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掌上田园-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爱吃猪肉的吴老爷子,还是很靠谱儿的。

    “吴老神医惦记着你呢,老是问‘毛丫头还不回家啊?叫她再做个新菜式——’,还说你肯定喜欢这人参须子,上次毛丫头的眼珠子都舍不得在人参上挪开呢!”。

    王氏边说边笑,把吴老爷子说话的神态表演的还挺活灵活现。

    自家娘亲,从分家另过之后,性格是一天比一天开朗了,再不是动不动就变身“泪三娘”的形象。

    连带的,三个小姐姐也不再畏手畏脚,最随了母亲的阿兰大姐,都敢在人前寒暄叫卖,收钱找零毫不含糊。

    就是——自从阿珠进家,就没得到三姐姐阿穗的热烈欢迎,刚刚貌似在灶下烧火,怎么也没跟自己打个招呼呢?(未完待续)

    ps:没事儿——求个订阅求个收藏求个粉票票儿——
第九十七章 三老
    难道自己在无意之中,得罪了这个本来属于“没心没肺”典型的三姐?

    不过,阿珠是个大忙人,目前没心情追究三姐姐不理睬的原因,她需要找到李千总,商议一下藤蔓加工的问题。

    最近为人处世越发的大方了,一开始主持完那场编织比赛,还心慌气短了好一会儿,锻炼到现在,让大川爹领着跑到千总府上,都不犯怵了。

    “其实,我自己来也没关系。”小丫头还振振有词的跟亲爹矫情呢。

    “阿珠你还小,万万不能自己在街上乱跑,小心拍花子的把你拍走——”,陈大川可不敢放阿珠自己来千总府,上次欢儿少爷不就被拐卖了,幸亏遇到了蛇大仙,要不然,不一定又贩到了哪个犄角旮旯里呢!

    李管家前来相见,言说千总大人还在衙门里办公,欢儿少爷在书房跟着先生席字,夫人和老夫人……

    “那我们去衙门里找千总。”阿珠笑嘻嘻的对李管家摆手,剩下的还有啥话,也没有兴趣听。

    跟豪门权贵啥的,最好不要有太深密的交往,跟豪门里面的夫人们攀交情,那更是却之不恭的。

    李管家咂咂嘴巴,抱拳相送,心里的尴尬之情稍稍缓解。

    这父女二人乃是少爷的救命恩人,老爷千叮咛万嘱咐必须善待的,可是为啥把来访的消息报进内院,夫人和老夫人连个回音都没有呢?

    身后,“踢踏踢踏”的跑步声响的急速,胖墩墩的红袍小子冲到了李管家身前:“阿珠呢?陈叔呢?去哪个院子了?”

    “他们要去衙门里找老爷,就没有进来……”。

    “去衙门里了?那——”。欢儿脸上全是由衷的失望,伸手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立刻,沾染的墨汁画上了鼻梁。

    小孩子的心性简单,虽然娘跟奶奶总是对他说。那陈家的小丫头牙尖嘴利,不是个好相与的,切不可再被一个两岁的毛丫头给欺负了去……

    可是他就是很喜欢阿珠的嘛,要不是阿珠,兴许那些人贩子就能用迷药把他直接给害成一个傻子了,而且阿珠皮肤白白的。眼睛小小的,很好看啊!

    “少爷,你不能跑出去找阿珠小姐玩儿,老夫人定下的规矩,你得等学明白了啥叫对子。并且能亲口做出合适的对子来,才能再到陈家去——”。

    李管家抓住了欢儿的腰带,把肥墩墩的身子抱在了怀里,最近小少爷山吞海吃的,这体重很见长啊!

    李三李四儿两个跟班儿也随后跑来,好说歹说的,许诺了今日还去陈家铺面买两份“红烧肉”和“红烧排骨”回来加餐,才算怏怏的走回了书房。

    而此刻。阿珠跟父亲已经站在了老百姓俗称的“衙门”门前。

    蛮戏剧性的,“衙门”外面也挂着一面鼓,老百姓可以随时前来击鼓鸣冤。鼓下站着两个守卫,或者叫做“衙差”。

    陈大川腿肚子又有点不得劲儿,寻常老百姓,谁没事儿跑这儿来闲逛啊?

    “这位大哥,请问,李千总在不在里面?”

    不得不承认。连续做了几天买卖,大川爹这谈吐水平有所提高。尽管你甚至能听得出他很紧张,却没有失礼之处。

    在小地方厮混的衙差。你别指望他们训练有素、言谈有方,看见两个小子根本没准备搭理亲爹的问话,阿珠卖萌的添补上几句:“爹,要不,咱还是回李府等着天赐伯伯好了,免得耽搁了伯伯做公务。”

    这娃儿跟千总大人有亲戚关系?

    马上,两个板着脸的臭小子就换了笑脸,凑上前很亲热的问道:“你们要找李千总?烦请告个姓名,容小的前去禀报。”

    “陈——陈大川,跟小闺女阿珠——”。老实汉子还没讲清楚本次活动的主角是哪个呢,一个小子已经风也似的刮走了。

    人家谁出来找亲戚,不是只报个大人的名头就好,没见过连一个刚会跑的小娃儿的名儿也让人通禀的,何况还是个女娃儿。

    刮风般的小子,又很快刮了回来。

    “千总大人在跟三老大人商谈农事呢,请两位进去。”

    这小子还纳闷呢,千总大人会见亲戚,干什么还跟“三老”凑在一起啊?

    阿珠也是一脑门子雾水,听说过县衙里面有县令,这镇子上的官职,什么时候有个“三老”?也称作“大人”,难不成,指的是三个老人?

    其实,阿珠的猜测与现实也不算太远。

    三老,乃是此地镇官的雅称,主掌教化乡民。战国魏已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又增县三老。《汉书。高帝纪上》曾记载:“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等进了衙门里的“办公室”,阿珠四下里寻找了一番,就发现一个花白胡子老爷爷,跟李千总对坐。

    那就是说,“三老”其实就指一个人,一个职位?

    “哈哈——大川兄弟,小阿珠,快来坐,我正跟三老说起陈家庄的藤蔓灾害来了呢,县里免税的文书还没下来,我们这心里也着急啊!阿珠,莫非你那边想到好办法了?”

    李天赐很热情的招呼着,寒暄过后,才对“三老”介绍来宾。

    陈大川的腿肚子自然又得不舒服,当闺女的也还得帮忙插科打诨:“三老爷爷,是因为您德高望重学识超群,才被人尊称为‘三老’吗?”

    第一次听到这般妖孽的赞美,从一个个头儿还不能齐腰的小女娃口中说出,“三老”大人,很是不习惯。

    即便,已经听过了千总对这个小女娃与蛇大仙亲密关系的描述,也听说了这娃儿的言行绝对超越普通成人,出口成章、伶牙俐齿、擅长引经据典、思维逻辑严密,但到底,还是吓到了老人家。

    “这——学识谈吐——都是跟蛇大仙学的?”

    好吧,就让小黄白白担当一个良师的名头。

    阿珠对着白胡子老爷爷猛点头,小眼睛单眼皮,也遮盖不住那瞳孔的灵动。

    “三老”这个职务,是县的下一级官员,类似乡长。作为有头脸的基层干部(最起码是副科级),“三老”少不了查证调停民事纠纷,算是负责教化,但他的主要工作还是收税。

    农民田里打的粮食,十分之一要上缴国家(就像现在上班族要上缴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农民的宅居地(住宅附近用于种菜养鸡的那片小地)归各家所有,要上缴户税,主要用于养兵。

    所以呢,陈家庄遭灾的事情,正该“三老”来管理,他完全有必要比负责养兵练兵的李千总还得感兴趣。

    阿珠侃侃而谈,从最初的旋耕犁讲起,到藤蔓成灾后所做的各种努力,尤其,讲述了在发现了藤蔓的各种功用之后的大胆设想。

    藤是一种天然材料,密实坚固又轻巧坚韧,不怕挤、不怕压、柔顺而有弹性。把藤蔓弯曲,以“鼓”、“空”、“折”、“曲”和“弧”等技法相结合,或以各种不同的编织手法和编织技巧构成不同的花纹图案。想办法由简陋、粗糙的框架,编制成各种别致优美的家具,小到盒子、灯具,大到床、桌子、茶几、沙发等。?

    “我想,在北方地区,藤制家具原本就很少见,如果我们能够编织出最为完美、最具风格的一套漂亮舒适的用藤芯编成的客厅家具,柔和、细腻、流畅,造型和色彩上力求古朴,尽显工艺的美丽;餐厅家具则讲究构造与色彩的搭配,用粗藤制的椅、桌,不但给人的感觉是结实而圆润的,移动也十分方便;书房家具则尽量造型美观清新,配有软垫的藤座椅,与简易小书架、落地书框配套,肯定会十分和谐协调。”

    阿珠在讲述的时候,小身板似乎被罩上了一层银光,讲到兴奋处,两只胳膊挥舞着比划着,小眼睛熠熠生辉,小短腿来回踱步……

    当你看到一个一岁半的小豆丁,在意气风发的做一场励志演讲,你会有什么感受?肯定,跟目前的“三老”与“千总”,内心滋味一样一样的。

    只能说,这是妖孽,十足的妖孽!

    这个时候,你必须忘记你眼前的这个孩子的年龄,你要把她当成一个同龄人来对待。

    “三老”沉吟良久,才接过话头儿,却转换了被忽略了的一个小话题。

    “阿珠姑娘,你刚刚提到了,你们家犁荒地,用的是自家改造的‘旋耕犁’,那东西犁地深,并能旋断土壤下面的草根树根,我想,是不是村民大多数遭灾,而你家没有,就是因为这种‘旋耕犁’的作用?”

    这老人家是个内行呢!阿珠喘口气儿,指指亲爹:“那旋耕犁,是我爹改造出来的,具体怎么改的,三老爷爷可以问我爹。”

    陈大川第一次在这样正式的场合,跟两个高级领导近距离谈话,心情无比激动,搓手、挠后脑勺儿、脚前掌在地上画圈儿,这些习惯动作都一下子戒掉了。(未完待续)

    ps:狠吃了两天的大蒜,感冒轻了,坚持着没吃药呢!推荐朋友们感冒时也可以尝试这个法子,寂寞喜欢用,很管事儿。
第九十八章 发动
    “是——我知道旋耕犁的改造法子——这样——”,傻汉子不具备自家闺女那种侃侃而谈的能力,从椅子上出溜下去,蹲地上描画起来……

    很快,三个大男人全部在地上蹲成了一个小圈圈儿,埋着头弯着背,嘿嘿,现在,都跟小豆丁差不多高啦!

    阿珠百无聊赖,自己在这间古代官员的办公室里面转悠,看到木制的花瓶架,不由又想到了藤蔓,以后,还可以把藤制花瓶架也制作出来,想来藤条所独有的弯曲弧度和张力,与木制品的直线条结构风格迥异,更可以富有造型的变化,前世里见过的,通常就有鱼形、尖塔形等多种款式。

    “三老”又说到了一个从前没听说过的官名,叫什么“田曹掾史”,主管垦埴畜养的,说是要把陈大川的“旋耕犁”改造图案与使用法子和功效上报给这位“田曹掾史”,同时给陈大川请功。

    至于藤蔓的编织大业,镇子上的两个“大佬儿”全都拍板同意,并且,李千总私人赞助二百两银子用于启动基金,“三老”也从镇衙门拨出一百两银子做“赈灾恤民”之用……

    虽然只是想建起一个应急的短命企业,这就同时具备了官方与民方联营的模式了,阿珠很欣喜很乐见这种模式形成,原本还对于自己的能力稍稍保留的那么一点子怀疑,此刻烟消云散。

    要知道,有了这三百两银子做底儿,自家再复制出来这一堆儿财富,那——解决陈家庄满村子人一年的吃饭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当然,咱得把它办成一个可以盈利的小企业,李千总的私人投入,一定要有回报,这才有可能日后继续合作不是?

    还有镇衙门的拨款。这可是沉甸甸的信任,更加不能辜负。

    阿珠的声音微微的有了点儿颤栗,是兴奋闹的。

    “那我家出三百两银子,算咱三方的合伙经营,以后,我会拿支出与收入的帐表给二位大人查看。陈家庄的灾患,就全盘交给我吧!”

    本来是一桩非常美满的事情,结果,在镇衙门的账房和李管家送来两张薄薄的纸片的时候,阿珠都要哭了。

    “我——我不要这种纸!我要银子。一块一块儿的实实在在的银子!”

    任凭那两个大男人怎么跟小豆丁解释,这银票使用起来是更方便的,那么多银两你也不好携带不是?

    小豆丁依然赖在地上不起来,最后连撒泼打滚儿最不入流的法子都拿出来用上了,才算得到满足。

    哎!到底是乡下来的小孩子,根本没见过银票的妙处,瞧这闹腾的——

    陈大川的脸紫红的能一摁就往外冒血了,尴尬呗!自家这闺女犟起来。八头牛都拉不回。

    他哪里知道,那薄薄的一张银票子,虽然也能被复制。但是,同样的银票你去钱庄里取两次,那掌柜的不跟你拼命才怪!

    还是闷声发大财,一模一样的银子,你复制再多都不会被人发现问题。

    好家伙儿!千总和“三老”两位大人,哭笑不得的安排自己的手下。去钱庄里兑换成银两,再给陈家这位难缠的小姐送过去……

    很是丢了一把形象分儿的阿珠丫头。其实也挺不好意思的,目的达到了。脑袋扎到亲爹的胳肢窝儿里不再见人了,回家的路上,都撒娇卖乖的给陈大川抱着。

    结果,还没走到家门口,就看见了大姐阿兰张皇失措的往这边跑,双手挥舞着,哑声尖叫:“爹——快回家——娘——!”

    王氏,到底还是提前发动了。

    双胞胎能维持到这个月份就算很难得了,还赶上了经验丰富的王老太太在身边,王秀娥捂着肚子一打愣神儿,就被发现不对头儿了。

    “今儿——孩子有点儿闹腾——稳一稳——就没事儿啦!”

    最初那几下镇痛,王氏还根本没拿着当回事儿,平常似乎也会这样,三不五时的抽痛几次。

    原先那四个娃儿,都是痛的狠了,连起时辰来受不住,才赶紧躺下叫稳婆的,现在距离预产期,还有半个月呢!

    可是那肚子忒硕大辉煌了,王老太太本来就很震惊,现在更是惊骇,只管高声叫了阿兰阿草两个姐妹,安排去叫蒋婆婆来看看才放心。

    这姊妹两个也是实心眼儿的,关了铺面的门就一齐往蒋婆婆家跑,都没想到分兵两路是不是更合适更省时间——

    幸幸好儿,蒋婆婆在家,收拾了东西跟着过来,王氏这会儿又没动静了呢,很抱歉的跟蒋婆婆客气几句:“其实——没到时辰,就刚刚——孩子动弹的厉害了点儿——”。

    可是既然来了,那就摸摸肚子检查检查,蒋婆婆洗了手,跟王老太太寒暄着,习惯性的上下左右那么按按……

    “已经入了骨盆了……你——不疼?”

    产妇不疼的“嗷嗷”叫,稳婆反而脸上变色。

    “要不——挪到产床上——我再看看——”,蒋婆婆是个稳妥性子,讲究的人家,生孩子都是找的专门的小床,铺的是旧被褥,或者还要垫上草木灰之类的,免得污染了平日里睡觉的地界儿,让男人嫌弃污秽……

    王氏还笑得欢呢:“就在这儿看吧,离生——还早着呢!”

    她是拿着过去生那四胎的经验对待这一对儿小祖宗的。

    结果怎么样?蒋婆婆把被子往王氏腿上一搭,汗就出来了。

    “烧水——马上烧水——开了——五个骨缝儿了!”

    生产过的妇人,下面开三个骨缝儿算正常,开到五个,那就预示着马上要生孩子了,开到十个骨缝儿的话,直接助产就行了。

    瞧这一顿兵荒马乱呦!阿草关键时刻能控制住自己的手脚,于是负责在灶房带阿穗继续烧水送水,王老太太帮着蒋婆婆照料产妇收拾器具,身子直打颤儿的大闺女阿兰,就被派出来请吴老爷子并找回陈大川了……

    “那你接着去请吴郎中,爹马上回家!”

    陈大川脚下生风,继续抱着小闺女疯跑,阿兰此刻也跟有了主心骨似的,继续往医馆请人……

    “爹你别慌,我娘身子骨壮着呢,没事儿!”

    藏起脑袋羞于见人的“鸵鸟”姑娘,现在也忘记了出糗的事儿了,还像模似样的安慰起父亲来。

    身子骨再壮,也难熬过生双胎儿不是?

    陈大川冲进院门一叠声的喊:“秀娥你咋样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