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雍王-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以为不妥。陛下乃是独子,独子不可为人之嗣,陛下继承皇位之前,也没有说要过继给孝宗皇帝,前番之论,不知道至兴献王于何地?陛下当兴王为皇考,尊孝宗皇帝为皇伯父,上可慰兴献王在天之灵,下可安天下人之心。”

    说话的正是张璁。张璁被嘉靖安排在礼部之中,对这一件事情,很有发言权,他虽然不支持现在说这个事情,但是却不得不跟上嘉靖的节奏。

    杨廷和怒斥道:“荒唐,张璁乃媚上小人。”

    很多时候辩论是没有意义的,矛盾的本就是立场问题,屁股问题。杨廷和与张璁辩论很多次了,虽然嘉靖元年的争论,杨廷和胜利了,但是为了这个问题,嘉靖私下没有少造势,所以杨廷和根本不用辩论,就可以知道,张璁想说什么。

    根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但是杨廷和觉得张璁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当皇帝的走狗,失去了读书人的体统,的的确确是一个无耻小人。

第七百二十八章杨廷和之死二() 
第七百二十八章

    杨廷和之死二

    一场朝会不欢而散。

    这一件事情仅仅是开始。随即嘉靖下旨追封兴献王为兴献皇帝。并称兴献皇帝为皇考,称弘治孝宗皇帝为皇伯父。

    杨廷和二话不说,就封还圣旨。

    杨廷和封还圣旨之后,,立即命令仆人回家收拾东西,杨廷和也将杨慎叫过来,说道:“慎儿,我没有想到,当今对我的恨意如此之深。”

    杨廷和不用将事情告诉杨慎,杨慎也就知道了。

    毕竟杨慎翰林院出身,消息再灵通不过了。

    他明白,如果杨廷和没有说辞职的事情,杨廷和派系还能支撑杨廷和,但是杨廷和已经决定走人,只差手续的时候,杨廷和身后的人,立即开始分化了。

    各大头头都在为杨廷和走后的首辅之位努力的。他们虽然还尊杨廷和为首领,但是心中的小九九,打得很响。

    本来嘉靖的权威在四年之间已经树立起来了,杨廷和要走,下一任内阁首辅,绝对不能不考虑嘉靖的意见。

    所以想做内阁首辅的人,都会留上两三分力气。

    这个时候杨廷和是最虚弱的时候。

    “父亲,还是赶快上辞表吧。”杨慎说道:“君心如此,父亲还留恋什么啊?”

    “不是我留恋什么,而是陛下绝对不还放过我的。”杨廷和说道:“慎儿,你辞官回乡吧,我杨家终当今之世,不要再出仕了。”

    杨慎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杨慎是一个内心极其骄傲的人,他虽然知道父亲当过能首辅,儿子再想内阁首辅,不,即便是普通阁臣,都会很困难的。

    但是杨慎相信自己,他有生之内,绝对会坐到那个位置上的。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会因为今日之事,断绝仕途。

    让他在乡下,碌碌无为一生,杨慎绝对做不到。

    杨慎问道:“父亲,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杨廷和说道:“办法?”

    杨廷和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外面说道:“阁老,黄公公来了。”

    杨廷和让杨慎躲在屏风后面,黄锦大步走了进来,好像是螃蟹一样,横行霸道。说道:“杨阁老,陛下让咱家传一封手诏,还请杨阁老看上一看。”

    杨廷和接过一看,与上一封圣旨一个字也不差。杨廷和匆匆写了封还的条…子夹在里面,递给黄锦说道:“请黄公公转交给陛下。”

    黄锦打开一看,他猜到杨廷和会这样做,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如此干脆。

    黄锦“啪”的一声合上奏折说道:“杨先生风骨,咱家还是很佩服的,不过有些东西,还是要想清楚之后,再写啊。”

    杨廷和说道:“我已经想清楚了。”

    “陛下的意思,杨阁老还不明白,阁老想平平安安回家,将你们杨家还是官宦世界,就这样做,不过不想”黄锦冷哼一声。

    黄锦是特地来看杨廷和的。

    当初嘉靖刚刚登基的时候,宫内宫外可以信任的也不过三五个人而已,就是黄锦,与陆炳几人。

    那个时候嘉靖眉头睡觉枕头都放着一柄长剑,唯恐半夜起来,杨廷和要来行废立之事了。

    毕竟正德的下场在哪里放着的,嘉靖可不敢掉以轻心。

    这种恐惧,黄锦现在还记得,他今个过来,就是为了出一口恶气。

    “祖宗家法,宦官不得干政,你不明白,这里是内阁重地,岂是你这个阉人能够来的吗?”

    杨廷和声色俱厉,一顿训斥好似雷霆。

    黄锦立即连滚带爬的离开了,他离开之后,忽然想到,杨廷和已经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我怕他干什么啊?

    黄锦很想回去臭骂杨廷和一顿。

    但有一种都东西,叫做积威,即便杨廷和到了这个地步,黄锦也不敢轻易冒犯杨廷和。

    “怎么样?”嘉靖一身道袍,手中有一根拂尘,轻轻一甩,好像是神仙中人,盘膝坐在一个几乎等人高的大丹炉前面。没有睁开眼睛。

    “皇爷。那老儿不识时务。”黄锦说道:“依旧将皇爷的圣旨封还了回来。”

    嘉靖猛地睁开了眼睛,轻轻一笑,说道:“有的人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去再给他写一封,如果他准了,朕就放他一马。”

    黄锦说道:“是。”、

    当黄锦走后,嘉靖愣愣的站了一会儿,说道:“给陆炳传话,可以开始了。

    第三次封还诏书的时候,杨廷和依旧做好了所谓准备,他已经让杨慎先出城,如果真有了问题,也不要被牵连受死。入侵问题不大,只是罢官的话,就来接家眷回乡。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刚刚一上朝,就一本又一本奏折送上案头。

    “臣有本,弹劾内阁首辅杨廷和,十大罪。”

    “臣有本,弹劾内阁首辅杨廷和,结党营私,霍乱朝纲,”

    “臣有本,弹劾内阁首辅杨廷和,授受藩王贿赂,在前朝收过宁王的,在当今收过雍王的。”

    似乎一夜之间,对于杨廷和的弹劾,成了时髦之事。仅仅是弹劾杨廷和本人的奏折就已经丢满了,嘉靖的御座之前。

    嘉靖说道:“杨先生,你有什么好说的?”

    杨廷和的记性很不错,这是他读书的秘密武器,可以说,这些奏折,在杨廷和耳边过一次,杨廷和就记住的七七八八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杨廷和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辩解。

    因为写奏折的人,非常的厉害,凡是到了叙事的时候,就会大段的抒情。根本没有多少细节,直接一口要定,似乎便是事实一样。

    轻重拿捏的准确无比,让人即便是想辩驳,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来。想自证也不知道该怎么样证明。

    写这些的人都是老手。

    杨廷和很明白,他即便是反驳清楚也没有用,因为想对付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上面那一位。

    杨廷和说道:“臣无话可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臣以为,杨廷和有如此多罪,当下诏狱。”陆炳忽然出头说道。

    一时间连弹劾杨廷和的人也吃惊非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杨廷和会有这样的下场,心中不由的多出了一些兔死狐悲之感。

    很多人奏折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锦衣卫上门打过招呼了,如果不写,就记住你了。甚至锦衣卫还写好范文,让他们参照。

    他们本来杨廷和即便是被弹劾,也不过是罢官而已,或许他们自我安慰这一点。但是杨廷和居然说要下诏狱。

    一时间,他们又想起正德时代,被钱宁等人统治的恐惧。

    一时间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反对,嘉靖已经准了。立即有数名大汉将军,将杨廷和压了下去。

    一时间朝鲜都处于震惊之中。

    嘉靖不给他们缓过神来的机会,立即退朝了。

    不过有些事情,不会因为退朝而结束的。

    一封封营救杨廷和的奏折,从京师各部之中传递到皇宫之中。

    嘉靖看了几本,说道:“看来杨廷和还挺得臣心吗?”

    杨廷和为内阁首辅这些年,还是有政绩的,很多人认可杨廷和的作为,与杨廷和同道之人,也不少。

    不过让所有人纷纷上书的原因之一,就是兔死狐悲。

    一个内阁首辅,说下诏狱就下诏狱,那么将来嘉靖不喜欢其他大臣该怎么办啊?即便是为了今天他们的待遇,他们也必须上书营救。

    嘉靖没有看到这一点。不过他对杨廷和在文臣之中的影响力,感到深深不安。原本杀他的心思,变得坚决起来。

    嘉靖说道:“陆炳。”

    陆炳说道:“臣在。”

第七百二十九章杨廷和之死三() 
第七百二十九章

    杨廷和之死三

    嘉靖说道:“去待朕看看杨廷和,代朕问几个问题?”

    陆炳说道:“是。”

    诏狱之中,

    似乎诏狱并不如传说之中那么恐怖,牢房是一个单独的单间,其中有桌有床,床上的居然不是稻草,而是铺盖。

    一般百姓都住不起这样的房间。

    可惜这样的房间都有几件,都是用来安置大有来头的客人了,毕竟成祖的时候,常常有大臣在诏狱待了好几年,十来年之后,继续当大官。

    所以这些狱卒们都学乖了,不到盖棺定论,从不敢对这些大有来头的人怎么样,从来不会将他的请到隔壁去。看看隔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但是一旦结果下来,这位大有来头人翻不了身了,他立即就会从所有人尊重的对象,一下子变成了所有的银子,会活动的银子。必须让家里拿钱过往这里填,有钱有好的生活,没有钱,就让他尝尝诏狱的滋味。

    陆完就在这样一个牢房之中。

    陆炳在杨廷和的牢房之外站定,看着杨廷和,身后立即有人将椅子放在陆炳身后,陆炳说道:“杨阁老。”

    杨廷和此时正在打坐,他缓缓的睁开眼睛,看到了陆炳,说道:“原来是陆大人啊!”

    听上去亲切,但是实际上却疏远的很。

    陆炳将一个龙形玉佩拿过来,说道:“我是代皇帝来问话的。”

    杨廷和立即跪倒在地说道:“问吧。”

    陆炳说道:“陛下,问你为什么一定要跟他作对?”

    杨廷和说道:“臣从来没有想过与陛下做对,不过臣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大明好,绝无虚假之处。”

    “你当初,为什么要放弃雍王,选陛下?”陆炳继续问道。

    “国之大好战必亡。”杨廷和说道:“我国虽然是大国,但是先帝不修政治,东征西讨,耗资太大,当镇之以静,修养生息的时候。而雍王如果登基,则天下永无宁日。”

    “那么你现在觉得,陛下与雍王谁毕竟适合当皇帝?”陆炳说道。

    “当然是陛下了。”杨廷和说道:“雍王多谋足以拒谏,想法太多,很多地方都不切实际,如果在大明来实行,定然是天下大乱的局面。故而雍王绝对不能承担大统。”

    陆炳也不知道杨廷和说的是不是真话。不过陆炳也不必知道了,他的立即回宫,将在诏狱之中,问出来的所有话,全部说给嘉靖听。

    嘉靖听完,久久不能平静。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应该怎么处理杨廷和啊?

    杀,还是不杀。

    正在嘉靖思考的时候,忽然有人传来,张璁求见。

    嘉靖将张璁给传进来。

    张璁行礼之后,直接切入正题说道:“陛下,将杨廷和置于诏狱之中,想如何处置?”

    嘉靖说道:“先生想如何处置?”

    张璁说道:“杨廷和有大功有国家,有大恩于陛下,还请陛下放杨廷和还乡。这样与家国两便。”

    嘉靖冷哼一声,说道:“外面都是怎么说的?”

    张璁说道:“外面群情激奋,商议在明日早朝,当面向陛下求恳。”、

    嘉靖说道:“明日早朝吗?”嘉靖冷哼一声说道:“传令下去,明日免朝,从今开始,朕身体欠安,那一位大臣都不见。”

    张璁还准备为杨廷和求情,但是看这架势,张璁就知道求情也求不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心中暗道:“杨廷和,你也就今天?”

    今天杨廷和骂他的那一句小人,恐怕要哄传天下了,张璁岂能不恨杨廷和,不过张璁作为嘉靖的谋主。他必须到此拉拢人。

    杨廷和的死对嘉靖的威望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嘉靖恨意难消,劝说也没有什么用处,张璁也自问已经尽力了。为了杨廷和这个仇人,得罪嘉靖,根本不值得。

    第二日一早。

    杨慎就在宫门之外等候着。

    杨慎昨日一夜都没有怎么谁,当杨廷和下诏狱的消息传来,他要安抚家里,杨廷和不在家杨慎就是杨家的主心骨了。

    除此之外,他还去了一趟诏狱,诏狱自然不允许探视,但是杨慎还是留下两三封银子,要他们善待杨廷和,有什么需要,快马来报,家中一定满足。

    然后就是串联了。

    杨慎在翰林院很长时间了,也算是老翰林了,他立即鼓动了一大群人,上书营救杨廷和。只是一封封奏疏,送上去之后,好像是石沉大海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

    杨慎往宫里送了好几封银子。才探听到一些宫中消息,这还是杨廷和关系,他们才肯为杨慎探听消息。

    所以关于杨廷和的奏折,全部被留中了。

    杨慎一咬牙决定,早朝一定要劝谏陛下。

    只是他们等了好一阵子,没有听到静鞭响,而是一个小太监出来说道:“陛下旨意,陛下偶感风寒,今日免朝。”

    “什么?”杨慎大吃一将,说道:“今日不开宫门吗?”

    “正是。”小太监说道。

    杨慎说道:“臣翰林院编撰,求见陛下,这是我的名刺。”

    小太监说道:“陛下已经纷纷过了,不允许任何进宫,陛下要静养。”

    杨慎立即感受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接冲到太阳穴之中,如果这个时候杨慎还判断不出来,嘉靖是一个什么态度,他就不是杨慎了。

    “怎么办?”杨慎想道。杨慎陷入沉思之中。

    诏狱是什么地方?杨慎一想起,这个名字,就觉得浑身发抖,心如刀绞,他暗暗后悔,没有劝父亲急流勇退。以至于现在的局面。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眼睛扫过所有人,这些有翰林院的,有低阶官员,心中暗道:“我一个人是救不了父亲,必须借助这些人的力量,但是怎么让他们和我一起冒险,不能用救父亲的名义。”

    杨慎大脑急速旋转,忽然想道:“对了,必须有礼仪之争。”

    杨廷和之所以坚持续嗣,是因为这个说法,符合理学,符合道统,这才有这么多人响应,这是所有读书人的主流价值观。

    所以杨廷和有这么多人支持。

    杨慎说道:“诸位。国朝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尽在今朝。”

    有时候语言的力量非常强大,本来还犹豫的百官,停了杨慎的话,一个个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名声比性命重要。

    为什么,因为有名声,即便别罢官,回到家乡也会被人尊崇。有了名声,几乎就有了一切。

    这样的特殊文化之下,才有了争廷仗之说。

    大约有二百多人,一起跪倒在宫门之外。有人高呼高皇帝,有人高呼孝宗皇帝,一起一伏,好像是哭丧一样。

    嘉靖正在静修,忽然听到远处隐隐约约传开的嘈杂之声,皱起眉头,他吩咐过,他静修的时候,是绝对不能让人打扰的,谁敢这样大声喧哗。

    “陛下,不好了。”黄锦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说道:“百官哭门。”

    “什么?”嘉靖绝对浑身一冷,他咬牙,说道:“怎么回事?”

    黄锦说道:“百官在宫门之下,对续嗣之事,不满意,正在哭喊高皇帝,孝宗皇帝。”

    嘉靖浑身颤抖。

    中国其实是一个道德社会,评价一个人,一般来说,都说的是不是一个好人,甚至说如果人不是好人,他的事业,也不是正确的事业。

    而这一件事情闹大了,嘉靖很可能被扣上一个不孝的名声。对嘉靖的政治声望打击非常大,本来嘉靖就是旁支入主紫禁城,如果再没有威望,恐怕废立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七百三十章杨廷和之死四() 
第七百三十章杨廷和之死四

    一想到废立之事,嘉靖立即想到了,正德去世的那一天,已经京营之中还没有被他完全控制住的军队。

    嘉靖瞬间软了,说道:“去,传旨给他,让他们离开。”

    “是。”黄锦说道。

    宫门外,钉着黄色门钉的朱红色大门被缓缓的推开了。

    黄锦走了过去,轻轻咳嗽两声,说道:“传皇上口喻,命百官散去,不得逗留。”

    “皇上不答应收回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