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为女人翻案-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不韦想出一个损招儿。他知道这会儿赵姬只是要男人来解决她的床上问题,与情感无关,于是私下找了一个精通房中术的人,叫嫪毐(音“烙矮”),把他收为自己的门客。嫪毐每天的任务既快乐又辛苦,就是找女人交欢作乐。为了表现嫪毐“那物件”的神奇,吕不韦“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史记  吕不韦列传》)。就是说,嫪毐要把自己的生殖器当车轴,带着桐木车轮满世界跑!如果没人认为《史记》是黄色小说,那么,在司马迁笔下,嫪毐那物件所呈现的长度、硬度和耐磨度,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过,联系到司马迁做《史记》时,也是承着宫刑之身,这里恐怕有对男人生活的极度渴望甚至臆想也说不定,不可全信。至少,应该加上“专业技巧,请勿模仿”的提示。
  当然,这番才艺展示不是瞎做的,吕不韦有意把这些事情让人传到了赵姬的耳朵里,引诱她上钩。
  欲火难灭的王太后赵姬哪里能放过这等神奇的男人,立即就想要。
  但要把一个大男人送进后宫让赵姬享用,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些难度的。吕不韦的聪明才智又一次起了作用,他声称嫪毐犯了罪,应处宫刑,就是把那个神奇的东西去掉。然后,他私下对赵姬说,“把这事办好,得你搭个话,使些银子。”于是赵姬备了一份厚礼贿赂行刑的官员,让他到时只要把胡子之类没太大用场的东西拔掉就行了,切不能把那有用的玩意剁掉。
  就这样,嫪毐变成一个假宦官,得以进宫为赵姬服务,成为有史料确切记载的第一个“包二爷”。
  这嫪毐的服务水平确实是高,司马迁在评价赵姬对他喜欢程度时,用的是这样的词:“绝爱之”,都爱绝了!
  这下,吕不韦倒是可以顺利脱身。没时间搞女人的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搞政治了。
  嫪毐把赵姬的春情撩拨得过于荡漾了,那时既无避孕的工具和药物,两人也无暇躲避受孕的生理周期,于是一个死了丈夫的王太后与一个被阉割的宦官竟然连续怀上了孩子。这固然表明赵姬能生孩子,但她却不曾给嬴家留下血脉,全都是外人的。这事就有点坏了。
  为了避人耳目,遮掩身孕,赵姬假模假式找人算了一卦,说是有难,要出去避一避。这样她把后宫迁到了远离首都的雍城。当然,她没忘记带上好使的工具嫪毐。
  嫪毐因当“二爷”出色而飞黄腾达,他从赵姬那获得了丰厚的赏赐,变得十分阔绰,光家里的佣人就有几千人。还有一千多人每天踢破门槛上门托请,志愿到宫里也做做这等快活的宦官,忠心为王太后服务。更令人羡慕的是,嫪毐的政治地位也蹿升很快,甚至“事皆决于嫪毐”,这几乎可以跟吕不韦分庭抗礼了。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秦王嬴政二十二岁那年,嫪毐有一次与一些权贵喝酒赌博时,喝大发了。这些人趁着酒劲儿开始斗嘴,互不相让。受宠惯了的嫪毐急了,吼着嗓子说出了醉话却也是真话:“老子是当今皇上的后爹!你们这些小子敢跟我争!”
  听了这话,有人吓坏了,立即向秦王汇报。嬴政迅速派人调查,果然发现这嫪毐并非真宦官,作案工具齐备。他不仅与王太后干得如鱼得水,竟然还生出两个孽障,并且都藏了起来。调查还表明,这件事与他的仲父吕不韦有牵连。
  秦王肯定给气懵了,立即下令诛了嫪毐的三族,把嫪毐与赵姬的两个床上结晶也宰了,嫪毐家几千门客的财物一律充公,人都赶到蜀地发配。秦王本来想把吕不韦一块“办”了,但念及他对秦国功劳太大,又有很多有身份的人为他求情,所以放了他一马。嬴政只把吕不韦在中央的职务国相给免了,保留公职,做行政降级处理,到地方去当官,以观后效。对吕不韦宽大处理的真实原因是,秦王可能已经隐约知道这位仲父可能就是自己的生父,杀他于心不忍。不过,吕不韦最后还是让自己的这个儿子吓得自杀了。
  

为什么说她是始皇的母亲?(3)
对于名义上的母亲赵姬,秦王也没太难为,只把她赶出后宫,彻底迁到雍城去住。但一年后,在一些人的说项下,秦王又把赵姬迎接回了首都咸阳。
  在这次事变之后,赵姬又活了近十年。这些年的日子她是怎么过的,因史书无载,便不得而知了。大约在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这位中国历史上出奇好淫的歌女、人妻、王后、王太后死去。她死后的谥号为“帝太后”,即秦始皇的妈妈,完全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的主观评价。(也有学者认为秦朝不用谥号,因此这只是名号而已。)
  不过,赵姬还是被葬在了他的丈夫、秦庄襄王身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国,毁在一个歌女手里(1)
比较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我有个奇怪的发现。仅就女人来说,春秋时代齐国的女人整出的事情动静都比较大,比如前面说过的庄姜、宣姜、文姜、哀姜、许穆夫人、齐姜、棠姜,都是齐国人。而到了战国时期,女人的风头似乎挪到了赵国,比如赵太后、李妹、赵姬和下面要讲的赵倡后,都是赵国人。甚至史书并未说明国籍、帮助过信陵君的如姬,后世的文学作品(如郭沫若的话剧《虎符》)也把她当成赵女。
  这其实是有道理可循的。齐国远离中原,春秋初期受正统文化淫浸不深,旧俗犹在,民风淳朴,女人干些让中原人感到出位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而赵国虽居华夏文明核心区,但自赵武灵王改变政策之后,周边各国的各种思潮、习俗纷纷涌进,所以赵国的女子比其他诸侯国的女子观念变化得更快。
  赵国在战国时是大国,但在赵武灵王时期达到巅峰之后,就一直走下坡路,一代不如一代,屡被诸侯欺负。尽管外患不断,国家危亡,但赵国的市井生活却极其丰富、恬适,尤其是都城邯郸,商业发达、歌舞升平,是当时各诸侯中最繁华、最诱人的大都会。这方面赵国很像中国后来的宋朝。有兴趣的学者不妨认真对比研究一下。
  由于赵国邯郸是商贾云集之地,为南来北往的商人提供消闲和娱乐的服务行业自然就发达起来,红灯区到处都是。最后贵为王后的李妹、赵姬、倡后,都是从这里大踏步奔向王宫的。赵女乐于当舞女甚至“小姐”,固然有民风的影响和客观的需求,但当时的生存环境同样不容忽视。赵国地少人多,劳作艰辛却收成不多。邯郸城繁华无比,吸引大量人员涌进。“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争取谋生的途径,就是要投身最能赚钱的职业。这样,赵女从娼,也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
  一般认为赵国是在公元前222年彻底被秦国所灭,但那已经是赵国的宗室逃亡北方代郡组织的流亡政府。早在此前六年,赵国的都城邯郸就被秦军攻破,最后一任正式君主赵王迁也投降了秦国。而赵国这位真正的亡国之君赵迁,就是倡后的儿子。
  倡后显然是后人对她的称谓,不仅不恭敬,简直就是骂人。“倡”有两义,一是指歌舞艺人,一是指妓女。倡后翻译成白话,就是舞女王后或者妓女王后,显然都不是好话。
  正史中对倡后的记载很少,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也只是谦虚地表示他是听别人说赵王迁的妈妈是个娼妓。但刘向在《列女传》中对此坚决予以确认,并且一口咬定她是“邯郸之倡”。
  前面写了那么多各色女人哀婉曲折的成长历程和光怪陆离的阴损招数,再来讲倡后显得很乏味。因为她也没什么更新鲜的事。
  倡后少女时代肯定很妩媚,因为她出嫁后,就把婆家搅得一团糟,估计有不少人想吃她的豆腐。不知是让她气死的还是给她整死的,倡后的丈夫早早地就撒手人寰,年纪轻轻的她于是守了寡。也不知是为生理所迫还是为生活所迫,倡后一头扎进了邯郸的红灯区。
  一个寡妇兼妓女(或歌女),本来是不会有什么光明前途的。但倡后运气好,竟然因祸得福。在这里,她让爱逛妓院的赵国一把手悼襄王看上了。
  从悼襄王这个谥号我们就能看出,这位爷也不可能是位明君。悼襄王继位时,赵国鼎盛时期的良相名将如蔺相如、赵奢已死,廉颇远投魏国。他在位九年,全赖大将李牧独力支撑,才使得强秦对赵国的兼并没有得逞,使赵国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如果赵悼襄王仅仅是把倡后当作一个床上工具,对赵国的未来反而不会有什么影响。那么,赵国的历史甚至中国的历史可能都得重写。可赵王偏偏被倡后美貌诱惑得魂不附体,死活要娶她。
  大将李牧不高兴了,他劝赵王说:“千万不能娶!这个女人心术不正,国家会因为她倒霉的。她把婆家搞得乱成那个样子,大王您就不害怕吗?”
  本来,对像李牧这样决定着国家前途命运的股肱重臣,君王一般是不应该也不敢得罪的。但赵王却彻底被倡后灌了迷魂汤,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李牧。他冷着脸对李牧说:“国家乱不乱,要看寡人的执政能力!”
  赵王排除众议,把倡后娶进宫。这时,悼襄王已有王后,并且已经立儿子嘉为太子。倡后此时的身份,只是一个妾妃。但没办法的是,这倡后就是能讨赵王的喜欢,不久他们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迁。因为母亲得志,这个迁也很受赵王的喜欢。
  

国,毁在一个歌女手里(2)
让一个一国之君每天爱着、宠着,倡后的日子过得应该是很不错了。但人是不会对已经得到的利益满足的,倡后也一样。倡后浸润着更大的野心。
  为了自己和儿子今后的长远利益,倡后要采取行动了。她接下来的手段,其实也没什么创意,只不过是所有阴毒女人的惯用伎俩。
  首先,她借着自己受宠,不断在枕头边向赵王吹阴风,说王后和太子的坏话,诋毁他们的名声。接着,她又撺掇亲信诬陷太子,使他被治罪。悼襄王昏庸,为讨好他的宠妃,竟然乐得拿国家的法统做人情。于是,赵王废了太子嘉,另立迁为太子;顺道把原来的王后也废了,改立倡后。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死了,太子迁升任赵王,是为幽闵王。而这时赵王迁还不到八岁,赵国的执政大权,实际上落到了他妈妈倡后的手里。
  已经成为王太后的倡后尚存自知之明。她一个青楼出来的妇道人家,治理几个男人还算驾轻就熟,但要治理一个国家,就勉为其难了。此时赵国最有能力的人才还是李牧,但倡后不敢指望。因为她知道李牧根本就不待见她。最后,她把自己的帮手定成了春平侯(《战国策》称春平侯,但《史记》称其为春平君)。
  春平侯本来是赵国的“牛”人,他是悼襄王的哥哥,也是赵孝成王时的国相,太子立的也是他。可春平侯时运不济,当时秦国对赵国虎视眈眈,为了取得秦国的信任而自保,孝成王只好让太子春平侯辞掉国相的职务,把他送到秦国当人质。之所以要抵押太子,是为了表示对大秦的重视和尊敬。
  春平侯在秦国当抵押物第三年时,他的爸爸孝成王死了。作为太子,本来他是法定的接班人,但他的抵押期未满,身处秦国不得归。赵国也没办法,国不可一日无君,只好改立他的弟弟子偃继位,即赵悼襄王。直到悼襄王干了一年后,春平侯才被秦国放回祖国。
  春平侯回国后地位很微妙,王位本是他的,可他因为为国贡献却丢了前程。悼襄王死时,春平侯还不到三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倡后盯上春平侯,一方面是自己急需一个巩固地位的帮手,一方面也是害怕他有可能危及到已经接班的自己儿子的地位,同时还可以填补年轻丧夫的寂寥,可谓一石数鸟。
  倡后能够使出的全部本钱就是她的身体了,这是她的长项,倡后向春平侯发起猛攻,春平侯抵挡不住,倒在了倡后温柔之乡。
  倡后用自己的身体把春平侯交换成了新的一家人。这时的赵国,是倡后的儿子当国王,倡后的情夫做国相,已经是铁桶般的家天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扶植党羽,铲除异己。
  当时秦国之所以迟迟不能灭赵,完全是因为有李牧的奋力抵抗。秦国视李牧为眼中钉,李牧恰好又是倡后的宿敌。春平侯曾常年居秦,感情上与秦接近,在秦国肯定也结交了不少高层的朋友。刘向《列女传》称春平侯“多受秦赂”,应该是合理的。可怜的大将军李牧,因为得罪了这家人,最后被栽赃诬陷,只得自刎以求清白。
  倡后自毁长城,秦国便再无顾忌。秦将王翦闻知李牧死,立即率兵攻赵。赵军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很快一败涂地。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入邯郸,生俘赵王迁,赵国灭亡。
  秦王对赵王迁这个窝囊废还算大度,没有杀他,将其流放到了遥远的房陵(今湖北房县)。据说赵迁在房陵流放中悔恨交加,思怀故乡,常到山顶北望。不久,赵迁饿死在茅屋里。
  倡后的下场比儿子还惨。秦国攻占邯郸后,赵国抗秦的抵抗组织找到了倡后,在大街上就把她杀了,而且,还一个个寻到了她的族人,将其灭门。
  

霸王别的哪个姬(1)
我一直认为,著名的虞姬最少应该有三个:作为历史人物的虞姬,作为艺术形象的虞姬,作为商业招牌的虞姬。
  作为历史人物的虞姬非常简单,其实是史书中的闲人、闲笔。
  唯一能证明她存在过的正史,是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人们对这段故事十分熟悉,所以我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相关内容照录如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这段记录诞生了三个典故: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之战,是以刘邦和项羽为代表的楚汉两派势力的最后一战,也是决定当时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但很显然,项羽大势已去。在汉军的四面楚歌声中,项羽夜不成寐,于是在帐中饮起了酒。他以为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地,自己已走进穷途末路。
  在这样生死抉择而又前景惨淡的时刻,一个女人出现了。她的面目非常模糊,司马迁说她名字叫虞,那么她姓什么呢?不知道。后世又有学者考证她姓虞,那么她又名什么呢?也不知道。我们甚至不能确认,这位“美人虞”中的“美人”,是指普通意义上的漂亮女人,还是指她在项羽诸妾中的地位。因为按照秦朝后宫的品级制度,美人也是地位较高的嫔妃的称呼。所以,一个偷懒的办法,是叫她虞姬—一个姓虞或者叫虞的漂亮女人。
  但是,从“常幸从”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虞姬很得项羽宠爱。在如此危急关头,虞姬还在军中大帐中陪着项羽,他俩很可能已经到了须臾难离的程度。项羽的对手韩信曾经这样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这当然是在贬斥项羽,但项羽这种“妇人之仁”的性格,无疑很讨女人欢心。试想想,在那个年代,一个男人能够尊老爱幼、轻言慢语、嘘寒问暖,已经难得。如果他还是一个有本领取天下的英雄豪杰,对女人而言就是完人了。至于项羽小气,对有功之臣舍不得封爵封地,那是男人的大事,对女人并不重要。她们更注重男人在情感上的关心,而不是物质上的投入。所以,我敢断言,虞姬与项羽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与虞姬一起出现的还有项羽那匹叫骓的骏马。骓应该也不是马的名字,它的本意就是毛色黑白相杂的马。这是项羽的坐骑,所以“常骑之”。
  “常幸从”的宠妃虞姬和“常骑之”的宝马骓都到齐了,这分明是今天男人对于香车美女追求的意境,可惜当时的情形是满拧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吟下了那首著名的“垓下歌”。
  这首歌很有意思,项羽在慨叹完自己力可拔山、英雄盖世之后,开始念叨他的宝马,说它在时运不济的时候却不离开主人,之后又自问自答加上一句:“马儿马儿,你不离开我拿你怎么办!”最后一句突然又冒出:“虞姬虞姬,我又该拿你怎么办!”四句歌词,一句评自己,两句论宝马,一句说美人。很显然,讲马是给人听。项羽的真实意思是说,虞姬你不逃走,就是我这样的盖世豪杰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哪!
  项羽将这四句词反复唱了好几遍。虞姬当然明白丈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