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向李思业头上砸来,

“将军!小心。”

他身边的亲兵见势不妙,猛地扑在主帅身上,大梁正砸在他的背上。

......

雨一直哗哗地下着,在滂沱的暴雨着中,无数的敌人已经冲到了护城河边,千万只草袋和战死的尸体一齐向河里填去。

城上的二十架投石机已经被火炮击毁十六架,剩下的四架也已损坏不能再进行攻击,所有的士兵都拿着弓箭向城下的敌军射去,在雨幕中根本没有目标可言。

“将军!”李思齐突然从雨幕中跑了出来道:“敌人的炮火已经稀疏,我怀疑他们要停止攻击了。”

李思业点点头道:“好!等敌人停止攻击后,指挥副使以上的都来开个会。”

又过来一会儿,炮声完全停止了,时青的第一次攻城终于告以段落,扔下数千具尸体退回了大营。雨也渐渐小了下来,趁着停战的空隙期,城内的百姓纷纷涌上城头,老人和妇女送来热腾腾的姜汤和毛巾,青壮们则在忙碌地整理着城墙。筋疲力尽地士兵们三三两两地找到一个避雨处,挤在一起便呼呼大睡起来。

卷二 兴起 第十二章 血战密州(下)
(更新时间:2007…5…1 9:12:00  本章字数:3059)

清晨的薄雾,象一片白纱覆盖胶东平原之上,一夜的暴雨洗尽了空气中的血腥,天渐渐地亮了,初升的太阳终于将一缕阳光从云缝中透射出来,闪出万条金龙,金色的光辉洒在密州城楼之上,金光里渐渐透出了红青绿等更多的颜色。
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这和熙而宁静清晨里,浑然忘了昨夜的大战,喧闹的士兵们正排队领着早饭,几只麻雀也悄然落在一旁,等着啄食地上的饭粒。

但战争却不容这份宁静存在,天刚亮,密州城外呜呜的号角声传来,时青军再次开始了新的一轮攻城。

今天密州东城门上主要部署有冷千铎率领的弩弓营三千人和李思齐率领的长枪营三千人,这将是今天和敌军血战的主力。此时城外的平原上横七竖八躺满了敌人的尸体,到处是被巨石砸毁的楼车和残破盾牌,每一块巨石两边都散落着残肢断臂,而在东门旁的护城河里更是触目惊心,无数尸体和泥土混在一起,将原本五丈宽的护城河面填实了足足两丈,长达三百多步,这样一来,普通的竹梯也能架过河来。所有的人都明白,昨夜敌军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今日将大举进攻,开始真正的功城血战。

卯时三刻,进攻的皮鼓声再次响起,黑压压的敌军列着方阵向密州城开来,隆隆的鼓声伴随着低沉而整齐的脚步声,显得格外的气势慑人,数百架木制的楼车和云梯也夹杂在人群中缓缓靠近。、

这时城上巨型抛石机先声夺人,发出巨大而尖利的啸声将一只只黑色的火药包向敌群抛去,昨夜的大雨使它无法发挥作用,而今天它将是震慑敌军的主力,火药包落到敌群中猛烈地爆炸开来,中间夹杂的铁钉和铁片四散迸射,一片片惨叫声在人群中响起,从高空望去,它仿佛是在黑色的海洋里激起的一朵朵红色浪花,在这一刻,人的生命显得是那么渺小、卑微。

‘轰隆!隆隆!’敌军的火炮声再次响起,漫天的铁丸如突降的冰雹一般密集地向城上飞去,城上的士兵猛发一声喊,一齐将百姓紧急捐献的门板举过头顶,铁丸砸在上面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也有铁丸穿过木板。将背后隐藏的士兵击伤、击死。

仿佛商量过一般,地面上冲在前面的数千名士兵突然也举起无数的门板和楼梯,直向护城河冲来,城上士兵纷纷张弓向他们射去,但箭矢却大多钉在木板之上,无法伤人。敌人趁机一鼓气冲到护城河边,将一架架梯子横搭在河面上,后面的人纷纷将木板铺在梯子上,迅速架设起了一座三百多步宽的浮桥。

“杀!”

上万名敌军如黑色的海潮向密州城奔腾着咆哮而来,一座座云梯、楼车顶着箭雨冲上了浮桥,士兵们纷纷爬上云梯,直向城墙上扑去。

但密州城上早有准备,就在敌人搭建浮桥之时,一捆捆的火箭和一桶桶火油很快被送上城来。

“火油抛!”

数百个陶罐从城上扔下,落在浮桥之上,黑色的液体淌满了浮桥上的木板,发出刺鼻的味道。

城下已经有不少士兵明白了对方的企图,开始拼命地逃离浮桥,却和后面不断涌上己军冲撞在一起,场面十分混乱。

“火箭准备,射!”

随着的冷千铎一声令下,数千支火箭腾空而起,如流星雨般直落在浮桥之上,浮桥上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敌军群里发出一片凄惨的哭喊声,不少人一脚踏空,坠入护城河中。

突然‘轰’地一声,被烧焦的浮桥再也承受不住上面的重量,轰然坍塌,一百多架云梯和楼车一起陷入护城河中,已经攀上云梯的士兵们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恐惧,纷纷惨叫着从上面摔下,城上趁机乱箭齐发,将第一波的数千功城先锋悉数射死在护城河中。

李思业此时正站在最东面的城墙之上,数十名亲卫环卫左右,他并不关心城下的护城河之战,而是将焦虑的目光投向数千步以外的敌军方正阵,在方阵后面,耸立着五座黑色的移动炮台,那里有杀伤力最大的铁汁火炮,火炮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这次战役的成败,必须毁掉大炮.昨夜有号称'密州七雄'的七兄弟主动请缨去敌营中炸炮,李思业壮之,亲自以血酒相赠,七兄弟感激涕零,愿以死相报.

李思业紧紧地盯着敌方阵地,冷峻的光芒在黑夜中闪烁,他自言自语道:“晁雄!难道我真看错你了吗?”

一名亲兵见主公处境危险,便焦急地喊道:“将军,攻城的敌人后撤了,敌人马上就要开炮了,将军请赶快下来。”果然,亲兵话音刚落,只听‘轰隆’几声巨响,敌人的大炮再次射向城楼,亲兵们再也顾不得其他,一把将李思业扯下来,按倒在数块门板之后。

又是一阵‘劈劈啪啪’的乱响,数十声惨叫从城墙上传来,这是没有来得躲藏的士兵被铁丸击中了。

此后火炮便没有再停过,一直将城上的守军死死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城下的敌人趁机运来大量的泥土,渐渐地填平了护城河。

就在这时,突然敌阵炮台方向连续传来五声沉闷的巨响,火炮炸了!城上顿时欢腾起来,仿佛胜利已经属于自己,但也正是随着这五门火炮的炸膛,胜利的天平确实已经开始向振威军倾斜。

接下来的战斗再也没有多少悬念,没有了火炮的威胁,振威军重新开始占据上风,巨型抛石器射出的巨石、火球和火药包均给时青军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死伤,虽然敌军填平了护城河与守军展开了攻城白刃战,但密州城军民上下同仇敌悍,连妇女、老人也登城助战,使得时青军最终也未能登上密州城墙一步。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时青军的士气开始低落,连续五天的进攻都告失利,在损兵超过两万后时青决定最后孤注一掷之时,突然传来一个不利的消息:益都府李全率八万军攻破博州。时青闻此讯顿时如五雷轰顶,他痛苦地望着坚如磐石的密州城,突然喉头一甜,一口血喷了出来。

突然密州城门大开,憋闷已久的宋大有骑兵营终于杀出,气势如惊涛骇浪,又如山崩地裂一般向时青掩杀而来,仿佛是一根绷得太紧的琴弦,一遇外击,琴弦突然绷断,时青军终于开始大溃败。

......

时青军兵败,密州城欢欣鼓舞,成了沸腾的海洋,人们纷纷蜂拥到城墙上的将家中的面饼、鸡蛋乃至凉茶、白水送给杀敌保家的的子弟兵们,由于在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李思业趁机向密州民众发起从军的号召,一时间,密州城掀起了参军的狂潮,仅五日功夫,振威军便扩至四万。‘密州青壮几近罄空’,这是后来的柴焕在振威演武堂的开学典礼上对战争中民心的评价。

由于人数猛增得出人意料,原有的军事体制太小,已不能适应万人大规模作战的要求,李思业和众人商量后,决定重新改革军制,这就是振威军史上著名的‘密州建制’,军制在宋国军制的基础上引用了部分唐朝军阶,首先以振威军为直属军队的总称,李思业自领振威军大将军;其下分为卫、营、都、伍四级。

达到万人则称卫,每卫最多以五万人为限,且每卫中必须都要有步、骑、神机三个大兵种,卫的长官称上将军,其下设左中右郎将各一人为副;其中以龙、武、虎、雀四卫为李思业直属。

卫下是营,为千人级,每一营的上限为九千人;长官称都尉,两名副手称果毅都尉,从营开始就以兵种建制,也是从营开始,首领才能称为将军。

营下是都,为百人级,每一都的上限为九百人;长官称校尉,两名副手称折冲校尉。

都下是伍,为十人级,每一伍的上限为九十人;长官称伍长,只设一副,称伍副。

另外,李思业又挑选了三千精兵为亲兵营,以宋涌泉为亲兵营都尉,秦小乙、黄耀为果毅都尉。

这样密州建制后,振威军下的第一卫—苍龙卫正式成立,李思业兼任苍龙卫上将军,周翰海为右将军领步兵营;宋大有为左将军领骑兵营;冷千铎为中将军领神机营,从此以后,李思业走上了迅猛发展的道路.

卷二 兴起 第十三章 再见旧人
(更新时间:2007…5…1 15:47:00  本章字数:3252)

数匹战马从前门大街上飞驰而过,吓得两旁的百姓急避不迭,一只黄狗躲闪不及竟被当先的战马一脚踢死,那马上的骑士也视若不见,一扬鞭反而加速而行,战马很快远去,未等尘埃落地,街上又恢复了先前的热闹,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这里便是李全的老巢益都府,虽然谈不上大治,但倒也少扰百姓,仅这一点就已让饱经战乱的益都人民感激不已。
在临街的太白楼上坐有二人,一人相貌黑瘦、神情严肃,他正是来益都为质的周翰海,对面一人和他年纪相仿,只是皱纹深刻,乍一看仿佛已经五十余岁,他便是杨妙真之弟杨铁手,周翰海当年在山东时便是和他关系最密。

“这几名斥候如此仓促,难道将有大战发生?”此时周翰海最关心的就是李全几时兑现他的承诺,出兵救密州,他来益都已经二十天了,只有在初来时曾见过李全一面。

杨铁手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

“或许吧!大帅的部署我也不太清楚,不谈这个,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是否愿意到我们这边来,那李思业不过是昙花一现,何必去为他效命,再说你本来就是红袄军旧部,是我大哥最看重的弟子,若不是那次被偷袭,你现在至少一是一州之首,甚至还可能是我的姊夫。”

“是李全叫你来的还是姑姑的意思?”

“是大姊的意思,是她叫我来的,她说只要你肯回来,这山东之地除了益都之外,随你任挑一州,甚至济南府都可以。”

周翰海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才叹了一口气说道:

“铁手老弟!从前的周铁枪已经死了,这十年已发生了太多的事,不是你所能了解,替我转告姑姑,她若还能念一点旧情,就早点出兵帮助密州,已经二十天了,我真的很担心啊!”

“哼!”杨铁手苦笑了一声,“我就知道是白说,你若有心早就回来了,又何必等到今天,可大姊偏是不信,一个劲的逼我来问你,她总以为你还是她原来的小师侄,算了!我已经劝过你了,也可以回去复命了,即然来酒家还是喝它个痛快吧!小二,拿酒来!”

一名小二笑呵呵跑来,“杨爷!你想喝点什么?”

“先拿两瓶即墨老酒来!”

“对不住杨爷,你也知道大帅有严令,不准喝这种高度酒的。”

“大帅已经到博州打仗去了,他管不了。”话一出口,杨铁手突然脸色大变,他知道自己说漏口了。

果然,周翰海‘腾!’地站了起来,一把拉住他衣领厉声喝问道:“明明他李全已经出兵,你为何还要瞒我,难道这中间还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吗?”

“周大哥,你听我解释!”

“哼!”

周翰海一把推倒杨铁手。“我这去问姑姑,看她怎么答我!”

周翰海不等杨铁手再开口,几步便冲下楼去,上马便直向大帅府狂奔而去,惹得大街上又是一阵惊乱。

“她怎么能这样,她为什么要瞒我!”

虽然周翰海一直不肯见杨妙真,但当他知道益都府已经背着自己出兵时,心中对杨妙真多年积压的不满骤然爆发出来。

渐渐地他的马慢了下来,此时理智已经战胜了情感,周翰海已经静下心来,开始思量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或许这是李全围魏救赵之计,但为何却要背着自己而行,难道那李全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这个念头在他心中一闪,却变得越来越清晰,难道李全是想借机通吃不成,想到这里,周翰海的额头已经开始冒出豆大的汗珠,他心里顿时象火烧一般,恨不得长了翅膀一子便飞到杨妙真那里问个清楚。

周翰海飞驰赶到大帅府,不等马立稳便飞身跳了下去,几名门卫没有提防,竟被周翰海一闪而过,吓得众人赶紧追了上去。

“翰海,是你吗?”

杨妙真听见外面有动静便从房里走了出来,迎面便看见一人怒气冲冲走来,她一眼便认出了眼前这个黑瘦的男子,正是十年前不知所踪师侄,一个曾让她痛哭过一夜的男人。

周翰海猛地停住了脚步,他也认出了眼前的这个女人,果然是她—姑姑杨妙真。她还是和从前一样,只是变得成熟妩媚,也更加的艳丽,尤其是她那双含有笑意的眼睛依旧没变,还是喜欢那么微微斜睨着看人。

他们对视着,十年的分别仿佛就只是在昨天,她看着他,发现他的眼光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是愤怒、是悲哀、是惋惜,就这么短短的一瞬间,彼此都似乎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杨妙真首先缓过神来,她对几名追赶过来的亲兵喝道:

“你们都下去,以后他要再进来不准你们阻挡!”

“是!”几名门卫急忙退了下去。

杨妙真见那些士兵走远,这才回头看了看周翰海,心里有些慌乱地说道:“我请你三次你都不来,怎么今天倒这样凶巴巴地闯来,可是我哪里得罪了你不成?”

周翰海深深吸了口气,他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激动,平静地问道:

“李全呢?他可在?”

听到这个名字,杨妙真的身子猛然一震,无情的事实又把她拉回到现实中来,她定下心神,脸上刹那间又蒙上了一层寒霜。

“李大哥有事出去了?”

“哼!恐怕是出去打仗了吧!”

“是谁告诉你的,是铁手吗?”

“别管谁告诉我的,我现在是密州的代表,李全口口声声答应过我家将军要助他杀退时青,可却并没有去密州,而是去了博州,这又作何解释?”

杨妙真摇了摇头,“难道你连兵法中的‘围魏救赵’都不知道吗?”

周翰海冷冷地说道:“若是别人或许会信了你的话,但我不信,李全是什么人我很清楚,他既然不肯去密州真刀真枪的和时青干一场,那只能说明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你敢说不是吗?”

“李大哥的心思我不懂,或许你说得是有几分道理,就算是这样,又能如何?一切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我让铁手找你,就是让你重新归顺于我,那李思业已经不值得你留念了,或许此刻密州的城已经被李大哥攻破。”

“不!”周翰海大叫一声,他那严肃的脸部由于神经激动的缘故每块肌肉都在颤栗着。

“那你就赶快让李全停止攻城!”

“够了!你现在你密州的人质,没有资格这样对我说话,我们夫妻纵横山东,何须要看别人的脸色,就算是宋朝的皇帝老儿,我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你去吧!去你该去的地方。”

“好!好!好一个夫妻纵横山东,我周翰海不想再求你,算我看错了人,我这就回我该去的地方,去和那李全拼个你死我活,让他知道,就算我们振威军全部阵亡,也绝不会有一个人投降!”说完他转身大步向门外走去。

“翰海!”

杨妙真眼见周翰海要离去,心中突然泛起一阵莫名的恐惧,她的心突然变得异常软弱,直到这一刻,她才终于明白自己其实从未忘记过这个倔强的小师侄。

“姑姑,你还有事吗?” 周翰海站住,冷冷地问道。

杨妙真缓缓地背过身去,看着墙上的地图,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虽然千万人都叫她‘姑姑’,可没有一个人能象周翰海这样叫得让她震撼。

“或许我有办法能让李全改变策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周翰海蓦地转过身来。

“我要你完成十年前你不肯做而出走那件事。”

周翰海呆住了,他回忆起十年前自己和杨妙真为撤离的路线而争吵,她命自己跪下道歉,但自己死活不肯,一怒之下便不辞而别,远去了南京,后来又去了邓州,他听说杨妙真在他离去后不久就嫁给了李全。一晃已经十年,周翰海万万没有想到杨妙真竟一直把它牢牢记在了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