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漂日记:四九城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气,见面打招呼加微笑,可是这种客气总是让人感觉不到一种亲切感,有一层隔膜,大家好像都在互相提防。想想以前上学的日子,大家一起扯淡一起狂熏海侃,一起你妈他妈去你妈,谈这个聊这个,言谈之间是粗俗流氓点,可是感觉亲切,不寂寞。
我住的地方,不能上网,就算用无线网卡也上不了网,信号为零,有的时候用手机打个电话都得喂喂半天,信号的强度绝对不强于在地铁上。我在这个小屋子里唯一能干的事就是看书,用看书来解闷打发时间,要不然就是码字。电脑的单机游戏早就玩腻歪了,况且我对电脑游戏天生有一种拒绝,再好的游戏,一个礼拜准够。对了,还有抽烟,有时候我认为抽烟也是一种消磨时间的好方法,一根烟五分钟,真应了网上的那句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我原来认为躺在床上看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看累了就喝口水抽根烟,可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由原来的看书变为了被看书,看书已经成了消磨时间最好的方法,被动的看书很能让人越看越郁闷,看了十多页再看看表,妈的,半小时都没到。休息一下,喝口水再看书,直到看到文字吐血为止。给朋友打电话那是长途,花不起的钱,你不能天天打;出门逛街,就得消费你少得可怜的工资,况且还是一个人。只能待着,待着就得看书,看吧,一天除了上下班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在看书。
前几天,我把米兰·昆德拉的《好笑的爱》看完了,里面是七篇短篇,看完之后顿时让我感觉到了人生其实是荒唐的,老米把人生解构得体无完肤,再想想我现在的生活状况,我顿时瘫软了,不知所错,特慌,巨晃。
寂寞寂寞,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为什么感觉如此寂寞?物质上我们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里最丰富的,可是论精神,我们似乎还不如以前人。现代人都在时刻感觉寂寞在威胁我们,那么过去的人呢?再过去的人呢?没电,天天点着蜡烛,天擦黑就困觉,我们比他们更寂寞吗?
物质上越丰富越让人感到寂寞,这显然是不对的。寂寞不寂寞的,其实就是一种心境,就看你是否能想得开,能自得其乐。然而,有些事说着容易做着很难。说,就是上下嘴皮一张一合,做,就要一点一滴一丝不苟了。
寺庙里天天念经打坐禁欲的和尚道士们,他们寂寞不寂寞呢?这可能只有他们知道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些出家人。
——为什么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txt小说上传分享
6、理想不是请客,但得吃饭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一段话,我已经记不全了,大概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点点点,不是温良恭俭让,不是什么什么,是一个阶级怎么另一个阶级。虽然毛主席说的话我不能一字一句背下来,但是想说什么我理解了。毛主席的这段话可以用他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来进行概括,革命是血腥的,不是描眉绣花。我站在巨人的肩膀头上发挥一下:理想不是请客,但得吃饭。
今天,我被我公司的老总找去谈话,聊些理想的东西,聊些空洞的东西,聊些精神上的,非物质上的,让我很不爽,所以我想改用毛主席的话加上自己的东西去反驳一下他的观点。有理想是好的,但是不能因为理想连饭都吃不上,实现理想的前提是要吃饱饭,理想不是你用你的理想来请我的客,把你的理想变成我的理想,况且还是我买单。如果连饭都吃不饱,每天两眼发绿,走路发飘,蹲旱厕省饭票,还何谈理想?理想,你的理想靠我们员工帮你实现,我们可以帮你,但是我们是打工的,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吃饱饭。
我在半个月前,找了一家做能源网站的公司,私企,一个月一千七。第一个星期是维护网站,发资讯图片视频,第二个星期是办他们的每日能源日讯,和半个月一出的能源*杂志。这两个工作分别分属不同的部门,第一个工作是网络运营部,第二个工作是产品制作部,虽然部门不同,但是工作都是相通的,复制粘贴校对格式和符号。这让我很是失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网络编辑和产品资讯编辑吗?我不知道,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如果这真是所谓的被冠名的编辑干的活的话,那么我很失望,用《天下无贼》里面的话讲,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今天老总找我谈话,问我有什么理想?我随口说想办个杂志。老总问我有什么困难就说,我说,现在我只想租上次卧。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可是他马上转移了话题,聊到了他上大学怎么样怎么样,又因为我是沈阳的他是哈尔滨的,就话里话外说自己要在公司培养一些人。这明显是要拉拢我,没有腐蚀地拉拢。说实在的,我就是一打工的,干吗非叫我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再干些别的?他还说这个公司不是画大饼,而是实打实。实打实想要人,就要拿钱说话,没钱,全白扯。我不能说我就是人才,但是叫我干这个活我肯定是屈才了,复制粘贴初中生都会干。我每每中午在单位附近学校食堂吃完饭,看到食堂贴着一些兼职的工作和工资待遇,我都会不禁感叹,兼职都他妈比你给的多。
谁的理想请我客都可以,但不可以叫我买单,因为我要吃饭,而且我要吃饱饭。老总盯着员工,员工其实也在揣摩老总,光谈敬业和杜拉拉精神不实在,怎么让自己的员工实现价值并获取他应得的回报才是实在。作为一个求职者,我也会考虑这个公司有没有前途,上班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不乐意都不能成事。老总一个劲开空头支票,总是让我时不时想起老蒋,开空头支票,你还比老蒋差点。
我是学自动化的,工科。我懒,不爱去钢厂电厂不愿意下车间,那也不是我愿意干的事。我喜欢文科,不光上学轻松,上班也轻松,写写东西骗骗钱,用笔头讲个故事,不用溜达一千七八,至少的。所以,我来到这个公司,干起了被冠名编辑。
我不是一个不愿意给公司出效益的人,但是我在北京考虑工作的前提是,我能不能达到温饱。如果连温饱都达不到,谁会拿着死工资帮老总实现理想?要是拿那么点钱还越干越来劲,纯属脑袋被门挤过被车轮子碾过。死工资,干多干少都一样,何来激情?年轻人就应该有激情吗?加班不给加班费,吃饭交通没补助,这都可以,可是上班还得自带电脑,没电脑是不你们公司就不要了?
马云这个世上只有一个,想做大就要有别人没有的东西。现在不是“十亿人民九亿侃的”改革开放初期,没有本事没有技术,永远都是瞎折腾。这个公司办网站没广告没商机,资讯都是引用别的网站的,开个博客写个东西还得内部人员,完全地赔本没吆喝。这是自娱自乐,自娱自乐只能自我安慰,最后钱折腾没了,也就歇菜了。你的理想,屁吧,一股烟散去,味都没有。
公司要想做大,得认真,有自己的东西,可是这个公司却一无所有。它有的只是理想,理想乌托邦,能实现吗?干什么都得有原则讲究方法,不能胡搞嘛,搞什么搞?思想洗脑不如物质洗脑,在北京混,还是外地人,难道还有比缺钱和看不到前途更可怕的吗?我很久就不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了。
7、安得广厦千万间?
以前没来北京的时候总是听人抱怨北京的房价,说北京的房价如何暴涨飞涨猛涨,已经超过了警戒线,说全中国的房价都存在着泡沫。当然,听到大家这么说,感觉说得真对,真解气,虽然没有什么大用,只是抱怨了一下,可是还是听着舒服,说出了人民的心声。房价固然存在泡沫,房价固然很不正常,但是我现在突然感觉到,北京的房价高也有点好处。辩证地看问题,就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现在北京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去,没几年北京就没有下脚的地了,在地铁里在公交车上,我很难听到真北京话,取而代之的则是假北京话和外地话,有些外地话让我听着顺耳,有些就很让人别扭,尤其是南方人说的话,说普通话倒让人感觉舒服些,不说普通话真让人难受,尤其是北方人听着,不知道的以为哪来的鸟人说鸟语呢。北京的外地人之多,让人感觉这都不是北京了,是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楚。
我虽然是外地人,可是感觉北京的外地人素质忒低了,尤其是一些南方人和农村人,你甭管住哪,你不能随地大小便不是?我住的那个地方叫吴家村,如第一篇所述。走在村里,你要是不小心再小心地低头,很有可能踩得一脚的大便,逢上是陈年老便算你运气好,要是新便,不光味大还粘脚,叫人怎么感觉怎么恶心。本来咱们外地人住的地方就够差劲的了,咱不能再破坏咱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吧?大家为什么不能互相爱护点呢?自己就不嫌难受吗?我是沈阳城里的人,我是受不了,可是不管怎么说,你能受得了也不能这么干啊,咱是客人,占着人家地方给人家交通添堵就够不好意思的了,还给人家卫生也造成影响,够意思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没错;可是人第二宝贵的应该是脸面了吧?脸都不要了,何来素质?没有素质怎么在北京实现梦想呢?光有实力没素质吗?在我看来有实力的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就是没受过高等教育也知道,素质决定了一些机遇。
我想,北京本地人都讨厌透了这些没素质的外地人了,地铁上不先下后上,室内公共场合吸烟,有妈没你妈的教养。这就聊到房价上来了,北京的房价要是不那么贵,随便的一个人想买就买,那么北京该多挤多乱?这么多没素质的人不跟疯狗似的狂买房子吗?那么北京还是北京吗?得多给中央出难题?那么多没素质的人怎么能创造出北京的良好形象?首都,无从体现。
房价高固然存在泡沫,固然是不对的,肯定有问题,全国人民齐声反对抗议也是正确的。不过,单对北京这个城市而论,房价要不高得多少人买得起房子?得多么挤?得多少没素质的人长期在沙家浜扎下去?着实不好说。从这个角度上看,北京房价过高,高得异常还算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强者和高素质的人留在北京,让弱者和低素质的人滚蛋。
人在这个社会的强弱的体现从现在看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有钱的就是强者,这不是拜金主义,赚钱的多少很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如果靠打架体现靠声音洪亮高亢体现那就成原始社会了。有金钱的人未必都有能力,可能是靠着家境;有能力的人未必也都有钱,很可能是怀才不遇。可是总体上看,金钱还是和实力成正比的,有多大本事赚多少钱,谁下生就富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谁也别抱怨,都是一个规则,谁让你玩不明白呢?
从上一段很容易推断,大多数有实力的人都是有钱的人,而有时候素质是可以用金钱来买到的。举一个例子,你是大老粗,你有钱想开公司,你雇佣的人毕竟要一些高素质的人,这样,虽然你没有素质,但是他们的素质你可以买到,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跟这些人待得时间久了,你本人的素质也会得到提升。
我的观点到这里已经明了,房价高就造成了强者和素质高的人来买房子,让弱者滚蛋,而强者是拥有金钱的,素质又可以用金钱来买得到。所以,汰弱留强,这样北京才不会成为低素质的北京和人口众多的北京。
这么看来,在北京房价高还真有点好处。安得广厦千万间?中国历史上的首都,哪个不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呢?都想像苍蝇奔狗屎那样奔着北京,成么?况且北京不是狗屎,是寸土寸金的北京。
8、北京作家代表队
一个礼拜时间,把老舍的《骆驼祥子》看完了,这是我很久就想看的书。在我知道的作家里,我比较偏爱北京的作家,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他们的语言亲切自然,谈不上雅,但是也说不上俗,可能跟我也是北方人有很大的关系。在读北京作家写的书的时候,我看到了北京语言的更新和传承,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是老舍王朔。其他的比如王小波石康等,不能说不是好作家,而且王小波在文学的成就还不小,但是我总感觉没有代表性,即使有代表性,仅仅是代表了自己的风格,却没代表北京风格。
在老舍王朔俩人里,老舍的作品我读的少,但是不能说老舍没有代表性,他的语言是扑面而来的老北京话,对于我这个沈阳人来讲,看他的书遇到有些老北京话立马就认了生,在我在北京待的这些日子里,我一句这样的词都没听到过,也许是和北京的外地人太多有关系,可是我想,即使是北京人也未必就真能理解那些词的真意。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下的,可谓深知老北京话,在他的小说中那老北京话随处可见,跃然纸上,给人感觉活泛。王朔则代表了新北京话,是解放后北京话的代表,又是一种风格,可是虽然词不一样了,但是本质还是相通的。老舍和王朔的共同点在我看来都有市井气和灵活劲,而且写的都是身边的生活。
我喜欢看那种描写小人物生活的小说,感觉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却又写不出来,而老舍和王朔正好弥补了这个遗憾,所以他们的小说卖得好。卖得好不是说他们写的有多么深刻,深刻谈不上,他们都不是思想家,不是思想家又不是说他们没有思想,他们小说中人物在闲言碎语中还透着思想,这思想是平民化的,所以老百姓喜欢。都是写我们这些老百姓小人物的生活,我们当然感觉亲切了,替我们人民说话的作品,我们人民就喜欢。太深刻太思想的是给知识分子看的,我们不是知识分子,我们只是人民,是小老百姓。
在我看来,自从老舍和王朔之后,北京的作家里似乎就没有了代表,能勉强看作代表接班人的也就是孙睿了,可是孙睿的作品与前两位相比显得稚嫩了一些,不过孙睿还年轻,假以时日会成为北京代表队的又一位代表的。老舍王朔,再算上孙睿可以看成是代表了三代北京人,他们写的也是三代北京人的生活,老舍是老北京,王朔是新北京,孙睿是新世纪的新北京。可能这三位并不想成为代表,可是正是这种漫不经心发挥了优势,悠着写悠着写写出了代表性。
北京作家有北京作家的共通性,而这共通性恰恰依托的就是北京的文化和底蕴,如果没有这些,北京的作家很可能散了,不成气候。写到这我想到了沈阳的作家,在沈阳作家里根本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也没有能代表沈阳文化的,这让我感到很可惜,东北的语言也是很丰富生动的,为什么没出一两个好作家呢?我真希望沈阳的作家们加把劲努努力,多出点好作品,也让东北话沈阳话火一回。
北京的作家有优势,他们借着地气,借着首都,所以一些方言能让全国人民接受,要是来一新疆作家用新疆话写东西,一般人还真接受不了,还得翻译,不知道的以为英译汉呢。这就是地域上的优势,北京的作家们不承认也得承认,这确实是你们的优势。
我说的这些都是我的个人意见,也是我的看法,瞎聊胡说,咱也不是作家,咱就是一平头百姓,可是百姓也得发言也得说话。在如今有钱有势的人占据着话语权的年代里,大多数老百姓选择了沉默,主动当起了沉默的大多数,可是我不会,微言也会出大义。
来北京的这么些日子里我一天光为口粮忙活了,跟个牲口似的,上班进地铁出地铁,下班进地铁出地铁,感觉北京除了地铁没别的一样。可是我来北京不是为了这些,为的是它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来的,说不准哪天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了呢?可是从现在看来,希望很渺茫。到了北京,却跟北京的文化接不上头,跟个和组织失去联络的养伤的红军战士一样。
有时候人活着还真得自个对自个好点,要不然?为之奈何啊?
有点聊跑偏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9、city of“不定”
每逢休息日我都要逛逛北京城,加深下对首都的了解,其实本没有必要这样,来北京是来学本事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旅游度假的,可是我却每个休息日必出门。我这么做当然有自己的小心思,我得把北京城逛熟了,以后回沈阳也能有点谈资,北京毕竟算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在北京有日子了却不知道北京有什么,丢人。
我对北京说实话是一点感情也没有,就像到了一五星级的酒店住着,虽然好但是没有家的感觉。北京就是给我一这个感觉,走在哪里都是这样,南锣鼓巷也好,烟袋斜街也好,后海也好,鼓楼也好,看着是那么透着历史的气息,可是我总是感觉没有归宿感。归宿感很奇怪,沈阳虽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在大街上闭着眼睛溜达都嫌烦,但是毕竟是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北京求一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