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穿越时代-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人手臂被打断了,有的人眼睛瞎了。乔治的肚子上也挨了一枪,连肠子都流了出来。他只能用三角巾捂住肚子,靠在墙边喘着气休息。
没办法,天太黑,战场太乱,军医无法抢救,只有忍到天亮——如果到那时候还没有活活痛死的话。
渐渐地,乔治感觉自己的整个腹部麻木了,麻木感一直升到胸口、头部……不过,还没等到他昏迷过去,日本人的野战炮就再次开火了,并且越射越猛,很快就把小镇变成一片火海,灼热的破片四处纷飞,使得乔治周围响起了一片英语的呻吟声。除了炮弹爆炸的闪光外,他什么也看不见。
面对着前沿阵地的全线崩溃,一些盟军士兵开始乱糟糟地撤退,有人还找到了交通工具,一辆满载着士兵的卡车从镇内疾驰而过,在经过乔治身边的时候,车上还有人向他招呼,似乎想要让他一起上来撤走。
但是,失血过多、昏昏沉沉的乔治,已经没有任何力气再动弹了,他只是继续靠在墙边上,有气无力地握着重机枪的手柄,想要在死去之前再跟敌人搏杀上一场。
接下来,凌乱的战场似乎沉寂了一会儿,直到一阵金属碾压地面的刺耳噪音,渐渐在近处响起。在地面的震动中,已经很难集中精神的乔治,十分艰难地睁开沉重的眼皮,顿时看到一个黑黝黝的庞然大物出现在了自己面前,并且听到附近不知哪个家伙发出了一声绝望的呐喊:“……坦克!日本人的坦克冲进来了!”
然后,乔治只来得及下意识地扣动扳机,徒劳地打出一串子弹火链,紧接着就被一发高爆弹轰上了天。
第714章 、墨尔本之冬(中)
第七十二章、墨尔本之冬(中)
几个小时之后,墨尔本城北郊外的布罗德福德镇,在硝烟和震颤之中,迎来了新一天的黎明。
曾经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枪炮声和爆炸声,都渐渐稀落下来,只有熊熊燃烧的烈火依旧映红了半边天。
原本就已经残破不堪的布罗德福德镇,眼下更是被炮灰给彻底夷为了平地。一面面代表美军的星条旗和代表澳大利亚联邦的南十字星蓝船旗,在硝烟和火焰中悄然落地。取而代之的,则是醒目的日军太阳旗……
为数不多的盟军战俘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被押上卡车运走,而得胜的日军则开始打扫战场。一名年轻的日本兵踢开四处散落的残肢断臂,绕过还在燃烧的敌军汽车和火炮残骸,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四处搜寻着幸存的敌军,以及可以回收的战利品。他的四周是一片满目疮痍的街区。不要说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物,甚至连这里的泥土都被各种炮弹翻了几十遍,那一个个留在地上的巨大弹坑,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由于最近得到了来自“本土”的一大批野战炮、坦克、机枪和弹药,原本一直苦于远程火力不足、弹药供应困难的澳洲日军,这回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向敌人尽情倾泻弹雨,把一切碍事的东西都轰垮碾平了!
总体而言,清扫战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在这种被炮弹洗礼的地方,几乎看不见一具完好无损的尸体,也看不见多少还完好的装备,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到处都是废铜烂铁,几乎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有未死的敌人藏在尸堆中或残骸里,那么还会有挨冷枪等各种危险……只见他注意到不远处一名澳洲军官尸体手上的金戒指,不由得贪念大起,正要凑上去摸尸,不料却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到一个弹坑里。
幸好,就在他差点摔个狗吃屎的时候,却被一只有力的胳膊给拉住了。士兵感激地回头一看,发现是一名戴着钢盔、腰佩手枪的军官,身上披着一件没有任何标识的军大衣,乍一看不知是什么军衔。
“……下次小心点,走路的时候要注意周围环境。”那位军官如此呵斥道,随即转身就走。
“……是,感谢长官!”年轻的日本兵赶紧敬了个礼,浑然不知自己刚刚跟一位将军擦肩而过。
与此同时,一队机翼画着旭日军徽的陆攻一式轰炸机,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飞向墨尔本所在的南方。
※※※※※※※※※※※※※※※※※※※
十几分钟之后,身上满是灰尘与泥土的新任第一百五十二师团长辻政信中将,巡视完了布罗德福德镇战场,带着轻松的心情回到了他的指挥部。在指挥部帐篷的地图桌上,参谋们早已标出了各部队的进展情况。
从地图上看,四个粗大的箭头已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齐对墨尔本的盟军发起了向心攻击。
北线,自己指挥的第一百五十二师团,刚刚攻克了布罗德福德镇,距离墨尔本市中心只剩大约五十公里。
东线,澳洲日军总司令山下奉文大将亲自指挥五个师团,也在几个小时之前攻克了夹在山与海之间的交通重镇雷克斯恩克伦斯,成功涌入了墨尔本东面的平原——从那里直至墨尔本城下,盟军都再也无险可守。
西线,原本常驻珀斯的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团,配合第五战车旅团和一个特混步兵旅团,还在沿着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海岸公路慢慢推进,刚刚打到雷金纳德角,显得有些不愠不火,但至少牵制住了敌人的生力军。
南线,日本海军的先遣舰队,也已经绕到了澳洲大陆的最南方,成功闯入巴斯海峡,堵住了墨尔本联系外界的最后一条海路,切断了墨尔本和塔斯马尼亚岛两地之间的交通。
而在这个密不透风的包围圈内,盟军却只有三万五千美军,五千新西兰军和最后八万澳大利亚士兵,至多二百架飞机,外加澳大利亚联邦仅剩的几艘老式军舰,并且全都编制残缺,疲惫至极——很显然,在日军这样四面八方的海陆夹攻之下,如今困守墨尔本的十多万盟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似乎已经覆灭在即了。
——在这一次对墨尔本发动的攻势之中,日军的进攻战术异常简单而粗糙,就是用铺天盖地的远程炮火猛烈轰击,然后让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进攻。如果进攻受挫,就把步兵撤下来,继续进行下一波炮轰……相当于就是把拿破仑战争时代“炮兵猛轰…骑兵突击…步兵占领”的经典三部曲,用坦克代替了骑兵而已。
同时,日军还不断派遣飞机轰炸盟军的战线后方,破坏桥梁和公路,干扰阻滞盟军预备队的调动和增援。
虽然这个战术十分简单,但是盟军却很难有效应对——利用东京核爆和旧日本帝国崩溃,给前线日军带来的思想混乱,墨尔本的盟军在几个月之前发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反攻,尽管随即在堪培拉城下惨遭重创。但盟军还是把控制区扩大到了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一个浙江省),几乎收复了半个维多利亚州。
——能够击退日军,收复大片土地,对盟军而言自然是可喜可贺,但在没有任何生力军补充加入,反而还要抽走部分兵力转用于其它战场的情况下,澳洲盟军控制区的突然扩大,就意味着前沿战线的猛然拉长和兵力密度的急剧下降。相当于从一个握紧的拳头,变成了摊开的手掌,抗打击能力自然是大大削弱。更别提随着战线的大踏步前移,盟军还不得不离开他们修筑营造了两年的坚固工事,暴露在无遮无拦的旷野之中……结果,反攻失败的澳洲盟军还没来得及重新修筑起一条防线,回血成功的日军就气势汹汹地掉头杀来。
另一边,如今澳洲日军的兵力虽然没有增加太多,但后勤却是大大的充实了,各种火炮、机枪、弹药、坦克、卡车、飞机、粮秣都在流水似的一船船运到悉尼、布里斯班等日军控制的港口,也不知大本营是从哪儿搞来的这么多军火物资。前线的日军士兵这阵子天天吃“大和煮”牛肉罐头,都快要吃到吐了。
这一点在实际交战之中表现得还要更加明显,光是在昨夜进攻布罗德福德镇的前哨战之中,辻政信中将麾下的第一百五十二师团,就动用了二百多门重炮,平均每门火炮都发射了至少五百发炮弹,简直是过去从来都不敢想象的奢侈……而在进攻部队更多的东线和西线,日军投入的远程火力还要比北线更加强大得多。
面对这样排山倒海、天崩地裂的饱和轰击,被严重分薄了兵力又来不及修筑永久性工事的盟军,自然是兵败如山倒。再加上日军还掌握着战场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一路猛攻自然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但是,这种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轻松状况,也已经快要到尽头了:身为北线指挥官的辻政信非常清楚,自己脚下的布罗德福德镇,虽然距离墨尔本市区只有五十公里,但想要走完这段路可并不容易——跟布罗德福德镇这样守备松懈、工事简陋的前哨阵地不同,只要再往前推进几步路,进攻的日军就会一头撞上“美英鬼畜”苦心经营了好几年,拱卫着墨尔本市区的核心阵地,那才是真正考验自己这些日本军人的时候。
在过去几年的反复拉锯战之中,以无数尸体作为代价,盟军已经在墨尔本的近郊,依托山丘和河流,逐渐构筑起了一条全长二百多公里的严密防线,包括了地雷场、铁丝网、防坦克壕、钢筋混凝土地堡和四通八达的地下坑道,配备了无数的机关枪和火炮。既像是一战的西线战壕,又像是日俄战争之中的旅顺防御工事。
之前,山下奉文大将和麦克阿瑟元帅已经围绕着这条防线整整较量了两年,各种奇计百出,但日军始终没能突破这条防线,杀进墨尔本市区。而若是不管不顾地正面强攻的话,恐怕兵力损失会多到根本无法承受。
因此,当外围那些不堪一击的肥肉和棉花糖被消化完毕之后,日军就会再一次啃上这块熟悉的硬骨头。
而即使是到了现在,辻政信也想不出什么能够轻易得胜的奇谋妙计——日军和盟军双方已经在这片战场上厮杀了太久太久,对这片土地,对各自的敌人都了解得太多了,区区小花招根本只是贻笑大方而已。
“……到头来还是只能以力破巧,靠着炮火和人命去拼吗?”再次研究了一番地图之后,辻政信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喊来了一个值班的参谋,“……苏联人援助的那批仿制德国飞弹,现在运到哪里了?”
※※※※※※※※※※※※※※※※※※※
PS:这几天的世界真是热闹,德国法国天天轮流闹恐怖袭击,抢夺新闻头条,割喉炸弹枪击轮番上。连日本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个杀人狂。至于索马里的国际机场闹恐袭炸死十二个人,就根本没被关注了。
然后美国民主党召开了一场二战以来最失败的大会,从头到尾都是在给希拉里喝倒彩和爆丑闻,还有人抬棺材向希拉里抗议。支持希拉里的发言人尽是非法移民、同性恋、黑人和残疾人,似乎以不正常人类为主。最搞笑的是,奥黑总统的夫人米歇尔给希拉里站台,然后一个小孩说米歇尔是他见过的最好的第一夫人——问题是他才七岁……
台湾那边也在搞思想大清洗,有评论家骂了马总统八年都没事,骂了小蔡不到一个月就被封网站了。
第715章 、墨尔本之冬(下)
第七十三章、墨尔本之冬(下)
虽然位于地球的另一端,但是墨尔本的气候却十分奇妙地跟英格兰南部非常相似,同属于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每逢秋冬季节,就会时不时地持续几天的阴雨。黯淡的天光下,湿乎乎的寒气和雾气,终日弥漫在灰扑扑的城市中,渗透进每一堵墙壁和每一块天花板。子弹大的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窗户上,往往能够持续好几天都不停止。河水和湖水在连绵阴雨之中随之暴涨,使得花园和山峦间很快就都是一片泥流……
不过,万里迢迢移民到墨尔本的英国人却对此非常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了的故乡的天气就是如此。
——墨尔本,位于澳洲东南部,菲利普港湾的北岸。这是一座历史不长的城市,在1835年之前,墨尔本还是一片无人旷野。又过了十五年,墨尔本才变成了一座小镇。但是到了1851年,在墨尔本突然发现了史无前例的超巨型金矿,而且开采极易,成千上万的淘金客顿时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其中甚至包括大量的华工。在疯狂的淘金热潮之中,墨尔本的人口爆炸式增长,三年时间市民数量就翻了四倍。其金矿储量之丰富,使藏金极富的美国旧金山(三藩市)黯然失色,故墨尔本又被华人淘金苦力称为新金山——直到现代,在墨尔本当地还有很多华人办的学校、商店、公司名称里,是带有“新金山”这个名号的。
因为黄金的惊人魔力,到1880年代,只用了短短三十年时光,墨尔本就从荒僻小镇发展成了一座高度发达的大城市,曾被报道为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也是当时大英帝国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凭着雄厚的财力,一下子阔气起来的墨尔本人开始四处撒钱、大兴土木,使得他们的城市内充满了各种奢华的建筑物,尤其是各种维多利亚风格的大教堂,包括著名的卫斯理堂、圣保罗座堂、苏格兰教堂、圣巴特利爵主教座堂及圣米迦勒联合教会等,数量在全球仅次于伦敦,故而被誉为南半球的“教堂之城”。
——然而,墨尔本的这一切繁荣、辉煌和富庶,如今都已经快要被毁灭殆尽了……
澳大利亚工党领袖,第十四任澳大利亚总理,约翰。卡廷阁下,此时正站在他的总理办公室窗边,忧郁地望着笼罩在阴沉雨雾之中的墨尔本街头。最近这些日子,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等亮得能看清东西的时候,多半还会转成滂沱大雨。流进墨尔本市区的雅拉河水位上涨了足足五英尺,每天都会有被泡涨了的腐烂尸体从上游被冲下来。因为下水道系统早已淤塞,街道上到处积水,连吉普车都会熄火。
就在卡廷总理的办公室窗户对面,一面澳大利亚联邦的南十字星蓝船旗吸饱了雨水,显得湿哒哒而又脏兮兮,犹如抹布般纠缠在窗外的旗杆上,但却似乎没人顾得上想到要把它降下来。
——在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初期,墨尔本曾经担任过二十七年的首都。直到1927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才迁往堪培拉……不过,到了约翰。卡廷总理的任期,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中央政府又被迁回了墨尔本。
但这对墨尔本来说,并不意味着任何的荣耀和体面,而仅仅是因为法定首都堪培拉被日军攻陷了。
当约翰。卡廷刚刚踌躇满志地就任澳大利亚总理的时候,他的辖下曾经有过一片几乎同美国一样大的土地。但在日军登陆仅仅一年之后,属于白人的澳洲就已经山穷水尽,只剩下了墨尔本周边的一隅之地。
到了现在这时候,就连墨尔本这座最后的避难所,也已经在炮火和硝烟之中摇摇欲坠了……
※※※※※※※※※※※※※※※※※※※
虽然雨中的天色晦暗如夜,但整座城市几乎看不到任何灯光,因为墨尔本的电力和自来水早已中断。视野之中每一座残存的房屋,都被炮火和航弹炸得千疮百孔,墙壁上满是一个个弹洞在张着阴森的大口,就连约翰。卡廷的总理办公室屋顶都赫然可见一个机枪弹洞。它是一周前的一枚12。7毫米机枪弹留下的,从总理阁下脑袋旁边两英尺的地方打穿天花板,击爆了一名卫兵的头颅,血浆和脑浆都溅到了卡廷总理的脸上。
此刻,这个弹孔正淅淅沥沥地往下滴落着雨水,落在一只预先摆放在那儿的陶瓷痰盂里。不时有一些水花溅出来,打湿了下面的昂贵地毯……尽管如此,卡廷总理还是得要感谢这场雨——正因为连日来的阴雨不断,遮蔽了视野,还让前线战地的野战机场变成泥潭无法使用,墨尔本才暂时免遭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
而在这场暴雨开始下起来之前,墨尔本平均每天都要承受至少五六次轰炸,那些日本轰炸机飞得几乎能擦着人的头发梢。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军民不得不在这样震耳欲聋的恐怖啸声之中坚持工作和生活,同时还要随时提防日军投掷毒气弹——在经历了连续多次的毒气盛宴之后,缺乏防毒设备和经验的人都已经死光了。
所以,这场让城市变得潮湿泥泞的连绵冬雨,反倒是给了疲惫不堪的盟军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也让约翰。卡廷总理能够短暂地走出暗无天日、使人憋闷的地下掩蔽所,出来到地面上稍微透透气
然而,连绵不断的冬雨虽然能够妨碍日本飞机的轰炸和释放毒气,却无法阻止另一种先进兵器的来袭……听着雨声中夹杂的不祥尖啸,约翰。卡廷总理暂时收回思绪,转身坐回办公桌的后面,静静等待着。
没过多久,剧烈爆炸导致的震动果然随即而至,沉重而猛烈,把桌上的咖啡杯震得嗡嗡作响,一缕灰尘从房顶落下,弄脏了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