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足反射法图解与示范-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图13图13呼吸系统示意图
肺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所组成。临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称为下呼吸道。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44。 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图14男性生殖器
生殖系统由生殖器官组成。人和高等动物的生殖器官可分为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或按功能分为主要生殖器官和附属生殖器官两部分。主要生殖器官即性腺,女性为卵巢,男性为睾丸。女性附属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外*等。男性附属生殖器官包括附睾、输精管、精囊、*管、前列腺、*等。图14,图15,图16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除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外,还产生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这种激素除刺激生殖管道和腺体正常发育外,还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与保持。图15女性外生殖器 。。
人体生理知识(2)
图16女性内生殖器
45。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图17泌尿系统(男性)示意图泌尿系统由左右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组成。肾脏和输尿管为上泌尿道;膀胱和尿道为下泌尿道。图17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机体中能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毒素、药物以及多余的水分等。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代谢废物最主要的途径,泌尿系统的功能如果发生障碍,代谢废物积蓄于体液中,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将受到破坏,引起新陈代谢紊乱及各种病理变化,严重时将危及生命。46。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内分泌腺是由一群特化的细胞及一些散在的细胞组成的无导管腺体。图18图18内分泌系统示意图
(1)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腺、性腺、胸腺、松果体、肾上腺等。(2)一些有明显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组织细胞。(3)一些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组织。它们能分泌激素这种高效的有机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而对其他器官(称为激素的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影响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他生理活动。47。 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循环系统由心脏及血管组成(图19)。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管壁较厚,随心的舒缩而搏动,将心脏输出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器官;静脉则把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带回心脏(静脉管壁内有内膜形成的静脉瓣,可防止血液的逆向流动)。毛细血管是位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即是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不停地流动。图19血液循环模式图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尾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靶器官”,才能发挥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也要通过血液循环才能发挥免疫防御功能。48。 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淋巴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大、小淋巴管及淋巴结等组成。图20图20免疫系统示意图
(1)淋巴管由粗到细,毛细淋巴管径最细,分布很广,全身除脑、脊髓及无血管结构(如眼角膜、眼晶状体等)外,都分布有毛细淋巴管。(2)淋巴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胸腺、脾。(3)淋巴组织淋巴集结和淋巴弧结。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机体免疫力。(1)脾功能造血,清除血液中衰老细胞,调节血细胞的数量,贮血,具有防御功能,对抗细菌、毒素,并吞噬进入血循环的病原微生物及异物。(2)淋巴结功能可分泌胸腺素,它可使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随时可以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其细胞免疫反应。49。 感觉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感觉系统由内、外感受器组成。(1)外感受器眼(感光)、耳(感声)、鼻(嗅觉)、舌(味觉)、皮肤(温、痛、触觉)。(2)内感受器内脏感受器,即内脏中及血管中的压力、化学、温度、渗透压感受器。感觉系统的生理功能是把感受到的无数体内、体外的客观现象,经过神经系统上行纤维反映到脑,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进行最高级的分析、综合后产生感觉:一是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依据;二是控制人体一切意识活动。图21眼的构造
图22耳的构造
中医基础知识(1)
七、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的心的功能中医认为心是五脏中最重要的器官。《素问》中将心称之为“君主”。心的生理功能为:(1)心主血脉有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包括生血、行血。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则有面白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2)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这实际指的是大脑的高级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脏不好则全身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3)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心气虚自汗,心阴虚盗汗,汗多则伤心气血。(5)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合脉,即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其华在面,即是面部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出心脏功能的强弱。如心气不足,则血亏而面色无华。如心脉瘀阻,则面色呈青紫。(6)心开窍于舌心的气血通达于舌,心经的别络、经筋上系于舌。心火上升则舌色红绛;心血瘀阻则舌色暗紫;痰迷心窍则舌强不语。51。 中医的肺的功能中医理论中肺的主要功能是:(1)肺主气这里的“气”有两重涵义:一是指呼吸的空气,二是指脏腑经脉的“气”。中医认为,肺司呼吸,并有调理全身各脏腑气机的作用。(2)肺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肃降,即清肃、洁净和下降,亦即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净洁的作用。(3)肺主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即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的作用。如水液代谢失调,则有痰饮、水肿等症状。(4)肺朝百脉,主治节朝,即聚会;肺朝百脉,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聚会于肺,再输布到全身。心主血,而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治节,即治理和调节(《素问·灵兰秘典论》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的治节作用,概括了肺的呼吸、调节全身气机、辅助心脏推动调节血液运行、调节津液输布排泄等功能。(5)肺在志为忧指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忧”有关。肺主气,所以悲伤易伤肺。(6)肺在液为涕涕,为肺之液,鼻部流涕往往与肺部病理变化有关。(7)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通过体表宣发“气”与“津液”,温润皮毛,分泌汗液,调节体温。肺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抗能力强;肺气虚弱则皮毛枯槁,抵抗力弱,易感冒。反之,如外邪束表,腠理闭塞,也能影响及肺。(8)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鼻为呼吸的门户。肺气失调会引起鼻的病症,鼻及上呼吸道感染又会引起肺部病症。52。 中医的肝的功能中医理论中肝的主要功能是:(1)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肝能调畅气机;二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三是调畅情志。如肝有病则影响脾胃消化机能,亦使人的精神状态忧郁易怒。(2)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如肝不藏血,血液妄行则有吐血、衄血、月经出血过多等病症。(3)肝在志为怒指肝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怒”有关。(4)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有“肝为泪”。(5)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如肝血不调,不能滋养筋脉,则有筋脉弛张失常及抽搐症状。肝血濡养筋爪,肝血不足则爪甲不荣。(6)肝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要靠肝气之疏泄和肝血濡养,肝虚时视物不明;肝火上升则两目红肿疼痛。53。 中医的肾的功能中医理论中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肾主藏精精,有两个涵义,一是指五脏六腑的精气,即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是指人类生殖繁殖的基本物质(生殖机能)。肾功能不良可引起儿童发育不良、未老先衰、性机能减退等。(2)肾主水液肾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肾病能引起水肿、尿多、尿频等。(3)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纳气下归于肾。(4)肾在志为恐指肾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恐”有关。(5)肾在液为唾口液中较稠厚的液体称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之可养肾中精气。(6)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通于脑,脑为髓海,齿为骨之余,故肾精充足则脑髓正常、牙齿坚固,肾精虚少则骨痿无力、牙齿脱落。发为血之余,肾精可以化血,肾精充足则发黑而光泽,肾精不足则白发、脱发。(7)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耳聋、耳鸣;肾精充足则排尿、生殖及大便功能均正常,反之则大、小便异常、性机能减退。54。 中医的脾的功能中医理论中脾的主要功能是:(1)脾主运化包括两方面:一是消化水谷,运输精华;二是运化水液,参与机体内的水液代谢。脾的功能不良可引起消化症状如腹胀、腹泻,亦可以引起水液代谢障碍如腹水、水肿等。(2)脾主升清升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3)脾主生血统血脾机能不良则生血不足而血虚,统血无力而出血。(4)脾在志为思指脾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思”(思考、思虑)有关。(5)脾在液为涎《素问·宣明五气篇》:“脾为涎”,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若脾胃不和,涎液分泌过多,有口涎自出等现象。(6)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由于脾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脾的功能健全时,则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脾的功能虚弱时,则肌肉瘦削,四肢无力,还会致使内脏下垂。(7)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是摄入食物的门户,脾的功能健全,口味正常,则口唇红润光泽;脾的功能不良,则食欲不振,口唇淡白无华。·反射区篇反射区篇对反射区进行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是采用足反射法治疗、保健取得效果的关键。本篇将按照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的顺序介绍各反射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反射区参见书前插图《足部反射区图》)。在寻找各反射区位置时,请参照书前插图《足部骨骼及足部关节示意图》,达到科学、准确定位的目的。55。 反射区分布排列的规律性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反射区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双足并拢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一个坐着的人形。足的趾,相当于人的头部。足底的前半部相当于人的胸部(有肺及心脏)。足的外侧,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中部,相当于人的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足)、脾(左足)、肾等器官。足跟部分,相当于盆腔,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尿道(*)、肛门等。足的内侧构成足弓的一条线,相当于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图23,图24图23双足底反射区及排列规律 。。
中医基础知识(2)
图24足内侧反射区
56。 肾上腺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肾上腺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底第2、3跖(zhí音直)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图25图25肾上腺反射区图
图26肾上腺反射区操作图
【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部按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26【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心律不齐、休克、变态反应性疾病(俗称“过敏症”)、风湿病、关节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高血压、低血压、阳痿、下肢无力、哮喘等。57。 肾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肾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即肾上腺反射区下一横指处。图27【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向足跟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28【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泌尿系统疾病(如排尿不畅、淋漓不尽、各种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肾结石)、高血压、头痛、风湿性关节炎、阳痿、不育、水肿。图27肾反射区图
图28肾反射区操作图
58。 输尿管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输尿管反射区位置】自双足底肾反射区斜向内侧,至足舟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图29图29输尿管反射区图
图30输尿管反射区操作图
【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肾反射区向膀胱反射区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30【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输尿管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59。 膀胱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膀胱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下方,展肌内缘旁。图31【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按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32图31膀胱反射区图
图32膀胱反射区操作图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肾、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膀胱炎等膀胱疾病,前列腺疾病,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醉酒等。60。 额窦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额窦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10个足趾趾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足,左侧额窦反射区在右足。图33【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趾:自外侧向内侧横向按摩;其他足趾头:从趾端向趾根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34图33额窦反射区图
图34额窦反射区操作图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头痛、头晕、失眠、发热,脑卒中(俗称“中风”)、脑外伤综合征、脑震荡等脑部疾病,以及鼻、眼、耳、口腔等部位的疾病。61。 垂体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垂体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趾趾腹中央部位。图35【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示指弯曲,以示指近侧指骨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入按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36图35垂体反射区图
图36垂体反射区操作图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生殖腺、胰等功能失调)、儿童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征、儿童智力低下,同时还有抗衰老功效。62。 小脑及脑干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趾趾腹根部靠近第2趾的一侧。右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左足,左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右足。图37【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施力,由足趾端向趾根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38图3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图
中医基础知识(3)
图38小脑及脑干反射区操作图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小脑疾病、脑震荡、高血压、头痛、失眠、眩晕、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紧张、肌腱及关节疾病等。63。 三叉神经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三叉神经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趾趾腹中部近第2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左侧则在右足。图39【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施力,由足趾端向趾根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40图39三叉神经反射区图
图40三叉神经反射区操作图
【按摩时间】治疗时3分钟。【适应证】周围神经麻痹,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面瘫,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腮腺炎,牙龈炎,牙痛,偏头痛,失眠,眼、耳、鼻疾病。64。 鼻反射区的科学定位及规范操作【鼻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足趾远节趾骨内侧,自趾趾腹内侧缘延伸到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足,右鼻反射区在左足。图41【操作】一手握足,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施力,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图42图41鼻反射区图
图42鼻反射区操作图
【按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