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方之王-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听他叙说晚上和李成坤的那次讲话,脸上的各异的神色被尽收眼底,他也不动声色,“当初我去哈尔滨的时候,如果他一开始就这样告诉我,我肯定不信,甚至嗤之以鼻,对他们的话不屑一顾。可是我在那里看到了很多很多,我没有理由不信,我甚至感觉,他说这话还是有保留,他如果不是怕挑起内战纷争的话,它可能造就这样做了。
当年大家也曾记得,我们在苏区,我们在那么艰苦的地区,短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起来那么庞大的军队,他们在中国最富饶工业基础最发达的土地上,用了近十年的光阴、耗费无数的心血、苦心经营可以做出些什么,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下。更何况,在他们那种精明而富有远见的一群人管理下,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初步看到他们的一些成果,这仅仅是他们的一部分而已。仅仅是这,就足以让我们感到他们的实力。”
彭德怀拍了下桌子,“狗娘养的,他们不过是仗武器比我们好点,可能比国民党那些龟孙子要强些,可是想消灭我们,恐怕他们没有那么好的胃口吧?”
“我也希望是如此,可是,差距摆在那里,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在渡过湘江的时候,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林彪写的报告大家都看过了,挨炸的对象从我们变成了中国军队,有的部队,甚至没有走上战场就被日本人的飞机整团整师的个炸干净了。而到目前为止,日本的飞机没有在他们那里讨到好,反倒使日本人经常挨他们的炸弹,这其中的差距还需要说么?
我在他们那里看了他们战地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那成片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不是一两架,也不是一二十架,而是一两百架,铺天倒海般冲向日本阵地,如漫天的蝗虫般扔下无数炸弹的情景让人难以忘怀。看见他们军师一级的炮兵阵地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什么是壮观,几百门的大炮延伸开去,万炮齐轰的景观制造的是无边的杀戮,在这之下,日本人被打退了,苏联红军被击败了。。。。”
他这番话,说得大家没有话说了,其实毛泽东很想说,大不了带部队上山打游击去,可是回头一想,从周恩来带的情报来看,他们对控制老百姓很有一套。他们很可能会分给老百姓田地,也会镇压一些欺压良民的恶霸,那么自己的部队靠什么来吸引老百姓的兴趣,发动老百姓呢?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那么只能越打越弱,最后很可能被打垮。
“我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得到了民心,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赖以支柱的农民阶级也具有一定的妥协性,只要是他们自己拥有田地,那么他们革命的热情一定十分低落,倘若人人都有了自己的田地,能够吃饱肚子,那么我们在他们中间开展工作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要使他们把在新疆和绥远的那一套作风拿来,那么他们能控制这些也并非虚谈了!”
空气中一阵沉默,最后是毛泽东发了言,“他还说了些什么?”周恩来笑了起来,“他也清楚的告诉我,如果打败日本人的话,只要不是惨胜,给他三年时间,他甚至可以。。。。可是,他也说了,按照现在他的能力和他现在政府能力来看,勉强可以治理北方,要治理中国恐怕还有难度。毕竟他们和其他各省的情况各不相同,要占领不是很难,要建设要治理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毛泽东听了,抽着烟走到了门口,眼睛望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夜幕开始降临。。。。
①当年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清廉的政党和组织,有一大批能吃苦耐劳、信仰比较坚定的党员干部。不说别的,就这两点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即使在其后有三年饥荒,十年文革这样的惨剧,也不能磨灭的事实。当然凡是不可能有完美的,必然有弊端,好心做坏事的事情屡屡不绝,话扯远了。当年艰苦朴素是为环境所迫,也是和他们作风有很大的关系,回头看,真的没有办法不去佩服。领导能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士兵可拿仅有三发子弹的枪去和作战,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也毫不奇怪。
②在五八年“大跃进”中,他拒绝随风附和。六二年初,他大胆地建议应改变援外数量过大的状况,要“量力而行”,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四面树敌。曾拥护王明的教条主义,但本人却为人正直,却能在错误中吸取经验加以改正,在遵义会议投出关键一票。
③国民党采购吃回扣的历史很是悠久的,尤其是军用物资,从当年国民政府从美国花巨资买二流飞机,到近年的台湾一系列军购黑金事件无不说明了他们的“优良作风”还倒也还未丢掉。
原文在这里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里更正了,对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深感耻辱。另外,这段时间胃病犯了,还有些贫血的症状,躺着疗养的日子居多,因为是慢性的,医生也只能开些中成药给我,让我慢慢调养。
第二部 第五十九章
脱掉了军服的伍子健,露出了结实的肌肉,在大雨中汗水伴着雨水从他锻炼得精壮的身体上流淌下来。瓢泼的大雨,对他并没有影响,反而给他带来了感觉舒爽的阵阵凉意。这些日子以来的酷热天气的苦闷被一扫而空,这场雨是入夏以来的第一场雨,如果再不下雨,恐怕不仅是天气的关系,粮食肯定要大面积的歉收,那时候关内估计又要爆发饥荒了。
配发的雨衣被他扔在了一边,包裹住了身上的上衣、外套、背包和武器,手中的工兵铲却没有停下来,在泥泞中构筑起简易的阵地,自己的上半夜就要在这个散兵壕中度过。步兵中构筑不同的阵地是很重要的技能,它甚至和学会射击以及熟练掌握各种战术一样重要,每次扎营的时候,无论军队有多辛苦,都会按照步兵手册上的要求来构筑工事。对于这种做法是否有必要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平息过,但是这种作风已经深入到部队基层,成为了习惯。
除了远处明哨暗哨,所有的人都忙于安营扎寨,围绕连队选择的宿营地,最外层负责上半夜守夜的士兵开始构筑起简易的散兵壕,立体布置这种能容纳一到三个人左右的火力点后面构筑的是简易的线性防御体系。晚上用于警戒的也仅仅是最外围的明暗哨,接着是在他们其后的这种火力点。最后的线性防御壕沟,发现敌情使用的,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员都在警戒中心的帐篷中休息。
好容易干完了手中的活,从一旁拿出一块大的防水布将散兵壕遮挡起来,不然依这雨势,一时半会是停不下来的,他可不希望半晚上是在沼泽般的水坑中度过。他干完的时候,和他一个战斗组的周云甫已经抱着两个饭盒回来了。在干完了这些体力活之后,没有什么比吃上一顿不错的热饭更让人觉得高兴的事情了。伍子健简单的将身上的雨水擦拭了一下,躲在防水布下拿起了饭就开始狼吞虎咽般吃了起来。
周云甫看他那个样子,摇摇头,这家伙吃起东西来比谁都要快,胃口又大,每次去打饭起码要比别人多打上一半才勉强够吃的。“我说老伍,你吃饭就吃饭吧,为啥就喜欢吃得那么快,就听见嘎巴嘎巴的直响,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是耗子在偷粮呢。”伍子健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他,闷头大吃起来,周云甫看了苦笑一下,也不甘落后,他吃饭也就比伍子健慢那么一点,毕竟在军队中的训练不是白费的,吃饭都是要限制时间的,但是样子却文雅多了。
不一会的功夫,伍子健就把自己的饭碗扒了个底朝天,把碗往前一伸,周云甫摇摇头,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又倒了三分之一过去了。周云甫还有些没有吃完,就看见伍子健早已开始收拾起饭盒,和他在一起的时日也不短了,没有少见他吃饭,可是每次还是忍不住地感叹一番。每次自己的和他的饭盒都要超不少,自己一般都足够了,多出来的饭菜都是帮助他带回来的。
“说实在话,这玩意你怎么就吃不厌?”伍子健透过大雨望了望远方,似在回忆般的说,“你出生在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尤其是你们这代人没有吃啥苦,不知道外面是过的什么日子。你也没有见过咱们那整县整县逃荒,一路上风餐露宿,什么东西都被吃干净了,我们走的时候,连路边连皮树叶也没有,都被前面逃荒的人吃干净了,后面的饿得慌,都只好吃土,大部分的人就这样被撑死了。”
周云甫看他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的那个样子,心里也不好受,“老伍,现在不是挺好的么?别想那么多了,司令他们也没有办法啊,那地方不归咱们管,不然就是发大灾,我们也不会让老百姓逃荒,也不会死这么多人的。今年听后勤的兄弟说,我们运去给他们救灾的粮食却被他们囤积起来高价出售,获取暴利,还不让咱们的人亲自运粮食过去,就是现在下雨,他们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
和伍子健认识这么长时间,他是很清楚伍子健家里的情况的,他是四年前才移民到绥远的。相比自己家这些老黑龙江的人相比,他们的遭遇却是悲惨。从自己小刚开始懂事的时候,李成坤将军就开始了土地改革,丈量土地,按户分给无地的农民。那时候,家里虽说谈不上富裕,但是也分了不少良田,家里一下子生活就宽松了起来,吃穿也倒不成问题了。
后来,打退日本人,安定了段时间,县里就开始组织起村民开始了开荒荒山,兴修水利,挖掘鱼塘,大家养殖。每年都要对那些各行各业表现突出的人进行表彰,发给红旗和奖状,还有纪念品发下来。那些亩产粮食最高的,鱼养最肥胖的,牲口最壮实的……这些原来地主老爷们不屑一顾的东西,他们都加以表彰,而且号召大家一起学习。
平日里要上缴的粮食就那么些,遇上灾年,不仅可以得到减免而且还有救灾的粮食,所以收获越多,自己得到也越多,这不要别人说,大家也会尽力的。更何况他们不断地宣传那些做得好方法,大家也是容易接受的。再后来,从县里就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农业,自己曾经听县长的讲话说,政府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农业生产,只要能提高产量的方法会加以推广。
那两年爸爸就曾经说过,这辈子没见自家有这么多粮食,家家的粮仓都堆的老高,记得那时候还经常和朋友一起躲谜藏。据说政府还用很多的粮食和外国换取机器设备,这两年从市到县到乡村屯都有自己规模不等的粮仓,自家的陈粮也一年比一年增多。听老一辈讲,原来有多余的陈粮是要拿去酿酒的,可是政府却不许,很多粮食就堆在粮仓里被老鼠吃了,自己现在还记得老一辈人脸上的惋惜。
参军以后上了政治课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北方人喜欢喝酒御寒,每年消耗的大量的粮食,而关内即使是丰收年还是有很多人饿肚子,更不要说那些灾荒的年份,稍有灾荒,他们唯一能的办法就是逃荒,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因为饥饿而死去。这些囤积起来的粮食,不仅可以在关内发生饥荒的时候救命,更是可以保证在和日本人的交战中有足够后盾。
其实,这些粮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每年数百万人口的迁入,在发生灾荒的年份,人更多。他们刚到的时候,都没有口粮,就是靠这些粮食渡过难关,让他们安定下来。如今现在打仗的时候,抽调了数目庞大的青壮年劳动力来加入到军队中,各种生产活动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今年夏天天气的反常也会影响到收成,可是这些对政府对军队的影响很小,就是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预防这种事情发生的准备,庞大的粮食储备足以到战争结束。
“我说老伍,上次来找你的是不是你小妹?我可是看到了,挺水灵的一小丫头,怎么样,咱们是铁哥们,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要不你回去介绍我认识认识的?”周云甫忽然想起了那次在军营的是时候,来找伍子健的一个漂亮的女孩,一直问他都不肯开口,只是告诉他是他的妹妹。一般参军的人,都是十八、九岁的样子,但是大规模扩军后,大量伍子健这样年纪稍大点的人也开始加入到军队中来。
周云甫还要两个月才满二十岁,也只比自己的妹妹大上两岁,他那个年龄也是征兵的最佳年龄。这里的教育体系和中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这里的孩子,从小学毕业开始就要决定自己将来的路,是成为军人,工人……还是继续学习以至上大学。如果不是想继续上大学的话,那么就可以考虑上各种专门的技术学校,培训出社会需要的各种技术人才,或者进入军校,他们一般将会在两所学校接受总共长达六年的培训。
这些都是针对那些从小就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人来说的,这其中还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阶段的,就例如军校,可以从高级中学毕业后去报考的,也可以从军队中报考,还有很大部分是对军队现役军官和预备役军官的大规模培训。周云甫原本在去年就高中毕业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报考军校的,但是被自己的一群狐朋狗友诱骗下直接进入了军队当起了小兵。
他也不以为意,反而认为他的那些狐朋狗友说得很有道理,要进入军校的话,很可能是三到四年才能真正加入战斗,就是情况紧急的时候起码也要训练一两年,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之小的。那个时候就是考上了军校,也没有办法上战场的,反而直接参军,从士兵干起的话,只需要半年的加强训练就可以了上战场了,如果以后想留在军中,继续考军校也不是难事,可是错过这次打仗的机会下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周云甫对伍子健也是真心的佩服,伍子健年纪比他要大上四岁多,有一身好力气,枪法极为精准,各项训练都在连队中属于前茅。营长来连队的时候看到了他的表现也称赞,要是再练个一两年,要进一师也不是难事。他是和周云甫一起进入军队的,然而从班长到排长,对他都不错,听班长说,要不是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在军队呆的时间还短了点,估计就他的表现当个班长像玩似的。
在军队中,最让周云甫觉得心安的是,有一批战斗经验丰富军官和士官,就像自己的班长,就是原来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后来为了训练出更多的士兵,服役期缩短为两年,为数不少的部队甚至缩短为一年,要扩充的时候,这些退役的士兵一下子就可以组建成新的部队。经过了新兵的三个月魔鬼般的集训后,被分配到了各个部队,在这里等待他们的还是三个月的严酷训练。
不过训练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要强得多,远非新兵训练的各个兵种皆宜的基本训练。在这里,是由那些有丰富战斗或者带兵经验的老兵来亲自教导,伍子健各项训练都没有话说,可是在对抗演练中还是被班长这样的经验丰富的老兵吃得死死的。班长曾经说起过,他的老班长原来告诫他的话,能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都不简单。要么,这个人的确有本事,要么这个人的运气比较好,无论是哪个,都是值得尊敬的。
战场上运气还是很重要的,要是运气不好,敌人随便放颗炸弹就有可能扔在自己的头上,要运气好的话,这颗炸弹或许就是颗臭弹,这就是区别!当时说的,把这些新进军营的新兵蛋子哄得一愣一愣的。可是更多的是告诉上战场的微小的细节,如何在战场上保养自己的枪支,讲的最多的是,要注意使用手榴弹,注意掩护自己,不要随意将自己暴露在之下,在训练中,只要有人在战壕中运动的时候露出了脑袋,他就会让你跑个累死让你“记忆”深刻了后才罢休……
按照班长的话,训练也马马虎虎像个军队的样子了,可是是驴子是马的拉出来遛遛,训练的哪怕最好的军队不能打仗那也是空架子,是摆设。东西教是教会了,可是还得会用才行啊。没上过战场一切都等于零,在休整的时候,部队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动员。将整个部队的士气鼓动了起来,新兵要是没有了士气,就是能使兵败如山倒。
现在部队内看得最多的还是从双辽收集资料整集起来的纪录片,大家对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义愤填膺,看电影的时候就高喊起反日口号,群情激奋,个个都嗷嗷叫,恨不得立刻就上战场杀了那些***禽兽不如得东西。可是纪录片最后播放的那个片断给他们的刺激更大,大家看了之后都没有人说话,眼睛中充满了悲哀,可是手中的枪却握得更紧了!
原本这个片尾要不要接上去,新闻科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可以更加激励起士气,也有人说这会打击士气,不宜播放出去,至少对前线的部队不宜播放。可是上报道指挥部后,批文立刻下来,如实报道。这个纪录片是日本人自己拍摄下来的,当日本人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甚为希奇,所以在其后特地找来了一个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