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
前言:解读伊拉克战争的真相
  ——Generation Kill中译本前言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是一部战地纪实文学作品,它的英文原名是《杀戮的一代:魔鬼狗、冰人、美国上尉以及美国战争的新面目》(Generation Kill:Devil Dogs; Iceman; Captain America; and the New Face of American War)。它的作者——《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的特约编辑埃文·赖特,是经美国军方同意随军进行“嵌入式”采访的记者。在六个星期时间里,埃文?赖特乘坐一辆没有装甲的悍马车,与海军陆战队的先头部队第一侦察营B连2排的23名海军陆战队员一起,从科威特边境的马蒂尔达营越过幼发拉底河直抵马格达,亲眼目睹了美军的入侵行动并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些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军人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种种感受。
  2003年,赖特在《滚石》上连载了三篇战地报道,以客观、谨慎的语言对这次牵动许多美国人心的入侵行动进行了生动、逼真、别开生面的描述,但又丝毫不掩饰他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他的报道准确、细致、紧张、刺激、同时也发人深省、受到了广泛好评,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与哈佛大学内曼基金共同颁发的、奖给最佳非小说类作品的卢卡斯图书大奖。此书就是在这三篇报道基础上拓展、充实写成的,但比原来的报道内容更加丰富翔实、更加完整。《纽约时报》在评论本书时说:赖特先生的描述细致入微,他所用的材料往往是新闻报道所忽视的细节。他既没有像一些新闻媒体那样在被俘女兵杰西卡·林奇身上大做文章,也没有像有些媒体那样,在阿布格莱布虐囚事件败露后对军人抱怨并大肆中伤。
  《杀戮的一代》在美国及世界各地激起很大反响,引起人们对一系列问题的严肃思考。
  《金融时报》认为,这本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是“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最优秀的图书之一”。本诺?威灵格在评论本书时指出的:“只要不是冷漠无情的人,读了这本书就不会无动于衷。”《沃思堡星电讯》评论说,“难得读到一本如此惊心动魄的书。赖特的描述没有使用‘战争是恐怖的’这类陈词滥调,但它却可以使任何有头脑的读者几个晚上睡不着觉。”美国海军学院的里德?博纳多纳认为,在战争文学中,《杀戮的一代》是继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之后最有趣的书名。
  埃文·赖特在接受天主教杂志《上帝密探》(Godspy)的采访时,回答了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要使用“杀戮的一代”作为书名。他说:“我认为美国社会其实不懂得什么是战争。我们对战争的理解非常幼稚……戴夫·格罗斯曼中校在《论杀戮》(On Killing)中说,过去的战斗步兵只有15%到20%的人愿意使用手中的武器。……而‘今天的士兵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器’。例如,在一次战斗之后,菲克说:‘你看见他们是怎样对付那座城市的了吗,他们他妈的把它给摧毁了。’……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都沉浸在《最伟大的一代》的传奇之中。由于汤姆·布朗那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许多人都觉得战争是非常浪漫的。他们的印象往往来自《生活》杂志上登载的水兵回国与未婚妻接吻的照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2)
“他们忘记了战争就是杀戮。”他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第五屠宰场》的作者库特?冯格、《第22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赫勒、以《裸者与死者》扬名文坛的诺曼?梅勒,以及参加过二战的同时代的人所写的有关那场战争的作品。他说:“你会发现那里面没有任何的浪漫。实际上他们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战的。所以《杀戮的一代》是在讽刺这样的神话。战争实际上就是杀戮。”
  赖特在书里描写了士兵如何射杀平民,如何打伤平民的场面。他说:“你知道,我们忘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人是如何杀戮的。他们偶尔也杀死妇女和儿童。当然,我们的政府也向妇女和儿童、平民百姓投过炸弹。从这方面来说,这也是个有讽刺意味的书名。
  这是一个对自身不利的书名,因为对于和我在一起的海军陆战队队员来说,杀人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开始,杀人对他们来说似乎非常简单。可是随着本书情节的展开,你可以看到就连‘冰人’科尔伯特这样的人,看见那些死者也为之动情,黯然泪下。所以这本书才有这样的标题。”
  既然是战争,死人的事是必然会发生的。然而,美国人主要关心的是己方的伤亡。根据美军方2006年4月27日公布的数字,自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美军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400,远远超过了死亡1000人的“心理底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但对于战争中造成的非军事目标的破坏和平民的死伤,也就是所谓“附带损伤”,美国一直讳莫如深,对透明性问题避而不谈。对伊拉克战争中平民的死伤,美国政府历来只字不提。但是只要看过本书的人,就不难想像伊拉克无辜平民的伤亡会有多大。也是在看过本书之后,我们才能更加逼近战争的真相。
  伊拉克战争不仅造成大量平民的伤亡,而且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战争的炮火不仅摧毁了伊拉克的大批基础设施,而且严重破坏了平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据西方报纸披露,美军在对伊轰炸中大量使用了危害性极大的贫铀弹。大规模的轰炸以及油井燃烧产生的大量剧毒性化学物质,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将会一直持续到战后很长时间。有良知的人都会对这场战争的目的产生怀疑,对“解放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造成如此巨大的附带损伤感到震惊和痛苦。
  美国一些高级将领对“附带损伤”又是怎么看的呢?2006年2月1日,在加州圣迭戈的一个专题座谈会上,在伊拉克战争中指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率先攻入巴格达的詹姆斯·马蒂斯少将说:“其实,战争有许多乐趣。”他提到阿富汗时说,在那里作战“很有趣,事实上简直是太有趣了。用枪杀人很好玩。在阿富汗,那里的男人会因为女人不戴面纱而暴打她们。
  在这样的男人身上,男人的绅士风度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枪杀他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样的发言使在场的人震惊咋舌,引起舆论的猛烈抨击。
  本书的副标题中有“美国战争的新面目”的用语。虽然作者不是什么军事专家,也没有从军的军事背景,但他使用这样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的作战理念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3)
和作战方式都有了明显变化。1999年,上任不久的布什总统就让他的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挑战五角大楼的现状”,“打造21世纪的作战部队”。以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21世纪战争新理念派”随即提出了建设信息时代灵活机动、具有高技术装备、能快速投放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新军队主张。2002年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演讲时,提出“为了‘和平’而先发制人”的理论。这就是说美国可以对被它认为是恐怖组织以及与恐怖分子有联系、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敌对国家进行“自卫性干涉”,“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新战略理念。
  伊拉克战争就是按照这样的思维来打的。美军凭借海空中优势和信息化优势,以海军陆战队一个师避开公路,穿越伊拉克最复杂的地形,打破了萨达姆准备陷美军于沼泽地的神话,快速挺进,长驱直入,两路夹击,直捣伊拉克的心脏巴格达。这种高速穿插的战法是世界上许多军事专家始料不及的。在入侵过程中,第一侦察营的大多数官兵并不知道自己在伊拉克战争的棋盘上只是一个诱饵。他们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向底格里斯河推进,有些陆战队队员称自己的部队是“第一自杀营”。其实,派出这支部队的目的就是寻找敌人的火力点,闯过敌人的伏击圈,试探伊军的火力。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美军一支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种种表现,然而,不同的人肯定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解读。这本书很像一只现代战争的万花筒,只要会看,就能看出其中五彩缤纷的图案。我们不仅能看到美军基层官兵的家庭与社会背景、思想和心理、军事素质、纪律状况,了解到包括美军交战规则、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官兵关系、后勤供应、武器性能,以及公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还能了解到在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指挥、作战、武器、士气、民心等方面的许多情况。此外,上面谈到的许多问题也可以从书中得到印证。
  对我们这些军事知识比较缺乏的译者来说,翻译这本书的过程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尤其是军事知识方面的不足,译文中很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恳请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给以批评指正。承担本书翻译任务的是祁阿红、梁君、巫琼和张震,最后由祁阿红担任全书译文的统校。各人具体承担的章节如下:祁阿红:序幕、第1~10章、第14章,张震:第11~13章,巫琼:第18~21章,梁君:第15~17章,第22~35章。  
  译者
  2006年5月于南京
  序幕
  这又是一座伊拉克小镇。海军陆战队的悍马车、悍马战车的英文名称HMMWV是“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汽车”(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的缩写(美军称其为“Humvee”),是美军的主要突击战车——译注
  在这座正在被炮火摧毁的无名
  小镇的主干道上疾驶。我们的两侧是砖灰结构的两层楼。伊拉克的枪手就躲在窗户
  后、屋顶上或街巷里,用机枪、AK步枪和RPG(土制)火箭袭击我们。虽然还不到下午5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4)
点,一场沙尘暴就把小镇笼罩在漫天的红色灰沙之中,使它变得地狱般昏暗。时速
  50英里的风呼啸着。小镇里弥漫着阵阵臭气。镇里的下水道已被我们进镇之前刚刚
  停止的炮火炸坏,路上污水四溢,粪尿横流。住宅和公寓也被陆战队的炮火摧毁,
  从墙上被炸开的洞里,不断冒出火苗和浓烟。子弹、砖块、建筑物残片、被炸飞的
  路灯杆和毛驴车的碎片四处横飞,雨点般地落在前方被污水淹没的路上。
  我坐在二排打头阵的那辆车上,进小镇后刚拐了一个弯,就遭到了伏击。我们
  左侧是一座有鲜亮钴蓝色圆顶的清真寺,寺对面是一座三层楼。一挺机枪从三楼的
  窗户里开始扫射。顷刻之间,我们的悍马车就中了20余发子弹。所幸无人受伤;没
  有一个陆战队员惊慌失措。他们开足马力冲进弹雨,同时用手中的武器进行还击。
  悍马车上的四个陆战队员属于第一批越境进入伊拉克的部队。在过去一个星期里,
  他们是在咖啡因、缺觉、无聊与期待中度过的。对其中一些人来说,遭到伏击就是
  对他们祈祷的回应。
  对他们来说,战争几天前才开始。3月20日凌晨大约5点,科威特的沙漠中
  传来阵阵低沉的爆炸声。在伊拉克边境以南20公里的沙漠里,睡在散兵坑里的海军
  陆战队员们一个个坐起来,注视着茫茫沙漠,静听着远方的爆炸声,脸上毫无表情。
  自从六个星期前离开加州彭德尔顿营的基地之后,他们就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
  他们渴望战斗。后来,两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从他们头顶上方呼啸着向北飞去,
  显然是去参战的。陆战队员们振臂高呼:“好!”
  “好”是海军陆战队非正式的鼓励用语。当一名队员在体能长跑训练中奋力
  前冲的时候,大家就用这样的呼喊方式鼓励他。晚上听别人讲述在泰国和澳大利亚
  嫖妓的时候,有人也会发出这样的呼喊。在用50口径的机枪扫射一阵之后,也会
  有人这样激动地呼喊。“好”是个非常简单的词,它表达一个人在面临死亡带来
  的身体或情感方面的极端挑战时,亢奋、恐惧、力量和带性欲色彩的冲动,而这些
  当然都与战争有关。我所遇到的几乎所有海军陆战队队员,都希望这场与伊拉克的
  战争将给他一个“好”的机会。
  海军陆战队表达热烈情感有许多夸张的方式——从大声呼喊“好!”到挥舞美国国旗、做海军陆战队的文身——“誓言”海军陆战队员们的文身通常都代表各自的誓言与信仰,如雄鹰代表勇敢等——译注。但你通常不会发现布拉德?科尔伯特军士有文身。他今年28岁,是我乘坐的那辆悍马的车长。大伙儿给他送了个“冰人”
  的雅号。他身材瘦长,头发浅黄,说话鼻音很重,嘴里经常冒出一些讥讽的话,听
  起来就像喜剧演员戴维?斯佩德。尽管他自认为是一名“海军陆战队杀手”,但却也是个技术尖子。他经常听巴瑞?马尼洛的歌、“空中补给合唱团”的演唱和80年代除了拉普(拉普是英文词rap的音译,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夹杂快速有节奏旁白的演唱——译注)音乐之外的几乎所有音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5)
他对一些小玩意儿情有独钟:收集过时的电子游戏机,还戴着一块硕大的手表,而且只有把它和他的个人电脑相连才能“设置”时间。在入侵伊拉克的先头部队中,你最不愿意拍的就是他的照片。
  现在,他们在这个无名小镇遭到伏击,科尔伯特显得特别冷静。他从我前面的
  车窗探出身去,用步枪有条不紊地朝附近的建筑物里发射枪榴弹。悍马车有节奏地
  晃动着,车顶上的炮手是一名23岁的列兵,正把一发发炮弹射进沿街的建筑物里。
  车上的机枪手是一名19岁的陆战队员,就坐在我的左边,从车窗里向这座小镇扫射,
  就像一名飞车上的枪手。没有一个人说话。小镇里的敌人成功地把这辆车堵住了,可是它的驾驶员乔希·雷,珀森也不是吃素的。22岁的珀森来自密苏里州,说话略带乡下口音,浅黄色的头发,四方的脑袋,脑门很宽,两只湛蓝的眼睛分得很开,队员们都喊他“锤子头”或者“金鱼头”——珀森打算退伍后当一名摇滚歌星。入侵的第一天夜里,在越过伊拉克边界的时候,他想给同伴们鼓鼓劲,尖声怪气地模仿阿夫里尔·拉维涅的歌曲,可是他们听了感到心烦。他往嘴里塞了一些嚼烟和速溶咖啡晶体颗粒(他常常这样干嚼),还有一些商店里能买到的兴奋剂,例如以麻黄属植物为原料的麻醉剂。珀森的那张嘴一直不停地叽咕。他对这一场战役早就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伊拉克战场尽是些“他妈的傻帽儿”。营长就是个傻帽儿,在边界附近拐错了弯,使入侵行动至少耽搁了一小时。
  还有个军官也是个典型的傻帽儿,在这次战役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沙漠上拣纪念品——钢盔、共和国卫队的帽子和步枪——是逃跑的伊拉克军人丢弃的。在营保障
  部队里,有一些人简直傻透顶。他们摆弄无线电,又没有带足够的电池,致使陆战
  队的热像仪无法使用。可是在珀森看来,还有个最高级的傻帽儿:萨达姆?侯赛因。
  “我们早就在他屁股上狠狠踹了一脚,”他说道。“可是我们又把他放跑了。在随后的12年里,他更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我们并不想到他这个倒霉的国家来。我们并
  不想入侵这个国家。真是他妈的傻帽儿。”
  此刻,敌人的子弹打在悍马战车上,珀森有意识地躬身伏在驾驶盘上向前开。
  车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握在他手里。如果他受伤或者牺牲了,悍马车就会停下来,在
  这个险恶的小镇,哪怕只停一小会儿,大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不仅是这辆车上的
  陆战队员,而且还有跟在他们战车后面的排里其他19个人。由于沙尘暴很大,他们
  无法得到强击机或直升机的空中支援。街上到处是碎石瓦砾,大部分来自被陆战队
  重武器摧毁的建筑。我们险些撞上一辆被炸毁后堵在路上的汽车。伏击者从屋顶上
  向下抛缆绳,企图套住或者击倒悍马车顶上的炮手。珀森开着车左避右闪,不时踩
  下刹车,缆绳不断碰在车子上。炮手被一根缆绳打了一下,但他拍了拍车顶,大声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6)
喊道:“我没事儿!”
  在这次生死攸关的遭遇中,科尔伯特的悍马车上至少有一名陆战队员似乎心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