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颠覆清朝-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地方?”邓川瞪大眼睛,陪同的抚顺矿长也张大嘴。“拿黑龙江地图来!”属下把地图呈上来。邓子轩指着地图道:“地点在哈尔滨至海参崴铁路线的北部,这里叫七台河。俄国人在这里发现了煤炭,煤炭品质绝佳,而且埋藏浅开采容易。日后可以作为储备煤炭,专门供应炼钢之需。”邓子轩清楚,后世七台河生产的煤炭,几乎每天都有两列直达鞍山,满足鞍钢炼钢之需。其品质远远超过抚顺产的煤炭。
“主公,我马上派人勘察,探明煤炭储量,如果品质绝佳,列入下一步开发项目。”邓子轩心里清楚。民间已经开始投资开发鸡西煤矿,鸡西煤矿位于铁路线一侧,交通十分便捷,目前鸡西生产的煤炭主要供应海参崴和哈尔滨,而七台河的煤炭还没有人知晓,但是邓子轩门清。
大家正在热烈讨论,突然一名戴着眼睛的煤矿工程师,连滚带爬跑道面前。这名工程师不认识邓子轩,也不认识邓川,邓子轩来此视察除了矿长以外,其他人并不知道来的客人是谁。该工程师附在矿长耳边嘀咕了几句,矿长立即大惊失色,冷汗冒了出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邓川不满道。
矿长当着属下不敢暴露邓子轩的身份,只好对邓川道:“董事长,属下罪过,梨树沟3号矿井发生冒顶事故,死了12个人。”邓川脸色煞白。邓子轩表情淡定道:“梨树沟距离此地多远?”“大约20里地!”“我们去看看!”“邓子轩走到矿长面前道:“矿长先生,矿难时常发生,不可避免,不要过分自责。”矿长点头不知道说什么好。
车上婉儿脸色通红道:“邓川,你们是怎么搞的,一次死了12人,简直是草菅人命。”“主母息怒,是孩儿的罪过!”“婉儿,煤矿发生事故,有很多不可预知性。尤其是我们现在的技术,根本做不到万无一失。”邓子轩深知矿难是世界性难题,即便百年后科学技术如此先进,也无法解决矿难的发生。
“现在矿工下井工作多少小时?”邓子轩询问。“原来工作时间是12小时,现在是10小时,而且实行4班倒。”“10小时太长了,我建议实行8小时工作日,煤矿工人是与死神相伴,我们的安全生产必须加强。”邓川懊恼道:“主公,按照你的教诲,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我们尽最大努力,依然矿难不断,根本无法杜绝。”
邓子轩道:“矿难无法避免,但是我们要一如既往避免事故发生,争取逐步减少事故发生率。”“主公,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试图减少事故发生率,但是我们的技术根本做不到提前预判,几乎每两个月都会发生伤亡事故,这一块已经成为的心病。主公,责任在我,辜负了你的厚望。”邓子轩宽慰道:“你不要自责,坦率说你麾下的矿难在全国煤炭领域,安全生产方面是做得最好的。既然事故发生了,下一步要仔细分析原因,做好善后工作。”
车队到达梨树沟已经是中午,或许对于矿难矿工已经习以为常,梨树沟矿区显得很平静。在矿区礼堂,12具尸体陈列在里面,每具尸体都蒙着雪白的布单。由于邓子轩夫妇不宜公开身份,因此矿长只是隆重的 ;介绍了董事长邓川的身份。家属们已经得到安抚,情绪很稳定。邓川逐个慰问家属并了解情况。
12名罹难的矿工,有5名已婚,其中有3名年龄超过50岁,另外7名都是年轻人。死亡抚恤金是很高的,没有结婚的人以此补助1万银元,结婚有家室的一次补助1万5千银元,而且丧葬费全部由矿山承担。要知道每名矿工一个月的薪水是20银元,在整个邓氏钢铁企业是高工资,而高额的罹难抚恤金,也是同行业最高的。
接着召开了追悼会,追悼会结束,邓子轩以客人的身份道:“各位,发生了如此痛心的矿难,我的心情很沉痛。为了慰藉生者、安抚亡灵,我个人决定为每名死难者家属分别捐献1万银元,略表我对死者的哀悼。”众家属闻听万分感激,纷纷跪在地上,他们不知到这位客人是谁,但是通过邓川于矿长对邓子轩的态度,看出此人来历不凡。
婉儿亲自上前把银票亲自分给死者家属,家属们哽咽不止。由于,死者要三天后才能下葬,家属们要在礼堂守灵。邓子轩夫妇前往出事的矿井。井口已经封闭,事故有待调查。邓子轩望着井口道:“今后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只要发现矿井有隐患务必停工,矿工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主公,我会牢记你的话。”
邓子轩道:“根据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力,今后无法避免矿难的发生。我建议在矿山成立慈善基金会,并对伤亡的矿工给予救济。我个人先提供200万银元作为启动基金,募捐的资金主要来自你们管理阶层,不能强迫完全靠自愿。”当天,邓子轩与夫人在矿区走了一圈,便回转抚顺。由于邓川要留在矿区处理善后事宜,因此邓子轩乘坐专列,直接回转盛京。
列车上婉儿心情沉重道:“子轩,没有想到煤矿工人如此危险,几乎就是与死神打交道,而且每个月都会发生伤亡事故,看见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属,我的心情非常难受。”邓子轩道:“如果你到血肉横飞的战场,恐怕要崩溃了。目前全国的煤矿,每天的伤亡事故都会发生上百列,伴随煤炭的大规模开发,事故会呈现上升趋势。”
邓子轩陷入沉默,他心里清楚,伴随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国府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全国的矿山安全生产,这一块已经刻不容缓。
ps:
生命和金钱,孰轻孰重?
正文 第61章法兰西
夏日的阳光倾泻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在震荡和战争中备受折磨的巴黎市民,虽然新的政府带来了某些心灵的慰藉,可是德国的强势崛起,让法兰西整体陷入迷惘之中。法兰西第2帝国内外交困,根本没有资本与冉冉升起的德意志帝国抗衡。面对德国的威胁,5月份法国外交大臣访问德国,面对德国的强势,高卢雄鸡不得不底下屈辱的头。
双方经过磋商,法国默许了德国的扩张权益,并签订德法互不侵犯条约。目前状态下德国还没有能力打法国的注意,虽然两国是世仇,但德国为了顺利扩张也需要法国人配合,如此这般,波兰便首先处于危险之中,包括南欧的奥匈帝国都出于危险之中。表面看奥匈帝国依然是联盟成员,伴随英美的无暇顾及,其实整个欧洲都被英美抛弃了。
法国人退出了联盟,现在又面临德国的威胁,可以说是上天无门入地无洞,就在这时来了一根救命的稻草。6月上旬,贝利派遣的属下辗转回到法国,目前法国刚刚安定正在恢复之中,法国民众不再为看不见希望的战争买单,本来可以喘口气的法国政府,又面临新的战争威胁。对此,让法国政府及民众陷入恐慌。
虽然与德国签订了一纸合约,但是合约是什么?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是随时会被撕毁的。这天法国议政大厅里,总统蒙里尔听完贝尔属下的汇报,以为听错了。他拿起贝尔准将的信函仔细看了一遍诧异问道:“中华帝国总统,亲自与贝尔准将商谈。要求中法两国谈判?”贝尔属下道:“总统阁下,卑职拿姓命担保这是真的。”
总理大臣英格看完贝尔的信函道:“总统阁下,中华帝国主动提出谈判,大概是认为我们退出联盟。呼吁和平的主张而主动修好。我认为在目前局势下,中华帝国不可能无的放矢采用欺骗的手段,应该是可信的。”法国外交大臣费尔南德道:“总统阁下,我认为这是好消息。德国肆无忌惮,暗地里极有可能与中华帝国取得联系,中华帝国无条件释放德国战俘就是佐证。”
英格接道:“德国磨刀霍霍,随时会向波兰发动进攻。如果我们与中华帝国修好,会制约德国人与我们为敌。目前的形势下,法兰西领土不被侵犯是当务之急。我决定率领政府代表团前往中华帝国谈判。”“我们在中华帝国有5万战俘。他们肯定要战俘赎金,甚至提出战争赔款,这可是不下的数目。如今国内焦头烂额,无疑是雪上加霜。”总统蒙里尔叹了一口气。
英格接道:“总统阁下,德国如果完成战略扩张,下一步目标肯定对准我们,为了法兰西安全,这个代价我们必须承受。既然中华帝国主动提出谈判,我们不能错过大好时机。”大臣们七嘴八舌,一致认为在如此危机下。能与中华帝国修好,是挽救法兰西的唯一出路。
蒙里尔沉默了一会儿问道:“如何与中华帝国取得联系?”贝尔属下回答:“中华帝国方面要求,法方如果有诚意,由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并用电报与活动在印度洋的中国战舰取得联系,然后到达缅甸仰光,由陆路前往京城。目前缅甸的火车可以直达京城。”事不迟疑,内外交困的法国政府,很快决定以总理大臣英格为首、外交大臣费尔南德为辅的10人代表团。在马赛港乘坐一艘货轮。并在战舰护航下,横渡地中海进入苏伊士运河。
目前北非是法国的殖民地。因此法国人这一路航行没有任何危险。船队在苏伊士运河狭窄的航道上穿行,两岸光秃秃山脉没有任何生气,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法国总理英格挺着廋长的身躯站在甲板上向前张望。良久,他对贝尔的属下道:“这一路上你陈述战俘在中国的生活状态让我吃惊,通常战俘都在敌方做繁重的苦役,很多人都会被折磨死。没有想到中国人是这样对待战俘,居然让法国人自己管理自己,不得不称赞中华文明是东方的奇葩。”
“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几乎是一夜之间强大,我们不得不从新审视一个在东方冉冉升起的强大帝国。”英格感叹。“总理阁下,我们是在安南被俘的,除了失去自由,我们基本上生活很好。虽然筑路辛苦,可是我们有尊严的活着。我们其中有不少人、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被任用并娶中国女人为妻,生活的很好。有一个现象我们始终迷惑,连续的战争,中国经济没有被拖垮,相反却蒸蒸日上,在世界战争史上创造了奇迹。”
“中国人连续征战,没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是不行的,你说说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情况?”“别的情况我不清楚,获得假释前我们一直在野外筑路。以广州为例,遍地是工厂,中国各地生产的民用品应有尽有,而且很多生活用品西方各国都没有,中国人太可怕了,未来世界肯定是他们的。”贝尔属下郁闷道。
“难怪中国的武器装备迅速超过我们,难怪中国海军迅速超过我们,这绝不是偶然的,他们的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世界,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两年中国境内出现了轿车、卡车、摩托车,中国的发展几乎每年都让我们吃惊。总理阁下,如果你踏上中国的土地,你会感觉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已经今非昔比,无论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穿衣打扮,生活状态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侦查船与法国战舰取得通讯联络,密码是双方设定的。这天,海天一色,西印度洋上,印度洋舰队司令官文彪率领旗舰泰山号及4艘护卫舰,两艘猎潜舰,两艘侦查潜艇,出现在这片海域。旗舰泰山号指挥舱内,司令官文彪举着望远镜向前方查看,前方浓见度很好,可是空旷的海域看不到一艘船只的影子。
“司令官,总部让我们与法国人取得联系,又让咱们接应。昨天我们还是敌对关系,今天他们就成了座上宾,这种变化简直难以适应。”“不适应也得适应,总统常教诲我们,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尽管我对高卢雄鸡也不感冒,但是总部的命令务必执行。”“报告,法国人来电,他们到达86号海域!”一名通讯官进来禀报。
“86号海域???在这里,距离我们大约50海里!”属下在海图上迅速标上了准确位置。“命令舰队全速前进,迎接法国人。”法国人乘坐的货轮及担任掩护的战舰,进入86号海域,便进入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活动区域,按照约定,法国人进入86海区,便停止前进免得发生误会。法国人很守约定,进入86号海域便停止前进。
法国的掩护舰队有一艘战列舰,6艘炮舰,他们在货轮周围警惕的护航。几个小时候双方舰队相遇,经过旗语交流,双方解除战斗警报。货轮上法国外交大臣道:“总理阁下,按照国际交往,他们应该派人到我方船上联络,毕竟我们是法国政府的高级官员。”“打旗语,看看对方什么意思?”英格吩咐道。
不久一名属下前来禀报:“报告,对方要求不用联络,要求我方人员直接登上对方战舰?”“这也太霸道了,简直不可理喻,不能同意对方的要求。”外交大臣费尔南德据理力争、阵阵有词。英格叹了一口气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就是强者的态度。为了法兰西的利益,我们不得不忍受屈辱。通知对方,我们答应对方的要求。”
旗舰泰山号甲板上,文彪举手敬礼道:“鄙人是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司令官文彪,并代表帝国总统邓子轩在此迎接尊贵的客人!请各位不要误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文彪不卑不吭,态度很淡定,没有趾高气扬的派头,为此让英格等面子上说得过去。随后双方战舰旗语交流、鸣笛,水兵们列队站在甲板一侧行注目礼。完成后交接任务,两支舰队各自分道扬镳。
舰队乘风破浪,向着缅甸仰光前进。太平洋舰队旗舰泰山号刚刚完成改造,前后主炮分别变成了4管火炮,黝黑的炮身发出铮亮的暗光。英格、费尔南德等站在炮身下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看到大臣们羡慕嫉妒恨的表情,贝尔属下道:“中华帝国的造船工业,已经站在世界前列。别的地方我通过广州的广播和报纸了解一些,但是广州的大小造船厂有100多家,能建造万吨以上的造船厂就有两家,中国的海岸线有上万公里,沿岸有多少造船厂。”
英格沉默良久道:“您们发现没有,中国的战舰舰身居然没有铆接,这说明什么?”随行的一名工业大臣道:“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金属焊接技术,毋庸置疑,中华帝国不仅研究出焊接技术,而且已经大规模投入工业生产,焊接技术能大大加快舰船及产品的建造周期,在金属焊接领域,中华帝国已经把我们抛在后面。”
众人无语,下面不知道再说什么,那个恐怖的国度让他们胆寒。
ps:
皇帝不急太监急。
正文 第62章德国人的野望
6月下旬,就在法国人派遣政府代表团秘密前往中华帝国之时,德意志帝国完成了战争准备。这天在柏林皇宫内,首相俾斯麦对德皇道“皇帝陛下,第1装甲师团已经到达前线,第1、2重炮师也秘密到达前线。帝国第1兵团,第1、2、4、7陆军团,正在向前线部署,总兵力22万人。德皇询问:“与奥匈帝国、俄国的谈判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统帅部战略部署,定于6月25日照会奥匈帝国、俄国大使,然后下最后通牒,督促奥匈帝国、俄**队退出波兰境内,恢复波兰传统的疆域。估计俄国、奥匈帝国依仗波兰境内强大的骑兵部队,绝不会答应我们的要求。目前俄国重兵布防在东部,不可能西调,尤其是俄国境内厌战情绪蔓延我们可以忽略。”
“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独立愿望浓厚,只是一个松散的架子不足为虑。只要我们打败强大的波兰骑兵,奥匈帝国的大厦就会轰然倒塌。我们师出有名,名义上帮助波兰恢复传统疆域,一定能获得支持。”各位也许要问,进攻波兰为什么要和奥匈帝国、俄国谈判?对此,有必要介绍一下波兰历史,透过历史的棱镜可窥探出其中的玄妙。
波兰位于中欧东北部,地理位置绝佳。波兰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邻奥匈帝国,东部于沙俄接壤。波兰北低南高,中部下凹,全境属于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度的温带阔叶林气候。波兰具有迥异的东欧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美不胜收,每年的5至9月是波兰最美丽的时候,阳光明媚灿烂,气候温暖适宜。9月被形容为波兰金色秋天的开始。
波兰重要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周围列强环绕,继而导致历史上连年战火纷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版图一再更改,成为列强肆意蹂躏的对象。波兰族是欧洲古老的民族之一,属于西方斯拉夫系。远古时期,在维斯瓦河流域、奥得河流域居住着一群莱赫人,他们就是波兰族的祖先。根据历史考证,在9世纪末和10世纪初,出现了早期的封建组织。公元960年至990年建立了大一统的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