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侧身官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任的催促下,张立主任也干咳着要他汇报,少不得硬着头皮,心里虚巴巴地把自己的稿子念了一遍。在听那两个组汇报时,史主任本来一直呆着个脸儿,坐在那里,手指不耐烦地不停地敲击桌子,到项明春汇报时,才有了听的兴趣。另两个小组的人员见状,脸上都很尴尬,猜不透史主任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听完以后,史主任开了腔:“这次同志们下去了十来天,很辛苦,摸到了不少情况,我也不再表扬大家。我听了大家的汇报,觉得只有春水镇这一组才算是摸到了真实底子。你们都听到了,他们这个组把当前农村的情况把握得很准确,现状分析得很透彻,问题发掘得很深刻,对策、建议也很可靠而且实用。我刚从乡里回来,深知农村是怎么一回事儿,用你们那些东西糊弄上级绰绰有余,我听了却像外星球发生的事情。不客气地说,去刘集镇、盘龙乡的两个组连县委的意图都没有搞清楚。我们这次下去曾经明确要求,不是总结经验,而是摸清现状,为县委做好助理决策,为起草指导我县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县委文件提供依据。从刘集镇和盘龙乡两个组的汇报看,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已经完成了,不需要再搞了。调查研究是文秘人员的基本功,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体现出你的工作思路和水平,我看你们是‘小汽车顺着铁轨走——跑得不能再偏了’,这样办,刘集镇、盘龙乡的材料,要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改写,不然就先搁置起来。宋书记和其他领导如果要得急,就以春水镇的材料为准给‘四大家’汇报。”一席话,说得那两个组的成员满面通红,有点坐不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调查报告(2)
散会后,孙成志喜不自胜,张立主任搂着项明春的脖子上楼,连说:“小项,不简单,真有你的,一炮打响!不错,不错,下次搞调研还带你一同去!”项明春倒没有如此陶醉,心说,这材料写得就像押宝一样,真是一次冒险,总算是对着了领导的思路。但是,恐怕这次汇报至少暗暗地得罪了两个笔杆子,有得有失,算是个平局。
  接着,史主任召开了一个主任办公会议。会上,史主任顺便肯定了小项在这一次搞调研的活动中,表现不错,说这个小伙子挺机灵能干,说明他和丁主任在选人上,没有选走眼。丁主任回到楼上,正好碰上项明春,一贯阴沉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拍了拍项明春的肩膀,一句话也没有说,弄得项明春莫名其妙,站在楼道上,望着丁主任的背影,愣了好久。
  

分工合作(1)
过了一段时间,县委再一次召开了 “四大家”领导会议,听取了在三个调研小组基础上,通过项明春综合后,作出的《关于全县各乡镇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情况的汇报》。这次,项明春心里有了底,在念这个汇报稿时,声调充实,汇报的内容线条清晰,表述准确,领导们听得十分认真,很长时间下来,也没有交头接耳的。然后,宋书记又不免先让“四大家”领导同志分别发言,讨论如何落实上级的精神。领导们顺着秘书们通过辛苦调研,汇总出来形成的基本思路,发言热烈,发表了许多新的独到的见解。当然,也有的领导不过是顺杆子爬,只是说这个汇报稿写得如何成功,怎样体现了现在农村的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等等。这些讨论,让项明春感到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到了县委办公室以后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史主任没有发言,但他的生动表情,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次调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很满意。
  大家轮流讲过一遍后,宋维山书记开始拍板。宋书记习惯于用“几个什么”的高度浓缩方式概括问题,讲了“五点启示、三大基本矛盾、四个明显不适应、六项任务、三条原则、十项保障措施”等,高屋建瓴,比调研材料中反映出来的东西,要高出不少档次。让项明春觉得,其实宋书记即使不要这个调研材料,也已经洞察农村的所有工作。就这样,宋书记洋洋洒洒地讲了一个多钟头,才煞着板。然后安排,由县委办公室起草县委关于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决定,同时,起草一个大工作报告,准备召开全县工作动员大会时用。并且要求县委办公室做好全县会议的其他前期筹备工作。
  史长运主任是忙大事的,一般情况下,办公室有了材料任务,在讨论如何起草时并不参与。可这次他却亲自到会,可见其重视程度。他交代丁主任,以参加了“四大家”会议的查志强、项明春、司马皋三个人为主,也把副主任侯全仓,秘书余乐萌、邬庆云叫来,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商定如何写好这两篇大文章。项明春听说,办公室开小会时,侯主任是个“乐翻天”,总要开一些雅俗共赏的玩笑,嬉闹得会议气氛十分欢快,再重要的会议让大家都不觉得枯燥。但今天由于史主任亲自到会,侯主任很收敛,装得一本正经的,没有敢先“叨吃”(调笑)人家邬庆云两句,逗大家发笑。因此,这个小小的会议就严肃多于活泼,大家都做出很认真的样子。
  丁主任说:“根据史主任的安排,县委文件由小项起草,宋书记的报告由志强起草。小项下乡参加了调查研究,对这一问题有了较多的感###和理###方面的认识,写出县委决定,应该是胸有成竹的。但是,县委文件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能有任何马虎。宋书记的报告要在县委文件基础上,展开讲,讲到位,要有理论###、鲜明###、前瞻###和鼓动###,尤其是要体现出宋书记的特点,也必须下深工夫。志强没有过多地参与调研,大家就要把这个讲话大纲和内容认真地讨论一下。”
  于是,大家围绕丁主任的要求展开了讨论,秘书们说出来的话,就是比“四大家”领导的空泛的议论,内容更加充实一些,技术###更加强一些。只有邬庆云并不多说什么,她只是在别人说话时,很技巧地插话附和一下,寥寥数语,却能把讨论气氛调节得很有味道。发言间,她每扫视了一圈儿,眼睛总是要在项明春的脸上停留一点时间。
  查志强说:“我不是贬低给小项分配任务的重要###,要说与中央精神的衔接是比较容易的,联系实际安排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工作任务,写出县委文件,我以为,与写讲话稿相比,难度相对较小一些。但是,要扩充成宋书记的讲话,就比较难。一是要把县委文件首先拿出来,让我写讲话有所遵循;二是需要真材实料。除了三个下乡镇的调研班子提供的一些素材、典型外,因为这是为宋书记写的讲稿,还请司马给我多提供一些宋书记的思路,比如他在私下里议论这一重大课题时,有什么指导思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等,好让我从中找出一些他没有在‘四大家’会议上说过的东西,这样,往往更能体现领导的意图;同时,还要拜托乐萌秘书给我再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资料。”
   。 想看书来

分工合作(2)
司马皋连忙说:“哎呀,志强,我实在没有听到宋书记在私下里议论过这个问题,让我给你提供素材还真的没有哩。”
  看着史主任和丁主任都皱了眉头,司马皋又忙说:“我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件事儿。这样办,我以后多多留心,只要宋书记和人谈起这个问题,我就及时地告诉你!”
  余乐萌则慷慨地表示:“放心,志强,你列出来个单子,要什么数字,我就给你提供什么数字。”
  丁主任说:“我们这一次要协同作战,不论谁头上的任务都不轻,大家一定要共同努力,从各方面为小项和志强提供帮助,保证他们务必把这两篇文章做好。”
  各种情况反复议过后,史主任总结说:“这是志强和小项进入县委办公室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是一场硬仗,大家不可麻痹,不可掉以轻心。小项起草的县委文件,不能照搬照抄,既要符合中央的精神,又要切合我县的实际。宋书记的工作报告,也要一炮打响。小余和司马要配合好他们两个,我等几天就要看这两个文件的第一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文以载道(1)
写材料这种活儿,确实不是一个好差事。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只能是甘苦自知。一篇文章未动笔之前,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好像在深海中漂游,找不到边际;动笔以后,万事开头难,第一页往往需要几个回合,稿纸扯了一张又一张,揉成数个团子扔掉,才能够打开思路;撕开了缺口以后,如同滚木礌石,一泻直下,倒也痛快;文章杀青了,自我陶醉其中,就像妇女阵痛过后,生出了孩子,轻松而且幸福。所以,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但是,能不能写材料、会不会写材料,真的要有一定的功底。古时候,有一个秀才做文章,坐了半夜,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急火攻心,牙痛难###,其苦万状。他的老婆见他这个样子,有点想不通,就问丈夫:“瞧你那个难受劲儿,难道写篇文章,比俺女人家生个孩子还作难?”秀才说:“娘子有所不知,你能够生孩子,是因为你肚里有;我写不出文章,是因为肚里没有装东西。”
  项明春的虚名不小,其实在写作方面仅凭的是个灵气。他写材料时,先打好腹稿,然后信马由缰,不拘一格,好比躺在床上仰着脸尿泡,流到哪里是哪里。好在他是理科出身,思路清晰,文章的意气倒也贯通。这次任务,由于他介入的早一些,有写“调查报告”垫底儿,又有上级文件可以参考,所以写起《###丰阳县委关于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决定》时,不是太难,又一次很快地把第一稿给完成了。先交给丁主任看,丁主任在上边勾画了几下,没有作大的改动。打出清样来,送交史主任,史主任草草翻了一下,表示基本满意,转手让司马皋报送宋书记审阅。
  人家查志强就不同,由于学的是文科专业,科班出身,那才是真正的材料写手。查志强深得文章奥妙,在一篇文章未动笔前,就先把提纲列好:先是引言,接着是总结成绩和经验、存在问题和不足、下步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最后来一段响亮的号召等等,已经筹划停当。然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无一不在套路之中。
  时间久了,公文的术语,就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自觉不自觉地用到了各个方面。比如在酒场上,查志强就会不自觉地冒出一句:“今天咱们喝酒的指导思想是——”在场的人,若是搞文秘的弟兄们,习以为常,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觉,若有别的人在场,大家就会取笑他:“去你的指导思想吧!还方法步骤哩。”查志强的脸一红,用手虚虚地搧一下脸颊:“我日他个妈呀,习惯了,说顺嘴了。”
  在外边人看来,写大材料的,才是大笔杆子,排在文秘人员首位,相对地荣耀一些。其实,这大材料,往往是指年初工作报告,各种大型会议上领导的讲话以及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的正式文件。圈内人都知道,县委办公室的笔杆子,主要是写领导讲话,真正的文件起草任务并不多。除了关系全局工作的重大课题,一般都是各战线上根据上级精神和本战线上的工作实际,由自己单位的笔杆子起草以后,提交县委、县政府领导讨论通过,再由两个办公室从技术上把把关,以县委、县政府名义,编上文号下发就是了。
  不管是哪种材料,正如赵哲说的,抄的成分居多。当然,搞一个大型的工作报告,光靠抄是不行的。一是要代领导立言,就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居高临下地看问题。现在的领导,都是知识分子,水平何等了得!碰上了不搞文牍主义的领导,算你有福;如果伺候的是文字功底深厚的领导,对于文章的创新精神有很高的要求,你的文稿打不上眼、过不了关是常有的事情。倘若是急就篇,领导来不及修改,还容易蒙混过关。若是一篇带有指导意义、统领全局、一管全年的工作报告,领导们就对文字的要求近乎苛刻,反复讨论修改,一定苦了秘书,哪怕你第一稿写得再好,也会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往往在第一遍写好以后,你必须返工几次。甚至几易其稿后,最终又回到了初稿的水平上。久而久之,领导还会在心里对你这个秘书的写作水平打问号;二是若要上机印刷,文字就更加神圣,必须字斟句酌,一点都不能马虎。特别是到了校对这最后一关,仍然不能有丝毫疏忽,往往在签付印刷后,又发现了问题。有一次,大家都认为,这稿子校对得已经天衣无缝了,谁知道正是“办公室”这个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词,竟然印成了“办公宝”。
  

文以载道(2)
若认为这些空洞的文章没有意义,领导念过以后,立刻成了过眼烟云,不会有那么多人认真阅读,那你可就错了。往往在组织讨论领导精神之时,就是有人细致得把涉及本战线、本部门的工作,在领导的讲话稿上出现了几个字,连同标点符号,都查得非常清楚。他们从字缝中通过比较就能得出结论,我这里的工作比去年或者上次多了或少了字数,体现出领导是否重视我们的工作。少了字数的,就会通过讨论反馈,向领导提意见,表现出非常执著的精神,尽管与瞎胡闹无异,也往往搞得文章起草者下不了台。
  查志强就是干这种活儿的,荣耀和辛苦成正比。但这一次,却弄得差点精神崩溃:一篇文稿改上几遍之后,查志强一见史主任,就浑身冒汗。司马皋根本没有提供宋书记的思路不在话下,但余乐萌却是口是心非,什么也给他拿不出来。最终还是查志强自己亲自向有关单位要数字、要资料,才完善了自己的大作。他深知,这余乐萌失意后,在同他玩心眼、看笑话,两个人的关系从这件事情后,趋于微妙,疙疙瘩瘩地产生了不少别扭。
  

牢骚(1)
查志强同余乐萌的关系微妙,不用查志强去领导处打小报告,史主任和丁主任都看了出来。史主任安排丁主任,适当的时机,要对余乐萌敲打敲打,批评余乐萌一顿,好好地给他上一堂政治课。
  于是,一天下午,在快要下班的时候,丁主任把余乐萌叫了过去,给他谈话。
  丁主任阴着脸儿,说话很直率:“小余,史主任我们俩都知道,志强和小项来了以后,重新进行分工,你心里不大痛快。我们办公室正处在非常时期,这样分工,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在用法上,有点倒置,可这文字功夫,你应该明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在我们看来,志强和小项真是有一定功底的。我和史主任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主要是让你过渡一段,认真地学习一下,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有机会再担当大任。这本来是对你好,你却片面地理解不重用你了。你这样做,是不自重的,只能是害自己。你不要对工作撒气,如果有意见,可以向我们身上发。不然,如果再这样下去,可别怪我们对你不客气了!”
  一席话,说得余乐萌脸一下子红到了锁子骨上。他不敢顶撞丁主任,只一个劲儿地唯唯称是,连声检讨自己。反复说:“请丁主任放心,我如果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请您狠狠地批评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今后配合好志强,好好干。”
  下来后,心里更加不服气。妈的,人家赵哲是有真本事,过去配合他时,自己当然无怨无悔。赵哲走后,全体人员都是配合老子的,干吗现在要老子配合别人?你查志强算老几,才进来不几天,还没有下一个完整的蛋,就成了品种老母鸡了?再说,你不就是一个干事吗?老子是上了组织部文件的秘书!什么史主任、“尿”主任、丁主任、“眼”主任,狗屁!哪有当领导的这样分配工作的?上下颠倒,却把干事封成了秘书的上司,这不是把屎往我头上拉吗?这种安排真是要在我这个“眼子”头上揳钉子了!就这还他妈的有脸批评我,到大街上问一问,叫谁也摆不平这个心理!
  这余乐萌是个有来路的人。他毕业于本地区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按理说,分配工作时应该安排在教育上干。可他刚毕业时,就不愿意当老师,通过他在湖北省工商银行当副行长的表哥,把他的档案调去,安排在湖北的一个国营大厂里,当了几年厂办秘书。后来,因为嫌那里离家太远,家里帮不上光,表哥又通过与中原省的关系,介绍他进了丰阳县委办公室。他这个人长得相貌堂堂,从外表看,很有一些气象,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当官的材料。在中师上学时,就努力向上爬,为了当学生会干部,用省吃俭用节约的钱给学校领导和老师送礼,捞政治资本。可是在学业上却不肯下真工夫,只想找窍门,熟悉他的同学,说起他,都认为他如果把钻营的工夫用到学习上,也不至于只考上个中专。由于缺乏自知之明,属于志大才疏的那一类人,就总觉得自己高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