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颠覆清朝-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且地下有那么多石油吗?”

    邓子轩笑道:“石油的储藏量目前在地球上分布不均,但是非常丰富。很快石油就会大规模使用。如果一个大型油田被发现,会有几十亿吨甚至上百亿吨石油。下一步中科院地质科研所要全力公关稿钻探,首先在玉门打出油井。几年之内,你们会看到那番胜景。”

    邓子轩描绘的未来图景,让邝佳志陶醉了。他相信邓子轩展现的蓝图绝不是虚构,回到家中,邝佳志难以入眠,索性把邓子轩说过的话全记下来,并以此作为今后的座右铭。(未完待续。。)

    ps:主角征调西北大臣邝佳志担任农林牧渔部长,大刀阔斧展开传统农业的调整,为构建新型农业创造条件。
正文 第94章沸腾的京城
    早晨,天气格外好,略有些残云,起到了点缀的作用。秋高气爽、景色迷人。邓子轩换上一身藏蓝色的文明服,下巴没有胡须刮的溜光,唇上的胡须经过一番修理,显得恰到好处。经过理发师精心梳理,他的头发向后大背,并喷上一种“发胶”,防止被风吹乱。邓子轩的身体略有发福,但是欣长的身材没有改变。

    婉儿今天穿了一件黑色旗袍,头戴黑色的遮阳帽,足蹬黑色高跟皮鞋,显得亭亭玉立、雍容华贵。尤其是白皙的皮肤,在黑色服装承托下,更加楚楚动人。婉儿挽着邓子轩的胳膊款款的走出院门,她的目光是那样柔和,给人以安详感觉。周围的侍卫们骑着高头大马,微笑的目送邓子轩和婉儿登上马车。

    总统就职及开国大典,在天坛举行。这里曾是皇帝祭天的地方,选择天坛举行盛世空前的仪式,也有顺和天意的寓意。另外还要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届时,京城卫戍骑兵队部队,中央集群第1步兵师、中央集群第1炮兵师、中央集群第1重炮师,共3万多人组成声势浩大阅兵部队。

    按照邓子轩的谋划,庞大的阅兵部队,在天坛附近的街道待命,行进立路线是从天坛出发经大清门,并穿过京城主要街道,最后从正阳门出去。阅兵的目的就是凝聚信心,力争让绝大多数京城百姓目睹国防军的威猛和风采。

    邓子轩和夫人的马车缓缓地到达天坛广场,广场四周彩旗迎风招展。中华帝国的国旗为红色,上面有一条巨龙,预示着中华帝国一飞冲天。卫戍部队在四周警戒。警戒线后面是欢腾的人群。

    天坛上,以张之洞为首的文官列成一行,以陈锦堂为首的将官列成一行。四周还有两块嘉宾席,都是被选出来德高望重的人物和少数民族代表。邓子轩首先下了马车,然后绅士般的牵着婉儿的手下车,此举让在场的所有人流露出羡慕和激动的目光。尤其是婉儿的黑手套和邓子轩的白手套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缓缓地走上石阶。上了平台并排站在国旗下。张之洞出列,站在邓子轩和婉儿面高声喊道:“奉天承运,举国欢腾。华夏大地,史无前例。我宣布邓子轩正式就任中华帝国首任总统并兼任兵马大元帅,请总统阁下宣誓!”邓子轩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表明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请总统阁下昭告天下!”

    邓子轩用丹田之力高声喊道:“我宣布中华帝国于中华元年10月1日诞生了!”顿时锣鼓喧天、欢声雀跃。不少人喜极而泣相互拥抱问候。礼炮开始轰鸣。24响礼炮震耳欲聋。以陈锦堂为首的将官挺胸站立,尽管激动可是表情凝重。文官队伍里几乎所有人都掏出手绢,擦去激动的泪花。

    接着举行授衔仪式,邓子轩亲自把徽章戴在他们胸前。每名将官都大声宣誓:“为了新中国而战!”授衔仪式结束,接着邓子轩以总统的身份,给张之洞等为首的大臣及重要官员颁发委任书。邓子轩每发放一分委任书,并亲切的与对方拥抱,给予充分的信任。

    最后。国防军副总司令并兼任中央集群司令官、元帅的陈锦堂宣布仪式开始。人们翘首以盼,首先出现的是以首都卫戍骑兵部队组成的千人骑兵方队。伴随马蹄有节奏的响动。威武的骑兵部队出现在视野里。打头一名骑兵军官头戴大盖帽,腰胯战刀,手里举着一面军旗,昂首走在前面。紧随其后是3名军官并行。

    后面是骑兵方阵,士兵们头戴船型帽,身穿暗绿色的军服,足蹬长筒黑色皮鞋,铮亮的皮鞋和马刀交相辉映,马枪统一斜背在肩上整齐划一,每匹战马都经过仔细梳洗,毛发油光铮亮。受阅骑兵部队伴随口令声在天坛前顿足,全体官兵庄严地举手敬礼。天坛高出,特意制作的铁皮大喇叭后面,。一名身着军服的军官充当准播音员并大声道:“国防军前身北伐军,是总统阁下亲自缔造的一支所向披靡的英雄部队,他们在战火中走来。”

    “这支威武的骑兵部队,是一支年轻的部队。自骑兵部队组建伊始便屡建奇功,他们在与强大的科萨科骑兵作战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年轻的骑兵部队,在战火中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相信他们在未来的征战中,必将令敌人胆寒。”军官的演说很煽情,而且让人充满自豪感。

    “我们强大的步兵出现了,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意气风发向我们走来。这支无敌的铁军诞生在南疆,在安南总统阁下亲自率领这支铁军,打的法国侵略者丢盔卸甲、狼狈不堪。这支铁军让清廷新军胆寒,前朝绿营兵闻之望风而逃。这支铁军战矮寇、蹂躏高卢雄鸡。这支铁军羞辱高贵的绅士、横扫北极熊,这支铁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观众们沸腾了,他们不住的欢呼,并为这支强大的军队呐喊、自豪。炮兵部队过来了,播音员铿锵的声音再一次传来,:“号称战争之神的跑兵部队走过来,他们在怒吼中,铸就了更大辉煌。这支炮兵部队在战争中脱颖而出,他们百折不饶、坚定不屈,他们在战火中傲视群雄。这支铁军在总统阁下呕心沥血缔造下,高级军官百分之九十经过严酷的军校培训,低级军官的正规化也达到百分之六十。这支铁军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所向无敌,与总统打造的军官体系密不可分”

    伴随准播音员的充满自豪的讲解,炮兵部队的官兵端坐在马车上,前面两匹马前行。马车后面拖着一门60毫米步兵炮。并排6门火炮齐进。马车上,炮兵官兵起立向总统敬礼致意。重炮师走过来,由四匹马牵引的75毫米野战炮。格外引人注目,黑色的炮管油光铮亮,似乎在宣告我就是战争之神。

    威武的炮兵部队现身,群情更加激愤。围观的百姓忍不住欢呼起来,曾几何时洋人的大炮肆意蹂躏这片古老的土地,如今中国自己生产的大炮,同样让洋人胆颤心惊。当准播音员大声宣告。这恐怖的火炮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欢呼声再一次淹没了他的声音,人们沸腾了。京城沸腾了,华夏大地沸腾了。

    受阅部队沿着京城的主要街道,雄赳赳、气昂昂的前进,围观的百姓随着部队向前移动。大概每个人都不愿意这震撼、令人激动难忘的瞬间消失。每个人都希望难忘的画面永驻。整整三个小时3万多受阅部队才从正阳门而出,而京城的大街小巷依然沉寂在欢乐的氛围中。自有好事者、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站在街头吐沫星子乱飞吹嘘这支铁军如何所向无敌。

    不少民众涌向茶馆、酒楼,那些说书人蓦然之间有了新段子,在他们添油加醋渲染下,人们大声的喝彩,说到精彩之处,有的人把赏钱直接抛向讲台。今天京城的酒楼同样是高朋满座、人满为患。甚至小食摊都坐满了人。京城的百姓自古以来作为皇城根下的臣民。对于国家大事关心的程度,可谓是登峰造极。早就蔚然成风。

    开国大典、新总统上位、宏大威武的阅兵式,这些敏感而又新鲜的话题,让民众的热情空前高涨。一间花炮店铺,人们蜂拥而入,争相购买鞭炮,多年的沉箱老底被抢购一空,以至于乐的癫狂的老板,后悔为什么没有多制作花炮。不到中午,京城的大街小巷便响起鞭炮声,即便是过年也没有这般的喜气。

    奕??站在大清门城楼上,目睹了强大的受阅部队经过,今天他真正见识了国防军的强大。尽管内心五味杂陈,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开国大典这天,紫禁城休息一天,不对外开放。开国大典结束后,政府要采用新的历法即中华元年,但是旧的历法依然保留,以便人们能清楚了的了解历史。

    奕??接到国府通知,每个礼拜天休息一天,这天紫禁城不对外开放。今天是开国大典,尽管有些郁闷,奕??还是决定大家在一起聚餐,要说人的适应性特强,现在这些王公贝勒,没有性命之忧且又没有成为阶下囚,因此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优哉游哉的倒挺安逸。奕??走进自己的寝宫,各位王公贝勒及女眷早已经等候。

    今天要改善伙食,最近大家肚子里都缺油水,自然都盼着美餐一顿。此时,各王公贝勒热列讨论国防军经过大清门的情景,看到她们兴高采烈的的议论着,奕??不由得长叹一声,满清王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取而代之,而任何人无法更改。慈禧太后没有露面,大概今天的日子让她难以面对。光绪皇帝彻底恢复了少年的率真,正与一帮年轻的贝勒一切玩耍,奕??忽然感觉很轻松,过去的已经过去,没有必要再纠结,今后要全力以赴面对新的生活!“

    当天晚上,京城如同火树银花,喜庆的鞭炮依然在鸣响不绝。此时,邓子轩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夜空,似乎还沉寂在某种氛围之中。婉儿换上一身晚礼服道:“子轩,我知道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开国大典结束后,意为着责任更重大,无论前面有多难,我都与你在一起分担。”

    望着婉儿一双明亮的眸子,邓子轩深沉道:“任重道远、百废待兴,战争要继续,经济要发展,民生要兼顾,日后多少事情需要我去处理。也许我以后不能常常陪伴在你身边,也许身不由己。”“我理解你,因为你的心目中装的是天下和芸芸众生。”婉儿说完把头靠在丈夫的肩上,幸福的闭上眼睛。

    、(未完待续。。)

    ps:开国大典的盛况、盛大的阅兵仪式,宣告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开始了。
正文 第95章总统的一天
    开国大典结束后,新政府迅速展开了运作。一大早在棋牌街总统府内,政务院总理张之洞首先走进来,他手里拿着一打文件道:“总统阁下,根据你的构想,新政府继续实施战时经济。本着一切为战争服务的原则,我们制定了明年的经济发展规划,请你过目。”“我会仔细审阅,届时会把详细的建议注解在文件上!”邓子轩接过文件放在桌子上。

    张之洞接道:“根据你的提议,京城至天津、京城至郑州、京城至盛京,盛京至哈尔滨的铁路线勘查工作全面展开,目前盛怀轩全力一副投入勘察工作,2万名俄军战俘已经开赴东北,1万法国战俘开赴京津,2万英国战俘开赴京郑线,待铁路线勘查工作完成后立即施工。”

    “是呀!形势喜人又逼人,现在大规模铺设铁路刻不容缓,铁路对军事和民生的作用不可估量,一定要抢前抓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马,这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的头等大事,他丝毫不亚于军事行动。”邓子轩目光炯炯。

    张之洞继续道:“这是核心任务,铁路建设我们会全力以赴,不过听说盛京铁路一期工程,北线终点是哈尔滨。根据实地考察那个地方是不毛之地,没有人烟,为什么要把铁路修在哈尔滨?”

    邓子轩笑道:“哈尔滨满语是水草丰盛的地方,紧靠松花江,因此地理位置绝佳。未来哈尔滨要成为北疆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向东铁路可以在此向海参崴延伸。连接海上通道。向西可以直达满洲里连接贝加尔湖地区。向北可以连接伯力直达庙街,并在北方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另外,松花江向北流淌并汇合黑龙江。这条黄金水道,在夏季内河运输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届时,哈尔滨的客货轮可以经佳木斯、伯力直达庙街。因此哈尔滨成为未来的铁路枢纽和中转站是最佳地点,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哈尔滨建成北疆最大的都市,成为北国一颗耀眼的明珠。”

    。张之洞笑道:“总统阁下,看样子你早就谋划好了。”“是的,这个打算早就酝酿成熟。现在可以实施了。”张之洞走后,李鸿章又走进来道:“总统阁下,以英国使节为首的各国领事,要求选派一名代表回去斡旋。并游说西方各国停止战争。谋划和平。”

    邓子轩笑道:“游说是假把真实情况向各国汇报是真,可以答应他们,选派一名代表回去。但是我敢打保票,没有任何作用,原因是西洋列强各国是不甘心失败的。”

    李鸿章走后,秘书走进来道:“总统阁下,康有为到达京城求见。”邓子轩高兴道:“我上午还有那些安排。”秘书掏出小本子翻看了几眼道:“你和夫人上午10点整,参观荣军医院、慰问伤兵。”邓子轩沉吟了一下道:“慰问伤兵挪到下午。请康有为进来。”

    不一会儿康有为有些忐忑的进入道:“总统阁下,康有为前来拜见。请训示!”看到康有为毕恭毕敬的样子,邓子轩客气道:“康先生请坐,遥想当年如同昨日。同仁书院一别几十度春秋,令人不堪回首。”“当年总统阁下挥斥方遒、激扬文字,今朝总统阁下,主宰华夏大地,万民敬仰,作为你的学生倍感自豪。”

    邓子轩欣喜的望着康有为,发现此君身上果然有一股不同寻常的锐气。邓子轩亲自给康有为倒了一杯茶水,康有为慌忙地站起来,惊慌失措。“你没有必要拘谨,在我的字典里总统和庶民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职位不同。”“在下不敢放肆,请总统阁下训示!”邓子轩越是客气反而让康有为无法适从。“

    “坐下!“邓子轩板起面孔,康有为一愣机械的坐下,脑门顿时冒出汗。邓子轩又露出笑脸道:”这就对了,我邓子轩不需要崇拜者,需要有理想、有抱负、真正能挑大梁的英才。”“总统训示,在下诚惶诚恐、牢记心间。”

    邓子轩只好言归正传道:“你在长沙市长的位子上干的非常不错,我详细了解了你的情况,决定上调你担任首都市长。”

    康有为暗露喜色立马虔诚道:“学生才疏学浅,恐怕难负重任。”邓子轩口气严肃道:“你年轻有朝气,当初在同仁学院就是佼佼者。当初我们探讨未来华夏大地的变革,你很有见识,incide因此我需要锐意进取的实干家,而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庸才。今朝巨大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为志向远大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的土壤和条件,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学生牢记总统阁下的训导,定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康有为挺胸变的精神抖擞,一丝忐忑似乎化解。“你是我的学生,师生之谊是传统。长途跋涉、鞍马劳顿到达京城。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我自然要尽地主之谊。”在一座有名气的的酒楼,婉儿闻讯早已经在等候。吃完饭,邓子轩邀请康有为一同前往荣军医院。

    荣军医院位于睿王府,鉴于睿王府的房多,邓子轩一锤定音,把睿王府作为国防军最大的荣军医院,在这里汇集的都是在中原决战中伤残的一等残废军人。目前各地来的伤员已经陆续来到荣军医院治疗。

    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邓子轩决定利用中西疗法合并,更加有效的为伤员疗伤。尤其是紫禁城内的御医和太医院,整体加入睿王府,邓子轩的目的是打造一座中西合璧的荣军医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荣军医院,屡属国防部管辖。因此荣军医院的医生、护士自然成为军职人员。

    此刻 ;,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并兼任荣军医院院长、邓子轩的弟子邓川亲自在门口迎接。邓川是曾经留学英国的10名弟子之一,目前它的医药研究所就位于睿王府内,日后这座荣军医院名声鹤起,后来在医学界有多大名气,基本上可以用“妙手回春”来形容。

    “先生,师母,弟子邓川在此迎候。”邓川站在门前毕恭毕敬颔首。邓子轩微笑的点点头,顺势介绍了康有为。婉儿上前关切道:“你夫人到京了吗?”“师母,夫人还在路上。”“你夫人怀胎已经5个月,这是头胎一定要注意。这样吧你夫人到京后,先住在我的府上,这样能更好的照应。”“师母?”邓川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态,“就这样定了,这件事情我说了算。”婉儿如同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