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边军-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历史有几千年,朝代有几十个。而在这几十个朝代中,公开卖官赎爵的只有两个朝代:一是东汉末的汉灵帝;二是清朝。所谓的公开卖官赎爵,就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卖官买官是合法的,是正当的。前者的公开卖官赎爵,只是到了东汉末年才出现,而后者的公开卖官赎爵是贯穿整个清王朝。这里只谈东汉末年的卖官。
那么,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卖官赎爵的现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谈一下汉朝的官员的选拔方式。大家要知道,整个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二部分。“西汉”的官员选拔,主要是由官僚们来推荐。那时候把推荐叫着“察举”。按照现在人们的想法,既然由官僚们来推荐,那肯定是推荐自己的人,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全部推荐去当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你这样想就太幼稚了。“西汉”初期,这方面皇帝是抓得非常紧的,凡是官僚们推荐上来个人才,皇帝都要亲自审查,不但要笔试,还要面试。现不合格的,马上清退,而且还要追究相关推荐者的责任。皇帝认为,把一个不合格的人推荐给他,是对他极大的侮辱和藐视,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凡是把不合格的人才推荐皇帝的人,绝大部分都要受到重责,轻者被骂,重者丢官,有的甚至要掉脑袋。但是同时也出现以下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皇帝严格把关,官僚们想舞弊(用人唯亲)又钻不到空子,于是,执行皇帝的命令时,积极性不高,常常不肯推荐。皇帝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这些官僚们不是东西,不得不将他们痛骂一顿。在被骂过以后,这些官僚才着手推荐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被推荐上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不错的。所谓的不错包含二点:一、凡是被推荐上来的人,都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二、由于皇帝有绝对的用人权,被推荐上来的一旦做官,基本上都对皇帝忠心耿耿,在他们心里,皇帝才是他们最大恩人,一切听皇帝的成了他们一生的人生教条。整个西汉王朝,由于皇帝有直接的用人权,文武百官对皇帝无不是敬畏有加。这对维护西汉王朝的稳定,起了绝对的、关键的作用。
西汉结束后,东汉又开始。东汉初的官员选拔方式,基本上延续西汉的那一套,表面上和西汉差不多,也一样的叫察举(推荐),也一样的由官僚们来推荐,但是其实质已经与西汉不可同日而语。后者与前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皇帝最后把关,而后者没有皇帝把关。东汉的官员选拔,一直到任命,全由官僚们自己决定。用谁不用谁,全由官僚们自己说了算,皇帝不参与(是无法参与)。由于没有皇帝参与监督,下面的官僚们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无不是选拔自己的亲朋好友。不管你有没有才能,不管你品德如何,只要你是官僚们圈子里面的人,都照样有官做。历史上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东汉初的官员选拔标准与西汉相比,作了一定的补充,其中有二条:一、要懂得感恩;二、要年轻。这二者是西汉所没有的。所谓的懂得感恩,就是要知道报答。当时规定,凡是被推荐的人,一定要报答推荐者。至于怎样报答,有一整套规则,其中有一条:被推荐的人一定要做推荐者的门生,对待推荐者要象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终身忠心耿耿,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报答对方。至于第二条要年轻,是考虑到那时候由于医学不达,人的普遍寿命不长,一般的活到四、五十岁就了不起了。在这种普遍人的寿命不长的情况下,官僚们在推荐人才的时候,当然要选择那些年纪轻的,而且是越年轻越好,这主要是考虑到将来的报答问题。因为年轻越轻,就意味将来的报答就越有保证。如果推荐一个六、七十岁的风烛残年的人去做官,说不定那一天就没了,就得不到报答了。如果这样,就意味着推荐人先前所化下去的投资就打了水票,这是推荐人不愿意看到的。从上面可以看出,用人标准的增加,并不意味选拔人才就更公道。只能说,增加一个标准,官僚们的利益就多一份保障。也就是说,所有的规则,都是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西汉时期,用人标准中没有“感恩”和“年轻”这二条,那是真正的推荐人才。而东汉的推荐人才,是假的。
东汉末年的王朝最大的特点就是:皇帝小,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公开卖官是从汉灵帝开始的.有人骂汉灵帝不应该卖官,说他把国家卖亡了。我倒觉得汉灵帝卖得对,而且卖得太晚了。理由很简单,汉灵帝如果不卖,官僚们就卖。东汉初期,官僚们就掌握了人才“推荐权”这个摇钱树,一直到东汉末年。这个“推荐”的过程,其实就是官僚们卖官赎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凡是有推荐权的官僚,都收足了钱财,几乎个个都成了富豪。正由于有巨大的利益作诱惑,官僚们都拼命地推荐和选拔,到了东汉末年,候选官员人满为患。东汉初期的时候,太学生(等着安排做官的人)只有一、二千人,到了东汉末年达到三万。如果东汉一开始,就由皇帝卖官,损失就不会有这么大。
正由于东汉时期,官员的选拔皇帝做不了主,久而久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官僚们心中是“只知有恩师,不知有皇帝”。也就是说恩师的威信比皇帝还大。到了东汉末年,皇帝成了空架子。而大官僚们的势力却日益强大,分分拥兵自立,成了割据一方的豪强。
东汉末年,在官僚们的胡闹下,皇帝威信全无(当官的心中已经没有皇帝)与钱财严重流失(人们的钱都送到官僚手里),汉灵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为了维护皇权,他不得不实行自己卖官的策略。他认为,天下的官,只有他自己来任命,才能树立皇威。可惜的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这时候天下的官员,早已成了各个豪强的门生和故吏,“亲情”和“利益”象纽带一样,已经把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什么力量也拆不开他们了,什么力量也控制不了他们了。所以,东汉的灭亡,官僚们要互主要责任。没有他们的拉帮结派,就没有后来的豪强割据,就没有后来的天下四分五裂。如果把东汉的衰亡归罪于灵帝卖官,是不公道的.汉灵帝不过卖了几年的官,不可能因此而亡国。后来的清朝也同样的卖官,而且一开始就把卖官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卖就是几百年,为什么没有出现一卖官就亡国的现象呢?说到底,是官僚们自己就不是东西。这些官僚们如同象蛀虫一样,把整个东汉王朝蛀得体无完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汉灵帝卖官,恐怕也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
………【致读者的一封信】………
在都尉看来,任何一个现代人到了古代他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毕竟古代和现代对比,不管是在人的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就比如现代人无法理解田横的死士一样,你已经报仇你还自杀干什么?
再比如文献记载说古代的贞洁烈妇,在守寡多年将儿子养大之后,他就会去丈夫的坟前上吊自杀,亲朋好友不但不制止还敲锣打鼓的为她送行,这些都是真实的文献记载,但我们能理解吗?
在现在资讯达的时代,普通人有一些小聪明都很正常,但要说他们一定比古代人优秀,到了古代就有什么一定优势的话,都尉觉得还真不见得。
都尉笔下的刘武是一个从军多年没什么文化的老兵,他不是历史学家,到了东汉末年要很长时间才会知道他处在什么地方。
现代的战争理念在古代真不见的有用。
作者都尉曾经在蒙古边境当兵八年,在那里听了很多草原上戍边汉人的故事,都尉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以这些故事为主线,写一本重生的历史小说。
都尉对于一些地理知识真不是很明白,所以刚开始都尉也只是想以游戏的方式来表达故事。
不过都尉错了,《汉末边军》虽然受到很多读者的认可,但都尉觉得那本书严重偏离了都尉的本意。
所以在那本书进入**的时候都尉写了这本《大汉边军》。
在都尉的构思里。
猪脚是拥有现代思想的现代人,那他开始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他根本不会对古代的事情有什么深刻的认知。
可以出现搞笑,可以出现出丑,但这些都是建立在没有战争的情节上的。
一旦进入征战,都尉就必须要严肃下笔,这不仅是都尉的一种习惯,更是对曾经战死边疆的那些戍边将士的尊重。
猪脚的现代乐观性格和对古人的漠不关心必须要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才会改变。
毕竟在现代生活这么多年要让他一下子接受古代的生活方式,明显有些强人所难了。
金手指会开一些,但不会太多,猪脚加入这个时代一定会引一些蝴蝶效应。
如果没有蝴蝶效应那在都尉看来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毕竟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
最后都尉也说一下,
现在写的毕竟是商业,那里面肯定有很多歪歪的情节,不过主要的故事构架却是以真实的故事为主。
但不可否认这些故事情节完全不是一个时期的,都尉会尽量避免漏洞的出现,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此致敬礼!
都尉
2o11年9月16日
………【汉军编制】………
东汉军制及军需:
东汉军队为部曲为基本单位,每曲5oo人,二曲1ooo人为部,二五制。部上设营编制为5ooo人,二营为军。曲下设5屯,每屯1oo人,屯下设2队,队下什和伍。
伍设伍长,什设什长,队设队率,斗食。屯设屯长2oo石,曲设军候秩6oo石,部营设司马千石,可领兵作战。督尉(仅边郡设置)比二千石,校尉,中郎将以上皆二千石。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杂号都尉(骑都尉)-杂号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杂号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他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升城督,负责攻城的官(临时)
司马是将军属下各部校尉的副职,如该部未设校尉,则由司马统领。“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2。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都尉与校尉属于同一级别,为军中一部的长官,故司马也是其副职,代理司马职务者称“假司马”。
司马统辖的兵数约在千人左右,有时也有的
将军
1。杂号将军,如讨逆奋武等。
2。镇边将军,如镇北镇东等。
3。征边将军,如征南将军等。
4。前后左右将军,(不常设)
5。卫将军
6。车骑将军
7。骠骑将军
8。大将军
兵种
步兵营,主要武器,长矛。长戟,环手刀,手戟,盾牌。(戟是步兵对战骑兵主要武器)
射声营,主要武器,蹶张弩(仅禁军和边军配置)射程2oo步以上。每步约1。4米。步长弓射程1oo步左右,环手刀。
三石弩约射189米,四石弩射252米,以此类推十石弩的射程可达6oo米以上”。那么大黄参连弩的射程将会更远。也正是由于汉弩射程的增大,在射击技术上又明了用脚踏弩而张之的蹶张技术。汉代弩机的望山上又明了刻度,“它的作用如同近代步枪上的标尺,射者可据此控制镞端的高低,找出适宜的射角,以便准确命中目标”。这样以来便大大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与杀伤力。汉代以后弩开始走下坡路,唐宋以后至明代便逐渐地退出战争舞台。
骑兵有屯骑营,(汉武帝时为骁骑),越骑营,长水营(匈奴,乌桓胡骑),其中越骑配臂张弩。近战武器有环手刀,手戟,长矛,长戟,马槊。
另有斥候?,辎重营,兵曹营(壮丁运送粮草―)
汉武时期5万骑兵征3o万壮丁运送粮草辎重,消耗非常。
军费
一金(斤)1oooo钱
按晋初物价,一匹绢帛值一千二百文铜钱,五匹仅六千六铜钱,而汉朝十金
缣:缣;即今之绢也,汉以后,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或作货币
战马=匹/2~1o万钱
好马=匹/2o万钱以上
牛=头/4ooo~8ooo钱
猪=头/6oo~18oo钱
羊=只/3oo~5oo钱
军犬、猎犬=只/12oo~2ooo钱
军用剑=把/7oo~9oo钱
军用刀=把/66o~8oo钱
弓=把/5oo~6oo钱
弩=把/2ooo~2oooo钱
弓箭=枝/1o钱
弩箭=枝/9钱
盔甲=套/68oo~82oo钱
马甲=套/71oo~86oo钱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合422o钱/年;
每个士兵耗食盐=3升/月,3。6斗/年,合144钱/年。
每个士兵衣物=34oo钱/年
每个士兵每年生活费约8ooo钱
每匹战马耗粮=3。3石/月,39。6石/年,合792o钱/年。
安葬费=人/34oo钱
将领抚恤金=人/1o~6o万钱
食物类:
主食:
1石=1斛
1石米=17~2o公斤左右,1石稻谷=13~15公斤左右(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用?十八斛";,是指三百日的干粮用米十八斛,正好是日食米六升。可见,对于一个成年劳力来说,一天口粮是每日六升。)
一斗等于十升十斗等于一石
晁错“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粱米(优良小米)=石/4oo钱左右
黍米(黄米)=石/3oo钱左右
大麦=石/22o钱左右
粟米(小米)=石/22o钱左右
谷=石/22o钱左右
豆豉=石/5oo钱左右
1o斤肉≈1石谷(有记载1o斤肉合1石谷的价格)
副食:
醇酒=斗/5o钱
米酒=斗/3o钱
行酒=斗/1o钱
饼=册/3o~5o钱
牛肉=斤/2o钱
猪、羊肉=斤/14~16钱
盐=石/8oo钱
《汉书食货志》记录了秦汉时期黄金一斤值万?;一斤十六两;即金一两625?。金银比例;优质银朱提银1:3;其他地方的银1:5。
《续汉书卷28》注引《晋书百官志》总结了殇帝延平年间的俸米;其中中二千石72斛9ooo?;东汉中后期每石粮也就百三四?左右。
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用?十八斛";,是指三百日的干粮用米十八斛,正好是日食米六升。可见,对于一个成年劳力来说,一天口粮是每日六升。
汉代边塞吏卒的口粮和日用衣物
一般人口一家只有二三十亩,一亩之收不过一石
………【今天孩子出院了,请假一天】………
孩子病可算好了,
请假一天明天更新!
………【第一章卖身葬母】………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或者等待死亡的到来!
“嘟~!”
凄厉的号角声响起。
战鼓在鼓手的鼓槌敲击下出一阵阵沉闷的声响,犹如催命的阎罗在向战士出声声召唤。
“咚~!”
“咚~!”
“咚~!”
沉闷的鼓声贯彻天地,鼓声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在鼓号的交辉下,旷野上的两支队伍正在做着战前最后的准备。
一群乌鸦和草原上的秃鹰在战场的上空盘旋,他们在等待不久就要到来的美餐。
一阵寒冷的北风吹过,战旗在北风的呼啸之下出咧咧的声响。远处几株落完了黄叶的枯树和地上那枯黄的野草,都预示着秋天的过去。
天空中厚厚的云层遮蔽了微弱的阳光,天地间呈现出一片昏暗的黑色,至少在刘武的眼中,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昏暗和死灰。
在一面绣着“汉”字的黑色大旗下,一身破旧麻衣的刘武将手中的木枪狠狠的紧了紧,他的目光死死的盯着百米之外的队伍。
他的对面是一队三百人的骑兵,而他所在的阵营是一支过千人的队伍。看了看身边壮实的邓虎,直到现在他还有一种活在梦中的感觉,直到握住木枪的手因为力量的原因传来一阵阵的痛楚,才能让他觉得他是活在现实之中。
他根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确切的说来自于后世一个叫中国的地方,他是一名军队的士官,在一次抗洪抢险中因为劳累过度,一觉醒来就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现在算起来已经两天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