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符如火-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谢谢妈!” 母女俩一起回到客厅,杨青茹又想起一件事,问道:“爸,妈,你们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教了这么多学生,有没有遇到过记忆力特别好的学生,一篇文章,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父亲道:“这要看文章长短了。” “差不多有几百字吧。” “就看一遍?” “就看一遍,我亲眼所见,就是牛书记,人家贴在墙上的东西,他就看了一遍,然后,过了一会,人到齐了,开会了,他就开始背,真是一字不差,全背下来了。要我,照着读可能都会读错哩。” 父亲就道:“这是真本事,我还真没遇见这样的学生。” 母亲道:“只听说过,有一位开国伟人,有这样的本事。” 父亲道:“是,据说他三十年前见过的普通人,三十年后居然还能叫出人家的名字,这个是真本事。在我们华夏,几亿人中也出不了几个这样的人。” 杨青茹就有些痴了。 接到杨青茹的电话通知,蓝阿月就到乡里来了,先找到了杨青茹。 蓝阿月穿着一身畲族传统服装,上下都是青黑色,红边,短袖,前后都绣着花。 杨青茹上下打量着蓝阿月,赞叹道:“阿月妹妹,你真好看!” 阿月就有些羞赧,道:“蓝书记说了,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要穿畲族衣服呢。” 杨青茹点头:“恩,这也是牛书记说的,牛书记给你找好了老师,你可一定要好好学,别辜负了牛书记对你的希望。” “恩,青茹姐姐,我一定好好学!” 见她答应得这么好,杨青茹也很高兴,又问阿月要不要去见牛书记?蓝阿月想想,摇摇头:“牛书记忙,就不打扰他了,等我学会了识谱,再去见他。” 杨青茹就想:小姑娘还挺要强的,没学会,怕是没脸去见牛书记哩。 就先带她去了家里。 一个蓝布包袱里,包着她换洗的衣服,也全是畲族服装,还有一套是红色的,特别好看,杨青茹就忍不住想试穿,问:“阿月,这件衣服我可以试穿一下么?” 阿月笑道:“可以啊。” 就帮杨青茹试穿,阿月个子稍矮,但比杨青茹丰满,她的衣服杨青茹穿得到也合体。穿好以后,阿月也看呆了:“哎呀,青茹姐姐,你穿这套衣服太好看了!” 杨青茹就在梳妆台的镜子前照了照,还真是很漂亮,心里就起了个念头:“要是牛书记看见了我这样子,他会喜欢吗?” 想是这样想,还是在心里轻轻地叹了口气,有点不舍地把衣服脱下了。 阿月问:“青茹姐姐,什么时候去见老师啊?” “现在就去。” 杨青茹带着阿月来到乡里中学,走进校门,许多学生、老师都被一身畲族打扮的阿月吸引住了,不少学生还好奇地跟着二人,直至二人走进教师办公室。 音乐老师叫唐馨,快40岁了,却还是个独身,脾气也有点怪,学生都怕她,有时候校长拿她也是没办法的。 当初跟唐馨说这事,她并没有一口答应,只是说让那阿月过来,听她唱了以后再说。 杨青茹心想:“只要你听了她唱,肯定答应。” 当着唐馨和全体老师的面,阿月又唱了她最喜欢唱的《山路十八湾》。 一唱完,几乎所有老师都热烈鼓掌,这是鼓励,也是赞叹。 唐馨却没鼓掌,一脸严肃地道:“阿月同学,你这是唱歌吗?你这是喊歌。我问你,有时候,唱久了嗓子有没有发哑?” 阿月就怯怯地点点头。 “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发声方法不正确。” 这就已经教上了。 阿月在杨青茹家住了半个月,按照唐馨老师的安排,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去唐老师那上课。 晚上,杨青茹都会陪阿月去,跟着一块听唐馨老师上课,倒也学到了许多从来没学过的东西,知道了原来唱歌还有那么多的技巧。知道了头腔共鸣,知道了声音要从小腹那发出来。知道了要学会用好自己的鼻子。知道了唱歌累的其实不是嗓子,而是腰部。 自己偷偷试了试,还真是这样,自己也觉得唱得比以前好了。 那头腔共鸣可不好练!有一次,阿月练着练着,居然晃晃悠悠,好象要晕过去。 杨青茹吓坏了,这要有个好歹,怎么跟阿月家里交待?怎么跟牛书记交待? 唐馨老师却不担心,说:“这是脑子缺氧。” 就让阿月躺下休息。 躺了一会,阿月感觉好点了,又接着练。 唐馨老师很满意,这才说:“为什么会晕?你的身体差了些,平时你是不是想苗条,不敢多吃?想唱好歌,就不能怕胖。嗓子是本钱,身体更是本钱,你们注意到没有,许多歌唱家为什么身体越来越胖,脖子越来越粗?这就是本钱!” 想想,还真是这样子的。 阿月就表决心:“唐老师,我懂了,从明天开始,我一定多吃。” 又对杨青茹说:“青茹姐姐,我要把你们家吃穷了!” 大家就都笑了。 杨青茹心里还有个疑问:“唐老师,怎么宋晴儿看着不胖啊?” 这也是阿月想问却不敢问的,就巴巴地看着唐馨。 唐馨道:“宋晴儿就是脸长得好,看着不胖,我敢肯定,她其实也是一身的肉。” 杨青茹就在心里长叹一声。 阿月却是一副准备为艺术献身的神态,道:“只要能唱歌,胖成一头猪,我也认了。” 阿月来乡里的事,杨青茹暂时没告诉牛书记,也是想等阿月有明显进步了,再跟他汇报。不想,这天在乡政府门口,碰到牛书记,被牛书记叫住了。 牛三立道:“杨青茹,有没有给蓝阿月请音乐老师啊?” 杨青茹就道:“书记交待的事,我能不办吗?” 牛三立就很满意:“那就好。” 说罢,上了三菱吉普,开车走了。 望着远去的车子,杨青茹就有些发愣。 牛书记是越发的忙了。 学了半个月,阿月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不但学会了视唱,更学会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 唐馨老师表面上显得有些冷血,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到后来,心里已经很喜欢阿月这个学生了,还让她每星期来一次,还答应去阿月家做客,还说以前不知道蓝家村有这么好听的畲族山歌,一定要去县城买一个好一点的录音机,那天去凤凰岭蓝家村采风。 阿月听不懂什么叫“采风”,怯怯地问:“风怎么采啊?” 唐老师就笑,道:“采风的意思就是到你们那收集民间山歌。” 阿月听了非常高兴,说:“唐老师,我们村许多老人都会唱山歌哩。有的会唱好几百首哩。” 唐馨听了,就更是下决心要去凤凰岭。 收了蓝阿月这个学生,是唐馨老师最得意的一年事,甚至还改变了她的生活,为她带来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是后话了。 临走之前,阿月把自己那件心爱的红衣服送给了杨青茹。
第四十八章 “反对无效!”
(下载小说到云轩 阁 www.YXG .cc)
从凤凰岭回来后,牛三立花了不少心思,搞了个《凤凰岭特色旅游规划方案》。 贺建德的意见是对的,就目前而言,要想开辟一条凤凰岭旅游专线,是不现实的;即便搞起来了,能来凤凰岭旅游的人,也不会太多。 但是,这个方案又必须做。随着若云山景区的成功开发,通南县必将成为旅游大县,到时想搭顺风车的肯定不少,凤凰岭走在了前面,就有了先发优势。 这件事必须要做,早做比晚做好,早做早受益。 许多人看到了别人的成功与辉煌,却没看到人家其实一直在努力,在取得成功之前,都经过了漫长的预热过程。 凤凰岭特色旅游真要搞起来,也必须经过预热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或许就能找到新的机遇。 方案拿到乡党政会上,乡长刘国辉第一个反对。 刘国辉道:“开发凤凰岭特色旅游,好是好,就是条件不成熟,主要是路的问题,游客总不能坐直升飞机来吧?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 言下之意,搞凤凰岭旅游开发,很不切实际。 姜凤道:“刘乡长你脾气太急了些,情况是在变化的,路现在是个问题,也许将来就不是问题。” 副乡长彭大忠近来跟牛三立接触得多,观念上已经有所转变,就道:“路当然是一个问题,但是总要想办法,至少,乡里可以对现有的路进行整修,有些地方可以加宽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也可以整平一些”。 副书记黄金玉道:“彭乡长说得对,乡里要搞一个养路队,把路搞平整一些,总还是可以做到的。” 二人嘴上说得是修路,其实就是有限度地支持牛三立,同时也给了刘国辉面子。 乡纪委书记杜国万平时跟刘国辉关系不错,此时就有些为难,就道:“路真是个大问题,小修小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过,开发凤凰岭特色旅游,也是件好事,我个人认为,修路也好,搞旅游也好,都离不开县里的支持。” 又是一个二头都不得罪的人。 蔡猛是个粗中有细之人,心想牛书记要是没想到路的问题,那他就不是牛书记了。就说:“我坚决支持开发凤凰岭特色旅游,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刘国辉就问:“蔡猛子,那你说说怎么创造条件上?” 蔡猛那有准备?挠挠头,说:“我听牛书记的。” 刘国辉就冷笑一声:“三年前,就有8个村支书联名给黄海晶书记写信,要求乡里修路,还说要是修好了路,全乡人民都要喊黄书记万岁。牛书记要能解决路的问题,全乡人民都要高呼牛书记万岁了。” 牛三立就严肃地说:“老刘,现在是研究工作,有意见都可以提,最好不要牵涉到以前的班子。” 牛三立这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除了牛三立,在座的都是以前班子的成员,工作做得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扯以前的事,不是打自己的脸?心里就对刘国辉有些不满。 副乡长徐建南就在心里道:“牛三立这句话很阴险。” 徐建南不是乡党委委员,也不是本地干部,到乡里就是来混资历的,犯不着那么认真,抱着这种心态,平时说话、做事就比较低调,对乡里的一些人和事,反而看得更清楚。 牛三立当了这个书记,刘国辉肯定有意见,肯定要争权,这都是预料中的事,但是,牛三立虽然年轻,做事却有板有眼,又一门心思带领大家发展乡里经济,有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了,县里也开始表扬冠山乡了,这些,大家都是服气的,牛三立的威信已经树立起来,连以前跟刘国辉跟得最紧的彭大忠都明显倒向了牛三立。 加上蔡猛、姜凤二个已经成了牛三立的铁杆,牛三立在乡党委差不多是说一不二了。 都知道,牛三立是贾县长扶起来的,那时贾县长还是副县长,现在可是正县长了,跟牛三立过不去,那不是跟贾县长过不去? 到了这个时候,刘国辉还要跟牛三立较劲,就有点不明智了。 徐建南看牛三立目光投向自己,就道:“路是关键,牛书记肯定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我个人坚决服从乡党委决定。” 牛三立道:“好,那我就谈谈我的想法,为什么要搞这个方案?方案又为什么叫做特色旅游?” 大家都静下来,听牛三立讲述他的观点。 杨青茹也列席会议,坐在姜凤身边。她俩是跟牛三立一块去了凤凰岭的,自然更清楚什么是凤凰岭特色。 牛三立先把凤凰岭的四个特色讲述了一遍,不象在凤凰岭时讲得那么风趣,但却更有条理性,更有说服力。 然后,牛三立道:“凤凰岭特色旅游,好就好在‘特色’。现在有句话比较流行,叫‘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借用这句话的风格,可以说,‘我很穷,但我有特色’,比如畲家特色,不要说通南县,整个幽州市,除了我们冠山乡,那有?又比如土匪,这也是特色,土匪已成为历史,正因为成了历史,人们才感兴趣。土匪头子彪哥,土匪婆子蓝凤凰,解放军剿匪,这些算不算特色?我觉得应该算。再比如畲族山歌,这是民族文化啊,有句话怎么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要说发展旅游了,就是不搞旅游,我们乡里也要帮助凤凰岭把畲家山歌队搞起来,这样的事,需要等吗?不需要,马上就可以做,这件事请姜主任和杨青茹同志先搞个方案出来,可以主动跟县文化局联系。” 姜凤道:“牛书记放心,这事我们一定抓紧。” 牛三立满意地点点头:“好!再说第四个特色,凤凰岭的野鸡野兔子,味道很鲜啊,只是,让我们冠山乡人自己吃掉了,没赚到钱,有点可惜了,是吧?现在,凤凰岭人自己都认识到了,下决心不打野鸡野兔了,准备留给游客去打,我相信,再过几年,凤凰岭的野鸡、野兔繁殖起来了,说不定还有几只野鸡不小心飞到我们乡里食堂,正好让张师傅抓住,做了红烧野鸡哩。” 大家就笑。 姜凤就一捅杨青茹,意思是:牛书记又在搞笑了。 牛三立正色道:“所以,我认为,只要抓住特色,我们就知道怎样去做了,凤凰岭还很穷,冠山乡也很穷,太花钱的事,想做也做不成,这一点,我们脑子要清醒,一句话,抓住特色,强化特色,我们只要有意识地强化凤凰岭本身拥有的特色,就很好了。” 至此,方案的通过已不成问题。 杨青茹是第一次列席乡里的党政会,这才知道刘乡长在乡里已经有些被孤立了,人牛书记根本不在意你的反对,因为大多数人是支持牛书记的。 就觉得刘乡长跟牛书记实在不是一个级别的。就想起经常在香港电视剧里看到的场面: 律师:“我反对!” 法官:“反对无效!” 党政会后,牛三立叫上杨青茹,吩咐她带着凤凰岭特色旅游方案,一同去县里。 开发凤凰岭特色旅游这件事,牛三立是下决心要让杨青茹全程参与了。 杨青茹幽州师专毕业,到乡里工作后,人也很努力,能吃苦,上次她写的“建议书”,牛三立也比较满意,是牛三立要重点培养和使用的人。 对她来说,缺少的就是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和独挡一面的机会。 和姜凤比,她有年龄和学历优势,但说到如何与农民和村干部打交道,姜凤可就强多了。 有时候,就得放下学生架子,甚至要忘掉你是个女人,就得厚着脸皮跟一堆男人打交道,甚至说一些粗话,用通南县土话,这叫“开粗皮”。 话说得再粗,再痞,只是开玩笑,是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你。 只要你坚守自己的底线,只要你的内心并不肮脏,只要你不去做那些龌龊事,你依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人。 凤凰岭之行,让杨青茹见识了牛三立和姜凤是怎样跟农民和村干部打交道的,真是学到不少! 牛三立开车时很专注,技术也很熟练,在杨青茹看来,象个老师傅。坐在副驾驶位上,杨青茹并不担心安全。 牛书记这个人,有时会跟人没话找话说,但此时,却一句废话都不愿跟她多说。 可能,这才是真实的牛三立。 来到县旅游局,贺建德很重视,把副局长金芝华和几个业务骨干都叫来了。 大家听了牛三立的介绍,又看了方案,都很佩服。也很认同牛三立提出的“强化特色,逐步预热”的思路。 贺建德道:“牛书记的思路很好,我先表个态:坚决支持!” 牛三立道:“谢谢!相信你们实地考察以后,印象会更深刻。” 贺建德道:“恩,会去的。” 就交待金芝华:“老金,你跟市旅游局汇报一下,争取他们也来一、二个专家,大家一起去凤凰岭,看看怎么把这事推动起来。这件事不光是冠山乡、凤凰岭的事,也是我们县旅游局的事,也是市旅游局的事,做出了成绩,大家都有份,大家恭喜发财!” 杨青茹听了当然很高兴,高兴之余,又想:“贺局长能说出这话,说明他大局观好,也是个有水平的领导。” 牛三立却在想:“老贺态度这么好,却又把金局长推到前面,莫非是要离开旅游局了?”
第四十九章 工业强乡(一)
冠山乡就二个象样一点的乡办企业,一个是陶瓷厂,一个是藤器厂。 陶瓷厂几年前还不错,为省供电公司生产一种叫做“吊瓶”的陶瓷产品,还能过下去,后来,省供电公司部门领导换了人,有了新的业务关系,就不再要冠山乡的吊瓶了,企业一下就陷入困境,现在只能生产一些粗糙的碗、盘子、酒坛子什么的,因价格便宜,比较受农民欢迎,也有一点市场,但销量上不去,陶瓷厂这二年一直是半死不活。 牛三立为陶瓷厂的事,跟分管企业的副乡长彭大忠说过几次,让他带着乡企业办主任李任江到陶瓷厂调研,拿出解决方案,为此,彭大忠也费了不少精力,到后来干脆提议更换陶瓷厂厂长。 对于换人,乡里大部分领导是同意的,但是,换了人是不是就一定行?大家却没有把握。 人还是换了,乡企业办主任李任江调任陶瓷厂厂长,阿柄提拔为乡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