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天空下-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名垂青史那可是每一个军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之前邓铭文根本没有敢想过,他唯一想要的就是扬名露脸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现在有机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一代名将让他怦然心动,;而且,淞沪军如果真能够在中日开战之初就重创日军等于是立下了功,到时候即便是丢了上海也是功大于过。他只觉得热血上涌,就像是喝醉了一样晕乎乎的,大声道:“请师叔教我,铭文如能达成心愿,也必让师叔早日如愿以偿。

    赵翰青精神一振道:“愿助铭文建此不世之功。”不过,他并没有狂热昏头,接着道:“因为日军无论战斗力、武器和士气都远我军,与日军硬拼几乎毫无胜算,最好的结果就是拼个两败俱伤,我们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好一个‘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说得太好了,师叔有此见识足以比得上孙武岳武穆了。”

    赵翰青汗颜不已。这是某一位伟人的军事思想精髓,自己只是引用而已,不过,这时候这位伟人还在窑洞里领导革命,还没有成为举世闻名的伟人,这句话大概还没有产生,自己成了可鄙窃取者,所以,就没好意思在这句话上炫耀,继续道:“日军强大。我军势弱,唯一的获胜机会就是在日军登6之初立足未稳时,悄悄集结兵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突袭日军重创其全部或歼灭其一部,但是日军装备精良,肯定少不了飞机大炮。所以不易多做纠缠,必须战决。重创日军之后应该立刻撤退才能保存有生力量。一旦不能战决被日军援军赶到,淞沪军就危险了。”

    邓铭文听完也被赵翰青这个主动出战的疯狂想法吓了一跳,多年来**就没有主动打过日军,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这是淞沪军取胜的唯一机会。

    “偷袭战的关键就是如何集结兵力不被日本人察觉,这一点尤其重要,一旦泄露行踪被日军提前做好准备我们的偷袭战就可能成为飞蛾扑火式的自杀战。”

    邓铭文点了点头道:“我晓得。”他沉思了片刻突然道:“这个倒也不难。可以借军事演练的名义将部队调到距离上海较近的地方驻扎,战事一起保证能在数小时内投入战斗,就是日军知道了我军的行踪也也不会怀疑。”

    赵翰青点了点头,接着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计可以重创日军。只不过是此计太过歹毒,也有可能伤及无辜。”

    “慈不掌兵,只要能重创日军就是伤及无辜也在所不惜。”

    赵翰青听他这么一说就彻底放心了,他就害怕邓铭文会妇人之仁,然后他附在邓铭文耳边低语起来。

    邓铭文听完一拍桌子道:“好,雷霆一击,毁天灭地,这个计划我看行。”

    赵翰青灵机一动:“不如就叫‘雷霆行动’,铭文觉得怎么样?”

    “嗯,就叫‘雷霆行动’吧。”

    “‘雷霆行动’一定要保密,不能走漏半点风声,执行此行动计划的一定是绝对的亲信。”

    “警卫营的人怎么样?可以让少武负责。”

    赵翰青不知怎么突然想起来那个功夫和枪法都出类拔萃的吴云甫来,他是季云卿的人,而季云卿在日军占领上海没有多久就做了汉奸,谁敢保证他是不是早已经与日本人又勾结?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这个吴云甫绝对不能信任,而且,也难保警卫团中会混入日本奸细,毕竟日本侵华预谋已久了,岂能不早作安排,想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道:“少武没什么问题,但是警卫营的人成分复杂,保不准会有日军特务分子混入其间,倒不如只让警卫营中的本门子弟和我的教导队担此重任。”

    邓铭文大喜:“好,这事就有劳师叔了,就由少武全力配合你。”邓铭文巴不得赵翰青直接参与此事呢,只要交给赵翰青自己彻底就不用操心了。

    离开淞沪卫戍司令部赵翰青刚回到住处,就收到了第三封电报:“买卖越来越红火了。”这封电报是从北平南边的保定城来的,就是战斗越来越激烈的意思,估计是北平一带已经不太安宁了。

    赵翰青寻思了一下,这历史大方向大概是不会改变了,八月十三日日军登6上海揭开凇沪会战的序幕大概已经成为未曾生的既定事实。这样一来,淞沪军备战的时间也就一个月了,而留给他布置的时间不足一个月了,除了他原定的铲除日军在上海的爪牙黑龙会和日本武道势力,还需要协助邓铭文制订偷袭战的行动方案,再加上负责雷霆行动,这一下肯定很忙碌。

    幸好之前他一直按照战争爆的方针来安排布局的,调查日本在上海的武道势力由聂小手在负责,而雷霆行动则完全可以交给陈少武负责,他提出方案之后无需亲自参见,唯一比较头疼的就是协助邓铭文制订偷袭战的行动方案,这本来应该是参谋长和一帮作战参谋的事情,但是,为了保密,也可能有其他原因,邓铭文决定亲自动手制订。

    对于赵翰青这个军事不够专业的人来说要想正儿八经制定一个军事计划简直就是一种挑战;而邓铭文在蒋委员长身边干的一直是“保镖头子”的角色,对于军事计划也仅仅是见过猪走却没吃过猪肉,所以,制订这份作战计划的难度不小。不过,对二人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相信等这份作战方案出炉的那一刻,二人距离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员又近了一步。(未完待续。)
第三卷 乱世江湖 第四百九十三章 历史会改变吗
    感谢“沉刀军刺”冒着酷暑前来打赏。

    邓铭文没有再多说,翻了一下这份风格迥异的报纸,报纸无论排版布局和内容都很新颖,那个编委会的名单很长,组成人员很复杂,有不少是江湖上成名的老大,黑白两道都有,杜月笙和黄金荣也赫然在其中。这给邓铭文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份报纸背景乱七八糟的,应该跟共c党没有什么关系,共c党人洁身自好肯定不会跟江湖人物混在一起。

    但是,邓铭文已经没有心情看下去了,七卢沟桥的枪声事关重大,这消息确不确切?。

    他身居党国要职自然知道在宛平生军事冲突意味着什么,九一八事变最高当局可能会觉得中日间的冲突远在关外,算是疥癣之疾,所以不会放在心上;但是,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事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此时日军已经入关,大量分布在平津一带,一旦打起来平津危殆,而平津在北方的地位之重不亚于南京,平津一失,华北就失去了屏障,千里大平原一下子就暴露在日军铁蹄之下了,**如何抵挡?只怕国土沦陷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这消息准确吗?他忽然大声道:“来人啊”

    邓副官长立刻走了进来:“司令。”

    “立刻给我往南京电,探听一下北平有没有什么突如其来的消息。”

    “是。”邓副官长应了一声刚想离开,却又被邓铭文唤着了:“再联系一下戴笠在上海的人,看看他们那里有没有关于平津的消息。”

    赵翰青知道他下达这个命令是因为不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假,邓铭文让人去调查反倒不用他费尽唇舌去解释了。

    没有多久,邓副官就带来了确切的消息,驻在北平宛平县的二十九军一部的确是已经跟日军打起来了。战斗很激烈。这个消息也是军统上海站的情报人员刚刚得到的,南京方面还没有回电。

    邓铭文情绪一下子低落下去了,脸色也变得很难看,他做梦也想不到中日双方会真的打起来了。这究竟是一场意外的冲突,还是真的像赵翰青说的那样是日军拉开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他忽然想起来跟赵翰青打赌的事情,他记得赵翰青断言日军要在这个夏季动全面侵华战争,而且还是从北方先开始的,这两点竟然都应验了,小师叔是蒙对的还是有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本事?他就深深看了赵翰青一眼,神色很是复杂。心里又安慰自己,或许这只是一个巧合,日本人未必敢真的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可是有数百万军队,日军能有多少人?中国这么大底盘,日军那点人撒开了还不跟锅里撒盐似的。

    赵翰青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郑重其事道:“不要存侥幸心理,这不是意外的军事冲突。这是日军蓄意已久的挑衅。他们处心积虑这么久了,准备的差不多了,现在就要全面动侵华战争了,而且不久日本就会在淞沪一带或者是东南沿海登6开辟另一个战场。”在赵翰青记忆中日军好像后来还从广东沿海登6,至于有没有从福建沿海登6就记不得了。

    邓铭文这时也一下子想起来以前赵翰青好像说过日军日过侵华会选择开辟一北一南两个战场,还断言日军在南方的战场就是在江浙一带。尤其是上海,可能就是日军登6的主战场。

    他不由得沉思起来,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因为他作为身居高位的军人自然知道日军开辟一南一北两条线的确是最佳的作战方案。可以让南京政府陷入南北夹击的恐慌,而南线唯有上海是最佳的战略地点。因为上海有中国最大的码头,朔江而上更是可以深入中国的腹地,打下上海可以为日军源源不断地输送物资;同时因为上海在中国的地位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替代的,上海一失,肯定会举国震惊,不但影响军民士气,中国的经济命脉也等于被扼住了喉咙。还有一点就是上海距离南京很近,上海一失,南京震动,想要守住就难了,而南京一失,中国危也。那么,日军在南方的主战场真的会选择上海?

    邓铭文之前还真没好好想过这件事,现在越想越心惊,难道赵翰青的这一预言也会应验?不过,他心里又有一丝侥幸,:“上海有租界,日军如果进攻上海肯定会损害西方列强在华的利益,尤其是美、英、法三国在上海拥有租界岂会容许日本胡作非为?日本人投鼠忌器未必敢得罪美、英、法三国吧?”

    “德国在欧洲磨刀霍霍,英法两国早已经坐卧不安了,欧洲大战一触即,你以为他们还会顾上上海的租界?再说了日本只是侵占中国的领土,如果他们答应不侵入租界你说美、英、法三国还会干涉吗?我想肯定会袖手旁观的。”

    赵翰青对国际局势的了如指掌让邓铭文惊讶不已,且自叹弗如,比起来师叔自己这个中将司令就太不够资格了,叹道:“师叔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铭文自叹弗如。”

    “嘿嘿,我没事喜欢看看报纸,龙腾公司跟外国人做生意,我就通过盛千秋从外国人那里了解了一点海外的情况。”赵翰青现在对世界局势的了解也不完全是来自他的记忆,他为了弥补自己历史知识的不足,到上海后想尽一切办法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再与他的记忆互相印证,这才对世界局势了然于胸。

    “上海临海,日本的海军很强大,军舰可以在海上炮轰岸上,淞沪一带海岸线很长,又无险可依,日本的海军6战队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登6,该如何防守呢?而且淞沪兵力不足,日军如果真的进攻上海,根本无法防守。”邓铭文紧锁眉宇,脸上忧色更重。

    淞沪虽有警备司令部和卫戍司令部两个司令部,但是在上海市区的驻军并不多。警备司令部只有不到两个团的兵力,还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警察部队和保安团,而且警备司令部那个杨司令也是个软骨头,指望抵抗日军想都别想。而卫戍司令部这边加上司令部直属的警卫团也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其余的队伍都有各自的防区,而且远离上海市区。

    上海的中国驻军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驻扎在根据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后中日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队不能在上海市区驻防。

    但是,蒋委员长也不是那么愚蠢,后来看到日军在上海渐渐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沪宁近在咫尺。如果说共c党是心腹之患的话,日本人就是腋下之患,对于蒋委员长来说一样寝食难安,所以,他才动心思成立了淞沪卫戍司令部。

    不过。淞沪卫戍司令部成立之初遭到日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同时。日方还鼓动美、英、法三国出面以威胁到租界安全为由向南京国民政府施压。

    蒋委员长这一回横下了心死活不向诸国让步。还拿出了日军不断在平津大肆增兵和在上海悄悄增兵的事实来跟日方讨价还价,又向美、英、法三国打小报告说日军海军6战队从最初的两千多人已经悄悄增加了几倍的事实。

    美、英、法三国也担心日军在上海势力太大威胁到租界的安全,同时日本在华的军事力量增大也严重影响到诸国在华的利益,在诸国心里中国人并不可怕,就像一头大象,虽然庞大。但是性格温和没有任何的危险性;而日本人就不同了,他们就是豺狼,是毒蛇,不但具有很大的野心。还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危险性,咬上一口会毙命,所以,美、英、法三国对中国在上海增强军事力量就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他们看来正好可以让中国和日本在上海的军事力量互相牵制。

    日本人就己方在上海悄悄增兵一事本来就心虚,最后,因为孤掌难鸣反对无效也不得不默认了淞沪卫戍司令部成立的事实,反正日本正在阴谋吞没整个中国,也犯不着为此跟中国立即撕破脸开战,毕竟时机还未到。日本人虽然骄横野蛮,但是也懂得进退,要不然也不会在战败之后夹着尾巴好多年等国力恢复之后又开始在海疆与邻国挑起事端了,这就是日本人的狡猾奸诈之处。当然,这是后世之事。

    日方虽然被迫默许中国成立了淞沪卫戍司令部,也强烈要求淞沪司令部不能设在在上海市区,而且不能在市区驻军。

    这一点,中方做了让步。

    但是,邓铭文久在老蒋身边也学会了委员长的圆滑,你不让我的司令部驻扎在上海市区,那好,我就住在跟市区隔一条马路的郊区行吧,你不让我在市区驻兵,我的部队就驻扎在毗邻市区的郊区行吧,日本人只能起的干瞪眼。其实,随着城市的扩增,市区和近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最终,淞沪军在毗邻上海市区的地方住扎了一个团,司令部这边还有警卫团,而警卫团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都远普通的一个6军甲种团,所以,算起来淞沪军在上海足有两个半团的兵力。

    日本人知道被中国人耍了,但是中方没有违反协定,除了骂几声支那人可恶之外,只得捏着鼻子把这坨大便吞了下去。当然日本人之所以咽下了这口气可能这点儿中**队在骄横的日军眼里跟一撮蚂蚁没什么区别吧。

    上海的中国驻军的确是太少了,如果日军真的选择从上海登6,卫戍司令部和警备司令部在上海的那点兵力加在一起也不够日军塞牙缝。邓铭文很清楚,就是再加上他手上的几万刚刚组军的乌合之众想要与战斗力强悍武器先进的日军决战胜率也几乎是零,想到这里他的脸色更难看了,他这个刚刚上任的淞沪卫戍司令可是够倒霉的。

    邓铭文虽然还看不透卢沟桥事变究竟是一场意外的冲突还是真的想赵翰青说的那样是日军拉开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但是,他已经生出了深深的危机感,现在,邓铭文关于日本人弹丸之地侵华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想法已经完全被颠覆了,狗日的日本人就是疯子。对疯子而言什么事请都可能生。

    “如何守着上海请师叔教我。”

    “上海无险可依,日本军舰可以从吴淞口长驱直入,而南京至今没有做出跟日本人彻底撕破脸打一仗的决心,也就是说在日军登6上海之前别想得到最高当局的什么支持,而上海警备司令部和淞沪卫戍司令部防区和职责有些模糊,主次更是不清楚,更别说同心协力抵抗日军了,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又怎么能受得住?打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辛辛苦苦积攒的这点儿家业彻底完蛋。”

    在邓铭文看来只要他能守住上海就是他的其他防区尽失也可以向他的校长大人交代了,因为上海对于整个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但是,他最后的一点幻想被赵翰青毫不客气地就击碎了。神色沮丧地道:“谁能想到这个显赫的位置竟然是坐在火山口,悔当初不听你言非来上海趟这浑水不可,唉,我真是倒霉。”

    赵翰青心里鄙视了他一下,谁叫你不听老人言呢。活该你吃亏在眼前。不过,无论从民族大义还是师门小义他都不会熟视无睹的。可以说自从邓铭文不听自己劝告执意要到上海任职他就开始考虑怎样才能帮助邓铭文摆脱危机。这么些天他总算想出了一些眉目了,谈笑间管叫倭寇灰飞烟灭。

    邓铭文看到赵翰青的神情不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