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穿残汉txt-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伏完乃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尚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而他与安长公主的女儿伏寿则是当朝皇后。相比胥吏出身靠着裙带关系爬上车骑将军之位的董承。伏完这种袭爵世家才真叫是响当当的皇亲国戚。加之伏完为人素来沉深有大度,使得他的话在朝野间颇具份量。
这不,眼见老丈人都发话了,刘协终于无奈地长叹一声,咬牙道,“罢也!传朕旨意,废三公,拜曹操为丞相。”
“陛下!”赵彦瞪大着眼睛急道。
却不想被刘协抬手阻止道,“此事就此作罢,众卿莫要再辩。”
耳听年轻的天子都说到这份上了,就算赵彦等人再有不满也只得将满腹的怨言压到了心底。至于吴硕与伏完则双双暗自舒了一口气。其实他们与赵彦等人一样也看不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派,只不过面对手握重兵的曹操硬顶实在不是个办法。
另一头刘协在被迫向曹操奉上相印之后,心情亦是郁闷之极,于是他干脆挥手示意众臣退朝,旋即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殿。刘协的这一举动在大多数朝臣眼中带着一股子不成熟的任性。但眼下不少人已没精力去管天子的情绪如何,既然曹操注定要拜相,那自个也对有所应对才成。
就在众臣各怀心事地在殿外穿鞋之时,一个黄门小侍一溜小跑着来到了董承的身边向其小声通报道,“将军,董娘娘召见。”
董承一听女儿要见自己,当即声色一凌下意识地朝四周扫了一眼。待见多数大臣已陆续离开,他才回头朝那小黄门点了点头道,“带路。”
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不久之前刚被太医诊脉出已怀有龙胎。刘协之前虽已与伏后育有两子,但在得知董贵人有喜之后依旧喜不自胜。不仅赐下大量滋补品,还时常前往宫中探望董贵人。一想到自己女儿深受天子恩宠,董承便觉先前在大殿之上受到的那点挫折算不了什么,连带着脚下的步伐也轻松起来。
不多时董承便在小黄门的引领之下来到董贵人所在的寝宫。然而还未等他跨进寝殿,殿内便已传出了刘协与女儿的说笑之声。本以为只是女儿要见自己的董承,一听刘协也在,心头顿时就转过了十七八个念头。
与此同时一旁的小黄门已然进殿向刘协通报道,“陛下。董将军求见。”
刘协停下与董贵人的调笑,转而颔首道,“传。”
得令的小黄门躬身退出寝殿向正在殿外的等候的董承做了个请的姿势,董承立马整了整衣衫迈步进殿朝榻上的天子躬身施礼道,“臣董承见过陛下。”
“董卿何须行此大礼。”刘协一面抬手示意董承起身,一面回头向董贵人微笑道,“如何?朕没食言吧。”
“谢陛下。”董贵人感激地朝刘协福了福,旋即在宫女的搀扶下来到董承跟前。深深地唤了一声,“爹爹。”
董承一把扶住女儿,又是怜惜,又是郑重地告诫道,“汝怀有天家骨血,万事可得小心。”
对于董承来说女儿怀有龙胎比什么都重要。毕竟龙胎不是想怀就能怀的。事实上之前董贵人也曾怀过龙种,可惜最终没能成形。因此无论是董承也好,刘协也罢,都对董贵妃的这次怀孕颇为上心。特别是董承,只要他女儿这次能顺利诞下龙子。那他在朝中的地位也将水涨船高。其实不单单是董承,就连权倾朝野的曹操也打着相同的主意。只不过曹操虽塞了三个女儿入宫。可到目前为止三人都没有怀孕的迹象。
董贵人难得见一次家人,又将为人母,自是忍不住絮絮叨叨地同父亲说了不少话。刘协则坐在一旁,一边品茶一边看宠妃雀跃地聊天。然则这却苦了董承,一来他不是妇人本就不善聊家常之事;二来自打进殿起,董承就觉得召自己来的不是女儿而是刘协。急于想知道皇帝目的的他,在敷衍了女儿一会儿之后。便急不可耐地向其哄劝道,“时辰不早也,汝怀有身孕。需多多休息才好。”
董贵人能得见父亲已是颇为满足,经由董承这么一提醒,出于对腹中胎儿的考虑,便顺从地起身朝刘协与父亲告了辞。董承则在女儿离开后,长袖一甩,故作高深地向年轻的天子问道,“陛下让小黄门召臣来内宫,怕是不止要让臣见女儿吧?”
刘协本还想摆个谱,被董承迫不及待的这么一问,只得长叹一口气,握拳道,“知朕者董卿也。先前在大殿之上如此情形,朕…朕着实不甘啊!”
不甘?不甘汝还听吴硕之言拜曹操为相?董承在心中腹诽了一番刘协的优柔寡断。不过他转念一想,既然天子都说不甘了,那就说明天子这次对吴硕并不满意。想到这里,董承当即心念一转,朝刘协拱手进言道,“陛下明鉴。臣听闻东莱有句俗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今朝野上下皆需仰仗曹操鼻息而存。吴大夫与不其侯劝陛下以大局为重拜曹操为相,也不无道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刘协回味了一下董承的话语,不由扬起一丝自嘲的苦笑道,“此话倒是颇为应景。却不知朕何时能不低头。”
“回陛下,离开屋檐便可不低头。”董承一语双关道。
面对董承的话里带话,刘协神色一凝追问道,“董卿此话何意?”
“走出屋檐。”董承低着头作答道。他相信以刘协的智慧,不可能不知这话的意思。关键是对面的天子敢不敢想这件事。
果然,刘协在侧头沉默了半晌之后,以略带迟疑的口吻问道,“如此一来,朕岂不是不得屋檐庇佑?”
早料到刘协会如此作答的董承,挺起背脊以一副大义凌然的架势朝刘协抱拳道,“陛下明鉴,唯有抛开屋檐,陛下方能挺直腰板指点江山。更何况这天下间能为陛下遮风挡雨的屋檐不止曹氏一顶。”
董承话说到这份上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那就是要刘协离开许都投靠其他诸侯。可是从小颠沛流离的经历却让刘协产生了犹豫。毕竟无论是董承还是李催,杨奉还是曹操,刘协从一个屋檐辗转到另一屋檐,情况并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变化。几乎每一个诸侯都只是将他刘协当傀儡,而非大汉天子。
董承见刘协默不作声,又进一步向其鼓动道,“陛下,只要朝廷用度一日攥于曹操之手,朝廷便要一日受制于曹操。还请陛下三思。”
这会儿的刘协表面虽没有多少变化,但他的内心深处已被董承说得汹涌澎湃。是啊,只要离开许都,离开豫州,就能彻底摆脱曹操的控制。可是自己要如何逃出固若金汤的许都城?逃出城后又该去往何处?思虑至此,觉得时机还不成熟的刘协,最终还是谨慎地说了一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刘协虽否决董承的建议,但董承却并没有继续纠缠刘协。在他看来只要让天子有了相关的想法就成。至于如何实施,说实在的就算董承本人这会儿都没做好准备。所以董承当即恭敬地朝刘协抱拳道,“陛下圣明。”
且不论董承如何计划让刘协逐步逃出“屋檐”,至少在两人会面后的第三天,曹府的信使便已先钦差一步将刘协的决断传达给了远在邯郸城下的曹操。在得知天子已下令废三公,拜曹操为相之后,曹营上下顿时陷入了一片兴奋之中。
“恭喜父上。”大帐内曹昂头一个向曹操道贺。在他看来朝廷拜父亲为相,昭示着父亲朝周公之位又迈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在曹昂的带头之下,高蕃、史涣等曹营文武亦接连向曹操齐声称贺。在一片歌功颂德之中,唯有荀攸始终保持沉默,既没有向曹操道贺,也没有向曹操进谏。联想到远在许都的荀彧同样以闭门称病的方式对待拜相一事,曹操不由脸色一板向荀攸问道,“公达似乎不乐于见孤拜相?”
面对曹操诛心的问话,荀攸面不改色地转身一拜道,“回主公,攸以为眼下未到拜相之时。”
荀攸此话一出,在场的不少曹将都流露出了惊讶之色。谁都知晓曹操起家靠的是两大势力,文为汝颍世家,武为谯沛武人。而荀家叔侄则是汝颍世家领头人物。如今荀彧闭门称病,荀攸则直接了当地说“未到拜相之时”,这到底闹得是哪出戏。
相比一头雾水的手下,曹操在盯着荀攸瞧了半晌之后,忽然哈哈大笑,“孔璋,替孤拟书,孤要谢绝此事。”
第八节 三辞三让
“混账!曹孟德欺人太甚!”许都皇城御书房中,身为汉天子的刘协一把将满案的笔墨纸砚撸到了地上。
面对盛怒之下的帝王,守在门口的内侍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唯有独坐在堂下的吴硕眼观鼻鼻观心,始终保持着一副淡然处之的模样。其实也难怪刘协会如此大发雷霆,这颁旨的钦差前脚才进曹营辕门,后脚曹操的信使便已将曹操的奏折摆在了刘协的御案之上。在奏折之中,曹操再次婉言谢绝了刘协的任命。并声称袁氏残党尚未诛灭,无功不可受禄。曹操的遣词造句虽谦卑,可在刘协看来却是嚣张异常。一方面曹操所谓的“无功不受禄”,坐实了他想要恢复丞相制的野心。另一方面连续两次拜相被拒,令刘协大感颜面受损。
然则狼子野心也好,颜面受损也罢,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于是在一通发泄之后,刘协最终还是一屁股坐回龙榻,颓然说道,“吴卿,汝说曹孟德究竟要朕怎样?”
吴硕向刘协拱手道,“曹操不过是学周公三辞三让。”
“学周公三辞三让?朕看曹孟德班师回朝之后,怕是要逼朕三让天下也!”刘协剑眉一竖咬牙切齿道。
然而刘协的话音才刚落,吴硕的神色就骤然一变。只见他赶紧凑上前向刘协小声谏言道,“陛下息怒。万不可轻言此等诛心之论!”
吴硕的谨小慎微让刘协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不可否认刘协一直以来都将吴硕视为值得信赖的导师与谋臣。所以这一次在收到曹操再次退让的奏折之后,刘协只招了吴硕一人入宫商讨应对之策。却不曾想吴硕竟如此惧怕曹操。
吴硕眼见刘协面露不悦之色,不由长袖一甩,语重心长地向其劝谏道,“陛下明鉴,曹操为人虽跋扈,却也从未亏待过汉室。陛下眼下妄论诛心之言,是想逼反曹孟德乎?”
话说平日里刘协虽与董承等人在宫中时不时诟病曹操几句,可曹操却始终没像董卓那般问罪天子身边的人。哪怕是像孔融那般明目张胆地他嘲讽曹操戒酒。讥讽他纳袁熙之妻为妾,曹操都一一忍了下来。在吴硕看来曹操的这些举动都说明他对汉室还是心存畏惧的,亦说明他是一个顾及名声的人。然而“三让天下”这四个字的分量完全不是其他闲言碎语可以比拟。试想当年董卓为何被诛?还不是董卓车服仪饰拟于天子,有夺天下之意。而今曹操的实力远胜当年的董卓,若是再从许都传出曹操有夺龙座之心的传言。试问在邯郸的曹操会怎么想,天下人又会怎么想。因此也无怪乎吴硕会如此苦口婆心地警告刘协了。
果然,年轻气盛的刘协固然不满曹操把持朝政,倒也不得不承相比董卓、李催之流。曹操确实更为厚待汉室。至少在礼仪上曹操及其麾下至今还未有过逾越之举。因此听罢吴硕一番劝阻之后,刘协不得不含含糊糊地转开话题,向吴硕求教道,“那依吴卿之言,朕当如何处之?”
吴硕进言道,“如曹操所言,待平定袁氏余孽之后,再拜其为相。”
刘协听罢,神色一暗道,“只得如此也。”
且就在刘协黯然神伤之时。吴硕却手捻长须,补充了一句。“除此之外,臣以为陛下还可封蔡安贞为大将军。”
“封蔡安贞为大将军?”没想到吴硕会提这么一出的刘协愕然地抬起了头。
“是。”吴硕沉声解释道,“蔡安贞此番与曹操一同北上伐袁。曹操夺邺城,蔡安贞诛袁绍,二人战功相仿。若只拜曹操为相,而不封赏蔡安贞,岂不是难平天下悠悠之口。”
刘协听吴硕这么一说。就知道自己的老师又要用蔡吉来制衡曹操。然而此番蔡吉主动为曹操请封之举,却让刘协萌生了一丝忧虑。却听他犹豫地向吴硕问道,“吴卿。蔡安贞真会制衡曹操?”
“陛下可是对蔡安贞起了疑心?”吴硕反问。
刘协被吴硕如此一问,不由下意识地摩挲起了腰间的一枚玉佩。这枚玉佩是当年蔡吉面圣之时亲手呈上的信物。依照蔡吉的许诺,只要刘协出示此枚玉佩,她就会领兵赶来救驾。为此刘协一直都将这枚玉佩视作珍宝贴身佩戴。然而正如吴硕所言,自打曹蔡联姻,蔡吉出兵助曹操自官渡脱险之后,刘协便开始对蔡吉起了疑心。诚然从冀州传来的诸多流言都显示蔡吉并未将曹操的次子当夫君。可刘协始终担心蔡吉会因这次的联姻而倒向曹操。与此同时他又不能就此责怪蔡吉,毕竟曹蔡联姻是他这个天子保的媒。
吴硕眼见刘协沉默不语,心知自己已然说中了天子的心事。于是他当即对着面前的天子深深一拜,压低了声音进言道,“陛下,蔡安贞屈居袁绍麾下之时,也曾以袁氏马首是瞻。可袁绍一经起事做乱,蔡安贞便与其分道扬镳。起足见蔡安贞对汉室之忠心可昭日月。”
吴硕一席进言让刘协不禁老脸一红,转而讪讪致歉道,“吴卿言之有理。朕不该怀疑蔡卿家。”
“陛下辨明忠奸便好。”吴硕说到这里,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眼瞅着天子一天天长大,励精图治之心也越发兴盛。可天子身边却始终缺乏足够的人才。董承重私利,孔融图虚名,赵彦又太过于刚愎自用。这些人都不是曹操的对手,甚至可以说是天子的累赘。倘若可以选择的话,吴硕更愿意让蔡吉入朝制衡曹操。只可惜天下战乱未平,蔡吉不可能放弃兵权入朝为官。更何况经过多年的观察,吴硕多少也看得出蔡吉虽为女子,其志向却远胜诸多须眉男儿。而这也注定了蔡吉不会甘于屈居曹操之下。故而吴硕自负眼下做需要做的事就是,力保天子在曹蔡反目之前,莫要受董承等人蛊惑做出不智之举。下载本书请到【飞读//。FeiDu】或者百度直接搜素《飞读》飞读提供本书下载。
多多中文【//。DDZW/】在线阅读请到多多中文百度直接搜或者直接输入地址
看看文学//。kkwx/
你读//。NIdu。CC/
夜天子 //。nidu。cc/1_1133/
曹操并不知晓吴硕打算用蔡吉制衡他,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不知道刘协、董承等人在他背后打的那些小九九。而曹操一再容忍董承等人在许都放肆,一来是为了博得有容人雅量的名声,二来也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正如此次拜相风波就让曹操试出了不少离心之人。至于大汉丞相之位,在曹操看来则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所以这会儿的他正横刀立马端坐于大帐中央。接见来自河间的投诚之人。
“幽州人张南。”“幽州人焦触,见过曹司空。”曾经身为袁熙部将的张南与焦触双双跪拜在曹操面前,向新主公献上了两人的投名之状——袁熙和韩珩的首级。只见漆盘之中袁熙的首级双目紧闭神态平和,而韩珩则双目圆睁难掩悲愤之色。任何人见此情形都会不由自主地朝弑主的张南、焦触投以鄙夷的目光。可他二人却似乎浑然不觉,却见张南献媚地将袁熙的首级举过头顶,向曹操邀功道,“逆贼袁熙,主簿韩珩。皆已伏诛,请司空过目。”
曹操以惋惜的目光扫视了一眼袁熙和韩珩的首级,继而朝身旁的典韦与许诸挥手吩咐道,“收下,厚葬。”
“喏。”典韦与许诸领命之后,双双迈步上前,一把从张南与焦触手中夺下漆盘。典韦更是在临走之前朝张南冷哼了一声。
没想到曹操会厚葬袁熙与韩珩的张南等人,这会儿的表情多少有些尴尬。其实张南与焦触一开始倒真没有杀袁熙的念头。在他俩看来,既然好不容易从河间城脱了身,那就先逃回幽州休养一番再说。可谁曾想袁熙非但没有回幽州的打算。还一心想要赶去邯郸送死。眼瞅着离曹营越来越近,早就已经对袁熙不耐烦的张南与焦触。暗自一合计,当即便一不做二不休地将袁熙连同韩珩一并斩杀,跑来向曹操投诚了。不过还未等他两向曹操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曹操已然先行一步向二者问道,“孤听闻蔡安贞围攻河间半年有余,二位将军为何不乘机将袁熙首级献给蔡安贞?”
面对曹操话外有话的质问,张南与焦触额角不约而同地都冒出了点点汗珠。两人在偷偷互换了一下眼神之后。最终还是焦触小心翼翼地作答道,“回禀司空。袁熙在河间城外将家眷托付给蔡安贞照顾,蔡安贞亦放袁熙离城而去。可见他二人关系匪浅。小人等又怎敢向蔡安贞投诚。”
话说蔡吉好收留人家眷的名声也算是名满天下了。为此还博得了不少人的认同和赞赏。像是徐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