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飞雁-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咬牙切齿的太奶挽起皮袄袖子想去抽他,可爷爷拿她的话当成了西北风.一面往院子里跑,一面喊:我就要凤竹姐姐做老婆!

  ……

  自从下了婚贴,太爷一连几个晚上捧着脑袋发愁。董家真是逼人所难,骑几匹大马抬几顶花轿,弄班响器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把儿媳妇娶来不就完了!什么他们嫌办的不气魄,非要搞十几挂太平车,要显示显示双方府上的殷实家底,再来个迎亲送客的比车赛马。长了一把年纪,那种场面只是听说过,谁亲眼见识一回?比马也行、赛车也罢,那些客人如果遇上了马惊车翻,怎么办?好端端一桩喜事,不就能弄出人命关天地大事!太爷想,既然婚贴上写了,战书也下了,就是硬撑着,许家怎么能示弱给他董家?为了将这一桩婚事办得体体面面,顺顺畅畅.就想起了要敬金马驹一柱香,只要香火一旺,自然就会得到神的保佑。

  天一黑下来,整个府内府外清静得只剩一点风声,没有其它动静。这时太爷就向金马驹燃上一柱香,一跪在堂桌前,就捧着手祈祷:许家虽有几十槽骡马,如果备上十多挂太平车,胜负心中哪有底?望神看在这个家的名誉上,就多多保佑吧!

  他这么一祈祷,正焰燃的香火就灭了。香火一灭,太爷就又起身去点,火苗一燃,就像飞蝶展翅.太爷一唠叨,香就又灭了。一连点了六次,灭了六次。太爷一看不好,就趴在地上只是磕头,不再说话。时间一长,跪得两腿发木。忽然,就听院子里卷起一股旋风,风抽着门,咣当一声,门就大开了。这时太爷起身就去插门,门还没插上,就听宅院外响起了一阵一阵马的嘶鸣声。他以为是牲口屋里的马脱缰了,带着管家喜贵和车把式到槽头一点,一匹不少。他们就一同赶出大门,挑着灯笼,大街和十字路口找了个遍,怪了,哪有马的踪影?几人叹了一口气,就扭头而回。刚一封上大门,就听由远至近,又响起了马蹄声.那声音,犹如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

  太爷好奇,想弄个究竟。就吩咐喜贵和几个护院人又打开门。门咣当一开,正面袭来一股风,那风如同地震的冲击波,来势迅猛,一下抽得他们个个往后趔趄着脚步。太爷迎着风一抬眼皮,就惊愕了,正面站着一匹枣红大马。看这马气势昂轩,个头高大,它仰了仰头,立了立耳,就前蹄扒着高高地门槛,嘶鸣声震耳欲聋。

  太爷一看这么骠悍的骏马,就心有余悸.他颤抖着两手去挠它的痒痒,这马好像与人心有灵犀,它头一低,一下子就将脸扎在了太爷的怀里。太爷就想,无论它是迷失了方向或是落伍了马队,夜这么黑,天这么冷,就先将它拉到槽上喂养。这时太爷用手一托它的下巴,它扬了扬头,顺服得似佣人见了主子。

  一入深夜,太爷躺上床一合眼,就托了个梦。梦见了太爷的太爷,也就是我的祖上,祖上告诉他:这匹枣红马哪是马?它就是汉武帝说的马神:飙驹!

  他一觉醒来,就陷入了无限地沉思:飙驹,不就是堂桌上几代人供奉的那尊金马驹?听以前祖上说,说这尊金马驹是西汉武帝刘彻心爱的宝物。两千多年历经风风雨雨,它从皇帝的手上传到平民百姓。从刘彻,就传到了今天太爷许本的手里。太爷清楚金马驹地来历,嘉庆八年,那年旱蝗成灾,哀鸿遍野。祖上许天福,用粮仓里仅有的两万五千石高梁,接济了方圆五十里乡邻的命。一时,上惊动了嘉庆皇帝,他用御笔就为祖上题了一幅“许府恩鸿”四个大字。官府将匾额敲锣打鼓一悬上门头,从此,过往的武官就乖乖下马,文官就主动落轿。下感动了清凉寺上的笠空和尚,他为替普天下的众生感谢大恩大德,就以寺上的镇寺之宝,赠予给了祖上。有金马驹供在家,就喻意马神守护许家的田地,年年风调雨顺。让马神守护许家的府宅,就年年避灾获福。

  太爷一联想到所托的梦,就真将枣红大马敬仰为飙驹在世。一早起床,他特意对饲养的伙计嘱咐:以后对枣红马,就要像对人一样。

  从那天开始,把式天天给它洗身、修蹄、剪鬃、梳理,一早一晚还牵到大街上透透风遛遛圈.时间一长,把枣红马养得膘肥体壮,打扮得英姿飒爽.人人见了就说,这马这么漂亮,不就像皇家的座骑?这么一宠爱下去,一石击起千层浪。满院子的太太、丫环、伙计,无一不报怨,啊!这哪是在饲养马,岂不是供奉祖宗?

  太爷听她们滥嘴多舌,也不作解释。他回想以前占卜大师的一句话,说梦如果你想让它灵的话,你就千万不能乱叨叨,口严才准。从此,他不论听到谁对枣红马闲言碎语,只是翻翻白眼,不接话茬。时过两天,他更过份,当着全家老老少少的面,给马作了个揖。并嘱咐家人:从今天起,谁也不许喊它枣红马,就尊称它飙驹!

  飙驹看来通人性,太爷的话音未落,它就摇了摇尾,摆了摆头俯首贴耳。

  爷爷大婚那天,许府上取了个吉祥数,六六大顺,准备了一十六挂太平车,只骏马,就套上了八十匹。太平车所有的车厢车轮,全用黄梨木和铆钉打造。山西的老木将手上提着斧子说,这车你就去跑吧,无论速度有多高有多快,就是将骡马累死,车轱辘车身出啥问题你就找我。当地的风俗好,好就好在爷爷不用亲自去迎亲。既然新郎不去,管它一路上的车马是跑是飞!这一天压车人和新娘遭罪,送客的娘家人也好不到哪里。大冷天,太平车跑起来一旦像刮风一样腾云驾雾,一不小心,甩到道上的沟沟坎坎,那不就是家常便饭?按规矩,谁家的马车轱辘先入许府的大门,哪怕新娘丢在半道上,那也算你这户上是名副其实的豪门。为了这一天,太爷早半年就派出了十多位车把式。目的就一个,在方圆百里的集市上,不惜重金,只要能挑选来一批良马快驹,能赛过董家.许家在这方圆百里,不就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今天这么一上阵,太爷的心上就有底了,一钦兵点将,就让飙驹作为首辆车的冲锋辕马。相信有了它,就一定能战胜董家这个对手。到时飙驹一凯旋归来,看他姓董的怎么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

  车把式鞭一扬,飙驹就趴起前蹄嘶鸣了两声。它的意思太爷也明白,就是告诉主人,放心,只要有飙驹在,什么赛车比马?就是它哪家的烈马暴驹胆敢一试,飙驹能惧?它嘶鸣声一落,就发起了相当年征伐匈奴一样的攻势.

  抬眼一看滚滚地车轮,漫天就卷起了黄沙。迎娶奶奶的队伍,犹如一股黑色风暴,在阵阵骏马的嘶鸣下,浩浩荡荡地向董家奔去……

  车队一到董府门前,飙驹驾着太平车吱哇一停,奶奶在几个丫环的陪伴下,抬脚就登上了太平车。她后脚根离开董家的黄土那一刻,在迎亲队伍人的眼里,董小琯就已经是许家的人了。自然,死了也是许家的鬼。

  奶奶一上车,飙驹如同箭在弦上。它不急,也不慌,就等着车把式的一声令下.只要长鞭一甩,相信,回去的路上,一定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仗。只有拼过对手,赛过对方,那才是动赢这庞大车队的最终目的。无论是苦战、硬战、鏖战,只要是战,那就是不惜血汗和生命。这就是飙驹的风格,就是飙驹的精神,就是飙驹能够顽强战胜对手、战胜敌人铮铮铁骨的动力。

  这时把式的鞭抽响了,响得惊心动魄……

  这时奶奶的心就开始蹦,一直跳到了嗓子眼上。她清楚,车轮一旦滚起来,这哪是大婚出嫁?分明是董许两家摆开的赌场,车马就是赌具。赛车就是比马,比马就是比阔,比阔就是比富。两家的家业各不相下,谁愿示弱?方圆几十里的人在沿途都瞪着一双大眼,在看、在瞧、在观战、在旁听,看看究竟许家还是董家是真正的豪门。

  车轮一转动,飙驹扬了扬蹄,它的起速就像箭一样,飞快地就射了出去……

  它率领的七十九匹马一上路,如汹涌彭湃地滚滚洪流.车轮一滚,就在华北大平原上驰骋沸腾。飙驹就想,那时它伴霍去病征战在河西走廊,一天奔驰数千里沙漠,没有水喝,没有草吃,咬着牙关,不也一样打败了匈奴?今天多好,大地一路平坦,有绿豆汤喝有大料供着吃,不赛出威风,不赛出精神,不拔个头筹,哪对得起许家的一片宏恩?要速度,更要保护好车厢里的主人。一匹能出生入死战无不胜的骏马,光有胆略没有智慧,它怎么能保证指挥千里的统帅万无一失?

  思想到这里,飙驹就飞奔地加快了步伐.同时,它在嘶鸣、摆耳、摇尾、喷着鼻颐.用着这特殊的语言,来协调同伙步调一致。只有精诚团结,奋发图强,才能够夺取最终的胜利。车轮在平坦的大地上一划,就划出了一条一眼瞭望不到边际的印痕.那印痕就像一条奔腾的巨龙,在向前飞驰……

  飙驹一狂奔,董家的车马也毫不示弱,几匹马一嘶鸣,就紧追不舍。车轮一飞,滚滚地车轮就扬起了黄沙,黄沙一飞扬,整个大地上就对脸瞧不见人。赛着赛着,董家一辆马车的套绳就吱吱响.车把式一看不妙,就奋身从车厢跳上马背,用闪电地速度,将开裂地绳索挽了一个扣.一脱险情,车把式就松了一口气。气一吐出口,就嘣——地一声,另一辆车的绳索断了.套绳一断,弄得车仰马翻。车一翻,就乱得人哭马叫.

  董家的马一叫,飙驹率领的队伍也渐渐开始散乱.一乱阵,一匹接一匹的马就失前蹄.马一失足,滚滚地车轮就没有向心力了.飙驹头一仰,这可怎么办?它正琢磨着,就听自己的伙伴高一声低一声呼唤,.一听它们的呻吟和哀伤,它就仰头长啸.告诉它们,哪能停下流星地脚步?只要所驾的车轮一直转动,靠忍耐、坚持、始终如一,才能战胜对手.这虽非战场,不用去消灭敌人,可这也不是招前顾后的运动场,咋能让董家超越许家?

  未来的奶奶,她这时坐的哪像车?分明是躺在了筛子里.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她平时在家拿个凳子钩枣都怕掉下来,今天就这么腾云驾雾,她咋能不失魂落魄?看车把式骑在车脸前如灌在车厢上的铆钉,她就心有余悸,哪一下失手,一被扔出车箱,掉到车轱辘下,还不轧个粉身碎骨?一想,反正死活也就这一堆了,怕有啥用?随便.她任车轮跑,任车轮飞,任飙驹的前蹄狂舞.

  瞬间功夫,董家的黑马就冲上来了。看它奔腾地四蹄如一股劲风、如一波疾浪。一个冲刺,就跟上了车尾,又一个冲刺,就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在这关键的时刻,飙驹不急,反而沉着、冷静。它没有慌脚、没有消沉、没有退缩。就默默地咬起了牙关.在默默地加足力量、在默默地发起后力、在默默地准备冲击。分分秒秒过去了,它纵是使出了吃奶地力量,并没有甩掉对手.一时它精疲力竭,身上就掀起一层热浪,热浪一过,就淌出一滴一滴汗血。汗血鲜红鲜红,红艳得就像一面旗帜。飙驹看到血,它就再也消沉不下去了,只有一个念头:不赛过黑马,只能去死!

  它前蹄一扬,似扎了一支翅膀。向前一个飞跃,就闪出一道光束.光一闪烁,身上的汗撒得血腥风雨.黑马一嗅觉,它是千年的勇士?一惊愕,腿就发软.它的腿一软,就发出一声一声哀嚎.飙驹听不到它抽泣,也听不到它呻吟.只知道,已经将它甩到了那个遥远的远方.

  飙驹一阵风狂,放下脚步一抬头,许府到了.太平车就哗——地一声,坚坚挺挺地站在了许府门前。车把式一睁眼,就一头栽到了地上.躺在地上,他张着嘴,惊吓得似一尊僵硬的死尸,一句话说不出来。围在门前的一家子人,看奶奶躺在车厢里双手捧着心,就像车轮将她的心辗碎了一样,一口接一口地抽蓄。一圈围观的没人去拉一把车把式,就个个像叫魂一样,呼唤着奶奶的名字:小琯——董小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 。 拜天地
2、拜天地

  一阵呼喊,奶奶丢在路上的魂,终于被一圈人叫回来了。她睁开眼,瞅了瞅许府贴着朱红纸的大门,又瞧了瞧一圈生面孔.没啥话说,就嘤嘤地哭了起来。

  有的人就议论:才十六岁个孩子,小,一路上不是给吓着了!

  也许是吓着了,也许是惦记太多。奶奶被几位伴娘一搀下车,她就拧了一把鼻涕,问:娘家的车队咋样?

  管家喜贵就宽她的心:就死了几匹马,两位把式蹭伤点皮毛,不碍啥事。

  奶奶就哦了一声.牵挂着的心,就又放回到了肚子里。

  有一位多嘴,就乱插言:董家败在了许家手里。

  董家是胜是败,这对于年轻的奶奶来说,她已经不关心了。闺女是娘家的一盆水,泼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既然成了许家的媳妇,谁赢谁输,反正名誉没有流到外人府上。

  奶奶踏过一遛红毡,就去拜天地.这对于奶奶来说,她心上既忧又喜。做了媳妇,那就是上要孝敬公婆,下要伺候好自己的男人。从今天,她就不再是董家那个撒起娇来说笑就笑,说哭就哭的千斤小姐了。

  随着声声唢呐的吹奏,喜拜天地、百鸟朝凤,让吹鼓手们鸣奏得是如醉如痴。

  这时奶奶心里紧张,就听司仪喊了一声:新郎新娘,上拜天地——。

  一个宽大的红盖头,奶奶摇了摇头,多想一把将它拽下来,瞪起大眼,好好瞧瞧铺天盖地的红色世界。要说心急,不入进洞房,谁知他长得啥模样?

  在脸没打开之前,她唯一敏感的就是耳朵,不能看只能听.靠听,才能清楚这个睁着一双大眼无法看到的世界。

  等了好半天.才听有人上来气喘吁吁地传话:老爷,少爷不见了!

  一说少爷不见了,大婚天地堂前,那还了得?一圈人就乱呛呛,个个七嘴八舌。

  关键关键地时刻,一家人急得跺脚地跺脚,搓手地搓手,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爷爷倒轻松,他无所谓得偷藏在四太奶奶的大衣柜里,睡起了大觉。

  他的梦做的还很甜,左手拉着凤竹,右手举着鲜红鲜红的糖葫芦,就赶着场子去看戏。到戏台下一瞧,一男一女正演着《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家人无论谁慌乱手脚,主人不能乱。太爷躺在椅子里,一袋烟接着一袋烟往下抽。他品算,这个国山能跑哪去?跑街上!就他那一身新郎的行头,到哪都招风惹眼。在府上!一进院子都不多,也就一双喜字形构成的四四一十六座楼。可楼上楼下的房屋多,多到就是派十个人去找,不寻到日头落,怎么能挨屋翻一遍?

  寻思着,急得直想上房揭瓦的太奶,她怎么能坐得住?就吩咐喜贵等一帮人:管她大太奶、二太奶的院子,给我去挨着找!

  这话一说出口,搅舌头的几个太奶就一肚子牢骚。咋意思呀!你的宝贝儿子结婚,一个大活人没能看住,倒赖上我们了,哼!谁也没有把他藏起来。

  唯一喜贵有主意,趴在太奶的耳环下,吹了句口风:我想,凤竹能知道。

  嗯!太奶拍了一下大腿:这事我咋就没想到!喜贵寻思地对呀,少爷一天被凤竹勾去了魂,迷得弄不明白什么是使唤的丫环,什么是门当户对的媳妇了。咋琢磨,这个凤竹的胆也够大了,跪拜天地的时候,她都敢把新郎给藏起来,那还了得!她暴跳如雷地抬着手指:去,把那个臭丫环给我叫来!

  喜贵自然不敢怠慢,一连应了好几句:是、是、是.就一遛小跑,去了后边的院子……

  站在一旁的四太奶,早就看不过眼了。撂了句风凉话:多亏少爷去凤竹那了,要是去了我们姐妹谁的院落,还说不清了.

  四太奶一插话,太奶只顾在肚子里生闷气,没有心思去接话茬。太爷听不下去了,烟袋锅子往桌上一拍,长吁短叹地哼了一声,就扭头去安慰董家的客人。

  风俗习惯,娘家人难伺候.特别是大婚这一天。送客的人总是挑毛病,怎么了!我们府上养了十六个春夏秋冬的闺女,不说她吃穿花多少银子,就说一把屎一把尿养活这么大,说娶,套上马车就拉走了。成亲这一天,再不好好款待款待娘家的人,养闺女,不全是赔本买卖!

  太爷折手一瞧日头,快偏西了,中午的婚席怎么也不能变成晚宴。就手一摆:拜天地就免了,开席吧!

  这时厨子都饿得跑不动了,甭说亲朋好友。一说开席,所有的客人都兴高采烈,可董家人,他们不干。

  董家的一位长辈人就黑着脸:我们还没有见着人呢,咋能开席?

  太爷一看瞒不过,就一五一十全交待了.捧着两手说:孩子小,不懂事,我做大人的,就赔不是了!

  多数客人弄不清原因,也不多问。那些妇女和孩子,个个饿得捂着肚子叫唤:怎么还不开席,急死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