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启高一-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21章 三剑客() 
九月的阳光从强转弱,双墩中学一年一度的足球比赛又开始了,这一次张谭没有怎么张罗,所以,男生只有十七个的高二四班,干脆没有组建足球队参赛。倒也不是怕被虐菜,而是实在是拉不出来人踢球。

    这是文科班的悲剧,去年的比赛,上届高二也同样有一个文科班没有参赛。

    但张谭毕竟还是校队的成员,被拉过去充当几场球的裁判,也算是重在参与了。巴拉巴拉几场球之后,高二一班将冠军抢去了。

    这时已经进入了十月的时间。

    又是一个热闹的国庆节。

    新闻上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十一黄金周,各地游客狂消费盛景,差点将公园、商场给挤爆了。加入wto之后,想象中的被倾销灾难并没有出现,相反廉价的商品,开始大批量的往国外出口。

    而政治上自911之后,美帝将矛头转向爆恐,放松了对中国的束缚,这让中国迎来了一个宽松的发展时间,白总在台上啥都不干就是埋头搞经济,按照十五制定的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现在大家都在拼命赚钱,腰包鼓起来了,自然要加大消费,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张谭也提议,全家出去旅游。

    但被爸妈拒绝了,国庆节同样是网吧的爆满时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爸妈不去,张谭索性一个人出门旅游。

    “你一个人能行吗,外面乱得很。”谭明霞不放心。

    “没事,我又不是没出过门。”

    “不行不行。”

    张谭最终没有拗过谭明霞的关心,谭明霞坚决不同意张谭一个人出门旅游。最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让老爷子张贺农带着张谭,以及张燕一起出门旅游。她想着,张贺农社会经验充足,张燕女孩子心细。

    三个人结伴,出再远的门也安全。而且带上爷爷,也是做子女、孙子的一片孝心。

    对此,张谭无言以对。

    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然后带上爷爷和姐姐,一起出发了。

    目的地原本张谭定的是泰山,他上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能登一次泰山,泰山乃是五岳之首,古代皇帝的封禅之地。诗圣杜甫登泰山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张谭上学时还学过冯骥才的散文《挑山工》,也是描写泰山的见闻。

    泰山早已心向往之。

    张谭曾经出差时,去过泰山脚下的泰。安市,但差旅费有限,只能远眺一二。

    所以这一次他就是想要爬一次泰山,体验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不过带了爷爷出门,就不好去泰山了,爷爷爬不动,若是坐客运索道,又没有那种爬山的乐趣了。不能自己爬上去,真心没有成就感。

    “要不然我跟爷爷坐缆车,你一个人爬山?”张燕提议。

    “还是算了吧,被妈知道我们分开了,说不定又要怎么责怪呢,还是去爬长城吧。不到长城非好汉,爬长城也是一样。”

    爬长城,大人小孩都能爬,所以就这么定下来。

    当下张谭就托李艳帮忙安排旅行社,十一黄金周其实并非旅游的好时机,只是恰逢大家都放假而已,人多拥挤。好在舍得花钱,就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第二天就坐上了去北亰的飞机,然后在北亰美美的享受了一餐全聚德烤鸭。

    这才一路奔向八达岭长城,潇洒游玩去了。

    难得重回少年时,当及时行乐。

    站在蓝天白云之下、万里长城之上,望着莽莽群山,张谭忍不住双手扩在嘴边,大声的吼上一嗓子。

    人生得意,莫过于此。

    “就是要畅快的享受生活,买车买房、美食旅游,喝最好的酒,骑最烈的马,睡最美的……床。”

    ……

    张谭豪情万丈之时。

    《射雕英雄传》已经出版了第三册,起印就是五十万册。以《射雕》这段时间的火爆,五十万册卖出去不难,况且只有第一时间将新书铺满,才能有效的抢在盗版之前,抢夺更多的正版读者。

    同样。

    伴随着《射雕英雄传》的热销,让很多人知道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张谭。大陆武侠的扛把子,新一代大宗师、魁首、扛旗人、领袖。并渐渐从武侠这个小圈子里,跳出去,开始向主流媒体上扩散了影响力。

    十六岁的畅销书作者。

    这个头衔就足够引起关注了。

    不再需要出版社牵引,已经有记者蠢蠢欲动,准备采访张谭了。

    更有未具名的好事者,给张谭冠上了80后文学三剑客的称号,据说这个称号最先是从榕树下网站流传出来的。起因是榕树下有位郭寒的粉丝,在疯狂的宣传自家偶像郭寒的新书《性与痛的边缘》,将郭寒与韩敬明、张谭并列为三剑客。

    三人都是80后,都是高中就开始写,所以号称80后文学三剑客。

    韩敬明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位,凭借《三道门》、《高温四十度》、《像骚年啦飞驰》的高销量和高话题性,大名响彻国内。而张谭则依靠三部武侠,同样领袖大陆武侠文化圈子,只是略微低调。

    至于郭寒,曾经以“第六感”为网名,在榕树下发表了不少文章,捕获了大批拥趸,粉丝送他昵称“郭小六”。去年以一篇《假如没有月亮》获得新概念作文一等奖。今年再接再厉出版了个人文集《性与痛的边缘》。

    总共印刷了一万册。

    是的,一万册,然后就被冠上了三剑客之称号,并被媒体报道了。

    等张谭从北亰游玩归来,就听到了这个消息。

    消息是《南方周末》记者带来的,有鉴于《射雕》的火爆,不仅仅是在大陆火爆,在港台以及东南亚华人地区同样火爆,《南方周末》特派了记者过来专访。

    当记者说起三剑客,张谭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麻辣隔壁的,谁排的三剑客,拉低我的逼格!”

    他一个超然出尘、写江湖刀光剑影的作者,竟然被拉去跟玩颓废、唬青春、装忧伤的青春作者,比划到一块了。

    所以,张很不爽的板着脸说:“不好意思,我不是什么三剑客,我就是一个喜欢写武侠的作者而已。别再提什么三剑客了,说点别的吧。”

    面前的《南方周末》记者,挑挑眉头:“为什么不喜欢三剑客这个称呼?”

    “第一我不认识韩敬明和郭寒,第二我专心写武侠、彼此属性不同,第三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张谭如是说。

    他心比较野,追求的是高逼格的文艺范,武侠的浪漫是超然物外的,仗剑江湖写的是侠之大者,生死别离、家国大义。青春文学这种伤古怀今、无病**,实在是有违张谭心目中的格调。

    一句话总结,张谭有自己的闷。骚之处。

    ;

第122章 最后一位大家() 
《南方周末》是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期刊,一向以中国的意见领袖自居。

    据上辈子的见闻,这家隶属于南方系的杂志,大概屁股一向歪在民主自由一派,崇尚欧美的资本世界。当然真假张谭并不清楚,他对政治一向没太多敏感性,属于人云亦云的那一类。别人说政府坏他跟着骂,别人说政府好他又跟着夸。

    要让张谭去当官的话,大概办公室科员都能把他玩得团团转。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不去参合任何政治。

    就是追求一个潇洒随性的生活。

    赚钱、花钱、享受,谁也别惹我,我也不惹谁。

    《南方周末》派了记者过来专访他,这是扬名立万的好事,当然要答应下来。在拒绝了三剑客的相关问题之后,采访开始围绕张谭本身进行。

    起初的采访并没有太多新意。

    无非是询问张谭跟如何结缘,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平衡写作和学习,写这么成功是为什么,之类。

    “你现在十六岁,但是已经畅销全国,在东南亚地区都有很大部分人,看到了你的。可以说你已经出名了,感觉到最近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吗?”记者提问。

    张谭回想了一下说:“大概就是生活上有了不同吧,毕竟也是赚了一些稿费,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以前的生活过得很差吗?”

    “不能说多差,吃得饱穿得暖,大概就是没有太多闲钱,能够去买保证生活之外的东西,手头比较拮据一点,羡慕有钱家小孩。”

    “骤然成名,心态上有什么改变吗?”

    “没有太多改变。”张谭龇了龇牙,“事实上可能周围人多多少少会客气一点,以前在别人眼中,我就是一个半大小子而已。现在多了一层作家的身份,得到了许多的认同,大家觉得我已经有独立思想、可以自己规划未来了。”

    “那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规划?”

    “我是一个特别随遇而安的人,对我来说,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再赚多一点钱的话,那么就买房买车让生活过得更好,琴棋书画、说学逗唱,可能都想去尝试尝试,让人生能更加多姿多彩。”

    “这么说你是一个非常注重享受的人?”

    “大概吧。”

    “你真的和一般的年轻人不太一样,似乎比他们少了一点锐气,你自己感觉到了吗?”

    都三十多岁的大叔了,那还有那么多年轻人的冲动,张谭笑着说:“我是一个思考比较多的人,思考越多,越是沉闷内敛,不在外在去表现我的张扬和个性。内心里我也是一个喜欢做梦,想要攀登巅峰的人,我只是把这些梦想,化成了文字,在里驰骋。”

    “把自己的意气风发,都写进书里了,对吧,呵呵。”记者也笑了笑,又说,“你给我一种感觉你知道吗,我好像面对面交流的,是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纪和想法的人,当我闭上眼睛,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有吗。”张谭笑。

    “非常有这种感觉,但是我又不能去忽略你的外表,你外表真的很年轻,虽然你嘴巴上面有一圈胡须,可我知道你就是一个上高中的学生。有别人说过你少年老成吗?”

    “不止一个。在家里,我家人都把我当成成年人对待;在学校里,我的老师也特别尊重我,起码不会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高中生;然后跟出版社、杂志社、还有一些税务之类,我都是在商言商的去交际;就是我自己,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有高于同龄人的视野。”

    “或许这就是你的天分,能写出精彩纷呈的武侠。”

    “大概吧。”

    “有没有觉得自己特别善于写作,《四大名捕震关东》、《四大名捕会京师》、《射雕英雄传》,这已经写了三本书了都。”

    张谭算了一下:“震关东十六万字,会京师四十多万字,射雕现在也写了四十多万字,加起来大概一百万字了。从去年开学那会开始算起来,我写了一年多一点,一年一百万字,其实也不算太多。”

    “一百万字还不多吗?”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越早越快乐。快乐是建立在物质基础的满足上,出名赚钱了,才能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去过得更快乐。既然我有这个写作的能力,能够让自己出名,为什么不去做呢?以我现在的这个年纪,还是有很多掣肘,很多乐趣无法施展,譬如考驾照……那我就只有先做准备工作,积蓄能量,努力写字了。”

    “大陆武侠是一个比较新的武侠群体,落后港台很多,现在和你同一期有不少作家也已经崭露头角了,你对他们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我觉得如果武侠文化,尤其是武侠还能再延续二十年,不衰颓的话,我们这一批大陆武侠作者,起码能有十几位,承前启后留下经典。但是说实话,我不认为武侠能够支持那么久,武侠现在早就开始衰颓了。”

    “你认为武侠要没落了吗?”

    “我认为、个人认为,武侠还能再支撑个十年左右时间吧,这十年里,我反正尽量去多写一点。呵呵。”张谭笑说。

    记者振奋了精神:“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之前张谭的回答,都太客套了,有种“官方”的味道,唯有现在这个武侠没落的话题,才吊起了记者的胃口。现在影视圈改编武侠名著成风,张谭竟然认为武侠会没落,这不得不说,是个有劲爆点的话题。

    身为过来人的张谭,自然探索过武侠没落的原因,当下也没藏着掖着,很随意的说:“武侠为什么被归为一类?侠是什么?侠是一种理想,是一种目的。武是什么?武是一种手段,是达到侠这个目的的载体。所以说这种通过武达到侠的话本,被称为武侠,它是一种很特色鲜明的文学形式。”

    顿了顿了,张谭继续说:“侠,自古就有了,《韩非子·五蠢》中说‘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史记·刺客列传》中说‘侠之大者,谓之刺客……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都是侠的体现,到了近现代梁启超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纵观中国的历史,侠文化是非常源远流长的,但值得考虑的是,侠的产生通常是伴随着,世道的混乱和崩坏。也就是说,民众没办法保护自己的时候,呼唤大侠,惩奸除恶,还大家一个朗朗乾坤。武侠它本不是主流文化,他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非主流文化。”

    “现在国家逐渐强大,人心思定,大家渐渐的将不再呼唤大侠了,那么武侠迟早要从主流文化上面滑落下去,恢复它非主流的题材本色。再说细一点,武侠就是利他主义的体现,社会动荡,我们呼唤利他主义,当社会安定之后,大家都想自己发财,过人上人生活,这就变成了利己主义了,利己主义跟大侠是相背离的,我们渐渐就不会再呼唤大侠了。”

    “同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眼界越来越开阔,各种各样的游戏、娱乐,都会冲击武侠这种非常单薄的、属于旧时代文人追求的题材。”

    “当然啦,我这也就是杞人忧天,随便说说,至少现在我写的几本书,都卖得很火,但愿武侠文化经久不衰。”

    张谭畅快的说了一大堆,最终在一片和谐客套的气氛中,结束了《南方周末》的专访。

    没过几天,《南方周末》最新一期出版。

    中页多了一篇标题为“谭张:我或许是武侠最后一位大家”的专访,标题很吸引眼球,但内容无疑就是复述了一下采访时的对话而已。

第123章 谈笑风生() 
在《南方周末》采访后的一段时间里,又陆续赶来了几家诸如《华商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记者,前来采访张谭。

    可见张谭的大名,已经跻身主流文人骚客一行了。

    本身《射雕英雄传》的发行量,就创下了大陆武侠销量的记录,在张谭之前,因为时间久远、盗版横行的关系,尚未有一本港台名家的武侠,正版销量能突破五十万册。当然算上盗版,《射雕》的成绩就不足称道了。

    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段时间,港台武侠已经在国内掀起潮了,盗版印刷一版又一版,张谭小时候看的武侠,全都是盗版书。可以这么说,港台名家在内地红是红,但真心赚不到几个钱。

    也就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生活条件好了,曾经看盗版书的读者们,才开始转而购买正版书。

    张谭是赶上了一个好时机。

    今后十年时间将是武侠最后的辉煌,同时也是正版开始增多的时代,彻底杜绝盗版不现实,但至少该赚的钱能赚得到了。往前是盗版书的时代,往后是电子的时代,能让纸贵的时代,只在现在。

    十六岁的少年,年可入版税过百万。

    自然引得各大报纸争相报道。

    不仅仅是报纸,国内目前的三大门户网站,薪浪网、馊狐网、养猪网,也都在十月里,先后派了记者过来采访张谭,并在文娱板块,给予了篇幅不小的报道。

    “射雕一出引各路英雄叹服,武侠宗师谭张竟是高中生。”——薪浪网。

    “十六岁少年的武侠之路。”——馊狐网。

    养猪网:“高中生如何年入百万,事实竟然是这样。”

    报道有一窝蜂的感觉。

    但这就是新闻的本质,一旦有能吸引眼球的新闻,就一哄而上去报道,即便派不出记者,也要转载一下别人的报道。

    张谭就这样,伴随着《射雕英雄传》的火爆,第一次进入了许多国民的眼帘里。

    武侠、十六、高一、作家、年入百万,都成为了张谭的个人标签。

    连带着双墩中学也出镜率大增。

    校长张广和,还受到了薪浪网的采访,记者询问他:“张谭在学校里是什么样的表现?”

    “啊,这个,张谭是我们双墩中学非常优秀的学生,学习勤奋、尊重老师、友爱同学、积极参与各项课外活动,在语文、音乐等方面,有非常优异的天赋……总之我们双墩中学会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