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一部轿车比前一部气派多了,这是政务委员、外交部次长叶公超先生的车,叶先生既是廖公的后辈,又是陈先生的好友,从小就被香梅姊妹围叫“叶叔叔”,这回专程从南京赶来参加陈二小姐的婚礼。陈应荣先生和妻子张碧茜坐在这部车上。张碧茜是个职业妇女,还是奥克兰一带颇享盛誉的内科大夫。七年前,陈应荣在妻去世不久,即续娶了她,这在六姊妹、尤其在香梅的心间便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不过,平心而论,久居美国的碧茜,气质却仍是贤良敦厚的中国女人模式,梳着爱司头,身着锦缎旗袍,一派夫唱妇随的娴淑样。她与陈香梅,这是第一次见面,也早已闻二小姐个性倔强,所以决不想火上添油,和为贵,皆大欢喜才好。看来,目的基本达到,只是身旁的夫君却仍是气不顺。是的,陈应荣仍觉得窝心,他是屈从!22天前,他与碧茜、静宜匆匆飞到上海,在他就是要阻拦香梅的婚恋。只是这一回,父亲与女儿都不约而同地改换了战术———采用“柔道”。他告诉女儿,他即由旧金山的领事改派沙捞越的古晋任总领事,他许诺女儿,只要同他去古晋住一年,如果一年后她仍对陈纳德情感不变,那末,他将为她祝福,即送她回陈纳德身旁。这自是缓兵之计,女儿却恳求说:我们已经相识相爱了整整四年,不能再等一年了!他愁眉不展,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请女儿去杭州西子湖畔静思两个礼拜再作理论,这是香梅无法拒绝的请求。冬的西湖,游人寥落。但陈应荣兴致勃勃,领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游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和断桥残雪。他叹道:“可惜呀,冬天只有这断桥残雪尚有韵致,雷峰塔嘛早在1924年就倒塌了,隔年春天,我再领你来游。”他是说给碧茜听的。闷闷不乐的香梅却接了话:“这两景最刻骨铭心嘛。断桥是白娘子和许仙相会之地,所以世世代代景色清幽;雷峰塔是法海和尚镇压白娘子之处,能不倒掉吗?”静宜在一旁掩口葫芦,陈应荣好生恼怒:难道吾家是法海?窗前灯下,香梅信手抄写的诗竟是冯小青的:“冷雨敲窗不忍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世间也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陈应荣后悔不迭,真不该将热恋中的女儿带到此地!此地镌刻着太多古老又新鲜的爱情故事。这里,陈香梅度日如年;那里,陈纳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天天长途电话催,挨到第五天,将军军令到。让她即归。做父亲的能怎样呢?他只有无可奈何地对妻子说:“碧茜,她生来就是个叛逆,谁也无法改变她。”碧茜说:“那就纵容她。”然而,将军得寸进尺,决定立即结婚!做父亲的就只有硬着头皮好事做到底了,真正纵容她与他了!
  

艰难的选择(14)
陈纳德的决断来自与端纳的邂逅。十年前他来到上海见到的脸色红润、头发棕赤、火一般热情又神奇的澳洲人,眼下却已县垂死者!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端纳在菲律宾被关进俘虏营整整三年,饥饿和虐待毁坏了他的健康,幸而日本人未发觉他的真实身分。战争结束后,他又折返中国,他辛勤地写回忆录,仍旧乐观开朗,但是死神已在向他招手了!陈纳德感慨万千,生命是坚韧的,却又是极其脆弱的。人生苦短,什么都得抓紧,要不,来不及了。
  当外公外婆岳父岳母允诺了他们的婚事后,他立即飞往南京告知蒋介石夫妇。蒋介石乐呵呵地说:“什么时候带新娘子来看看哦。”宋美龄说:“相信你的选择定会给你带来幸福。”他们送的贺礼是:一对景德镇的薄胎瓷皮灯和两双象牙筷子。看到礼物,陈香梅直乐。瓷是china,精致的瓷就像珍贵的感情,而她总把生命比喻成一盏灯。筷子呢,则是民俗中的讨口彩:筷子快子。她觉得蒋介石夫妇蛮有人情味。
  两部车直接驶向陈纳德寓所,而不是去教堂。这在陈应荣,曾是胸中之块垒。他们家信奉天主教,六姊妹孩提时就已受洗;陈纳德信奉的是新教浸信会,浸信会主张各个教堂独立自主,反对给儿童行洗礼,主张教徒成年后才可受洗,这些姑且不论,也不说礼拜天时一个望弥撒一个做礼拜,问题是天主教义不许可离婚,陈纳德与二女的婚礼便决不可在教堂举行。这种教堂外的婚礼,岂不违背天主教义的箴言告诫而为越轨之举呢?他的心不安,相信二女的心亦不安,因为二女做什么都认真执著。然而女婿回答说:“我也深信宗教、崇拜神祗。但是我信宗教为善的力量,而不信宗教是伪善的。我爱香梅香梅爱我,我们的良知是清澈无邪的。我们将要在人的面前,结为合法的夫妇;在神的面前,结为精神的夫妇。这是一件正常而正确的事,神祗必会由衷地赞可。天主圣堂的门不会向香梅关闭,浸信会圣殿也不会不允许我祈祷。否则,宗教何能净化人的灵魂?何以造福人们?”做了二十几年外交官的陈应荣也不得不为陈纳德的擅于辞令和富有感召力所折服,他感到眼前的将军仍燃烧着年轻人的激情,于是并无恶意地问道:“你比香梅年长———”陈纳德很洒脱地回答:“我跟你同年,也许这是叫人发噱的事。”这一来,陈纳德的出生年月比以往的说法减去了三岁,也许的确如此,他对香梅说,因为个头特大,他父亲为他虚报了年龄,15岁写成18岁,考上了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师范学院;也许他撒了回谎,善意地回避掉比岳丈还长三岁的尴尬。
  寓所举行婚礼,虽简朴但不乏隆重。外交部次长叶公超先生与美国驻沪领事为证婚人,威劳尔夫妇、舒伯炎夫妇、泰勒夫妇、方士华夫妇和一位法官参加了婚礼,所以布置得花团锦簇的小礼堂倒也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新郎新娘、岳父岳母、男女傧相来到了,庄严热烈的时刻来到了。留声机的唱片在转动,刹那间,客人们屏声敛息,等待《结婚进行曲》响起,等待新郎新娘男女傧相的辉煌行列徐徐走进,午后的阳光漫进了小礼堂,金色的尘埃在光中颤栗,让人做着金色的梦幻。突然间,却响起子狂热的爵士乐!人们一怔,耳背的陈纳德却挽着新娘迈开了大步,金特里急急抓住了他,人们善意地笑了起来。于是换过一张,是《如歌的行板》;再换一张,是广东音乐《步步高》;手忙脚乱了好一阵,才找到《结婚进行曲》!本来一切已准备妥当的,是谁在恶作剧?幸亏这几张唱片还不算恶,倒是善意的滑稽!
  威劳尔的妻子微微皱了皱了眉头,她知道,在此之前,凯茜和罗斯都来到了上海,罗斯还带来了一个小男孩,凯茜说罗斯声明这是陈纳德的儿子。她认为罗斯这样做是为了干扰陈纳德与陈香梅的婚姻,于是她将此事告诉了陈香梅。陈香梅却跟别的女人不一样,她很坦率地说:即使是真的,那也是过去的事。我相信将军会正确的处理。罗斯并没有胡搅蛮缠,而据说将军给了罗斯一笔钱,资助孩子上大学用,但只是为了真诚的友情,而不是因为讹诈得逞。这唱片的闹剧,会不会是罗斯所为呢?陈香梅不去探究,她觉得多点枝节多点情趣乐趣。
  随后,中美证婚人分别致词,大家鼓掌。行礼时,人们欢呼着,将满袋的红绿纸屑撒向新郎新娘,据说这是西方麦穗和丰裕的象征。
  时钟当当敲响了六下。所有的红烛都被点燃,所有的壁灯都被揿亮,做成鲤鱼打挺衔鲜花的婚礼蛋糕端上来了,陈纳德取出了装饰华美的日本指挥官的武士刀,陈香梅双手举起,陈纳德则笑着将右手握在她的纤手上,以助一臂之力,他们分切蛋糕。仆人们开启香槟酒,宾客纷纷举杯祝贺。这把武士刀,正是薛岳所赠,在艰难的收复常德之战中,薛将军缴获的战利品,那沉甸甸的分量,香梅知道。
  

艰难的选择(15)
晚宴丰盛得超过了极限。胖子厨师老王和几个仆人都是昆明的老班底,他们忠心耿耿过犹不及,所有的菜肴都佐料惊人又捆腻不堪,但人们仍很开心,因为大野鹅这道菜总算烧得不错。稍稍休憩后,舞曲响起,人们翩翩起舞,老辈的人便围炉品茗,陈应荣曾有那么个把钟头头痛如裂,这时也熨贴舒适了,毕竟木已成舟。外面是寒浸浸的冬夜,屋里却洋溢着春的气息。
  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的乐曲终了,宾客散去,已是夜静更阑,陈纳德挽着陈香梅,将壁灯一盏盏揿灭,待要吹熄蜡烛时,却见烛光中菊影淡秀如画,而两人正在千朵菊花的大花钟下!可谓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影中,陈纳德搂紧陈香梅:“仙境!”
  陈香梅笑说:“明代文学家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中,就曾记过与董小宛一块欣赏菊影的趣事。只是高烧翠烛,将白菊围三面,人坐其间,人与菊也都在影中,那时董小宛病后娇弱,说:‘菊之意态尽矣,其如人瘦何!”’
  陈纳德似懂非懂,感叹道:“人们说,中国有三样东西最好:瓷器、丝绸和古诗画,而我,拥有了你,就拥有了这三样的精髓,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香梅羞赧道:“这可是笑话我了。”
  陈纳德双手捧着她的脸颊:“我爱你。爱我的中国妻子。如果你也爱我,请你答应我两件事。”他顿了顿,“一件是,永远做一个中国妻子;另一件是,永远保持你美丽窈窕的身姿。”
  她笑了。这位美国丈夫,抽象具象的要求都囊括了。然而,岁月无情,谁能保持住红颜不老?但她深爱他,她会记住,她点点头。
  陈纳德俯下身,他米,她才米,他热烈地深情地吻她,天长地久于淡秀如画的菊影中。
  陈纳德志得意满。1947———事业与幸福同时拥有!历经坎坷饱受磨难仍不屈不挠的美国男人攀上了成功的峰巅。
  1947年元月31日,上海虹桥机场,一架绘着面目较为驯良的飞虎标志的P—47运输机起飞了,驾驶员是前飞虎队员佛兰克·乔治与道格拉斯·史密斯,机上满载联总与行总的救济物资。当P一47呼啸着冲离跑道,凌空而起时,伫立机场的他仰望蓝天,深棕色的眸子流泻出欣慰和得意:民航空运大队终于开业了!这是第一批运往南方的物资。他的事业也终于由破坏性转为建设性了
  数千吨的种子运往长江流域赶上了春播,牛群羊群运到西北以复兴畜牧,大米运往湘江流域饥饿的灾民中,药物运到赣江畔的南昌,汽车零件和车胎运到了衡阳,离散的人们运回到阔别宏年的家园!
  4月,陈纳德又去到南京见蒋介石,请求空运大队回程时讲行商务活动,获准。于是,西部的牛羊运到了东部,东部的桐油、猪鬃、原棉和生丝运到了西部,云南的火腿牛肉运到了上海,甘肃的西瓜运到东部港口时仍碧绿新鲜……民航空运大队开始大把大把赢钱了,年底,他们还清了联总行总的贷款,他们已经拥有19架运输机和822名工作人员。1947年,飞了约200万英里,运送了约700万吨物资。他们还赢得了信誉———能将任何东西运到任何地方!所以,在联总行总救济机构将解散之际,他们又与中国政府签下了继续工作的协议。一生都深陷于困境之中的陈纳德,满以为自此走进了顺境。
  差矣。登峰巅即临悬崖绝壁。
  1947年元月8日,马歇尔调停无效,从南京陪陵机场黯然飞离了中国。蒋介石选择了战争。
  3月,国民党军队23万人向陕甘宁发动猛烈进攻,又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但是,5月,陈毅指挥华东人民解放军,全歼整编74师于孟良崮战役中。8月,陕甘宁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也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所以,国民党对陕甘宁、山东的重点进攻彻底失败了。而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的主力在山东西南地区,强渡黄河,揭开了反攻的序幕。接着,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渡过黄泛区,到达大别山。这正是国民党守备空虚的中原地区,直接威胁着南京和武汉。陈赓等率领的太岳兵团,在山西南部强渡黄河,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向鲁西南出击。年底,聂荣臻率领华北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连成一片,华北局面让蒋介石忧心忡忡,还有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解放军务个围困……
  这一切,有30年军事生涯的陈纳德怎么会浑然不觉?他并不掩饰他对马歇尔的不满,以为马歇尔偏袒共产党,但他也以军事家的预感劝说蒋介石同意和谈,只要共产党的军队答应不渡长江。蒋介石没有接受他的劝说,而是希望他的空运大队能帮助运送军用物资、粮食和士兵去围困区。或许,这是空运大队与政府继续签下协议的先决条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艰难的选择(16)
陈纳德由峰巅坠入无望的深渊,再也不能自拔,更不消说腾飞。
  史迪威、高思、陈纳德、魏德迈、马歇尔,还有正粉墨登场的司徒雷登,这些插手中国时局的风云人物,似乎都没有光彩的收梢!此时,已有一位美国评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似乎是西人手中可以任意捏来捏去的泥人!其实,决非如此,中国人的事只有靠中国人自己解决。美国无论派谁去,都无济于事。
  陈纳德却没有太多的哲理思辨,他不是个政客,也不是个冷酷的军事家,他是个重感情的军人,由此酿成他的幸与不幸。在美国军界,他是少数的无党派人士之一,他深吻着的中国妻子,也是中央社中唯一的无党派自由人士。数十年后,她成为美国政界颇有影响力和魅力的人物,的确是始料未及;而她无论怎样大红大紫,却始终保持不入阁,仍是不改初衷、依然故我。
  此刻,她小鸟依人般,全身心浸透在幸福之中,她有了归宿,她呼唤到了呵护者。哦,她不是男人眼中的独秀峰么?她叛逆了她自己?女人天性要崇拜要依赖,她毕竟也是一个普通女人,她答应了他,做他的柔顺的传统型的中国妻子。
  岂只是答应?她已经实践了。她已辞去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记者的工作,专心专意任民航空运大队月刊的中英文编辑。这在她,是比结婚还要苦痛的抉择,结婚收获的是甜果;丢掉中央社记者,丢掉的是自己的天空!她酷爱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可她愿为更爱的人作出牺牲。
  然而,就在这最甜蜜的幸福的时刻,心灵深处却是女性迷茫的荒凉!她回忆起区区小记者的采访生涯,访问过何应钦、周至柔、晏玉琮、林文奎、赵家骧、梁华盛、龙云、杜聿明、裴存藩、缪云台……哦,不该忘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长吻着她的先生!
  只要爱,就不问值不值。
  可总有割舍不断的情结。
  陈纳德说:“累坏了吧,小东西,早点休息。”
  她摇摇头,挣开他的怀抱,在烛光下记起了日记。
  西洋人以结婚为爱的坟墓,因为两人相悦到极点时,爱也走到终途,在那时结婚,已淡然无味;东方人以结婚为爱的开端,因为未结婚前两人相知不深,甚至根本不认识,结婚后才领略人生的温暖。克莱尔是美国人,我是中国人,我们把东西习俗来一个折衷,恰到好处,永无止境。
  我们来自西方和东方,起初,我们被一道冷硬的老墙阻隔着,我们非常陌生,可是当我走出围墙之外时,我们发现我们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我们原来就是生活在同一地球的人,虽然萍水相逢,可是相知极深。
  她写下了“太阳是咸的,月亮是甜的”这首浪漫诗篇。
  她能辞去记者工作,却不能放下手中的笔,今生今世。
  克莱尔在一旁安详地等着她,待她写毕,淘气地扑向他,请他原谅她的任性时,他只是耸耸肩:“无须请求,这样漂亮的女孩子竟会嫁给我这匹老马,我是世上最幸运的男人。”
  她说:“我才是世上最幸运的女人呢,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央社小记者陈香梅,嫁给了举世闻名的飞虎将军陈纳德!”
  是的,婚礼虽简朴,但第二天中美各大报都对这桩婚事作了报道。美国《什里夫波特报》作了长篇报道“《陈纳德与中国新娘喜结良缘》,《路州平民报》的报道为:“上海12月21日电讯:由于指挥飞虎队和第14航空队而名震天下的57岁的陈纳德,今天在上海与安娜·陈这位22岁的娇美漂亮的中国中央通讯社记者结婚,婚礼是在上海郊区陈纳德的住房中举行,婚礼只是小规模地宣布于众,故而只有一些亲密的朋友被邀参加。”
  22岁的陈香梅,原先是有点默默无闻。
  

春水向东流(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7·
  飞。飞。飞。
  1948年早春,陈纳德携带陈香梅飞往东北、山东、山西及北平等地,是他的民航来务视察,也是滋味别样的“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