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暴君的伟大-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疾风寒雨,军队士兵涉水过河衣服湿透,在途中冻死者又以万计。王世充独自带数千人马撤回河阳,自我关押请罪。越王杨侗在用人之际不敢惩治重臣,反而派使者赦免其罪,召还东都,赐金帛、美女以稳定其情绪。王世充收拢逃亡流散的残兵,得万余人,屯兵含嘉城,从此不敢轻易出兵。

    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却乘胜占领金墉城,义军迅速发展到30万人,陈兵于北邙山一线,向南威逼上春门。十九日,隋将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出兵抗拒。段达看到李密兵马强大,胆怯率兵退回。李密纵兵追赶,隋军当即溃散,韦津死于战中。此战,李密数次抓住隋军撤退之机,猛击半渡之兵,穷追不舍,获得成功。

    此战后,偃师、柏谷及河阳等地的隋将纷纷率部投降。江淮等许多地方的义军争先恐后响应瓦岗军,李密部队得到长足发展。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在这时,各路义军首领如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都奉表劝进,部属裴仁基等也劝李密登基称皇帝,甚至李渊都遣使奉他为主。但是李密想拿下洛阳后,在城内登基,故李密说:“东都未平,不可议此”。

    在此大好形势下,李密在战略上像他曾经的主子杨玄感一样再次犯了严重的过失,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他总以为只要占领东都洛阳,天下就易为已有。从此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它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的消耗了瓦岗军的力量,最后使他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农民领袖
    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或许算是农民起义,但是作为农民军领袖的李密却不是农民,而且还是出生极好的贵族,然而在隋末的历史中还是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义军领袖。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窦建德和杜伏威了。

    起义后的窦建德一直在自称“东海公”的高士达手下混,没有独立领军的机会。后来在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的时候,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攻打高士达。高士达认为自己智略不及窦建德,便以窦建德为军司马,让其指挥作战。窦建德掌管兵权后,想树立自己的威信,便提议由高士达留下看守辎重,自率精兵七千人前去抵抗郭绚。窦建德假称和高士达不和前来投奔,郭绚却心怀疑虑。正值高士达也四处宣称窦建德背信弃义投降隋军,并将俘获来的一名妇女,当作窦建德的妻子,在军中杀掉。窦建德派人给郭绚递上降书,并说自己愿意作为先锋,带郭绚去攻打高士达。郭绚相信了窦建德,率兵至长河界地与他相会,共图高士达。郭绚部遂放松了对窦建德的戒备,窦建德抓住战机,发起突然袭击,大破郭绚军,杀略数千人,获马千余匹,并将逃跑的郭绚斩首。

    自此,窦建德所率义军兵威大振。郭绚兵败后,杨广又派太仆卿杨义臣率兵万余前来围剿起义军。杨义臣于清河先歼灭了张金称的部队,由于杨义臣将所俘义军全部杀死,以至无人愿降,一些溃散在草泽中的残部相继投奔窦建德。杨义臣乘胜至平原,准备进入高鸡泊讨伐高士达部。窦建德见隋军士气正盛,便对高士达说:“历观隋将,善用兵者,唯义臣耳。新破金称。远来袭我,其锋不可当。请引兵避之,令其欲战不得,空延岁月,将士疲倦,乘便袭击,可有大功。今与争锋,恐公不能敌也”。但高士达却不采纳窦建德的避敌锋芒、以逸待劳、伺机破敌这个正确意见,留窦建德守营,亲自率精兵主动出击。初获小胜,便纵酒高宴,有轻杨义臣之心。窦建德闻讯后,说:“东海公未能破贼而自矜大,此祸至不久矣。隋兵乘胜,必长驱至此,人心惊骇,吾恐不全”。自率精锐百余人把守险要,以防高士达之败。结果。不过5天,高士达便被杨义臣所杀。杨义臣乘势追击窦建德,欲将窦建德所部全歼。追至北薄垒,守兵闻高士达败。皆溃败。窦建德寡不敌众,不能再战,只得率百余人突围而去。窦建德撤至饶阳,见饶阳守军没有防备。遂攻占饶阳。杨义臣见高士达已死,并没有将当时不出名的窦建德放在心上,领兵而回。窦建德遂得以回到平原。在此收编余部,抚循士众,多数人表示愿意跟随窦建德,同时窦建德在此又得3000余兵,实力有所增强。接着又招集亡卒,得数千人,军威得以重振,窦建德开始自称将军。起初,义军见到隋官及士人一律杀掉,唯有窦建德注意争取这些一般官吏,所以隋郡县的许多官员都主动归附。窦建德军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河北献县)筑坛,自立为长乐王,年号丁丑,开始设置百官,分治郡县。窦建德率兵攻占信都(河北冀县)、清河诸郡,并俘斩隋将杨善会于清河。七月,杨广为解瓦岗军急攻东都之围,命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领3万幽、蓟精兵南下,会同王世充等驰援洛阳,“所过盗贼,随便诛剪”,王世充等诸将皆受薛世雄节度。薛世雄部队进占七里井准备进攻刚刚在乐寿称王的窦建德。当时,窦建德军在乐寿周围各县分散收麦。窦建德本人在武强征粮,闻薛世雄带兵前来,遂撤出诸城,扬言还回豆子航,以麻痹敌人。薛世雄以为义军怕自己,放松了警惕和戒备。窦建德距薛世雄营寨140里,亲自率敢死队千余人先行,命令后续部队跟进于后,星夜奔袭薛世雄。翌日凌晨,窦建德进抵薛营前,正巧大雾迷漫,咫尺莫辨。突然发起冲击,薛世雄士卒大乱,纷纷离帐逃命,自相践踏,不可收拾。薛世雄率亲兵数十骑逃归涿郡,惭恙发病,未几而卒。窦建德乘胜进攻河间城,围困城池,却屡战不克。

    大业十四年(618年)正月时,他与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各路义军首领一起派使者让瓦岗的李密称帝。虽然李密没有同意,但李密却没放松对各路义军的拉拢。二月,李密便派房彦藻、郑颋等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窦建德知道这是李密想兼并各路义军,但鉴于实力尚弱,便借口北部罗艺南侵为由拒绝了李密。为了不让李密生疑,窦建德亲自写了回信,对房彦藻还卑辞厚礼相待。

    另一人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时落拓不羁,不事生产,家境极为贫困。他与临济人辅公祏为刎颈之交。辅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辅公祏屡次暗地送羊给伏威。辅公祏姑家因此举报他们偷盗的事,官府缉捕很急,伏威与公祏便逃亡在外,聚众起义。这时伏威才十六岁。杜伏威是一个很勇敢的青年,每次战役,“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所以部众都很佩服他,推他做首领。

    当时山东王薄、左君行等首先起义于长白山。大业九年(613),杜伏威率众往投左君行,没有得到左君行的重视,便离开长白山南下,辗转到达淮南,自称将军。当时下邳有苗海潮部起义军,杜伏威派辅公祏前去对海潮说:“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不敢抗,便率众归附伏威。接着,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颢领兵攻击伏威,伏威佯为败走,将隋军诱入芦苇丛中,顺风纵火,使陷入沼泽中的隋军全部烧死。海陵义军首领赵破陈听说杜伏威兵少,有些轻视他,派人要求伏威归顺过去。杜伏威叫辅公祏领兵在外待变,自己带了十来个人抬着牛酒去见赵破陈,破陈很高兴,把杜伏威请进营帐中,召集所有头领,纵酒高歌。杜伏威突然在席上杀死了赵破陈,在座的人惊慌不及,杜伏威又杀了几十个人,接着辅公祏的兵及时赶到,他们便把赵破陈的部众合并过来,共有几万人,势力更强了。

    大业十一年,起义军李子通部一万来人,也从长白山到达淮南,和杜伏威部联合。伏威选军中壮士养为假子,凡三十余人,以王雄诞、阚稜最为强勇。不久,李子通谋杀杜伏威,派兵袭击他。杜伏威受了重伤,掉下马来,王雄诞背负他逃到芦苇丛中,收集散兵,重整旗鼓。隋将来整乘机进攻,黄花轮一战,杜伏威大败,又被重创。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勇而多力,背负伏威逃走。王雄诞率壮士十余人随行保卫,与隋兵力战,才得脱脸。兵败的杜伏威收集余兵得八千人,在盐城歼灭了隋将公孙上哲的军队。

    大业十三年,南巡中的杨广派右御卫将军陈稜以精兵进攻杜伏威,时杜伏威屯**,率众抵御。陈稜闭壁不战,杜伏威就送他一身妇人衣服,称他为“陈姥”,以此激怒隋军。陈稜果然出战,杜伏威挥军奋击,冲进敌阵中,把隋军打得大败,陈稜狼狈逃跑了。

    伏威乘胜破高邮,引兵渡淮,据有历阳,自称总管,以好友辅公祏为长史。分遣诸将掠取属县,江淮间义军纷纷归附。杜伏威常选敢死之士五千人,称为“上募”,待遇优厚,与同甘苦。每有攻战,使上募先击。战斗完了,查看背上受伤的就杀掉,因为这种人是“退而被击”的。所获资财,都赏给战士。士卒有战死的,把他的妻子殉葬,“故人自为战,所向无敌”。(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定杨可汗
    除了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有一定的规模外,在大隋的天下,地主阶级以及贵族在杨广的南巡后也开始举起反旗,反对杨广。

    率先起义的是刘武周,他出身豪富之家。刘武周勇猛迅捷善于骑射,跟强横任侠之徒交往密切。他的哥哥刘山伯曾警告他说:“你不加选择地交朋结友,最终会犯灭族大罪的。”多次辱骂他,刘武周因此离家到洛阳,替太仆卿杨义臣当士卒,应召入伍征讨辽东,凭战功被任命为建节校尉。

    东征回来后,刘武周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负责训练士兵。在他造反的当时,马邑郡的太守是王仁恭,刘武周是他手下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是本地土豪,在马邑很有号召力,加之刘武周本人骁勇善战,因此王仁恭非常器重他,让他担任自己的亲兵队长,负责自己的起居安全。不料这亲兵队长的职务给刘武周提供了方便,他竟然与王仁恭的一名侍妾发生了私情。

    刘武周虽然胆大,却也害怕事情败露,又见天下已经动乱,便暗藏野心,就在郡中散布谣言说:“现在百姓饿得要命,田野上死人压着死人,王太守关着粮仓不愿救济,哪管百姓的死活啊!”用这些话激怒了群众,百姓都渴望发泄着愤怒怨恨。刘武周见民心已经动摇,就诈称生病不起床,老家的强横凶顽之徒都来问候,于是他杀牛打酒招待他们,在酒席上他大吃大喝并口出狂言说:“造反才能像这样生活,英雄好汉就要坚守志向,一起死在溪谷山沟也在所不辞。如今仓库里堆积的粟米都要烂了,谁敢跟我去拿来?”这班人都赞同响应。他跟同郡的张万岁等十多人瞅准王仁恭正在处理公务,刘武周假装去禀告事情,张万岁从背后溜进来,在郡厅斩杀了王仁恭。拿着他的首级到号令全城,事先约好的各路豪杰也一起动手,没费什么力气就控制了局面。于是他下令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在郡内发送快报,所属各县都归附了他,得到士卒一万多人。刘武周当仁不让,自称太守。参加这次起义的还有后来上了凌烟阁唐初大将尉迟恭。

    刘武周起兵的当月,雁门郡承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就领兵前来平叛,包围了刘武周辖下的桑乾镇。这时马邑全郡仅有兵力万余人,靠这点实力是不足以自保的。为此,刘武周派出使者向东突厥称臣表示归附。

    马邑和雁门是隋朝抵御突厥入侵的北方最前线,突厥多次进攻都被守军凭借地势和城防击退,忽然马邑自己要求归顺,而且又是和雁门守军冲突,如此理想简直就没有理由拒绝。东突厥立即派出援军,配合刘武周一同发起反击,结果雁门军溃败,狼狈逃回雁门。有了突厥这个靠山。刘武周乘胜大举扩张,三月,占领楼烦郡,又攻克了杨广的行宫汾阳宫。俘获了大批珍宝和宫女,刘武周就用俘虏的美女珠宝进贡东突厥始毕可汗。

    攻克汾阳宫是刘武周第一个大胜利,其意义非同小可。汾阳宫是皇帝的行宫之一,代表皇帝的尊严。宫内的美女更是皇帝名义上的妾侍,绝对不能得罪,刘武周居然占领了皇帝的整个行宫。甚至将皇帝的女人当礼物送给了突厥,这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与大隋皇帝势不两立,也是用行动向东突厥表示了高度的效忠。始毕可汗大喜之下,立刘武周为定扬可汗,并把有狼头图徽的大旗送给他。突厥人是以狼为自己的象征,送刘武周狼头纛那是表示拿他当自己人了。受此鼓舞,刘武周意气风发,索性就自称皇帝,把妻子沮氏封作皇后,年号定为天兴。同时任命卫士杨伏念为左仆射,妹夫同县人苑君璋为内史令建立政权。

    这时刘武周的地盘还只有马邑、楼烦两郡,于是刚做皇帝的他就努力扩大地盘,全力进攻雁门郡。郡丞陈孝意坚守雁门,拒不投降。雁门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当年始毕可汗亲自领军将杨广围困于雁门,猛攻31天,雁门城始终巍然不动,最后在隋朝勤王兵马赶到后,突厥军不得不主动撤退。面对如此坚城,刘武周也无可奈何,陈孝意又不时主动出击,倒让刘武周吃了几次败仗。不过主动权始终还是在兵强马壮的刘武周手中,刘武周也不强攻,只将城紧紧包围,意图困死雁门守军。陈孝意多次派人突围求救,但是皇帝杨广远在江都,陈孝意的上级李渊又心怀叵测,根本没人理他。围困一百余天后,雁门终于粮尽,陈孝意本人是绝对的忠臣,誓死守土,但他的部下们并不都愿意随他殉国,眼看粮尽援绝,部将张伦就暗了杀陈孝意,开城投降。

    此时的刘武周已经不是刚起兵时的区区万余人马了,可以称得上兵强马壮,其势力在北方一时称雄。势力大了之后,刘武周也是有烦恼的,烦恼的就是他的主要部将都是当年的马邑土豪,没有那种天下格局、统帅一方的高级军事人才,直到有大将之材的宋金刚投靠了他。

    宋金刚原是河北的一支义军首领,部下有万余人。当时河北最大的两支势力是窦建德和魏刀儿,宋金刚是魏刀儿的结义兄弟,自然属于魏刀儿的势力。同在河北混的窦建德和魏刀儿终于一山难容二虎而发生火并,窦建德假装结盟麻痹住魏刀儿,然后突然袭击将魏刀儿擒杀。宋金刚在得知结义兄弟遭窦建德偷袭,立即起兵去救,但到达时魏刀儿已战败身亡,宋金刚的救援部队也被窦建德击败,只余四千人逃走。窦建德非常欣赏宋金刚的才能,派人前往招降,结果宋金刚心痛结义兄弟之死,坚决不降,把使者痛骂一顿后赶走了。宋金刚的余部也都不肯投降窦建德,于是他带了这四千人向西投靠了刘武周。刘早就听闻了宋金刚之名,他来后刘武周倾心与其结交,还封了宋金刚为宋王,让他负责指挥军事,还分了自己的一半家产赠送给他。这样的信任与荣宠让宋金刚心中自然十分感动,从此对刘武周死心塌地,为表示忠心,宋金刚甚至主动休掉了自己的妻子,迎娶刘武周的妹妹为妻。刘、宋二人如鱼得水,其关系之紧密。

    刘武周造反并且快速的发展壮大,除了他自己出生土豪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得到东突厥始毕可汗的支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隋朝官员没有尽力镇压,这个官员就是后来也造反了的李渊。

    刘武周造反的地方是李渊管辖之地,李渊是杨广任命的太原留守,节制太原、雁门、马邑、楼烦、西河五郡,在管辖的五郡被刘武周夺了三个后,按理说最该前来镇压的就是李渊。不过李渊没有尽力去为朝廷镇压叛乱,因为他也在做准备,准备像刘武周一样造反,所以他没有时间去理会刘武周的叛乱,这就给予了刘武周很大的发展壮大空间。

    在前文讲到过李渊以及他的出身,不过由于他的特殊,在这里就再讲一下他的身份。李渊因为后来成为了大唐的开创者,而南北朝以来,社会上注重门第和家庭出身。所以对于李渊的家世渊源、出身籍贯,旧史上的记载颇多歧异,疑团不少,这主要就是围绕李渊家族是不是出生当时的名门望族原因。这里的出身名门望族与出生权贵之家是有一定差别的,并且当时在某种意义上出生名门望族比出生权贵之家更得到人们的尊敬与礼遇。(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表哥李渊
    不管李渊是不是出身在他做了皇帝后坚称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望出陇西”是千百年的传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