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启高一-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张谭自己的声音也很不错,干净清朗,只不过没那么浑厚,无法描绘出想要的感觉。

    接到邀约,与中国最牛逼的作家、导演合作,李立宏二话不说,当即推辞掉一些不重要的工作,与张谭一起埋头录音间,一遍一遍念稿子,录制音频,寻找与纪录片最契合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九月的时候,央视也开始了对《舌尖上的中国》做宣传。

    在中央一套、二套、七套、十套等频道,都有播放纪录片的习惯,在纪录片播放的结尾,纷纷打出了预告。

    “衣食住行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选项,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食物永远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每一道食物,都是对文明、文化的承载。10月8日至20日,本栏目每晚22:40,将播出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谭张导演带你领略中国人吃的文化。”

    伴随着预告,播出的纪录片的片头,各种食材缓缓闪过。

    有丰收的麦穗,有柔和的面团,有金黄的馍馍,有香嫩的豆腐,藕片、年糕、竹笋……所有的素材,伴随着如同山水画一般渐进渐出的方式,最终汇聚成一片由山水组成的五花肉,一双筷子将五花肉夹住。

    闪现出“舌尖上的中国”六个汉字。和英文字母。

    这段片头,画面极其精美。

    高清数字格式的画面,经过大成本的后期处理,不仅完美的还原出了食物本身的美感。而且通过饱满富有光泽的色泽,更进一步凸显了食物的魅力。那股诱惑力,仿佛要突破电视机荧幕阻拦,扑面而来。

    美丽、真实!

    山水画的剪辑手法,更让纪录片的风采。别具一格。

    这仅仅是一个片头而已,真正体现出《舌尖》高人一等质量的,还是纪录片的正文。

    “谭导,这些画面真不错,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太逼真了一点。”央视七套纪录片部门主管韩志东,看着录音室电脑上播放的画面,由衷的赞叹。

    张谭拿着记录解说词的台本,点点头:“毕竟是花了大价钱制作出来的,一分钱一分货。拍美食题材,色香味中的‘香’和‘味’都没办法呈现,只能加大‘色’的效果,挖掘美食本身的内涵。”

    “你们拍的这些画面,我看一次感觉饿一次,我个人觉得你这个纪录片,拍摄的质量相当高。就是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我们国产的纪录片,说实话,受众群体太小了。想要引起关注,太难。”

    韩志东说的是大实话。

    不过张谭信心十足:“到时候看吧,我的作品,韩主任应该放心。就算不放心。现在预告也打出去,赶鸭子也得上架了。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能检验结果,到时候韩主任就明白,我拍的片子妙在何处。”

    “哈哈,那就预祝我们成功。”

    张谭的信心。带动了韩志东的信心,当初他选择和张谭合作拍摄纪录片,说起来很莽撞,甚至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纪录片部门在央视并不受重视,虽然说不缺资金,但一直低水准的制作,让上面看不到能出业绩的可能。

    没有业绩,韩志东如何升职。

    他可不甘心在这个岗位,碌碌无为的混吃等死,还想着搏一把。而纪录片部门能搏一把的机会,不外乎两个,一个就是拍摄优秀纪录片,再一个就是筹备纪录片频道。

    纪录片频道还很遥远,只能把目光放在优秀纪录片上。

    想玩转纪录片,这难度可不一般,恰好这时候,张谭丢来了橄榄枝,韩志东当场拍板,开搞。

    没想到的是,张谭搞得比较大,耗费整整一千五百多万资金。

    这和平常央视制作的几十万、几百万成本纪录片,比起来风险大多了,好在张谭一拍就是十二集。有创意、有内容、有名导作保,韩志东向上面也好交代一些,只是压力会比往常大些。

    这不,下午他就被训斥了。

    “志东,不是我说你,现在是竞争的关键时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宁愿不做也好过乱做。”央视的一位副台长赵建军,在办公室里见了来汇报工作的韩志东,不客气的批评。

    韩志东算是这位副台长的嫡系人马,虽然未曾受到多大的重视。

    “台长,我如果不做,今年七套的总监位置,我争不过老钱他们,我是宁愿放手一搏,也不想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见韩志东驳斥自己,赵建军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拼搏是应该的,但是也要分清楚情况,你要想振兴纪录片,可以从国外邀请优秀的纪录片团队,或者邀请国内的名导。但你现在,把机会交给一位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你觉得纪录片是那么简单的?”

    “台长,谭张很有才华。”

    “有什么才华!会写点武侠,上不了台面。”

    “他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很不错。”韩志东语气渐渐有些生硬,他现在需要的支持,而不是呵斥。

    他感觉到赵建军对他的态度有点问题。

    “我比你清楚!”赵建军冷着脸说,“一部喜剧片,靠着耍小聪明,骗得了一时,还能骗得了一世?纪录片需要的是稳重,不是小聪明,一千五百万成本,够拍好几部纪录片了。这钱要是打了水漂,你别说争七套的总监,就是现在的位子,你都保不稳。”

    顿了顿,赵建军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韩志东,你这是自断前程啊!”

    ……

    从副台长的办公室出来,韩志东脸色很不好看。

    一方面是被领导训斥一番,唱衰自己的举措,身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他面上当然不会高兴。另一方面,也是赵建军的态度问题,身为嫡系,不仅仅没有得到他的支持,反而有落井下石的苗头。

    这让韩志东,察觉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内容。

    “钱伟英最近在捧主持三农节目的小董,听说小董跟赵建军有一腿……看来赵建军是要敲打我,拉钱伟英上位了。”

    能在央视厮混,都不是笨蛋,勾心斗角自有一套。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韩志东点了一根烟,嗅着尼古丁的味道,心想:“现在就看《舌尖上的中国》能不能突围,至少不要太差,不然我日子真要不好过了……妈的!赵建军这****的,往常没少替你做事,一点情面不讲了啊!”

    一根烟抽完,韩志东又站起来。

    “不行,我得再去看看谭张他们录制《舌尖》,不然心里不踏实。”

    熄灭烟头,韩志东匆匆离开办公室,往录音间走去。(。)

第320章 发酵() 
快走到录音间的时候,心事重重的韩志东差点撞了人。

    “哎哟,韩主任,什么事这么着急,连路都忘了看?我这肋骨给你撞得生疼,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两有仇呢。”说话的人,比韩志东面相要稍微大几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风度翩翩,就是有点亮顶。

    韩志东抬头,眼睛不自然的眯了眯:“原来是钱主任,我刚开了个小差,想到家里面的一点小事,怎么,没把你撞受伤吧,抱歉了啊。”

    老钱、钱伟英很爽朗的笑了:“没事,我这体格好着呢。对了,最近都没怎么看到你,听说你们纪录片部搞的大动作,投资了一千五百多万的纪录片,要上线了?”

    “嗯,也不能说是大动作,制作几部精良的纪录片,一直是我们部门的计划罢了。”

    “这哪是精良可以概括的,青年一辈的谭张亲自担任导演,韩主任你这是在憋一个大招。”说着,钱伟英凑近韩志东的耳边,“韩主任,看样子你是对我们七套总监的位子,志在必得了呀。”

    钱伟英的话,听在韩志东耳朵里,一股浓浓的讽刺味。

    他瞥了一眼对方,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说:“刘总监退休,谁不想接他的班,能者多劳嘛……不过我是有自知之明,很难竞争的过钱主任你了,钱主任的本事,那是赵台长都欣赏的。”

    钱伟英眉头一挑,心思稍微转动,就猜测到韩志东大概明白了他跟赵建军之间的龌蹉。

    当下也就不再继续掩饰自己的得意:“哈哈,韩主任不要抬举我了,纪录片部门在你的管理下,蒸蒸日上,现在又花了这么多钱,拍一部美食片子,这番折腾的本事,谁能比得了你。我也就是踏踏实实做事。不敢折腾呀。”

    “能做出成绩的事情,都不叫折腾,在其位、谋其政,纪录片部门交到我手里。肯定是要把它发扬光大。”

    “哈哈,行,提前恭喜韩主任把纪录片发扬光大。得嘞,我还有个会,不多聊了。忙正事要紧。”钱伟英指了指自己的手表,那个态度,仿佛跟韩志东聊纪录片,都是在说废话一样。

    “我正好也有事呢。”

    短暂交锋,就此别过,韩志东自然是冷着脸。

    钱伟英则趾高气扬的走开,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没等韩志东走远,就在最里面嘀咕出来一句话:“呵呵。纪录片有还这个必要存在吗,年年赔钱的货而已,今年还要玩大的,嘿,人得有自知之明。”

    韩志东停顿了一下脚步,随后又恢复正常。

    消失在转角处。

    ……

    馨儿是一个刚刚毕业没多久的职场新人,每天下班回到和闺蜜合租的出租房,最大的消遣就是看那台房东留下的彩色电视,生死纠缠的偶像爱情剧,是她的最爱。

    在等待偶像剧的时候。馨儿习惯性的抱着手机,刷刷微…博。

    她的手机是酷派N68,一款国产的智能蓝牙手机(非安卓系统),最近智能手机炒作比较多。她跟风买了一部。感觉比以前要按键盘的手机,要高级多了,现在有自带的笔可以在屏幕上写字,方便好多。

    刷微…博也比往常方便许多。

    她的微…博关注了很多明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明星进驻微…博,全都告别薪浪博客。投入这里,扎根为营。浏览着明星们或者自拍、或者广告的信息,不一会馨儿就划到了张谭的最新微…博。

    “10月8日22点40分,我执导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在中央一套《魅力纪录》栏目播出,欢迎大家收看。”

    后面配了一张山水肉片的海报。

    “呀,探长的《舌尖》要播出了吗?”馨儿讶然一声,对正抱着薯片吃的闺蜜小仙说。

    小仙咬碎一块薯片,将遥控器拿起来,随便调台,寻找能打发偶像剧广告的内容,同时回应馨儿:“《舌尖》是什么?”

    “你这都不知道呀?《舌尖上的中国》,是探长拍的纪录片,美食类型的纪录片。”

    “那有什么意思,我对纪录片可没兴趣。”

    “我也没有,不过是探长拍的呀,偶像的纪录片,怎么我都要看。”

    “什么时候播啊?可别跟我抢遥控器,我还得追剧呢。”小仙警惕的说。

    “晚上二十二点四十,不耽误事。”馨儿一边说着,一边在张谭的微…博下面,回复了一句“肯定要支持偶像,准时收看”的评论。

    “那就行,到时候你看吧,我正好早点去睡觉。”

    几句没营养的话,偶像剧的广告结束,两个女生继续津津有味的看着男女主角、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情感纠缠。直到22点半,两集偶像剧结束,才开始换其他台。

    “等会看看中央一套的《魅力纪录》栏目,我得先踩好点,到时候第一时间支持我偶像。”馨儿把节目调到了中央一套。

    今天的《魅力纪录》播放的是国外的恐龙考古探秘,两个女生看着外国大胡子科学家,解释什么肉食性的霸王龙、什么草食性的梁龙、什么生活气候、什么遗留脚印,几分钟后就目泛迷离——瞌睡了。

    小仙打了个哈欠:“哎,真不知道探长干什么去拍纪录片,我对纪录片真一点兴趣没有,催眠比较合适。”

    馨儿心里也赞同,她同样不喜欢纪录片,不过偶像还是要维护的:“纪录片虽然不好看,但是这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只是我们不懂纪录片的魅力罢了。”

    “呵呵”小仙没接话,低头玩她的手机了。

    馨儿强忍着又看了几分钟,实在撑不住,也开始埋头玩自己的手机。半个多小时后,玩手机的馨儿,终于听到了恐龙考古探秘结束的旁白。通过这无聊的节目,她大致明白了纪录片是什么一回事,心里不觉叹了口气。

    感觉等《舌尖》播出后,她估计得天天玩手机撑过这段时间了。

    “探长你不拍电影拍什么纪录片啊!”

    正准备关电视,忽然发现电视上开始播放《舌尖》的节目预告。一下子就把她给吸引住了。

    “衣食住行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选项,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食物永远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每一道食物。都是对文明、文化的承载……”

    预告的简介旁白,并没有什么特色。

    但是预告的画面实在太漂亮了,每一道食材都显得晶莹剔透,黄馍馍散发着热蒸汽,一看就觉得是香喷喷的好吃。粉嫩的油炸豆腐,只是那么短短一秒钟闪现,就似乎要勾动她的食欲。

    “哇,小仙,你快看《舌尖》的预告,好漂亮。”馨儿赶忙把发短信发个不停的小仙给拍起来。

    小仙不高兴的抬头:“怎么了嘛,看个预告片还能把你看出来**了?”等她看电视的时候,预告片已经只剩下最后的一个山水肉片画面了,自然是什么都没看到。

    馨儿反击:“你瞎呀,刚才的画面真的好漂亮。我看了一下,现在就觉得肚子在跟我闹脾气,饿了。”

    “那是你晚上减肥不吃饭,我这还有点薯片,给。”

    “我不吃薯片,垃圾食品。我要吃窝窝头,刚才那个黄色的窝窝头,好香好香!”

    “切,爱吃不吃,不吃拉倒。”

    馨儿摇着小仙:“反正我就觉得。探长拍的《舌尖》肯定会好看。”

    “好看你就看,我肯定是不抱希望,到点我就去睡觉,让你一个守着电视机。”

    “哼。少你一个不少,反正我们两就一台电视机,占一个收视率!”

    两个女生,为了一部《舌尖》,拌了几句嘴。

    一个要支持偶像,一个坚决不看。

    这样的情节。发生在不少地方,《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在中央台贴出了预告,也在网上投放了一些预告片。

    一样是各种精美食材,不断的闪现切换。

    “精致的食物,百味的人生。”

    “急速发展的中国,不变的味觉传承。”

    最后还呈现了几个镜头,是普通人吃下各种食物,嘴角洋溢的笑容。

    “舌尖上的中国。”

    “谭张导演带你领略中国人吃的文化。”

    预告片只有一分钟时常,只有一段配乐,和几句字幕,没有任何剧情与语言,也没有任何吹嘘与夸张,完全用画面来记录食物,让观众自己发现乐趣。

    看完预告片的网友们,观点两极分化。

    一小部分张谭的粉丝,认为画面很美,用美食讲文化,张谭一定能带来一部与众不同的魅力纪录片。

    更大一部分,则认为纪录片相当无聊,对于张谭的不务正业,相当不满意。

    写武侠好好的封笔也就算了,毕竟写了上千万字,写累了休息休息很正常。但这才拍一部电影,好不容让大家对国产电影增加了一点信心,就迫不及待去拍什么纪录片,真把自己当神人了,太想当然。

    当初张谭宣布拍纪录片的时候,正是他凭借《疯狂的石头》无比风骚的时刻,很少有人质疑。

    现在过去快一年时间,石头的光环虽然还在,但已经无法令人狂热,大家更清醒的看待。

    纪录片,说实话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科学探索》、《动物世界》,这两个纪录片当然挺好看,但那是老外拍的,至于国产纪录片,唯有呵呵。

    不客气地说,在大家的认知中,拍电影、拍纪录片、拍电视剧,还是老外牛逼,国人不行。嗷嗷叫着大片时代的国产电影,搞了N年,也还是一塌糊涂,何况没人关注的纪录片。

    所以在张谭的微…博下面,粉丝留言的评论,相当悲观。

    更不乏一些加V认证的名人,也在转发张谭的微…博同时,表达了不认可的观点。

    譬如张大胡子就明言:“@谭张,你现在应该专注拍电影,像你当初专注写武侠一样,纪录片可以偶尔拍一拍,但是国内拍摄纪录片,都不是很专业,沉迷于其中会消磨掉你的导演才华。”

    当然。

    不管是认可还是不认可,并没有哪个V号,敢小瞧张谭,或者出言讽刺。

    张谭能混到如今的牛逼地位,几乎未尝一败,谁又真的敢保证,《舌尖上的中国》就不能成功。即便是看张谭不顺眼的人,也会憋着,起码等片子出来了,再放话,现在顶多是表面上悲观预测,误导一下观众。

    心底里暗自等着看笑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