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铸新明-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以为他们是什么好鸟,手上没有沾满汉人的鲜血?不然,这些汉人奴隶哪里来?”

    “不急,漠南蒙古草原除了科尔沁外,其它的分散成几十个小部落,可别因小失大,让他们团结起来。

    那仁朝克图会答应的,他早已……”

    林虎嘴边泛起一丝冷笑,没有继续说下去。

    帐篷内,亦是热烈讨论着。

    “不成啊,若是大清知道此事,能饶过我们杜尔伯特部吗?到时……”

    “可巴林部落已经答应明人,我们千余人也挡不住他们啊!”

    “好像大明自从上次胜利后,有点不一样。”

    “是心高气傲!不过明人说得也有道理,让我们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

    多事之秋啊!

    那仁朝克图闭着眼睛,听着族人议论纷纷,心里却渐渐下定主意,“今年草料充足,部落向西移动,寻找马源。

    这里的事情,杜尔伯特部一概不知。

    巴林部落怎么做不管,但我们这里向导没有,画个草图给他们,也不枉双方这半年来的情谊。

    也好,正好看看大明人有什么变化。

    现在,请我们的朋友进来喝酒。”

    那仁朝克图一锤定音,拍板决定此事。

第三百四十八节 三份密疏()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金秋九月,北方的天气逐渐凉爽。

    皇城宫后苑,园内浅丘起伏,地势广阔,林木葱郁。

    园中普植雪松、银杏、香樟、紫薇、等林木,林间点缀以草坪、荷池、亭榭、小径、颇具山林野趣。

    崇祯今日偷得半日闲,正和周皇后在游园。

    “今年内帑充裕,宫内用度可以酌情增加部分,这些年苦了你们。”

    钱财是男人的腰杆子,对于帝王亦是如此。

    托秦浩明和锦衣卫查抄大学士陈演的福,如今内库有一千多万纹银,崇祯感觉底气充足许多。

    “臣妾遵旨!只是不知今年灾情怎么样,后宫需要赈灾吗?”

    涉及到后宫大部分人,周皇后自然答应。只是心地善良的她,时刻忧心民众。

    “今年河南、河北、山东三地虽然都是大旱,可却给秦爱卿化解得差不多了。否则,朕哪里有闲情和皇后游园?”

    目前局势除了西北外,其他一切尚可。崇祯背负双手,有些自得。

    周皇后微微一笑,不再发问,皇上难得休闲片刻,还是好好陪他。

    “皇上,锦衣卫徐鸿轩镇抚使求见。”

    庭院拐角,王承恩远远的禀告。

    “宣!”

    镇抚使徐鸿轩是秦浩明的亲卫,崇祯已从骆养性嘴边了解到,因此,未免有些另眼相看。

    “末将参见皇上!这是秦督的密奏,请皇上御览。”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徐鸿轩行完标准的军礼,把密封完整奏折交给王承恩。

    “薛国观的事情由你带锦衣卫处理,就赐他自尽吧。吴昌时收监入狱,由大理寺审理。”

    叫住就待转身离去的徐鸿轩,崇祯语气有些萧索。

    自己原本想饶薛国观一命,罚没他在京的财产即可。哪知后面的事情,真是出乎他这个天子的意料。

    薛国观致仕第二日,东厂指挥使吴道正揭发丁忧在家的侍郎蔡奕琛向薛国观行贿。

    崇祯念旧情,要求薛国观心腹都御史熊明遇审查此案,作出从轻论处的决定,以便让薛国观致仕回归故里。

    都御史熊明遇也能体会上意,从轻发落。只是在介入调查后,发现居然是行人司官员吴昌时作怪。

    原来,薛国观当首辅之时,适逢决定他升降的定期考核,吴昌时唯恐薛国观忌惮他的复社身份,从中阻挠抑制。

    便去走后门通路子,重重地贿赂了一下。薛国观假意敷衍,答应考核时一定把他排在第一,可以提升为吏科给事中。

    可是走后门通路子的人太多,肥缺毕竟有限,薛国观只给吴昌时安排了一个礼部主事。

    吴昌时怀恨在心,便在薛国观倒霉后,串通密友吴道正揭发此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让自己心腹审理此案并且挖出吴昌时,薛国观误以为皇上对他还颇为眷顾。

    致仕离京时还摆出一副衣锦荣归的派头,装满金银财宝的车辆络绎不绝,招摇过市。

    而吴道正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逮捕薛国观的亲信,迫使他招供薛国观收受贿赂的一系列罪证。

    一时间满城风雨,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崇祯皇帝马上下令逮捕薛国观。

    关入监狱的薛国观,自以为有温体仁和崇祯皇帝的特殊关系,一定还可以再次从轻发落,尚在监狱中悠哉游哉。

    得知情况,崇祯皇帝终于对他死心,并且对朝堂大臣相互争斗心寒。

    刚好看见秦浩明亲卫徐鸿轩,遂起了敲山震虎之意,索性让秦浩明再次威名大振。

    斗倒首辅,再由他的亲卫赐死,不知朝臣会有什么想法?

    “诺,末将遵旨!”

    徐鸿轩大喜,经此一事,秦督声望怕是会再上一层楼。

    “秦督居然一口气上了三份密疏,看来皇上是没有时间陪臣妾游园了。”

    王承恩拆开火漆,三本奏折现入眼帘,地方督抚密奏无小事,周皇后心知夫君肯定要忙碌,无奈的摇摇头,准备告退。

    “皇后不急,稍待片刻。

    秦爱卿一向不让朕操心,肯定没有烦心事,刚好每人看一本,速战速决继续游园。”

    崇祯说完,随意拿过最上面的奏折,坐在锦墩上自顾阅览。

    “启禀皇上,经微臣多方了解排查,郑芝龙势力发展过程如下:

    天启三年,郑芝龙势力有船七百余艘,人数不详。

    崇祯元年,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郑芝龙,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海防游击将军。

    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率部降明,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

    此时,郑芝龙有部众三万余人,船只千余艘,仍率领原部,为朝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

    并率军讨伐其他昔日结拜兄弟海盗力量,包括李魁奇、钟斌、刘香等人。

    崇祯六年,郑芝龙于料罗湾海战中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用,郑芝龙也因此迅速富可倾国。

    并成为闽南的领主与海上霸主,对缴保护费的商船给予郑家令旗,如不缴费而想经过郑芝龙海域的,一律劫掠。

    至此,郑家迅猛发展,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有不从者。虽一船收三千纹银,但海贸利润颇大,商贾犹有二十倍之利。

    利用金钱之利,郑芝龙结交朝堂权贵、地方大员,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此外,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等地。

    据微臣了解,郑家现在兵力高达二十余万人,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组成的战舰,是大明甚至是南海、东海第一的海师。

    微臣秦浩明叩拜,祝皇上安康!”

    崇祯手里拿着奏折,失神的望着远处一片菊海,脑海里空空如也。

    唯有二十余万人,三千艘战舰,海上霸主等字眼晃动着。

    PS: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打赏,感谢诸君每日投票支持,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设身处地想想,崇祯竟然不知用何方法,对付拥有如此庞大势力的郑家?

    大军压境?

    在陆地上水军自然打不过陆军,可问题郑家对泉州百姓异常仁慈,不但不仗势欺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

    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他们恐怕早已知悉一切。人家开船出海笑看天下,大明将士只能徒呼奈何!

    用精兵将郑家一网成擒?

    以有心算无心,这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后续怎么办?

    郑家的水师或许会分裂,但不管怎样,都一定会打着为郑家复仇的名义,沿途骚扰劫掠大明漫长的海岸线。

    时至今时今日,四处飘零的大明能承受得了江南地区的动乱吗?

    这一刻,崇祯皇帝内心深处无比渴望拥有强大的大明海师。尤其是海贸之利,更是超乎他想象。

    广袤千里的大明土地,所得竟然不如盘踞方寸之间的郑家,让他这个天子情何以堪?

    大明海禁是在他手里解禁,可整个朝堂却无一人提出发展海师,利用海贸去盈利,弥补大明国库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

    当然,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只有当秦爱卿列举出一项项具体数字时,崇祯才发现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坐井观天,他脑海里第一次闪过这个念头,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从记事起,自己好像从未离开京城一步。大海是什么概念,他着实不知,只是从书籍记载中知道大海很广阔而已。

    尸位素餐,则是他对朝臣的评价。

    居庙堂之高的诸位大人们,曾多次驳回江南沿海地区的官员要求开放海禁的公文。

    到崇祯六年,福建巡抚邹维琏与郑芝龙在料罗湾海战中打败荷兰人,漳州月港才成为当时大明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并设立市舶司。

    只是现在看来,所有好处全部便宜郑芝龙,没朝廷什么事。

    微臣认为,并不是学问高就可为首辅。情不自禁的,崇祯蓦然想起昔日秦浩明之言。

    一阵微风吹来,宫后苑中不时有枯黄的落叶飘零,勤奋的小宫女把它捡起丢到桶篓内,以免影响景致。

    “看来,这朝堂是该清理清理了。”

    此情此景,崇祯皇帝暗叹一声摇摇头,这游园是兴致也淡了许多。

    相较于崇祯略显黯淡的心情,周皇后却一脸的兴致高昂,挥舞着手里的奏折,轻启朱唇高兴的说道: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秦督真乃国之干将,小小年纪便如此老谋深算,玩弄郑家于股掌间。”

    “哦,朕看看他究竟有何妙计对付郑家?”

    纵使秦浩明给他过很多惊喜,奈何一力降十会,朝廷现在能给予的帮助不多,自己易地而处感觉一筹莫展,皇后竟然说他能玩弄郑家于股掌?

    拿过奏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狼共舞计划书,倒是有些新颖,秦爱卿还真是标新立异,与其他朝臣不同。

    崇祯洒然一笑,认真的往下看去。

    整个内容分成捧杀、融合、拉拢、发展、削干、功成六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备注有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期间应如何对付,非常详细,一目了然。

    而发展作为主线,一直贯穿整个计划。

    便如目前的捧杀阶段,利用郑芝龙小心谨慎不欲与朝廷翻脸的复杂心态,为大明谋夺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南洋筹措五百万斤粮食,再令其北上杀虏,端的一石三鸟,好计策。

    其一,粮食用于救济灾民,减少国内混乱,稳定民心。

    其二,人口就是资源,既能用于地方建设,又能充当兵源。

    其三,郑家北上杀虏,虽说不是大规模的血战,可多少要损失部分兵力和物资,委实妙不可言。

    关键是郑芝龙已经同意并且准备去实行,其一方面说明郑家目前没有反意,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在乎虚名。

    反观朝廷,只要擢升郑芝龙为广州总兵官,署都督同知,在有军功的情况下加以褒奖即可,可谓一本万利。

    其实话说回来,你不给又怎样,难道这样就可以阻止郑家发展不成?

    崇祯从头到尾反复看了几遍,最后闭着眼睛推敲其中的环节,判断其可行性。

    良久,他站起身喟然长叹,朝着凤目闪闪的周皇后说道:“皇后所言极是,秦爱卿委实是国之肱骨。

    这份与狼共舞计划书,想来满朝文武再无第二人有此魄力、有此眼光布局筹谋,连朕也做不到。”

    第一次,崇祯这个高傲的大明君王,脑海里回顾着过往秦浩明的功勋和言辞,以及种种建议,心服口服。

    “大伴,你这份密奏中又说些什么?”

    许是他感觉关键的已经看过,第三封理应是一些枝末的细微小事,故而他并没有亲自看,而是朝侍立一旁的王承恩问道。

    “启禀皇爷,您还是亲自看看为好。”

    王承恩苦着脸,递过手里的密奏。

    难道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否则大伴不至于此?

    摊开合着的奏章,崇祯省略一些官场措辞的行文,匆匆浏览一遍,立马知道王承恩脸色古怪的原因。

    “荒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堂堂两省总督竟然深入漠南草原练兵,何其荒谬?”

    前面两条,总督衙门要收回市舶司,登州水军到舟山群岛剿匪练兵,崇祯都觉得可以理解甚至同意。

    毕竟,这都是原先报备过的,现在无非旧事重提而已。

    可秦浩明亲自出入草原练兵,并说什么寇可往,吾亦可往之语,简直令他想破口大骂。

    至于吗?

    练兵关你一个总督什么事情,蒙古草原大明朝廷有多少年没有进入过了,这要出了什么差错,大明的脸面往哪搁?

    现在他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吗?那是大明福建、广州的两省总督,是封疆大吏,位高而权重。

    这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崇祯真的无法想象后果。

    PS:推荐朋友一本新书,《司理监》,作者是明末小说扛鼎的人物傲骨铁心,已经有完本的几部小说,相当热血。

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皇上,臣妾以为秦督虽有出格之举,然观其过往所为皆有深意,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此次应不例外。

    不妨耐心等待捷报频传,皇上以为如何?”

    知夫莫若妻。

    周皇后怕崇祯在气头上,做出什么不当举措,金口玉言一开,木已成舟,不好更改,故而急忙抢先宽声劝慰。

    “大伴,命锦衣卫探子悉数撒出去,关注秦爱卿情况,两日一报。着边关九镇加强戒备,严防建奴暴怒下寇边报复。”

    听完周皇后的话,崇祯沉吟片刻,回想着密奏中的内容,转头对王承恩吩咐。

    寇可往,吾亦可往。

    昔日大汉天子的豪言壮语,久久盘旋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目光凝视着北方,思绪越过草原,想象着那里的金戈铁马。

    漠南草原,原先杜尔伯特部落族人的牧场。

    风呼呼的吹散阴云,露出蓝色天空中的一抹阳光。

    草原上有一支队伍正在集结,这是大明的军队,将士们都身着红色鸳鸯战袄,背负箭袋铳箭,斜挎战弓,手握绣春刀,胯下骑着战马。

    三百多人,三百多匹马,肃然而立,萧萧无声。

    军士穿袄,将校披甲,领头的一匹军马上,正是一个披甲的将领,外边罩袍上绘着狮虎的图案。

    对面则是一个穿绯袍的将官和独眼将军,身后十几个将校一字排开,正勒着战马的缰绳,和将士们说着什么。

    “兄弟们,你们是天雄军最精锐的将士——夜不收。

    本督现在命令你们在殷千户的带领下,将前方出现活着的东西一概消灭,行军路上不留一个活物。

    同时,不管是蒙古人的部落还是建奴人聚集的地方,一定要查明他们具体的人数,明白吗?”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罩袍上印着狮虎图案的殷雨昂缓缓拔刀出鞘,刀擦着鞘,发出一阵渗人的磨擦声。

    “明白,禀报秦督,夜不收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说完转身举刀,提马偏向前面,发出短促的喝叫:“夜不收第一队跟我杀!杀!杀!不放过一个活的!”

    说完便四蹄翻飞,俯冲下去。

    在他身后,将士们纷纷拔刀出鞘,口里喊着杀杀杀疾驰而去,阳光照在他们的的刀刃上,烁烁生寒。

    “这小子,有点意思,末将喜欢。好好打磨,肯定是一名勇将。”

    目注着殷雨昂率领着三百多人的队伍离开,至一箭地又分为三个不同方向,每个方向一个百人队,独眼将军感叹说道。

    不用说,穿绯袍的将官和独眼将军正是秦浩明和张松荣。

    由他一手训练半年之久的四千骑兵基本成军,可没有经过战火考验的军队,成长速度太慢。

    按他的想法,原本要拉到山西剿匪锻炼一下,但被秦浩明制止,转为偷袭漠南草原科尔沁部和建奴。

    和大明接壤的杜尔伯特部和巴林部肯借道,毫无戒备的科尔沁部和它结合中的建奴,就是大明将士任意驰骋的牧场。

    现在正是金秋九月,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