维变得迟钝了。今天就一章,稍微喘口气,明天继续两章。
另外呼吁大家能拔冗投一下推荐票,这对于作者来说非常重要,谢谢!】
时至初夏,旧金山的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
旧金山是华人的称谓,在美国,它的正式名称是圣弗朗西斯科,建成于1776年西班牙人殖民拓展时期,城市名取自于方济会创始人圣弗朗西斯科。1821年,墨西哥人得到了它,而后在1848年,美墨战争的胜利者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主人,从而让美国同时拥有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条海岸线,就此成为同时关注东西方两个方向的两洋帝国。
郭逸铭从机场空调大厅出来,一股热浪迎面而来,但好在他很快就看到了霍克高举的纸牌,连忙拖着拉杆箱走了过去,一头钻进车内。
霍克也很怕热,车内空调开得很足,冷热骤然交替,郭逸铭感到头有些眩晕。
“老板,你还好吗?”
“我很好,谢谢,这鬼天气太热了。”郭逸铭揉着额头,挥挥手道。
“我们直接回总部?”霍克发动汽车,缓缓起步。
“不!我们先去位于硅谷的贴牌厂,然后去马基特大街的计算机超市,最后再回公司。”郭逸铭修正了霍克的行程安排。
“好的,我们就去硅谷。”霍克将车拐上101号公路,掉头向圣克拉拉驶去。
当初郭逸铭打着外资的旗号回国,雇用霍克冒充公司总经理,当时是一次性的雇佣关系。当霍克从中国回来,双方的雇佣便就此结束。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