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明-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孙传庭点了点头,接着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的做法却大有问题,你这样肆意妄为,藐视朝廷,目无国法纲纪,你让万岁爷的脸面往哪搁?难道你想让万岁爷向你低头?”
“乱世当用重典,非常时期就应该采取非常手段。”王朴一本正经地说道,“儿子这么做也许有些肆意妄为,也许让万岁爷很没面子,可只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大明朝,是为了天下百姓,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王朴特意加重了百姓俩字的语气,因为他发现,在许多有见识的读书人心目中,百姓的份量其实是重过皇帝的,王朴相信孙传庭也是个有见识的读书人,要想把他说服,不把问题上升到天下百姓的高度,是不可能的。
“哼。”孙传庭轻哼了一声,说道,“要不是看在你心里还装着大同百姓,行为虽然出格却始终把保护百姓放在第一位,就凭你做的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老夫就不会坐在这里和你好好说话了。”
“其实儿子是被逼的。”王朴苦笑道,“爹你想听儿子的真话吗?”
孙传庭道:“当然想听。”
王朴道:“儿子的真话就是,大明朝是天下百姓的大明朝,而不是他朱家的大明朝,大明朝的皇帝可以让朱家的人来做,但他们必须得为天下百姓考虑,如果他们不愿意替天下百姓考虑,那我们就不必听他们朱家的。”
这么快就和孙传庭说这话似乎有些唐突,其实却不然。
这些话听起来虽然大逆不道,却绝不会比王朴的所作所为更加大逆不道,私通流贼、幽禁代王的事情都做下了,还怕和人说这些话?
当然,王朴和孙传庭说这些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觉着孙传庭这人不像个腐儒,这家伙敢在陕西总督任上劫杀土豪劣绅筹措军饷,足见他不是个死脑筋的人,要是能把孙传庭说服,以他五省总督的身份,没准还真能做出一番大事来。
“你什么意思?”孙传庭的脸立刻拉了下来,沉声问道,“你真想造反?”
“不是造反。”王朴摇头道,“儿子也从未想过造反,儿子只是觉得皇帝的权力太大了,大得都没边了,要是遇上圣贤之君还好说,要是遇上一位昏君那天下百姓可就要遭殃了,远的不说,就说万历朝的事吧。”
孙传庭道:“万历朝怎么了?”
王朴道:“爹你凭良心说,万历新政是好还是不好?”
“那还用说吗?万历新政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王朴的问话触动了孙传庭心底那根弦,孙传庭当然是支持万历新政的,他甚至认为恢复万历新政是中兴大明的唯一希望,平台召对他就向崇祯帝提出要恢复万历新政,可惜的是遭到了满朝文武众口一词的激烈反对,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说的好。”王朴道击节道,“可就是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让万历帝一句话说废就废了,爹你觉得万历帝这么做对吗?明知道他错了却还要支持他,就因为他是皇帝?只要是皇帝做的事,难道错的也是对的?”
如果孙传庭信奉的是儒家理学,一定会抬出三纲五常来反驳王朴,可孙传庭信奉的是阳明心学,他被王朴问得哑口无言,是啊,要是能对皇帝的权力进行适当的约束,让万历新政一直推行到今天,那大明朝就会是一副完全不同的局面!
那样的话百姓生活富足,还有谁会造反?
那样的话国家钱粮充足,区区建奴又何足为患?
王朴接着说道:“孟圣人都说了,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天下百姓才是第一位的,皇帝的做法要是危及了天下百姓,那么他的行为就一定要受到约束,我们绝不能无条件地容忍皇帝的肆意妄为。”
“儿子。”孙传庭起身拍了拍王朴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正如你说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圣人就试图对君王的权力进行约束了,假如我们真的能够对皇帝的权力进行适应的约束,那么大明朝就绝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可惜的是,凭你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无法改变这样的现实呀。”
“所以儿子必须要有一支军队。”王朴肃然道,“有了军队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孙传庭冷然道:“你想当曹操?”
王朴道:“爹,儿子希望你能当曹操。”
“胡说。”孙传庭勃然大怒道,“老夫才不当奸臣。”
“爹,你错了。”王朴道,“曹操至死都没有篡汉,他其实是个忠臣。”
“可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了。”孙传庭忽然问道,“你是不是想当曹丕?”
“不想。”王朴摇头道,“儿子不反对让朱家的人继续当大明皇帝,却坚决反对大明皇帝继续拥有毫无约束的权力,儿子只希望大明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不要再受建奴的掳掠,也不必再受流贼的涂毒。”
“行了,今天这话就说到这儿。”孙传庭断然道,“老夫当你什么都没说过,也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孙传庭虽然信奉的是阳明心学,对儒家理学所奉行的那套“三纲五常”很不以为然,可要让他一下子转变“君权至上”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却还是不太容易,要让他学曹操当个拥兵自重的军阀那就更不可能了。
王朴撇了撇嘴也不再说什么了,他知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孙传庭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干老子,以后有的是时间向他慢慢灌输这些新思想,王朴相信,总有一天孙传庭会接受这些新思想的,因为孙传庭骨子里就不是个迂腐守旧之人。
第一百五十八章 去南直隶当总兵
“说点别的吧。”孙传庭转移话题道,“爹想听听你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
王朴道:“爹你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废话。”孙传庭没好气道,“老子当然要听真话。”
“真话就是,流贼气候已成,要想在两三年内把他们剿灭已经是不可能了。”王朴话锋一转,接着说道,“而且要是操之过急的话,反而有可能助长流贼的气焰,加速北五省局势崩坏的进程。”
孙传庭皱眉道:“有这么严重?”
王朴肃然道:“实际上的进程只怕比儿子说的还要严重。”
孙传庭道:“有了你的火器营也剿灭不了流贼?”
“爹,火器营只有四千人!”王朴苦笑道,“可流贼却有至少五十万军队哪,兵力相差太悬殊了,人家就是每人吐口唾沫也把儿子的火器营淹没了。”
孙传庭道:“一个火器营当然不行,可要是有十个火器营呢?难道还灭亡不了流贼?”
王朴道:“爹你别开玩笑了,要组建十个火器营那得多少银子?你老人家认为以大明朝现在的财政状况支撑得了吗?”
孙传庭道:“要是老子集北五省的财力呢?能组建多少个火器营?”
王朴道:“北五省能有多少财力?”
孙传庭道:“每年应该能挤出二十万。”
“二十万两?”王朴苦笑道,“算了吧,爹,二十万两银子只够火器营四千将士半年的饷银,要是算上刚刚组建的长枪营和辎重营,就是连半年的饷银也支撑不了,就凭这点银子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你说什么?”孙传庭皱眉道,“二十万两银子只够四千将士半年的军饷?”
王朴道:“爹,这还只是每月支出的饷银,要是打了胜仗,赏银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支军队要想拥有超强的战斗力,光靠装备和训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靠银子砸出来的,就说儿子手下的火器营,你知道儿子往里面砸了多少银子了吗?”
孙传庭道:“砸了多少银子?”
王朴道:“算上阵亡将士的抚恤金,打了胜仗之后的赏银,购买武器装备的银子,购买粮食草料的银子,再加上按月发放给将士们的饷银,已经超过一百万两了!”
孙传庭咋舌道:“需要这么多银子?”
王朴道:“爹,军队就是吃钱的机器呀,打仗最终打的还不是银子?”
孙传庭道:“幸好你们王家是山西首富,有的是银子。”
“哎别。”王朴赶紧摇手道,“我们王家是山西首富没错,可现在所有的产业已经全部转移到江南去了,儿子手上可是一点余银都没有了。”
“臭小子。”孙传庭笑骂道,“别以为老子什么都不知道,建奴攻城时代王捐出了两百万两银子,还有张公公的二十万两,其中给守城将士和民壮发赏银用掉了几十万两,赈济大同难民用掉了几十万两,应该还剩将近一百万吧?”
王朴道:“这你都知道?”
“唉。”孙传庭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要是照你说的,就算有一百万两银子,也只够再组建一个火器营,就凭两个火器营还是太单薄了呀,可要是连火器营也指望不上,那这事还真是有些棘手哪……”
王朴道:“爹,您要是听儿子的,现在最好对流贼和建奴采取守势,守住潼关、山海关等战略要冲,尽量把敌人分割禁锢在一个区域之内,然后尽快在江南十省恢复新政,先改善恶劣的财政状况,等国库里有了钱粮,再加紧编练新军,等新军练成了先灭掉流贼,最后腾出手来收拾关外的建奴。”
“唉。”孙传庭叹了口气,说道,“为父何尝不想这样,可万岁爷不会等,朝中的那些御史言官更是眼巴巴地等着挑你爹的刺呢,为父要是不能在一年之内剿灭河南的流贼,轻则罢官,重则人头落地呀。”
王朴道:“所以你只能当曹操,当了曹操你就不必理会万岁爷了,更不用理会朝中那些狗屁御史言官了。”
“闭嘴。”孙传庭火道,“老子都说了,这话以后再也不要提了。”
王朴嘿了一声,不说话了。
孙传庭想了想,忽然问道:“儿子,假如为父要调你的火器营去开封,你去还是不去?”
王朴道:“去,但是有个条件。”
孙传庭道:“什么条件?”
王朴道:“你得上奏朝廷,调儿子去南直隶当总兵。”
“胡说。”孙传庭怒道,“哪有明目张胆向万岁爷要官的道理?”
“哪就没办法了。”王朴微笑道,“要是不调儿子去南直隶当总兵,那儿子就只好留在大同不挪窝了。”
“岂有此理。”孙传庭怒道,“你个臭小子竟敢要挟老子?”
“爹你别发火,发火也没用。”王朴奸笑道,“儿子不是让人吓大的,实话跟你说吧,你要是能把儿子调去南直隶当总兵,儿子就能在两年之内能帮您训练出十万精锐之师,而且不用国库一钱银子!”
王朴说的是实话,他的确没想过要从大明朝的国库里拿一分银子。
不过话说回来,就凭王朴在大同做下的那些大逆不道的事,他也休想再从国库里拿到一个铜子和一粒粮食。
“十万精锐?”孙传庭动容道,“你小子是想自己当曹操吧?”
王朴道:“爹,只要全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生日子,只要大明朝的国祚能够长盛不衰,采取的方式是否合理并不要紧,过程是否有违圣人古训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最终的结果,这就叫殊途同归,你说呢?”
……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帝正在批阅奏折时,王承恩端着一碗参汤进了大殿,恭声说道:“万岁爷,您已经批了一天的奏折了,该歇歇了。”
“嗯。”崇祯帝放下朱笔,起身伸了个懒腰,忽然问道,“承恩哪,孙传庭这会应该已经到大同了吧?”
王承恩恭声应道:“从行程算,应该已经到了。”
崇祯帝幽幽问道:“你说孙传庭治不治得了王朴?”
“不好说。”王承恩摇了摇头,不无忧虑地说道,“不过不管怎么样,奴婢还是希望驸马爷能够改过自新,以国事为重。”
“不会,不会的。”崇祯帝摇头道,“王朴做了这么多大逆不道的事,他是不可能再回头了,唉,早知道这样,朕当初真不该放他回大同呀,要是把他留在京师,他也许还能成为一员虎将,可放他加大同,却是放虎归山了呀。”
“唉。”王承恩也叹了口气,不无惋惜地说道,“驸马爷虽然打赢了大同之战,保住了大同一方百姓,杀了不少建奴,也抓了几个建奴的首脑人物,可他还是辜负了万岁爷对他的一片期望哪。”
“事到如今你还在替他说话?”崇祯帝眸子里忽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之色,低声说道,“有时候朕真想派锦衣卫去把他柙送京师问罪,可又顾忌他手里的那支军队呀,他要是狗急跳墙投奔了流贼,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是啊。”王承恩点头附和道,“这事还得从长计议,急不得呀。”
崇祯帝幽幽叹息道:“只是苦了朕的茹儿,唉……”
……
盛京,多尔衮府邸。
多尔衮让人把范文程和宁完我连夜召到了自己府上,说道:“文程先生,完我先生,刚刚得到细作传回的消息,豪格和谭泰在大同战败后被王朴生擒活捉,现在已经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了。”
“好事。”宁完我击节道,“豪格一死,主子您的头腹大患也就除掉了。”
“豪格算什么?”范文程不以为然道,“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才是主子的心腹大患。”
“对对对。”宁完我连声附和道,“现在是时候收拾济尔哈朗了。”
“收拾济尔哈朗的事先不急。”多尔衮摇头道,“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组建火器营,至少组建十个像王朴那样的火器营,也要用火枪,也要用王朴所采用的那种战术,王朴的火器营太厉害了,我们大清要是不迎头赶上,最终肯定会灭亡在王朴的火器营手下。”
第一百五十九章 断了王朴回大同的路
范文程道:“主子,奴才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多尔衮道:“先生请说。”
范文程道:“主子想组建火器营的想法是好的,可遗憾的是辽东既没有冶铁工场,也没有造枪的工匠,佟养性虽然精通火器,可他擅长的是铸炮,对于火枪也只是一知半解,而且光靠他一个人终究是势单力孤哪。”
多尔衮皱眉道:“这么说,火器营终究是组建不成了?”
“那也未必。”范文程道,“主子如果想要组建火器营,就必须先吞并朝鲜,朝鲜号称小中原,国内有完备的冶铁工场和兵器作坊,而且也有足够的熟练工匠,通过朝鲜主子更可以从倭人手中购得西夷火器!”
多尔衮道:“先生的意思是灭了朝鲜?”
“对。”范文程道,“让朝鲜成为大清国的一个行省,还要派一个得力的人去朝鲜当总督,总督人选奴才也已经替主子想好了,他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多尔衮皱眉道,“他才刚刚归顺大清,就派他去朝鲜当总督怕是不太合适吧,他要是叛回大明怎么办?”
“无妨。”范文程道,“主子只要把洪承畴降清的事诏告天下,崇祯小儿必会杀了他的全家老小,这样一来洪承畴叛回大明的路也就被堵死了,他就只能死心塌地给主子卖命了,更何况派驻朝鲜的军队是八旗兵,洪承畴就算真有异心他也翻不了天。”
宁完我道:“宪斗的意思是只让洪承畴处理政务,却不让他提督军务?”
“对。”范文程道,“就是这么个意思。”
“嗯。”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明天本王就向太后上奏,派五千铁骑去灭了朝鲜。”
……
孙传庭在与王朴一番密谈之后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十二门红夷大炮留下了,王朴也认他做了干爹,可孙传庭却不敢肯定王朴是否已经成为他的心腹?孙传庭更不敢肯定他是否驾驭得了王朴这员悍将。
孙传庭发现王朴并不只是个纯粹的武夫,他是个极有思想的人,王朴“限制君权”的思想让孙传庭感到深深的恐惧。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君权至上的思想就已经在读书人心中扎了根,朱熹这假道学发扬的理学更是把“三纲五常”的忠君思想上升到了精神信仰的高度,一直到了阳明心学问世,儒家理学在精神领域的统治地位才受到了挑战,原本已经边缘化的“君轻民重”思想才得以重新抬头。
凭心而论,王朴“限制君权”的思想符合当时一部份信仰阳明心学的儒生的理念,孙传庭也觉得应该限制君权。
可孙传庭脑子里想的“限制君权”和王朴脑子里想的“限制君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孙传庭的限制君权更多的是体现在大臣在朝堂上和皇帝据理力争,而王朴的限制君权则是通过武力迫使皇帝屈服。
虽然王朴也向孙传庭解释过,以武力迫使皇帝屈服只是乱世的权宜之计,大明皇帝永远都是朱家的子孙,可孙传庭对王朴的话深表怀疑,假如有一天王朴真的当了曹操,大明皇帝成了他手中的傀儡,他还会这样想吗?
一个声音对孙传庭说:“杀了王朴,这家伙虽然嘴上喊着不篡明,可他其实就是另一个李自成,而且比李自成可怕十倍,一百倍!要是不杀了王朴,大明江山总有一天会亡在他的手上……”
另一个声音马上反驳道:“不行,不能杀了王朴!先不说能不能杀得了他,就算杀得了也不能杀,如今流贼蜂起,建奴猖獗,大明国势已经危如累卵,而王朴就是那个仅有的能够力挽狂澜的人……”
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