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为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面的天气有些冷,付新忍不住跺了跺脚。来到这个百年名校,看还有几分钟,付新走进了慕尼黑大学正门,“太冷了,就在附近看一看,也不碍事。”
还没走多远,这是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子与他擦肩而过,付新还没看清对方的长相,对方就缩着脖子,手揣在口袋里,匆忙离去了。
付新揣在口袋里面的手动了动,一个硬邦邦,带着体温的东西,就握在了他的手里。
付新有些愕然,“就这简单,这就到了我的手里,五点钟还没到啊,我还以为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呢?这人不去做贼,真是可惜了……”
上辈子看多了谍战片的付新,还以为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场面发生呢,害得他全身肌肉紧绷,可是他没有想到,对方就用了一个小偷偷东西的动作,就把东西交到了他的手里,这个时候,场面没有任何异样,想象中的飞车相撞、激烈交火,啥都没有,只有一切如常。
“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付新叹了一口气,随即向公交车站走去。东西到手了,慕尼黑大学的雪景风光,他是没心情欣赏了!

第四十章 演讲稿

时间走到了十二月八号,诺贝尔颁奖典礼,就要到了,各路媒体,各显神通,齐聚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齐报道这一年一度的颁奖盛世。
付新也离开了慕尼黑,来到了这座城市。西江省与宝马公司的谈判,还在继续,不过已经不需要付新了,因为国内派来了专门的德语翻译付新在那里,也是做吉祥物的,因为摩托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有他的一份力。
谈判进展,比较前面而言,大了很多,依付新看来,这场谈判,最终西江省政府能够达成所愿,从宝马公司引进一条汽车生产线,不过西江省政府要大出血,那是必然的。
西江汽车制造厂与宝马公司达成合作,这是付新乐于见到的,能抢先一步,把日本人的五十铃拒之门外,很不错。德国人的严谨性,注定了他们不会有日本人那么坑爹。而且少一些日本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是付新乐于见到的。这个国家养不熟,少接触为妙。
在斯德哥尔摩机场,付新和一名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的参赞终于接到了赵义明和两名外交部的官员。
“赵教授,两位外交部的同志,你们终于到了。”付新微笑着迎了上去。
赵义明也走了过来,拍了拍付新的肩膀,说道:“小付同志,我们又见面了!为你介绍一下,这一位是外交部欧洲司涉外事务办事处的处长,徐光宇同志。”
付新看着眼前这位近四十岁的处长,伸出手,“徐处长,很高心见到你。”
徐光宇微微一笑,握紧了付新的手,说道:“付同志为国争光,了不起!很高兴见到你,你比我们早来几天。比我们更熟悉这里,还请多多关照。”
付新微笑着点了点头,赵义明又指着一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说道:“这一位是外交部欧洲司涉外事务办事处的干事,柴俊杰同志。”
付新看着柴俊杰,伸出手和他握了握,“柴干事,。很高兴见到你。”
这个柴俊杰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之人,握了握付新的手,挤出一丝笑容,说道:“付同志,很高兴见到你。”
“王参赞,你的速度真慢。”付新朝跟在他们走过来的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的王鹤平参赞打了一个哈哈。然后微笑着看向了赵义明三人,说道:“赵教授,徐处长,柴干事,我为你们介绍一下,这一位是我们国家驻瑞典王国大使馆的参赞,王鹤平同志。王参赞比较好说话,大家可以随意点。”
“王参赞你好。”三人朝王鹤平点头示意道。
王鹤平却是呵呵一笑,说道:“你们好!”随即话锋一转,“老徐,赵教授和柴干事跟我第一次见面,这样客气的打招呼也就算了,你我认识多年,怎么。我出来两年,你就不认识我了。”
“哪敢啊?”徐光宇微微一笑,“我忘记谁也不敢忘记你王大参赞啊,不过你这变化,真的很大,出国两年,我看你脸上的红光都多了许多。”
看得出来。两人很是熟悉,按照级别,王鹤平要比徐光宇高,看这两人的情况。肯定是老熟人了。
五人有说有笑,朝外面走去。
……
“付新同志,你的演讲稿准备好了吗?”徐光宇走进付新的房间,刚坐下,就开口询问起付新的演讲稿来。
“演讲稿?”付新有些愣神,他可是从来不准备什么演讲稿的,在华兴的各种会议中,他从来都是即兴演讲,哪需要什么演讲稿啊!
徐光宇苦笑了一下,他就知道付新没有准备,因为他听说,眼前这一位从来都是即兴演讲的。随即拿出一个信封,递到付新手中,说道:“付新同志,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演讲稿,你看一看,争取把上面的内容背下来。”
“徐处长,我一定要按上面的来吗?”付新看着徐光宇问道,对于国内的现状,他付新不是不明白,上辈子他的很多次演讲都是秘书帮忙处理的,根本不是他自己的内容。
看到付新的态度,徐光宇有些为难,眼前这一位可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啊,拿到了这个奖,眼前这一位的地位远远要高于自己。
按照计划,是一个拿着他徐光宇带来的演讲稿演讲的,上面的内容经过了很多人的研究,不会出什么问题,这是最保险的不会出乱子,以防万一嘛!
但是按照常理,演讲稿应该是演讲人自己准备的,但是演讲人自己拿着自己写的演讲稿去演讲,难免会发生些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这对于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来说,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可是对方地位比他徐光宇高,这让徐光宇很是为难,眼前这一位一直是即兴演讲的,他徐光宇还是清楚这一点。
“这……这个……付同志,如果你自己准备好了演讲稿,给我看一下行吗,我帮你修改一下。”明知道付新喜欢即兴演讲,但是徐光宇还是硬着头皮假装不知,再一次问起了付新演讲稿的事情。
付新倒是很光棍,直言道:“徐处长,我没有准备演讲稿,我一般都是即兴演讲的。”
徐光宇被付新说得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付新看着一脸为难样的徐光宇,语气温煦的说道:“徐处长,你也别为难了,我就用你给我准备的演讲稿的,谢谢你了。”
徐光宇松了一口气,抬起头,看向付新,露出赞许、感激的神色,对面这一位据说是比较叛逆的青年,能够理解他的苦心,徐光宇觉得自己的工作好做了很多,为对方一定要自己准备演讲稿的一套说辞,也用不上了。
“谢谢,付新同志,谢谢你能理解我们的工作。”徐光宇真诚地说道。
徐光宇的真诚,倒是让付新有些郁闷了,“我有这么固执吗?我不是一直很配合政府的工作吗?”
郁闷情绪一闪而过,付新代开了信封,拿出了里面的演讲稿。演讲稿的内容不是很长,一页半而已,不过令付新有些无语的是,上面的内容竟然是英语,于是付新皱起了眉头,“徐处长,恐怕您为我准备的这个演讲稿。需要修改。”
徐光宇有些疑惑,付新懂得多国语言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先行一步去给西江省政府的领导做翻译,所以上面的英语,应该看得懂啊!带着这样的疑问。徐光宇开口问道:“付同志,哪里需要修改,请跟我说,我立即去修改。”
付新也不多说,指着演讲稿,说道:“徐处长,这上面的都是英文啊……”
付新还没说完。徐光宇就打断了付新的问话,问道:“付新同志,你不是懂英语这一门语言吗?”
付新点了点头,然后苦笑着说道:“徐处长,你先听我说。”
“我的意思呢,不是上面的英文我不认识,上面的英文,我全部认识。而且还能流利的说出来。我的意思是,我不想用英文去演讲……”
“不用英文演讲?那用什么语言演讲,英语是通用语言啊。”付新的话,再一次被徐光宇给打断了,付新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心底腹诽道:“难怪跟你交好的王鹤平现在已经是驻外大使馆的参赞了,而你却还是一个小小的处长。要是我是你的领导,你这么喜欢打断人家说话,我还要打压你!”
付新叹了一口气,看到徐光宇一脸的无辜样。只好把不悦的神色收起来,“我准备就用我们自己国家的语言,也就是汉语演讲。”
“汉语演讲,可是很多人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啊!这怎么办?”徐光宇有些不解。
对于徐光宇的这个反应,付新是理解的,于是付新摇了摇头,再次叹了一口气,说道:“徐处长,你要明白,我是获奖人,我不是记者或者观众,我是排在前面的,不要把次序搞混了!”
“我演讲的时候,下面听的人,不是我要求他们听的,是他们自己要来听我演讲,所以,该逢迎不是我,而是他们,我用什么语言演讲,那是我的事情,他们听得懂听不懂,是他们的事情,因为我在前,不是我要求他们听得。”
付新的这个要求听,要来听,把徐光宇搞得很混乱,一时间,他也迷糊了,到底谁是主,谁是从,他也混乱了。
在他的认知中,演讲嘛,自然是讲给听众听的,现在付新要用人家听不懂的语言去演讲,这不是对牛弹琴吗?徐光宇瞬间混乱了。
看到徐光宇还是一副迷迷糊糊的表情,付新摇了摇头,叹口气道:“徐处长,看来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这样说吧,我是中国人,我用汉语演讲,这是尊重我的祖国,人家听得懂听不到,与我无光。他们听不懂,可以把我的演讲录下来,然后带回去翻译。如果我用英语去演讲,这对于我和我的国家来说,是羞辱,因为那等于我把自己的母语都给丢了,国家的尊严,会受到损害的。所以我不能用英语演讲,我只用用汉语演讲。你明白吗?”
“尊严……”徐光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付新同志,谢谢你,这是我们工作不到位,确实,国家的尊严很重要,用什么语言演讲不能马虎。我去通知一下赵教授,我就先走一步了。”
“嗯,去吧!”付新点了点头。
其实付新看得出,徐光宇其实还是没能理解他付新所说的,不过尊严两个字很刺眼,这让徐光宇警醒了过来!

第四十一章 猫论

付新的建议,打了赵义明一个措手不及,两人见面一起去吃饭的时候,赵义明都在向付新抱怨,说付新使得他之前记好的内容都白记了,一切要重新来过。
不过付新从赵义明脸上的笑容,可以知道,这家伙其实是开玩笑,而且看他笑得那么灿烂,应该是很赞同用中文演讲。事实也确实如此,赵义明确实想用中文演讲,不过因为某些原因,迫于无奈,他没有提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十二月十日这天下午,除诺贝尔和平奖之外,其他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如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出席颁奖仪式,为获奖者颁奖。
能来到这个地方,付新是感叹命运的神奇,因为他,卡洛鲁比亚和西蒙范德梅尔没能按历史前进路线拿到本该属于他们两个的一九八四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站在领奖台上面的,是他付新,还有赵义明。
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奖章和获奖证书,一时间,付新还有些茫然了,能站到这个领奖台上,他做到了科学家们能做到的巅峰。
浑浑噩噩地说完了获奖感言,付新就恢复了正常,他想到了远在国内的华兴实业,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工厂,许许多多的工人。
他不能松懈,他是要做一名民族工业复兴者,怎能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荣耀而松懈呢?更不要说,这个奖项,其实他拿得名不副实。
颁奖典礼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因为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
真正的好戏,是随后的妓者招待会。这个才是精彩之处,各种刁钻的提问,会让你防不胜防,毕竟跟你不是站在一条线上的人很多,什么同一条心,那都是屁话,如果都能同一条心。说远了是那这个世界哪来的战争,说近了是哪还需要设立诺贝尔和平奖。
付新拿到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是很多人所不能信服的,不说别的,就他付新本人,也觉得这奖拿得名不副实。所以可想这记者招待会是多么的热闹,多少质疑朝付新蜂拥而来。
“我是新华社记者,在这里,我恭喜赵义明教授和付新同志,你们为国家夺得了一个重大荣誉。我想问赵义明教授和付新同志你们对获得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话要对祖国和人民说吗?”
赵义明率先开口说道:“我想说的是,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栽培。我一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实现早日‘四化’而努力奋斗!谢谢!”
付新接着说道:“很荣幸得到这个奖项,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栽培,我一定再接再厉,为早日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
很多话,都已经在获奖感言上说了,所以付新也没有多废话。直接借用了赵义明的话来说。
……
“我是日本共同社记者,请问付先生,您觉得你有资格拿这个奖吗?”
“你觉得呢?”付新把球抛了回去。对方一时是哑口无言,人家付新都把奖金、奖章和获奖证书拿到手了,你再纠缠,那就是质疑人家瑞典皇家科学院了,那样一来。就闹大了!
……
“我是韩国朝鲜日报记者,付先生,进过我们调查发现,您的祖先是高句丽人。所以您有我们韩国人的血统,请问您知道这么回事吗?鉴于此,您应该加入我们韩国国籍的。”
“哦,天啊,我真的才知道耶!”付新知道这些棒子的无耻,连孔子都被他们抱走了,他们还有什么不能做的,所以啊,对于这种人,你别跟他较真。
付新先是一把保住脑袋,随后眼神直直地看着这个朝鲜日报的记者,看了一两分钟,见这记者一脸期待的样子,这才严肃地说道:“抱歉,我没兴趣!”
这朝鲜日报妓者立即脸色通红,谁都看得出,付新是在戏耍他!
……
“我是德意志新闻社的记者,请问付先生,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得到那一猜想的?”
这家伙问到了重点,不过对于此,付新早就有了应对办法,付新说道:“如果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知道那个猜想的,那个猜想是自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你信吗?我们中国人有个成语叫做‘生而知之’,意思就是生来就知道。我想我就是那‘生而知之’的天才。”
……
“我是苏联塔斯社的记者,赵教授、付先生,你们中国人的工业,都是我们苏联人帮助建立起来的,那么请问,你们的这一重大发现,是否有我们苏联人的功劳?”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赵义明选择了沉默。他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他知道苏联人对中国的援助,确实很大。
而付新确实一愣,随即心底腹诽,“这老毛子怎么学会了韩国棒子们的无耻?”
付新开口说道:“这位塔斯社的记者,对于你的说法,我不赞同。你们苏联人援助了我们,这个我不予与否认,你们的援助,确实帮助了我们很多。”
“可是你也不要忘了,在后来,你们撤走之后,关于你们的援助款项,我们是一分钱不少,宁可自己饿肚子也是还上了,所以,这变成了一场交易,我们并不欠你们什么。因此,你的问题,根本就是无从谈起。”
付新的这番话,对方听了之后,立即沉默了。中国人很有骨气,宁可饿死,也把那笔钱还上了,这是一场交易,已经算不上是援助,所以中国不欠他们什么!
……
“我是美联社记者,我知道你是一名商人,那么我想问付先生,对于你们国家当前的改革开放,你怎么看?”
付新没有犹豫,直接回答:“当然是持肯定态度,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的生活变得好了许多,这是好政策啊,我当然要支持!”
“那么我想问你,您对于你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怎么看?”美联社的记者追问道。
“关于这个经济体制,其实在我看来,无所谓!我们中国的四川有一句俚语,叫做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我们的现任领导人也说过。关于经济体制问题,在我看来,只要能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管它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好的经济体制。”
“猫论”最初确实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一句四川俚语刘元帅最喜欢挂在嘴边,在六十年代就被总设计师拿来用了。
只是因为1984年总设计师来到海上城,被誉为“江南猫王”的著名画家陈莲涛送给总设计师一副《双猫图》,上面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才被讹传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85年,总设计师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
付新的回答,引来了一片赞许的目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