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身后,刘氏兄弟的呼噜声整天。

洛阳城内一片漆黑,偶尔可见一队疲惫士卒走过大街小巷。

张允文矮身前行,不时借助路边的障碍遮挡自己的身躯,很快来到洛阳城墙上。

此时城头上仍旧亮起一束束火把,一两名巡逻兵在城头慢慢游弋。

瞅着空隙,张允文来到一处黑暗偏僻的角落。(看章节请到)把绳子一头绑在墙垛上,剩余绳索扔出墙外,张允文借着绳子慢慢滑下城墙。

四下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回头望去,洛阳城高大的城墙如一个巨人,憧憧黑影让人心生恐惧。

张允文猫着腰,向对面唐军营地快速行去。

唐军扎营之处,四面一片开阔,地面上的一段段树桩说明此处原本是树林,为了防止敌人借树林掩护偷营,便将四面树木尽数伐去。

军营外围,一道高有近丈的木栅栏屹立。木栅栏后,有一座高有三丈的瞭望哨,里面灯火通明,一名士卒正打起精神,四下张望。

张允文借着夜色的掩护,急速跑到栅栏边,隔着栅栏缝隙,见里面座座帐篷排列井然,似成某种阵型,而阵型核心,便是一座圆顶大帐篷。那顶帐篷内,还燃着灯火,似乎有人仍未睡觉。

然而这顶帐篷却不是张允文的目标。他在洛阳城墙上已经观察了一下这座军营的的布置,这里不过是其前锋扎营所在,而中军主力,在这前锋营后面,被三座呈品字形的箭塔隔开。所有章节都是请到

但是,要到达中军营帐,必须通过这座前锋军营,不然,需要绕道半日。

张允文小心翼翼的拿起匕首,在一处较宽的栅栏间隙处轻轻的削着两边的木棍。木棍有手臂粗细,但匕首锋利,削了近半个时辰,一个有他身体大小的缝隙便形成了。

张允文慢慢探头进入栅栏内,然后是上身,最后是臀部通过栅栏,整个身躯也就全部进入栅栏内。

小心的蜷缩在黑暗角落。面前,一队巡逻的士卒刚刚走过。

唐军所穿衣甲,皆为土黄色,而张允文的郑军所穿衣甲却是赭色,为了混淆视觉,在来唐营之前,他已经将黄色的稀泥小心的涂满全身,连脸庞和兵器上也涂了薄薄一层。

悄悄的在前锋营中穿行,张允文凭借后世侦察兵的技能,顺利的通过前锋营,绕过三座箭塔,来到中军营。

中军营于前锋营一样,帐篷布置,隐成阵型,居中帐篷最大。然而张允文不敢肯定那秦王李世民会在大帐篷中。兵书上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也许李世民就住在一座普通的帐篷之中。

然而那座大帐篷,仍是张允文首要探查之处。

小心的靠近大帐,张允文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大帐门口有两人站岗,他趴在地上,就在那两人身后。他的身上覆盖着一层杂草,锋利的匕首轻轻在帐篷上划出一道细口子。从口子往里面望去,只见大帐内灯火通明,两根手臂粗细的牛油大烛发出亮堂堂地光芒。一名年轻人合衣躺在床榻之上。

这名年轻人年纪不过二十三四岁,和此时李世民的年龄相仿。他头梳发髻,身穿鳞甲,头盔放在榻旁的几案上。

此人好像就是李世民。张允文心中想到。

再在大帐中打量,果然看见件衣衫挂在墙壁。黑色龙袍,不过却不是皇帝所穿的五爪龙袍,而是两爪亲王龙袍。

确定此处是李世民的大帐,张允文有些激动。一则是找到了他的大帐,二则是见到了这位千古一帝。

又是一队巡逻兵路过。这已经是第二队了。不过他们还是没有看见地上趴着的张允文。一是因为此处光线昏暗,二是因为张允文良好的伪装。他有自信,领先这个朝代一千多年的东西是不会那么容易被识破的。

小心翼翼的将匕首插在篷布上,轻轻的滑动,一声极其微小的布帛撕裂声响起,张允文赶紧停了下来。朝刀刃上滴了两滴唾沫,在轻轻划动,果然,声音要小上一些。

待到可供一人钻进大帐时,张允文手握匕首,慢慢的钻进大帐。期间,竟然没有一人发觉。

一入大帐,张允文第一时间便将匕首放在李世民脖子边。

被杀气或是刀尖上的寒气所激,李世民倏地睁开眼睛,却发现一柄涂有黄泥的匕首放在自己脖子上,而一名全身涂满黄泥的少年正半跪在榻前,匕首的一端正握在他的手上。

李世民笑了。他并不惊慌,慢慢起身坐在榻上。而张允文也随着李世民的移动而动,他也一屁股坐在榻上,右手上的匕首,不离李世民脖子片刻。

“你没有机会出去的!”李世民说道。那声音平淡无奇,仿佛在对一位朋友说话。

“我知道!当我进了大帐而没有回身堵住洞口时我就知道!”张允文的声音也是平平淡淡的,和李世民一样。

整齐的脚步声传来,张允文清晰的看到,外面逐渐亮堂起来,隐隐可见人影憧憧。

正文 第四章 李世民与张允文

李世民看着张允文,面无表情:“你被包围了!你看到没有,外面全是本王的兵马,如今你是插翅难飞了!”

张允文手中的匕首没有丝毫颤抖:“是的,我插翅难飞!可是我的刀离你的脖子不到一分,而他们的刀离我的脖子还有一丈!”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笑:“好气魄!不过现在你不会杀我的!”

张允文顿时有些惊奇,难道自己的杀气还不够明显。

“不过现在我奇怪的是,为什么你能无声无息的接近大帐,并且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李世民微微转过头,一双眼睛盯着张允文。

“特种侦察!这只是特种侦察的一个要点!”张允文有些吃惊了,这李世民果然内涵修养极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在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还能问出这样的问题。

“特种侦察……”李世民轻轻的重复一遍,默默咀嚼这个从未听过的词语。

正在这时,只听得一阵马匹嘶鸣之声,接着,帐篷一阵晃动。大帐当中的一根立柱随即倾斜,倒下的篷布从两人身上滑过,但却没有任何伤害。

原来是大帐外的几名将领,命令骑兵将帐篷拖倒,一来想到秦王勇武,说不定能趁乱逆袭刺客;二来视线被帐篷挡住,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也不知秦王到底如何。所有章节尽在

大帐一被拖开,弓箭手和步卒立在前方,后面骑兵游弋,李世民与张允文二人围得水泄不通。数百支利箭瞄准中心处的张允文。

“兀那小贼,还不快放开俺家秦王!”一名黑大汉手持双斧,骑在一匹大马上,双目怒瞪张允文。而另一名手持双锏的黄脸大汉也是目光冷冷的望着他。

一看两人手中兵器,张允文顿时猜测,这两人恐怕便是《说唐》中的程咬金与秦叔宝吧。

不经意的四下扫视,张允文看见此处竟有数十位将领,还有一位身着两爪龙袍的王爷。

虽然不能尽数认出这些将领,但在看见这位王爷的第一眼,张允文就知道,这位便是齐王李元吉。他的一双眼睛中竟然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笑意。

只见李世民四下看了一眼,压压右手,示意将领安静,又让弓箭手放下弓箭,满脸热切的对张允文道:“咦,刚才说到哪儿啦,对了,特种侦察。你再说说,啥叫特种侦察?”

“特种侦察,是特种侦察部队的作战方式!”张允文口中又蹦跶出一个新词语,接着便是一通解释,“为破坏潜在或现实敌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潜力和士气而实施的侦察。”

看到李世民有些似懂非懂,便有接着道:“特种侦察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关经济和军事目标的情报;将这些目标摧毁或使之丧失作用;组织破坏活动和颠覆行动;对叛变分子实施惩罚;组织和训练暴动分子等。特种侦察由谍报人员和特种部队实施。简而言之,特种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和蓄意破坏。”

一堆当年前苏联关于特种侦察的概念理论讲出来,将似懂非懂的李世民砸得晕晕乎乎。

“等等,你说的那些东西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世民不顾脖子上的匕首,抬起手,指着张允文问道。

张允文沉默片刻,点点头!

“嗯,那你能不能简单说一下你的特种侦察的任务,刚才的那些话,实在太难懂了!”李世民一脸渴望的望着张允文。

张允文结合当今情况,整理了一下思路,慢声道:“其实这特种侦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特种作战,一个是情报网络。特种作战,主要是指一些如军营中取敌将首级,摧毁敌军重要设施,如粮道、桥梁等,还有就是伺机而动,打乱敌人进攻节奏等等。所有章节尽在而情报网络则是指能覆盖我国及敌国,了解国内的各大势力的动向,敌国政治决策,军事部署,经济发展等等情况。两者结合起来,可在敌国实施秘密打击,杀死或者俘虏敌国首领,也可以给予敌国叛乱武装军事支持,借以打击敌国。”

李世民沉吟片刻,忽然长叹道:“本王自十八岁统兵以来,一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为天下为将者,能出本王之右,不过数人。今日听了这位先生的一席话,我才明白,原来仗是可以这样打的!”言下之意,竟有些沮丧。

张允文见状,竟然不自觉的劝道:“秦王殿下不必如此。我口中的特种侦察不过是把将军们惯用的诸如偷袭粮道,夜半偷营之事交由专门训练的部队来完成,也算不得创新!秦王不必如此!”

李世民闻言,顿时清醒过来,随即又发觉有些不对劲,怎么开解自己的,是一个拿着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人呢?

张允文也想到此节,不由讪讪一笑。

“嗯,这位先生,你可以将手中的匕首放下来了吗?本王已经知道了先生的本事!”李世民一脸的笑意。

张允文“哦”了一声,抽回匕首,一个反手入鞘,竟是悄然无声。看得李世民又是一阵叹服。

外面站立的士卒也慢慢散去,剩余的十几名将领与李元吉互相望了一眼,李元吉单身离去,剩余的将领中,程咬金秦叔宝乃是新降之将,对视一眼,各自回帐,而有三人却翻身下马,往张允文处走来。

“不知秦王能给我什么官职?”张允文毫不客气的问道。

李世民细细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位少年,看这身板最多不过十四五岁吧,竟然有这样一身本事。“不知小兄弟名讳?”言语之间,已是多有客气了。

“张允文!”

“唔,名字不错!允,信也,诚也。《书》中有言:允恭克让。嗯,不知允文想要何官职?”李世民把球踢了回来。

“愿为秦王府参军事!”张允文一下子便把想要的官职说出。

“好大的口气,不知你这小子何德何能,想要当上参军事!”那三名将领中,当先的丘行恭听得张允文所求官职,不由出言道。

这王府参军事不过是一个七品下阶官职,不大,但也不小,尤其是王府之中,能任王府官职的,一般是王爷亲信。

“这……”李世民的眉头有些皱了起来,挥手制止了想要出言的丘行恭。

现今秦王府参军事为薛元敬、蔡允恭,两人皆为文士,少通武事。

张允文看到李世民一皱眉,心中顿时知晓缘由,当下躬身道:“秦王殿下,三位将军,小人自知年幼且无功绩,难免让人瞧不起!不过在下听闻河北窦建德将率兵来救王世充,请秦王殿下出击之时,带上在下!”

李世民剑眉一竖:“你,你听谁说窦建德要来!”

张允文顿时哑然,难不成说是看了几遍《唐书》知晓的。危难之际,灵机一动,道:“在下身在洛阳之内,听闻郑军所言,以为窦建德将来,固有此说!”

李世民这才点点头:“那不过是王世充安定军心所施之计。不过允文切勿乱言,若让士卒知晓,定会影响军心!”

“喏!”

“好吧,凭你能悄声潜入的本事,再加上刚才精彩的言辞,本王给你这个机会,准你训练一营人马。若是窦建德来犯,你领兵出击而有战功,则将委任你为王府参军事!”李世民考虑片刻道。

其实李世民也是有自己打算的,先不说窦建德是否回来救援王世充,就算来了,这张允文能立下赫赫战功吗?

张允文一抱拳:“好好!多谢秦王殿下,请等我的好消息吧!”

正文 第五章 以正合,以奇胜

当夜,张允文被安排住进唐营。

洗了个清爽的澡,把一身泥垢和疲惫洗去,和衣睡下。

第二日,张允文听得军中鼓角响起,倏地爬起来,快速穿好衣甲,出门一看,却是唐营在处置几名逃兵

自李世民率军围困洛阳以来,这已经是第七个月。加之先前与王世充大战青城宫,士卒死伤。而今,连续七个月的围困洛阳,使得唐军疲敝不已,屡有逃兵出现。李世民治军虽严,却不能尽数处决,免得寒了军心。

相比唐军,洛阳城内更是惨目忍睹,几乎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上次张允文醒来,刘勇找来的稀粥和包子,也是他带着一队军士刚刚从一户大户人家家中抢来的。而这户人家,据说和王世充沾亲带故。

也不知那两兄弟如何了。张允文有些思念这对浑人兄弟了。

营内校场上,五名士兵被绑在柱子上,四周围了一大片士卒。

一名身材高大的校尉在五人间来回走动:“你们看看,这些人,十足的懦夫,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是我们唐军的耻辱。今日便将他们绑在此处,示众五日!”

校尉抽出腰间横刀挥舞。闪亮的刀锋在清晨的阳光中显得寒芒四射。

“不,我们不是逃兵!”一名逃兵低着头,声嘶力竭的大声吼道。整个额头也因大叫而变得通红,“我们在这边作战,打王世充,都七个月了,长安那边运来多少粮食。饿着肚子打仗,我认了。可是我们在这里打,北边突厥也下来了。可怜我的老母,被那些突厥人给杀了。我那怀孕五个月的妻子,逃到三原亲戚家给我传家信来。身为一个男儿,脸自己的老母都不能保全,连自己的妻儿都寄人篱下,这是堂堂男儿吗!我回关中,就是要安顿好妻子,再杀几个突厥人为老母报仇!”

其余四人也大声吼道:“我们要杀突厥人报仇!”

一时,校场上一片沉默,那名校尉也慢慢放下了手中横刀。

无数家在关中以北的士卒担心起家中亲眷来。

张允文看着那名逃兵,却是不以为然。作为男儿,应该如此,但作为军人,就不能这样了。

淡了看热闹的心情,张允文来到李世民的大帐。他是来商谈他的建制归属的。

刚到大帐门口,只见两位守卫的士卒冲他怒目而视,毫不客气的用刀拦住去路。

张允文不好意思的笑笑,昨夜悄悄摸进大帐,视两名守卫如无物,难怪他们生气。

“劳烦通报,说张允文前来报到!”张允文拱手一揖,倒让两名守卫怨气消了不少。

“你等着!”一人进去通报,片刻后,那人掀开门帘,对张允文道:“进去吧!”

张允文迈步进入大帐,只见两列将领整齐的分坐两边,端坐于大帐正上的金甲将领正是李世民。

“见过秦王殿下!”张允文躬身道。

“允文,你来啦!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在场的诸位将军!”李世民起身,执起张允文的手,一个挨着一个多向他介绍在场的将领。

此次出征洛阳,李世民带上的是李唐主力,步骑共计五万人。(看章节请到)其中,将领便有二十余人,包括战时投降的敌方将领。

“这位是屈突通,这位是丘行恭,这位是郭孝恪……”

一个个人名从李世民的嘴里冒出,若不是张允文前世曾在苏联特种部队学过快速记忆,还真记不下这么多名字。

全是名将啊,张允文心头激动不已。虽说初唐时期,诸将首推李靖,但现在在场的这些将领也非同小可。如屈突通,隋朝大业年间便是一方悍将。郭孝恪,后任安西都护,掌管西域。

然而诸将对于这位深夜摸进唐营,欲图行那行刺之举的张允文殊无好感,看着张允文的眼神,也充满了不屑。然而又因李世民的执手介绍,而不得不露出勉强的笑容。

“诸君切莫小看允文!”看到诸将的表情,李世民不由正色提醒道,“若论行刺侦察,在场诸位无人能及允文!”

“行刺,不过小人之事,难登大雅!”一名将领说道。

张允文一看那人,却是丘行恭,昨夜遇到的那人。

“那敢问丘将军,战争之事,岂有大雅小人之分?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各位将军领兵对垒厮杀,取的是个‘正’字,而小子所领之兵,所行之事,却取的是个‘奇’字。唯有正奇相辅,方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张允文看了丘行恭一眼,说道。

丘行恭冷哼一声,站起身来:“你刚才说的是‘以正合,以奇胜’,那不知你的功夫可好,能不能担得这个‘奇’字?若是奇袭不成反被杀,那倒成了千古笑柄啦!”

言下之意竟要试试张允文的身手。

在场诸将各自对视一眼,仿佛没有听见丘行恭的话,也没人出来制止丘行恭挑衅的举动。

李世民正要出言,忽又想起什么,亦转过头,不看两人。

观察了场中诸人表现,张允文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