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底是什么样的差事,到了不就知道了。你们赶紧去收拾吧,尽量快点,咱们后天就上任。旨意上不是说了,旨到立行,不得耽误。从这到宣府,路程可不近呀。”吴思南说道。

“是,夫君。”

两个老婆组织下人开始收拾,不管是蒋选娜还是刘思婷,对自己的夫君都是无比的钦佩与敬仰,在她俩心中,吴思南不仅忧国忧民,而且还顶天立地,最要紧的是,似乎还能掐会算。

一晃两天过去,到了后天清早,吴府上下,已然收拾妥当,只待吴大人一声令下,便行出发。然而这时的吴大人,却显得不着急了,厅上的两位老婆,又纳闷起来。接旨之后,是吵吵把火,怕耽误了行程,怎么到出发这天,竟然稳坐钓鱼台了。

在二女不明就里的时候,厅外有家人禀报,说剑绣小姐前来送行。

一听到这话,蒋选娜和刘思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丈夫不着急了,是为了等这出。剑绣小姐是做什么的,她俩自然清楚,传闻剑绣小姐长得是倾国倾城,本是犯官之女,起先被发往杭州,后来因为吴大人大力鼓励青楼产业被福州的青楼买来成为整个福建的头牌,而且卖艺不卖身。吴思南虽为巡抚,但并没有强迫,而且剑秀小姐忧国忧民,对天下危局也是心急如焚,常有义举,比如那三家免费私塾,其实是剑绣小姐最先赞助开的,只不过有巡抚出面办方便些罢了。

吴思南一听说剑绣小姐到来,高兴的不成样子,刚刚稳坐钓鱼台的模样全然不见,直接跳了起来,亲自出门迎接。两位夫人有心阻拦,却也知道阻拦不住,只好作罢。吴思南一路跑到府衙正门,只见门前停着一顶小轿,两名轿夫、一名丫鬟站在边上,并不见那位剑绣小姐的影子。

作为堂堂巡抚,在自家门口,还是要保持仪态的,他没有抢到轿子旁边,只稳稳站于门口,等待那丫鬟通知轿子里的剑绣小姐。

可这个时候,丫鬟并没有去通知,而是盈盈朝吴大人走来,在距离吴思南还有两步的时候,停下脚来,道了个万福,然后说道:“吴大人,我家小姐听说大人要往宣府上任,今日特来送行。不过小姐刚刚吩咐,说有封信想请大人先行过目。”

说着,丫鬟取出一封信来。

“拿来我看。”吴思南伸出手来,丫鬟恭恭敬敬地走到前边,将信送到吴思南的手上。

吴思南的手刚一接到信,却发现里面有一块硬物,他撕开信封,先是抽出信来,然后向里面一瞧,原来是一枚金钗。吴思南微微一笑,将信展开,信上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大人此去宣府,前程艰险,但大人为了社稷,民女希望大人马到功成,此金钗乃剑绣贴身之物,望大人勿弃。奴家有心随同,无奈身不由己,今日一别,不知道今生是否还能再见,望大人珍重。

吴思南看到此信,微微一笑,女儿家的心思,他当然能够猜的明白。说道:“吴童,你跟满儿走一趟,去将多春园的鸨儿请来,就说我有事与她商谈。”

吴童是吴思南的亲随,一听这话,马上上前一步,说道:“是,老爷。”

“大人,你欲见妈妈所为何事呀?”丫鬟满儿用清脆的声音说道。

“自是为你家小姐赎身。”吴思南好不掩饰地说道。

“大人真愿为我家小姐赎身?”满儿用水灵灵地大眼睛望着吴思南。

“自然是真愿。”吴思南毫不犹豫地说道。

“我家小姐是犯官之女,流落风尘,大人真的不嫌弃,不怕耽误了前程?”满儿再次问道。

“剑绣小姐乃女中巾帼,她能不嫌弃本官,已是本官之福,本官怎敢嫌弃于他。”吴思南仍没犹豫,用肯定地语气说道。

“大人将我家小姐赎身之后,又欲如何?”满儿又行问道。

“小姐若是愿意,本官愿三媒六聘迎娶小姐为三夫人,若不愿意,也可为红颜知己,仍像以往那般,把酒畅谈。”吴思南说道。

儿点了点头,跟着又取出一封信来,说道:“这是我家小姐给大人的第二封信,请大人过目。”

“哦?”吴思南再次一笑,伸手将信接过,这次信中再没有其他,只有一张纸,将信纸展开,上面的内容是这样的——多谢大人愿为奴家赎身,此情此意,奴家永世难忘。妈妈曾许诺,如有白银五千两,就准奴家离去,妾存有私房,已够五千之数,大人持此,可派人前往多春园。

果然,在吴思南看信的时候,丫鬟满儿已经缓缓走到小轿之旁,拉开轿帘下摆,从内取出一个包袱来,然后又来到吴思南面前,将包袱呈上。可以看得出,包袱很是沉重,吴思南将信揣入怀中,接过包袱,打开一看,包袱里面装的都是一些金银细软,首饰什么的,这些拿到市面上,足有五千两。

吴思南倒也实在,把包袱系上,交给吴童,说道:“拿这些去多春园,交给老鸨,将剑绣小姐的卖身契换回来。”

吴童接过,答应一声,带着两名府上的随从赶往多春园。去了一会,便行赶回,包袱不在,在他手上的只有一封文书。文书交到吴思南手上,一瞧,确是剑绣的卖身契,于是吴思南将卖身契交给满儿,由满儿送到轿中。

到妓院赎人,吴大人和岳大人相比,明显实在多了,当初岳大人帮蒋杰赎人,根本就是开抢。

卖身契递到轿子之内,里面很快传出一个女子之声,“多谢吴大人仗义援手,剑绣感激不尽。今日剑绣便动身前往宣府,若是有幸,你我宣府再会。”

“剑绣小姐客气了,赎身之银自己的,吴某不过是让小人跑跑腿罢了,感激之言,实在不敢领受。小姐既然也要前往宣府,那你我就宣府再会。吴某现在就不耽误小姐了,小姐请便,吴某这厢也启程了。”

对于剑绣要前往宣府,吴思南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因为剑绣的父亲,当年就是宣府守在张家口的副将。因为喝兵血、吃空额被弹劾,这在明朝是重罪,直接被砍了脑袋,家中女眷被发配教坊司。剑绣现在想回去看看,也是无可厚非。毕竟原籍就在那里,是土生土长的宣府人,尸体就埋在宣府这边。

不过吴思南并没有邀剑绣一道前往,说什么路上可以有个照应之类的话。吴思南知道,剑绣性格刚强,而且还是将门虎女,武功不是一般的高强,根本不需要自己照顾。

但吴思南隐约觉的,剑绣这次前往宣府,绝不会只是想看看老家那么简单,似乎还有别的什么事情。

闲话少说,二人这次连面都没有朝,直接分头启程赶往宣府。不提剑绣,这一日,吴思南的仪仗,终于来到太原,在宣大总督崔景荣那里交割完毕,再行前往宣府就任。

第055章 皇太极的货物

吴思南来到宣府上任,还没等进城,本地的大小官员都已在城外等候,当然,除了官员之外,也少不得那些富商、巨贾。对于这等应酬,吴大人是来者不拒,把家眷安排到巡抚衙门住下,随后就和众人前往宣府城内最大的酒楼宣雅阁。

今天的宣雅阁已经被包了,官员、富人众星捧月一般将吴思南请到楼上雅间。宣府别看是边镇要地,但有句话叫做富贵险中求,所以来此做边塞买卖的人着实不少。这其中,以八位富商最为耀眼,他们的名字叫作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看那三个人的派头,连那些总兵、将军、知府什么的都要给三分薄面。

吴思南的记性很好,谈笑间就几乎将所有人的名字全都记了下来。寒暄的工夫,小二开始上菜,山珍海味是应有尽有。不过吴大人也是吃过、见过的,并不会把这些菜放在眼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从雅间外面走进来十几名长得妖艳的女子,这些女子似乎跟屋内的达官贵人很是熟悉,挨个的行礼问好。可是很快,别知府大人叫到吴思南身边,让吴大人进行挑选。

吴大人可是风流种子,经常前往烟花之地,明其名曰私访民间女子的生计。既然现在人家都把美人送到面前了,吴大人岂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快选了两个陪坐在自己左右,等他选完,其他的人才敢喊自己的相好陪坐。

很快,酒桌上的话题变成了风花雪月,吴大人精通此道,是侃侃而谈,气氛不是一般的融洽。

时间慢慢过去,眼瞧着时辰不早,知府大人表示,早已为大人在宣雅阁备好厢房,大人今晚可以在此下榻,同身边的两位美人畅谈一番琴棋书画。吴思南是婉言拒绝,但他拒绝的理由,没有令任何人质疑。他的理由很简单,家中的老婆是有名的母老虎,自己在外面逢场作戏,都会吃醋,闹出一些不愉快,要是敢夜不归宿的话,估计自己第二天早上回家之后,就别想活了。在此留宿的事,还是算了吧,改日少喝一点酒,时间尚早的时候,再和两位美人探讨琴棋书画也来得及。

吴思南光明正大地表示自己惧内,这样一来,大家都仰天打了个哈哈,谁也不会再劝。倒是有些与他同病相怜的,是跟着大吐苦水,反正酒也喝了不少,既然巡抚大人都敢坦言惧内,其他的人当然也不怕表露出来。

又少喝了一会,吴思南这才告辞回府,官员、商贾们又众星捧月般将吴大人送下楼去。

吴思南返回巡抚衙门,但他今晚既没有去大夫人的房间,也没有去二夫人的房间,只是让下人带自己到书房休息。躺在书房的榻上,吴思南就开始琢磨起岳肃让他来宣府当巡抚的目的。可以说,吴思南这一路之上,都在想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想出来。虽然今天看到宣府这里官员、商贾的嘴脸,可天下那里不是这般,岳大人让自己来,肯定不会是因为这事。

“鞑子是从张家口出关的,张家口归宣府节制,听说宣府的巡抚调去了辽东,现在岳大人让我来接任。岳大人的目的是什么,大人做事一向雷厉风行,如果知道这里面有官员和将领临阵逃脱,以他的个性,已经亲自动手,去把人铡了,再怎么说也轮不到我来办这件事。若是让我来统兵打仗,整顿边防,我上不得马、拉不开弓,对打仗这行,那是一窍不通,岳大人应该有这个眼力,不至于犯糊涂让我来做这事吧。”

就在吴思南冥思苦想的工夫,门外有下人传话,“请问老爷您睡了吗?”

“还没睡呢?什么事呀?”吴思南说道。

“是吴童回来了。”下人说道。

书童吴童,在吴思南走在半路上的时候,就让他先一步前往宣府一带,打听那里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封疆大吏,更该如此。他让吴童提前到宣府,就是想了解一下宣府这边官员的官声如何,哪个贪腐,哪个清正,地方风土人情如何?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在鞑子路径宣府时,这里都发生过什么事?

现在一听说吴童回来了,吴思南马上坐了起来,吩咐让吴童进来。

吴童进门之后,还不等请安见礼,吴思南就说道:“你小子赶紧过来,快点告诉我,来了这么久,都打听到什么呀。”

“回老爷的话,小的先是在民间打听了一下这里官员的官声,听百姓讲,这里的官员倒还不错,没有做过什么刻薄百姓的事情,不过跟商人走的很久。因为靠近张家口的缘故,时常有商人出塞与鞑子做生意,小本小利也就罢了,当时那些做大买卖的,都得和地方官打交道。军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小的并没有打听到,倒是张家口那边,听说是被鞑子屠戮了一遍,兵马死伤惨重,阵亡将士好像有上万人。后来,岳大人到京师上任的时候,路径宣府,宣府大小官员皆来迎接,而岳大人却没有和他们客套,而是直接去了张家口视察。岳大人到了张家口,好像也没说什么,没做什么,只住了一夜,次日便打道前往北京。也就是岳大人到了北京没几天,朝廷便下了旨意,调原先的宣府巡抚前往辽东上任,将大人调到这里。”吴童将自己打听来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思南听罢,点了点头,说道:“看来事情是出在张家口了,要不然岳大人来到宣府,连城都没进,便去了那里,回头进京就将这里的巡抚调走,不是为了张家口,还能为了哪里。张家口是边镇口子,守在那里的只有武将,今天宣府官员接风的时候,分守张家口的副将也来了。记得名字好像叫做田秀。看来这个张家口,我也得亲自去看看,否则的话,怎会猜出岳大人的用意。”说到这里,吴思南看向吴童,说道:“你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是,老爷。”

吴童退下之后,吴思南再次躺会榻上,“张家口,田秀,看来你的运气真不好呀,让岳大人给盯上了。也罢,就用你的脑袋,来换我的乌纱吧。”

一边想着,吴思南的脸上露出笑容,因为酒没少喝,很快就睡了过去。次日一早,还没等吴思南起来,就有下人通禀,有一位自称叫范永斗的,登门求见,而且还带了许多礼物。

昨天酒席之上,吴思南记得这个姓名,知道是一位富得流油的晋商,于是马上传见。

做为一个合格的商人,进门之后,范永斗只是寒暄,说了一些恭维的客套话,临走留下礼单,多余话,好似请求大人多多照顾的言辞,是一句没有。更没有要求吴思南帮忙做什么事。

其实礼到就行了,多余的话真的不用说,谁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吴思南看了一下礼单,确实十分厚重,起码要三千两。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这是有数的,吴思南其实还算是清廉,虽说有时也占在公家的便宜,当时收受如此巨额的贿赂,还是没有过的。

不过这一次,吴大人连“谢谢”都没说一句,便照单全收,甚至都没送范永斗出门,好像这一切都是应该应份的一般。在范永斗走后不久,又有人登门,来人是田生兰,他和范永斗一样,进门也就是寒暄、奉承一番,然后留下礼单离开。礼物的份量,也在三千两上下,吴大人也还是一样,一点也不客气,是照单全收。

送礼的客人,好像是已经商量好的,这个走了,下一个不出片刻,便即登门,这一拨拨的,从大清早一直送到下午太阳落山才算结束。来的人都多少,吴思南都快记不清了,每份礼物,大多都在三千两上下。毕竟送少了对不起你巡抚大人的身份,送的太多,也是因为当下无事相求,不便一次喂得太足,现在交个朋友,日后逢年过年,遇到大事小情自会加倍表示。而且,来送礼的也不仅仅是那些商人,各级官员也是纷纷登门,送来孝敬。可是,他们送礼的时间是和这些商人错开的,商人们集中在上午,官员们集中在下午。

这一天迎来送往,吴大人虽然不管谁来都没有亲自出门迎接和出门相送,可光在花厅里坐着,也实在累的够呛。车轱辘般的客套话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甚至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是老不容易挤出来的,更不要说是睡午觉了。这要换做是别人,估计能高兴的要死,可是吴大人却觉得实在难以受用。说句不好听的,这些东西,打死他,他都不敢去收,他明白,这些东西要是敢留下,自己的脑袋就得送给岳大人。

忙了一天,晚上想要和老婆吃一顿饭,结果刚刚坐下,就被蒋选娜和刘思婷一顿数落,说他来到宣府,竟然变了,还敢收受贿赂。吴思南是连忙解释,说自己也是迫于无奈,岳大人让我来,肯定另有深意,不和他们先打作一团,日后的工作不好进展。不过你们俩放心,这些东西,我会实打实的记录在案,明天就叫人将清单送到北京岳大人的府上。

听了这番话,两位夫人才算释然,夫妻三人吃了一顿安稳饭。吴思南也是说到做到,当下就让人写好的清单呈上,写成书信,派心腹之人送到北京。

在宣府城内的一座大宅院里,此刻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在场的人,都是今天给吴大人送礼的,宣府的总兵、知府大小官员,本地的富商、巨贾也是悉数在场。

这些人现在议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便是新来的巡抚吴大人。开始大家不知道吴大人的来意如何,各个是小心戒备,昨天的宴请,其实是探探吴思南的意思,见不是油盐不进的主,今天又送上礼物,现在礼物也收了,自然让人放心。

至于说为什么让原任的巡抚调走,换吴思南过来,其实仔细一想,也能想个明白。鞑子从宣府下的张家口出关,只一天时间就攻陷张家口,扬长而去,朝廷若不发火,那才见鬼了。这个黑锅总得有人背吧,田秀那里走了门路,把自己的罪责压了下去,但堂堂长城隘口,一天即破,别的人不追究,岳剃头还能不追究么,总得找出个人来。

以岳大人的身份,去为难一个副将,似乎太掉身份,为难宣大总督,好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那只有从巡抚或者巡抚里面选一个了。挑到谁,那是谁倒霉。可能是岳大人看巡抚大人不顺眼,给调走了,回头换上一个,意思肯定是要加强宣府的武备,以免再出上次那等状况。

既然是为了这事,那就是没事了,大家伙自然是优哉游哉,该怎么赚钱,还怎么赚钱,加强武备,那是巡抚和总兵大人的事,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