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一只虎-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羊肉进了关,价格自然是直线上升。在太原等地,一只上好的口外羊甚至能卖到十两银子,若是到了北京,若是到了江南、价格还要高得多。当时有人调侃,天下最贱的是人,都抵不过一只羊。这样的价格普通百姓是吃不起的,但对那些达官贵人来说,就不在话下了。
“你们这群笨蛋,一只羊是要买十两银子的。”钱多多接着骂,他是很了得的买卖人,最看不惯赔本的事情。而按照平常的情形,钱多多在这种情况下是绝不肯发脾气的,但这是在范家最后一个生意,关系钱多多的信誉。倘若最后一次发生意外,让东家受损失,不管发生什么变数,也会损害钱多多的声望,这是大事,钱多多不由不生气。
更何况钱多多是山西八大家范家的人,估计这个叫李过的农民军小头目不敢对自己怎么样,要不李过怎么一直不吭声呢。
“算了,把那两万两本银还我!”钱多多估计李过被自己的气势压倒了,先把钱要回来再说,总比什么都没有,空着手回去交差强。
李过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你是说你们这一趟能挣八万多两银子?”
钱多多立刻闭上了嘴巴,其实在关外,很多生意都是以货易货,比如关内的红茶、日用品等等,在关外都能换到好东西。钱多多所说的二万银子本金,其实要按以货易货的价值比,两万两银子成本都还不到。
李过心想,这可是好买卖,自己一直发愁钱少,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了眉目。李过需要钱,急需钱,因为发展实力、练兵都需要钱!
李过对着钱多多嘿嘿的笑了起来,这家伙懂生意,我要了。
钱多多被李过的阴笑弄得头皮发麻,怎么看这个年轻的农民军首领都像老狐狸。不行本金不要了?先逃离险地?钱多多暗自决定。
“在下还是恳请小将军将卖羊的钱交还给在下,这样回去对东家我也好有个交代,以后小将军与我的东家也好相处。”钱多多盯着李过。
李过摇了摇头。
钱多多见机不妙,便又说道“既然小将军金钱匮乏,也好,那我就自作主张,不要卖羊的钱了。不过在下在小将军这里打扰了好些日子,那在下就告辞了。在下这就带着我的人回去,小将军,咱们后会有期吧。”钱多多向李过辞行。
李过又摇了摇头。
“怎么···?”钱多多一时语塞,这个李过要干什么?
“他们不能离开。”李过缓缓的说道“不但是他们,你也要留下!”
“我留下?”钱多多诧异的问“我什么也不会,在下今年四十九岁,身体孱弱,打仗更是不行,留下我没什么用啊。”钱多多急了。
“你有用。”李过笑眯眯的看着钱多多“你会赚钱!”
第二十四章 卖羊
李过早就知道黄秀抢了一些羊,他并没在意,不过是些羊,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李过看到羊之后,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羊太多了。李过一打听,我的乖乖,黄秀竟然抓了一万多头羊。
而黄秀此刻也顾不上李过了,没有别的原因,羊是活物,需要吃的。黄秀忙的后脑勺直打脚后跟,她现在一边安排士卒监视着健步在周围放羊,一边四处寻找草料。
等黄秀闲下来的时候,不无后悔的对李过说道“早知道羊这么能吃,当初高迎祥和李自成来的时候就不和他们拼命、保护羊了。爷,这羊真难养,你看都掉膘了。”
“不对!”李过晃着脑袋“你做的很好,咱们队伍的东西,其他任何人是不准碰的!”李自成虽然是李过这个时代名义上的叔叔,但骨子里他们并不有太大的交集。
不过李自成还是最为关心自己的,而且这么多羊一时还真没办法处理。李过想了想,对黄秀说“你当时保护咱们的财产是对的,以后也这么干。但是现在羊太多了,倒不如送给我二叔一些。”
黄秀无奈的点点头,随后问道“那送多少?”
“五百?”李过伸出了手掌。
“爷!”黄秀晃动着李过的胳膊扭来扭去的“太多了,我舍不得。”
李过用手指刮了刮黄秀的鼻尖,笑着说“你这个小妮子,太抠门,就是知道贪财!”
“我这不都是为了爷好!你还说我。”黄秀皱了皱鼻尖。
李过想想也是,自己也舍不得,便告诉黄秀“算了,送我二叔二百只羊吧,太少就不好看了。”
黄秀点头答应,去安排人给李自成送羊了。
河曲一个县城,猛然间一下涌进几万人的大军,粮草即使暂时能供应上,肉食便不多了。
当李过的人赶着羊走进城门,守城的兵士不住的问“这些羊送到哪里去?”
那些送羊的士兵回道“这是我们一只虎李小将爷送给他叔叔闯将李自成的。”
那守城的便问“还有羊吗?怎么不送我们些。”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送羊的士兵吼着脖子“羊是有的是,可是你们想吃羊肉,那得去买。”
那边不言语了,心里琢磨着,要不大伙凑上些钱去买?
李过也正在发愁,这些羊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人买羊来了。
最开始买羊的正是看守城门的士兵,大伙凑了些银子来买羊。这些日子东跑西颠的,口里淡出个鸟来,不吃些肉怎么能行!
“小将爷,有人来买羊。”有人禀告李过。
“哦?”李过觉得新鲜,便走了过去。
“小李将爷!”那些个人见李过走了来,赶快施礼。
一个小头目笑着对李过说道“不瞒小李将爷说,好些日子没吃到肉了,这不,兄弟们听说小李将爷这里卖羊,大家凑些钱买几只羊,放到锅里炖上一炖,好解解馋。不知这羊怎么卖?”
哦,真是来买羊的,李过想了想,开了腔。
“按理说,大家都是兄弟,谈钱就见外了。可是我手下兄弟拼死拼活的弄了几只羊,也要收些成本方好。”李过大言不惭的说道。
“那是,那是。”那小头目不住的点头,生怕李过不卖。
“就二两银子一只吧。”李过随口说出了一个价,李过其实并不清楚价格,只是胡乱要了一个数。
那买羊的小头目登时张大了嘴巴,李过以为价格要高了,便问“怎么,贵了?”
“不贵!不贵!多谢李将爷!”小头目连声说道,跟着的众人也不觉大喜。
“你们十几个人,买一只羊煮煮吃也足够了。”李过看看他们的人数。
“不够,不够!李将爷,我们可以慢慢吃!我们来二十只!”小头目探寻的看着李过。
李过听了一愣,问道“那可是四十两银子啊,你们有那么多钱?”
小头目笑笑,“不瞒李将爷,都是抢的!”
“难道不交公吗?”李过奇道。
“我们是跟着曹将军手下的,曹爷您也知道,自己爱些花天酒地的,大财都是他老人家得去了。我们这些小兵们都是散养,自己不抢上些小钱怎么过日子?曹爷倒也不责罚我们,不过小李将爷,说句实话,我们为了这点银子倒是造了不少的孽。”小头目解释着。
李过明白,此时的农民军只是流匪,为了钱一定会滥杀无辜的。
“其实我们也是无奈,要是都像您小李将爷这样,跟大家同甘共苦的,我们也没得说。”小头目接着说道。
李过点了点头,一挥手,命令手下卖给他们羊。
李过望着买羊的士兵,心想,一切缴获要交公,这是最重要的,李过坚决以后要坚决执行,但要有好的政策来匹配。。对了,这句话是哪首歌里的歌词来着?
李过现在的事头很乱,他对旁边的黄秀说道“卖羊的事情你去办吧,羊要是卖的多了,你就不必费心草料的事情了。就二两一只,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别想在老子面前占便宜。”李过说完,走回了自己的军帐,李过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知道李过卖羊的消息后,买羊的人越来越多了。
几个大头目自持身份,不来买羊,指名道姓的要见李过,摆明了要打李过的秋风。
黄秀一句话给顶了回去“不在!”
那几个大头目气的一愣,心想,你个小小的李过竟然敢不见我们,难道我们买不起羊吗?看着几十只,上百只的羊卖了出去,那几个大头目心道,他娘的,赶快买吧,等会羊都卖没了。
“给老子来一千只,老子不是没有钱!”一个大头目嚷嚷。
“就是,李过那小兔崽子不见老子,是怕老子占他的便宜吧!给老子也来一千只!”另一个大头目嚷嚷。
“交钱,一手钱一手货。”黄秀伸出了手。
那几个大头目气愤愤的派人回去取钱。
于是,羊卖的很快,只一天多的功夫,一万多只羊几乎都卖光。一些知道消息晚的连羊毛都没见到,一路跟着黄秀央求卖他们一些。
还有一千多只羊,不卖!那是李过留下的,留给自己的人改善伙食。
一天多的时间,李过收入了两万多两银子。
黄秀喜滋滋的找到李过“爷,看,这么多钱!”
李过也高兴,他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子,李过看着黄秀财迷的表情,说道“那你就保管起来吧!这钱以后是要有正用的,你要好生保管,你要跟聂心多学一学,记住,使用银两的时候要记账。”李过嘱咐着,将保管钱财的大事交到黄秀手里。
“爷!”黄秀的眼圈红了,让自己保管钱财,这是真的将自己不当外人了。黄秀心情激动,只不过爷对自己怎么不动心呢,自己已经十六了,可以嫁人了,就算当爷的小妾也好啊!难道自己长得丑么?
黄秀看着李过,见李过眉头紧锁,心中释然,原来爷没时间考虑这些,爷在考虑大事呢!
黄秀像做保证一样的对李过说“爷,你放心,没你的吩咐,我一两银子也不会花的!”
李过点点头,继续沉思着,黄秀知趣的走了出去。
第二十三章 登基演练
王嘉胤骑着马喜气洋洋的走进了河曲城,河曲城池坚固,没想到竟然这样轻松的攻破了,几乎没有损失,这是极为难得的,这也多亏了李过的那个后生。
这个李过年纪轻轻的,倒是有勇有谋,要想办法拉拢过来。不是说要奖励李过五百匹马么,一定要奖励,要给他好马!王嘉胤心里想着。
王嘉胤走进河曲县衙的大堂,众多农民军的头领早已在此迎候。
县衙已经被李过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大堂上的公文案已经被抬走,摆上了一把大大的太师椅,两侧摆上两排椅子。
王嘉胤点了点头,径自走到太师椅前坐下,众人方一一落座。王嘉胤向四周扫了扫,发现李过正站在后排的角落里,王嘉胤点了点头,好小子,居功不自傲。
看着众多的义军头目,王嘉胤开了腔“今日攻占河曲,咱们没有损失分毫,大家说说,这是谁的功劳啊?”
众人笑笑,用眼睛四下里找到李过。
“不错,正是李过,正所谓奖惩分明,既然李过立了大功,就按原先说的,奖赏五百匹战马,大家不会有异议吧!”王嘉胤问。
“给,当然给!”“谁赖账谁孙子!”十几个大头目在底下嚷嚷,
这时候再不仗义,就显得太小心眼了。每人三四十匹战马虽然心疼,但还出的起。更何况,李过的战功在那里摆着呢!不得不让人佩服。
王嘉胤点了点头“我再加赏一千两银子,另外,以后议事的时候,给李过加个座。”
赏一千两银子虽然也是大数目,可此时的农民军不缺钱,别说打破城池,就是攻下一个寨子,至少也有一千两银子以上的进项。重要的是加个座位,那可就是代表了身份地位的提升,要知道李过的叔叔李自成,此时也不过坐在最后的座位上。
地位的提高意味着好处多多,比如对缴获物品的分配等等。
面对众人的欣羡之色,李过只是一躬身,双手抱拳向王嘉胤施礼“大头领,马匹和赏银李过收下了,可是李过年纪尚浅,只有一些匹夫之勇,尚无资历当得大任。”
“怎么没有资历,难道攻下这河曲城不损分毫,不是有勇有谋吗?你就不必推辞了。”王嘉胤劝道。
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也是纷纷关说,李过是他们的亲戚晚辈,李过地位提高对他们也有好处。
但李过执意不肯,坚决推辞,众人方得罢了。只是众人都觉得,李过有点傻傻的。
李过却不这么想,李过清楚,明末的农民军起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农民军马上将要走向低谷一段。现在还不是出名的时候,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自有出名的好处,但是得分时机。
见李过执意不肯,此事便不再提。
接下来的话题,王自用等人筹划已久,那就是让王嘉胤称王。
对此,李过更不以为然。李过记得著名的谋士刘伯温,曾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出过建议,当时的情形也是农民起义蜂起,四方势力割据纷争。刘伯温的建议是“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这话深的李过的心。此时虽说与元末明初的情形并不相同,但弱小的时候,韬光养晦,积蓄实力,却是不变的道理。
见众位农民军头目拥护王嘉胤称王的心切,李过表示反对。
“我建议大头领称王的事应该缓一缓。”李过说道。
王嘉胤面色不快,难道我不能称王?这小子,虎头虎脑的,什么话都说!
高迎祥瞪了瞪李过“不可胡说!”
“大头领称王乃是天意,我们则是顺应人心,怎么可以缓呢?”王自用说道。
白玉柱则是以批评的口气“李过,不要以为有了点功劳,就乱讲!你难道不希望大头领称王?”
“不不不!我是说现在不是时候。”李过摇着头。
“放恣!”白玉柱呵斥李过“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现在不是时候,什么时候好?”
“补之,你糊涂了?”张献忠捋了捋胡须“大头领称王有什么不好?到时候大家都弄个官当当,你还怕少了你?”
李过正待反驳,李自成怕李过的脾气再说出什么不着边的话,便说道“李过,你先出去巡视巡视。”
李过叹了口气,想了想,摇了摇头,一甩袖子走了出去。李过心想,爱他娘的咋的咋的,我对你们说的是好话,你们不听,那就不能怪我了。
自古造反的,虽然大多数人明知自己当不成皇帝,可是都亟不可待的称王。究其原因,无它,就是反正造反了,掉脑袋的事情,死活不说,先过一过皇帝瘾。
王嘉胤称王也是如此。左右的大小头目也是忙着劝进,也都想过一把官瘾,毕竟过去人的想法很直接,登基称王也算是个朝代。
于是,在几个被俘的、据说是熟悉内廷的官员和太监的胡乱指挥下,乱糟糟的登基筹备开始了。只是河曲毕竟是一个小县城,不管从人力物力上来说,都大大的不足。
现在,河曲的县衙内外被粉刷一新,房前屋后挂满了红灯笼。庭院里原有破旧的砖石弃之不用,都铺上了青砖,那是从一个大财主家的院子里挖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县衙大堂门口的对联,也不知是哪一位文化人写的。那上联是,‘奉天承运’,下联是‘解救万民’,横批是‘王者称王’。这对联的意思就是说,有个姓王的王嘉胤秉承上天的旨意称王了,要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不过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很短,总像是写了一半,没写完一般。
但当时大多数的农民军首领都是泥腿子,只是一个劲的夸赞对联写的好。有人问为什么好,回答曰‘字少,读的爽快。’
不过王嘉胤是不是奉天承运且不说,解救万民于水火却暂且不能。原因是,王嘉胤登基除了兴修土木,更需要内廷人员,河曲城内,一批年方二八的少女被强征入县衙充当宫女,而一些面目清秀的苦命少年则下身不保,变成了太监。弄得河曲城内乌烟瘴气的,城内的民众不住的暗骂。
于是,等以后王嘉胤从河曲败退以后,有文化人在那副对联上添了几个字,那对联就变成了“奉天承运‘不是运’,解救万民‘祸害人’”横批是“王者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