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网游三国之天下英豪-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七八年后,张统侥幸到了五星巅峰,但这到关卡,他能突破的几率也非常的小。

    七八年后,张统也到了三十多岁,身体的机能还能不能保持在巅峰,也未可知。

    当初公孙瑛突破六星的时候,年龄是29岁,身体机能正好处在一个巅峰,加上连番与高手对战,这才突破的。

    那段时间,公孙瑛如果没有战斗,老老实实的待着,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就突破的。

    张统现在23岁,五星实力已经算是天赋很好的了。

    天赋差一点的,像那些二流武将,基本都是在身体机能达到最巅峰,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才突破到五星的。

    如果张统早两年突破到五星,三十岁的时候突破到六星的概率至少比现在要高五成。

    虽然张统突破到六星的几率非常小,但以张统23岁五星的实力,已经可以说是迈进一流的武将行列了。

    等到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五星巅峰的实力。

    而六星这种顶级武将是不常见的。正常来说五星武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张统的突破对于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喜事。

    这样一来,现在他的阵营中就有两名五星武将了,在加上公孙瑛这个六星的。

    在二十万的军队中,两个五星一个六星,绝对对豪华级的。

    正常来说,二十万大军中,有一个五星武将坐镇,就算是及格的了。

    (未完待续。。)
第372章 朝堂
    凌云的真定在这个乱世,难得平静的发展。

    京都洛阳,董卓和朝廷的大臣矛盾越来越大。

    董卓虽然很想将朝中反对他的大臣全都杀了。

    但是他也知道,他自己手中的人,大多也都和一样粗鲁野蛮,没有几个能够治理国家。

    将这些大臣全都杀了,这个国家也就彻底乱了。

    因此虽然想杀那些看不顺眼的大臣,但董卓一直都在极力克制,入京到现在,也就三名大臣被杀,十多名大臣被关押。

    董卓以献帝的名义征召皇莆嵩回洛阳,做城门校尉,不过被皇莆嵩以年老体衰给推却了。

    董卓本来是想以这个为借口,将皇莆嵩关进大牢的。

    但是在众多大臣的反对下,只能不了了之。

    他本来招皇莆嵩入京也就没安什么好心,打算等皇莆嵩来到洛阳后,就随便安插个罪名。

    两人的矛盾从一起征缴张角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但长安“联手”对付羌族叛军的时候,矛盾越加激烈。

    在洛阳灵帝面前,因为董卓和张让指鹿为马,两人的关系已经是不可调和。

    皇莆嵩虽然已经回到老家,但是对洛阳的事情一直非常关注,身不在朝堂,但他的心却是一直都在朝堂的。

    皇莆嵩又怎么会不知道董卓的狼子野心,知道自己如果去了洛阳,绝对是性命难保,是以借故推辞不受。

    董卓在朝堂上,虽然克制没有大规模的残害大臣。但是董卓赤。裸。裸的将献帝当成傀儡,不敬皇家。都在让大臣心中的怒火不断累积。

    现在这个怒火就像是一座大火山,只差一个契机。就会喷发而出,到时候就是声讨董卓的时候。

    而董卓现在在洛阳奢靡的生活,让他越来越迷失,生杀予夺全平一心,睡龙床,坐龙椅,后宫三千佳丽,任由他享受,朝中大臣他想骂就骂。想打就打。

    他不甘只是一个大将军的职位,于是又弄了一个太师的头衔。

    这一日,董卓路经关押何太后的地方,心血来潮,想看看何太后现在怎么样了。

    何太后受了这几个月的折磨,容貌早已不在,批头散发,浑身恶臭,面容枯犒。

    董卓看见后。心中说不出的厌恶,觉得这后宫中有这样的人,实在是倒胃口,因此让李儒将何太后给毒杀了。

    何太后死了。自然也是要下葬的。

    对外自然是说何太后思念灵帝,伤心过度而死的。

    但是朝中的大臣可没那么好骗,何太后被软禁。他们怎么也都听到一点。

    只是碍于董卓的权势一直敢怒不敢言。

    何太后的死,尚书令卢植在朝堂上再次当面呵斥董卓。说何太后是董卓谋杀的。

    从灵帝死后开始,卢植和董卓大大小小争吵也是有数十次了。

    卢植几乎是看见董卓就要骂。而董卓碍于卢植的地位,虽然也是经常威胁卢植,但一直以来也不敢杀卢植。

    这一次,董卓终于没能忍住,当场就拔出了佩剑,要杀卢植。

    卢植可不怕死,同样拔出了腰间的佩剑,与董卓对峙。

    如果是别人,其他大臣可能还可能还会稍微观望一下。

    但卢植可是天下名士,门生遍地,朝中许多大臣可都是他的门生。

    见此第一时间就站在卢植的身边,与卢植同进同退。

    董卓须发皆扬,恨不得马上将卢植斩杀。

    当年黄巾军刚席卷的时候,卢植是北中郎将,董卓被调归卢植统领,那个时候,卢植就不怎么待见董卓了。

    后来卢植被押回洛阳,董卓接替卢植,成为东中郎将,背后与董卓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卢植的威望虽然不如皇莆嵩,但是他的门生却是比皇莆嵩多得多,许多人都是听过他的教诲。

    这次的争执,董卓虽然拔出了剑,但最后还是没有动卢植。

    即使内心非常想杀掉卢植,但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董卓真的将卢植杀了,董卓至少还要将朝堂上一半的大臣都给杀了。

    董卓虽然看这些大臣不顺眼,但现在还需要依靠这些大臣,才能让整个王朝运转下去。

    不过董卓这次虽然没有杀他,但还是将卢植罢免了。

    罢免卢植,这在老早以前,董卓就提出了,不过一直因为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而没能成功。

    这次董卓再次提出,反对的人相比之前少了很多。

    经过昨天的事情,卢植的那些门生都知道,如果卢植继续留在朝堂上,早晚有一天会被董卓所杀。

    现在只是被罢免,总好过日后被杀。

    而卢植被罢免,也是让卢植的门生彻底走到董卓的对立面。

    其实董卓也不是没想过和卢植和平相处。

    刚开始的时候,董卓对卢植也对忍让的,但是他的忍让并没有得到卢植的好感。

    董卓本来就是个残暴之人,耐心更是少的可怜。

    忍到现在,他才罢免了卢植,已经是董卓忍耐最久的一件事了。

    朝堂上,董卓的专政,许多大臣都愤怒,但是却没什么办法,当凭一张嘴,是杀不了董卓的。

    而整个洛阳都在董卓的掌控中,董卓身边全是高手寸步不离。

    在罢免了卢植之后,又一个早朝的时候。

    未央宫中,大臣齐刷刷的站在宣德殿中。

    献帝被早早拉到朝堂,坐在龙椅上。

    七岁的献帝,身材细小,龙椅当做他的床铺都没问题。躺在上面还可以打滚。

    一张小脸透着浓浓的困意,不断的打着哈欠。

    献帝到了,大臣们也都早已经到了,但是董卓董太师却是一直不见人影。

    七岁的献帝坐在龙椅上垂着脑袋,打着瞌睡。

    下面一排排站着的大臣窃窃私语,声音越来越大。

    许久,董卓才姗姗来迟。

    董卓身边跟着两个手拿长戟的护卫,从一排排的大臣中间走过,来到献帝身边。

    之前,董卓都是在献帝身边放一把椅子坐的,但是今天在龙椅边上,却是没有另外的椅子。

    下面的大臣在董卓来了之后,就一直看着他,也是发现以前那把太师椅不见了。

    有的大臣还以为董卓良心发现,知道尊重献帝了。

    (未完待续。。)
正文 第373章 袁绍入冀州
    董卓走到献帝身边,转过身来,目光从下面的数十位大臣身上一一扫过。↗,。。

    在他的扫视下,宣德殿中落针可闻,打着瞌睡的献帝慌乱的抬起头来。

    虽然只有七岁,很多事情都不怎么明白,但他知道,董卓很可怕。

    这些时日,董卓在献帝的已经心中留下了阴影,献帝在董卓面前不敢哭不敢闹。

    在献帝的记忆中,以前父皇没死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敢打他,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有人都要陪着他。

    但是自从父皇死后,献帝的生活就变了。

    每天天没亮,他就要起来准备上朝。

    刚开始的时候,献帝还吵闹,不愿意起来。

    但是被动作从被窝中拉出来打了几次,献帝就再也不敢赖在床上不起了。

    被宠坏的皇子是什么脾气?一开始被打的时候,献帝就嚷嚷着要让人杀董卓。

    但是换来是更加惨痛的毒打。

    如今的献帝,在董卓面前是异常的老实,不仅是在董卓面前,在许多人面前都是老老实实的,根本不敢像以前那样。

    虽然心中恨极了董卓,但是七岁的献帝和普通的小孩差不多。

    被人用拳头教育了几次后,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看着董卓走到面前,坐在龙椅上的献帝,脸色发白,小手都在颤抖。

    董卓的目光从每一个大臣脸上扫过,然后坐在了龙椅上,献帝那小身板被他一挤。向边上倒去。

    献帝很是惊恐,看都不敢看董卓。主动坐到龙椅的边上。

    宽大的龙椅,变成董卓坐在中央。献帝畏畏缩缩的坐在边上。

    下面站着的大臣中,没有几个人想到董卓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

    在董卓坐下之后,边上的的小太监尖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董卓,你个乱臣贼子,你凭什么坐在那里。”

    “董卓,你想造反吗?”

    “龙椅也是你能坐的?”

    对于群臣的反应,董卓在坐下前,心中就已经有数了。

    他并不做声,只是冷笑着看着那些骂他的大臣。安之泰然的坐在龙椅上。

    群情激奋的大臣中,终于有人忍不住,拔出长剑冲向董卓。

    但是才上了两个台阶,就被董卓贴身的两个护卫斩杀。

    同时门外瞬间冲进来百多名侍卫,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些大臣。

    此时宣德殿中的大臣看着血淋淋倒在地上的两名大臣,还有殿门口的一群侍卫,声音渐渐小了下来。

    董卓见此,正要开口说话,但群臣中。走出一人,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并为因为台阶前的尸体以及门外的侍卫而有怯意。

    却是司隶校尉袁绍。

    袁绍走到台阶下。尸体前停住,直视董卓道:“你意欲何为,莫非要反?”

    董卓大怒。道:“天下事在我,我想如何。谁敢不从,你是不是以为我的宝剑不锋利。”

    说罢。拔出腰间的宝剑,剑尖指着台阶下的两具尸体。

    袁绍面无惧色,同样拔出长剑横在身前道:“你的剑锋利,我的剑就不锋利吗?”

    董卓正要让身边的两个护卫杀掉袁绍,李儒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董卓身边,低声劝说:“绍乃袁公之子,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李儒这里的事,指的却是董卓今天坐龙椅这件事情。

    听了李儒的话,董卓虽然心中怒气不减,但也知道,此时并不是杀袁绍的机会。

    袁绍可不像台阶下的那两具尸体,袁家四世三公,可谓是如今大汉王朝的第一家族。

    袁绍的高祖袁安是是司徒,曾祖袁敞为司空,祖父袁汤为太尉。父亲袁逢为司空,叔父袁隗为太傅。

    四世有五人贵为三公,就算是另外一个四世三公的弘农杨家也无法和袁家相比。

    袁绍又是袁家长子,杀了袁绍,董卓不知自己能不能挡得住袁家怒火。

    虽然现在洛阳城北他控制住,但袁家在北方各州的实力亦不容小视。

    袁绍亦知,现在他虽然拔出宝剑,但却杀不了坐在龙椅上的董卓。

    不说董卓本身的实力就不错,身边的两个贴身护卫的实力,更是让人看不清。

    袁绍虽然很想现在就将董卓斩杀,但也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见董卓不说话,于是直视董卓,宝剑横在胸前,一步一步往后退。

    退到大门处后,这才转身离去。

    袁绍深知现在洛阳已经无法立足,再待下去会有性命危险,出了皇宫之后,马上就逃往冀州。

    董卓见袁绍持剑离去,脸上阴云密布,看着太傅袁隗道:“你侄儿甚是无礼,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这次就饶了他,陛下年幼,无法处理朝政,我现在暂时代替陛下,有没有问题?”

    董卓趁着这个机会,就要逼袁隗点头。如果袁隗以后不阻挠他,他在朝堂上会顺利很多。

    如今的董卓对于大将军、太尉、太师的称呼早已经不满了,他要取而代之,他要听别人称呼他为陛下。

    虽然当初本来只是要灵帝的三千后宫,但是藏到了各种滋味后,董卓早已忘记了原本的心。

    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特别对于董卓这样的人来说,当他得到了一个想要的,他马上会有另外一个想要的,永无止境。

    袁隗不得已只能道:“太师所言甚是。”

    美名被袁绍拿了,他只能背负骂名了。对于袁绍,袁隗也是非常喜爱,不想看到袁绍因此丧命。

    袁隗的低头,让许多袁氏一方的大臣都闭上了嘴巴。

    董卓和献帝一起坐龙椅上,开始了今天的早朝。

    台阶下的两具尸体已经被拉走,但地上的血迹还是触目惊心。

    下了朝,众多大臣分成三个阵营离去。

    一方是袁隗为首的,因为今天的退让,想要尽早离去。

    一方是亲近董卓的,董卓这段时间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还是拉拢了一批大臣。

    还有一方自然就是一直坚定反对董卓的。本来袁隗等人也是属于这里的。

    但是今天,他们显然是觉得没有脸面和这些同僚招呼,低着头最先离开。

    袁绍去了冀州的消息,很快就在玩家群体中传的沸沸扬扬。

    毕竟袁绍这样的牛人,肯定是有许多人一直都在关注的。

    (未完待续。。)
第374章 矫诏
    袁绍到了冀州后,很快就成了渤海太守。

    以袁家的实力,到了哪里想做什么,都不是难事。

    虽然需要朝廷的任命,而现在朝廷被董卓把持,袁绍想要难道渤海太守的任命书,不大可能。

    大是渤海的士人推他为太守,有没有任命书并不重要。

    之前的渤海太守也是主动让位给袁绍。

    名义上,袁绍不是渤海太守,但他去了渤海,他就是渤海事实上的太守。

    而袁绍成为渤海太守,也是向朝廷报备了。

    董卓刚开始是不愿意承认的,但是几天之后,也知道不管他承不承认,袁绍都已经是渤海太守。

    不承认,反而会和袁家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在李儒的却说下,在袁绍成为渤海太守一个月后,朝廷的认命书终于到了袁绍手中。

    袁绍成为渤海太守,凌云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心中感念:“果然家世好,命就是好。”

    别人冲董卓拔剑,下场就是死,而他袁绍拔剑还能从容退出皇宫,到了冀州,马上就当上了太守。

    人和人的命差距就是如此大。

    不过凌云也没什么好嫉妒的,人家一来就能当上太守,那也是他父亲爷爷等人努力带来的。

    父亲努力过,做儿子的舒坦一点,也是正常的。

    袁绍都了冀州之后,第一个月还是老老实实的,但是第二个月,朝廷的正式批文下来之后。袁绍马上开始声讨董卓。

    袁绍虽然刚愎自用,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头脑的。不然也不是被袁家的人看重,当做下一代的领军人物来培养。

    要知道袁绍虽然是长子。但确是庶出的,袁术才是袁家的正室所生。

    袁绍能得到袁家老一辈人的支持,就说明他本身也是有才智的。

    袁家四世三公,在袁绍之上的那几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