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种田-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17章 欣欣向荣

从葡萄架下面穿过,刘睿一眼就看到原本蓄水满满的山塘水位已经下降了很多,只有山塘中央一点点的地方有水,几只家养的鸭子正在里面嬉水。山塘靠着山溪那一端的堤岸,一个足有两三米的溃口出现在刘睿的眼前,颇有视觉冲击的效果。

一边看着山塘的地形,刘睿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要怎么设计,施工,才能使将来的山塘免受山洪暴发的冲击,而且还能尽可能利用这里的土地,使得山塘的水面面积最大,尽可能地创造经济价值。

从堤岸上走过,来到番茄地旁边的坡地,刘睿细心地观察了那两组自己种植,进行对比试验的玉米。

当初为了检验空间、泉水各自对于作物的影响,刘睿分别在空间和外界都种植了玉米。外界的玉米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种植,另外一组就用空间泉水进行浇灌。

现在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虽然还没有抽穗,但是三组对比试验的玉米早已经是泾渭分明,分出了结果。

种在空间里的玉米生长态势最为良好,现在已经长到刘睿的肩膀,茎杆粗大,每一片叶子都是青翠无比,透射出一种健康的活力。那组在外界用传统方式种植的玉米,长得规规矩矩,有发育不良的,有叶面泛黄的,也有虫咬蚁啃的,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个例。另外用空间泉水浇灌的那一组,则介于前面两组之间,倒也是让刘睿眼前一亮。

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刘睿总算明白了,对于农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就是灵气。空间中灵气的含量最高,因此种植在里面的作物情况也是最好,外界用空间泉水浇灌的次之,传统方式种植的对照组再次之。

有了这样的结论,刘睿也觉得不错,反正以后使用空间和泉水,都已经是心里有数,不会造成一些乌龙的发生。

番茄地就在山塘的一侧,这里因为地势比较高的缘故,并没有受到山洪的影响,刘睿站在田埂上,就能看到一排排小番茄犹如士兵一样,接受自己的检阅。

一个月的时间,原本娇小柔弱的番茄苗已经模样大变,粗壮的茎杆上分出大量的枝丫,淡绿色的叶子遍布其中,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状况。

番茄地里,畦沟都被休整得异常光滑,已经挖到了厚实的粘土层,自然是不会有杂草生成。苗床上,白色的半透明地膜把地表都覆盖得严严实实,就是稍微有点缝隙,上面也是压满了泥土,丝毫不透气。也正是因为有了地膜的存在,苗床里根本就没有空气,抑制了杂草的生长。

假如番茄地和菜园一样是裸露的地表,恐怕刘睿一家整天就忙着除草,别的事情都不用干了。

空间泉水给农作物带来灵气,促进生长的同时,也带来的一些小小的麻烦。刘睿他们每天收菜的时候,总会把看到的杂草都拔起来,即便是这样,菜园子里依旧是杂草丛生。

或许,这就是世界的本质,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

在番茄地里走了一圈,刘睿看到有些长势特别出众的番茄苗已经有开花的苗头,看来给番茄搭架子的事情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按照栽培技术的说明,番茄开始开花结果之后,因为果穗很多,番茄的枝丫根本就不能承受,因此必须搭建架子,用细绳帮助枝丫以帮助其承重。

一般来说,小番茄十周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大概在种下去之后五十天就开始开花,结果时间很短。在菜畦上搭建架子可是比较麻烦的活计,还是早点动手,不然到时候手忙脚乱就不太好了。

搭架子的材料很好搞定,只要进山里的竹林砍几根竹子就可以了。

刘睿检查了一番,发现所有的番茄苗都是长势良好,欣欣向荣,也就放心了,转身朝着果园走去。

果园中移栽的果树苗都已经转青发芽,完全适应了刘家大院的土壤和气候,当然了,在这其中空间泉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和菜园子一样,刘家的果园杂草遍地都是,特别是这几天下雨之后,张桂芝也没有空来拔草,放眼看过去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刘家放养的母鸡正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草丛里刨食,每当找到一条肥大的虫子,就会有好几只毛绒绒的线球扑上去,相互争抢,唧唧声不绝于耳。

看到这种情形,刘睿盘算着在果园里种上适合家禽吃的牧草,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果园的资源了。反正有空间泉水的存在,也不用担心牧草和果树争肥的问题,可以大面积种植。有了牧草,就可以养上百十只三黄鸡,不一定要出售,留着自己隔三岔五地宰杀吃上一只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在大院反房前屋后转悠了一轮,刘睿有点飘忽的心神终于从山里面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开始沉下心考虑接下来做什么?

“老爸,咱们下午到竹林那儿砍点竹子回来给番茄搭架子!”回到前院,刘睿向父亲提议道。

“番茄可以搭架子了?!”一听儿子这么说,刘家宏有点惊讶,也带点喜悦的情绪。

转眼番茄都准备开花结果,可以搭架子,绑绳了,时间过得真快,事情的变化总是出乎刘家宏的意料之外。当初刘睿准备种植圣女果的时候,刘家宏还表示了反对,只不过拗不过刘睿的坚持,这才同意的。

小番茄这种东西上梁村并没有人种过,刘家宏自然也不太敢相信刘睿能种好,他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过,从育苗、假植到定植到大田里,一切刘睿都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倒是让刘家宏大松一口气。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番茄苗在大田里长势良好,这样的结果给刘家宏很多的触动,有时候他甚至在想,或许儿子还真的很适合在农村发展。自从他接手家里的事情之后,无论是龙眼、菜园还是番茄地,情况都是有很大的起色,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就挣到了不少的收入。

现在,刘家宏已经逐渐地把自己的定位放低,在很多事情上都听从儿子的建议,给他当好助手。

“我看了一圈,差不多了,搭架子估计挺麻烦的,还是早点行动。”刘睿点点头说道。

“行,老爸下午陪你去!”看到儿子规划得很有条理,刘家宏没有理由不支持。

吃过母亲熬制的浓浓香甜玉米粥,刘睿其实那儿都不愿意去,就想在家里的树荫下好好地躺一阵子,享受悠闲的乐趣。不过想到已经大半个月没有见到外公外婆,刘睿知道今天不去看看他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骑上摩托车,感受清晨的风儿从耳边呼啸而过,刘睿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激情。或许,追求速度是每个男人的天性,哪怕刘睿还只是个男孩。

不过梁村的道路状况实在是有点糟糕,除了村子里有一段不长的水泥路之外,其他都是泥泞不堪的机耕路。前段时间下雨之后,道路上各种机械、牲畜和人力车不停地碾压,使得一些低洼的地方变成了玉米粥,刘睿只能小心翼翼地从边上挪动,不敢猛闯。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通上宽敞的水泥路?

来到张家大院,老爷子很开心,拉着刘睿问这问那,让有点吃醋的外婆只能是到厨房里做点好吃的给大外孙。老爷子十几年没有进山,自然是很怀念山里面的一切,知道大外孙又进山,他就一直盼着刘睿回来给他讲讲山里的情况。

昨晚考察组回来之后,因为时间已经太晚了,消息并没有传到老爷子这儿,他根本就不知道刘睿已经回家了。早上乍一看到刘睿,老爷子还真的是分外惊喜。

碰上如此好奇的外公,刘睿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是把自己这段时间乏善可陈的经历给老爷子复述了一遍。

当老爷子知道考察组因为晚上遭遇狼群,被迫放弃营地逃窜,最后损失了不少辎重,下雨之后又被困在山里不能行动,直到洪水退去之后,这才返回了家里的经过之后,很是不满王华安的疏忽大意。

按照老爷子的说法,选择营地的时候不仅要避开大型食肉动物的狩猎范围,晚上遭遇的时候也不要惊慌失措,不然就更危险。还好考察组这一次有一条小河阻拦,若是没有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听着老爷子的话,刘睿再仔细地回想当初的情形,还真的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和老爷子絮絮叨叨一阵子,又吃了外婆做的点心,刘睿这才骑上摩托车离开。对于两位老人家来说,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儿孙们三不五时回到老宅看看他们,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路过村口的时候,刘睿特地拐了一个弯,到养猪场的工地上去看了看。因为今天已经开始放晴,工地上水泥搅拌机的轰鸣声响个不停,几十个工人正趁着天气好转,抓紧时间干活。对于建筑公司来说,因为包工包料的缘故,自然是要争取提前完成工程,这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因此建筑公司从上到下都是极为用心。

刘睿走了一圈,发现沼气池已经完成了主体的构架,就等着涂上防漏的涂料之后就可以往里面加发酵物,加盖密封。养猪场的地基的水泥都已经凝固,只要往上面砌砖,很快就能把养猪场的建筑物都修好的。

冯建的效率倒还是不低,有点儿正规建筑公司的味道!

第118章 竹林逸事

下午四点,忙完之后的刘睿看看天上的太阳已经逐渐被大山挡住,空气也不是那么灼热,就开始在院坝上把手拉车套好,和刘家宏准备出发去砍伐竹子。

看到刘睿要出门,黄喉貂和小花‘蹭蹭蹭’就爬上了手推车,一副跟着出行的模样。小黑看见两个伙伴都上车了,着急得不行,倒腾着小短腿也想爬上去。可惜,狗狗天生就不会爬树,哪怕小黑着急得呜呜直叫,它还是一次次地从车轮边滑落下来。

尝试了几次,小家伙似乎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忙转换目标,跑到刘睿的跟前撒娇。轻轻地拍了拍正在撕咬着急裤腿的小黑,刘睿把它抱上了车子,和小花放在一起。

小家伙倒是挺会来事的,冲着刘睿‘汪汪’两声,以示感谢。

刘家宏站在一边,看着和儿子异常亲昵的几只动物,猛然发现儿子最近很有动物缘,好像什么动物都愿意往他跟前凑。按照农村人的习惯,对这些猫呀狗呀,都是不太管,任由它自生自灭。哪里会像儿子女儿这样,动不动就给它们洗澡,还抱来抱去的。

摇摇头,刘家宏跟在拉车的儿子身后,往竹林坳的方向走去。

竹林坳就坐落在两座大山之间,生长着大量的毛竹和麻竹,因此而得名。竹林坳千百年来都是梁村以及周围村落村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宝库,村民们从里面收获竹笋、蘑菇、竹荪等等山珍,又用这些竹子编织了大量的生活生产工具。

走进附近农民的家里,随处可见用竹子编织的用具,可以说,竹林坳的竹子已经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顺着机耕道走了半个小时,刘睿就看到一片竹林出现在自己眼前,在晚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和小青山那片浩淼如烟的竹林不同,竹林坳的竹林更显得秀气一些,没有那么多的空灵气息,更平易近人。

拉着车子进入竹林里,刘睿看了一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就把车子停下了。

在竹林里砍竹子,都是有着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每一个村民都是牢记在心,不会出错的。没有成材的竹子不砍,有人砍伐过的竹丛不砍,正在出笋的竹丛不砍,……,林林总总的规矩,也幸亏刘睿从小就耳濡目染,烂熟于心,要是换了一个城里人,还真的不一定能记住。

或许村民们不懂得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不懂得什么是保护性开发,但是他们总是会有一种很朴素的观点、方式去对待大山里的一切,做到有序的开发。

一进入竹林,黄喉貂就如同是回到了家里一样,‘嗖’地就从车子上窜下来,就要往竹林深处钻。小花看到对方动作如此迅速,也是不甘示弱,直接就跳下车,跟在黄喉貂后面跑。小黑有点胆战心惊地看着足有数十厘米的高度,蹲在车子边沿不敢行动,眼看着两个伙伴的身影都要消失不见了,它还是不敢跳。

小家伙求援的目光投向了刘睿,不过正在取工具的刘睿故意视而不见,他拎着斧头、大镰刀等等工具,和刘家宏并肩走进了竹林。

小黑见到没有人理会他,有些不满地呜呜两声。

良久,等到刘睿他们的身影都消失在竹林之后,小黑终于是鼓起勇气,闭上眼睛,往地上那么一坠。它就如同是断线的风筝,吧嗒地落在满是落叶的地面,打了好几个滚。

因为厚厚落叶层的缓冲,小黑意外地发现自己一点都不疼,有些得意地叫了两声,抖抖身上沾的竹叶,循着刘睿它们的方向跟上去了。

走进竹林的刘睿,选中了要砍伐的竹子之后,就开始拎着斧头在比划,盘算着怎么下斧头。把斧刃在竹子的躯干上比划了两下,找到节奏之后,刘睿猛然一发力,雪白的斧刃一下子就没入了麻竹。

当刘睿把斧头拔出来,受力不均匀的竹子就已经发出‘咔咔’的声响,摇摆着往一个方向倾倒。刘睿自然是趁热打铁,往断裂处再猛砍几下,整根竹子就完全被斩断了,倒了下来。

如法炮制,在这丛竹子里再砍了一根竹子之后,刘睿又拎着斧头换了一丛竹子。按照梁村不成文的规定,砍竹子要均匀,不能可劲在一丛竹子里砍伐,那样会使得竹丛的生长不均衡,不能持续利用。

刘睿在林子里寻找合适的竹子砍伐,刘家宏这是拿着大镰刀跟在后面,把竹子的枝条修掉,只剩下主干。因为要拿回去给番茄苗搭架子,今天选择的都是比较厚实的麻竹,而不是那种皮薄腹空的毛竹。麻竹的枝条很多,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还好刘家宏是一个熟手的竹匠,动起手来自然是游刃有余。

一时间,‘咔咔咔’的声音在有些寂静的竹林回响,特别是竹子倒地的那一瞬间,更加是发出了一些声响。栖息在竹林里的一些鸟儿被惊动之后,乱糟糟地在林子上空盘旋飞舞,嘴里面也是叫个不停。

盘算了两亩地所需要的架子材料,刘睿砍伐了十株竹子之后就停手了,他把斧头别在腰上,换了一把镰刀有行动了起来。父子齐心协力之下,不到一个小时,十株竹子都已经被修整得光溜溜的,被斩成五米左右的两节,搬到手推车上。

“那几只小家伙还没有出来呢。”等到装好车,用橡皮绳捆绑固定好竹子之后,刘家宏才发现几个宠物都还没有回来。

虽然不太习惯儿子女儿们宠溺那几只宠物的样子,但是刘家宏也是觉得家里多了几个可爱的小家伙也是蛮有乐趣的,逐渐就接受了它们的存在。

“没事,一下子就出来了。”刘睿靠在车帮上,伸手打了一个口哨。

尖锐的口哨声瞬间划破竹林的空间,传出去老远,又把那些已经逐渐安稳的鸟儿惊动了起来。口哨声发出不到一分钟,黄喉貂的身影就出现在刘家宏的视线之中,它的身后还有两个小跟班。

“这才几天,你就训练出来了?”刘家宏还真的没有想到,儿子还有这么一手!

在农村,若是有人能训出一条听话的狗,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没有想到儿子路上捡了一直黄喉貂,不到十天就可以训练成这样,还真的是让刘家宏倍感惊奇。

“小黄很聪明,我都还没有这么训练,它就记住了我的声音。”其实,刘睿自己还是有点纳闷,究竟是自己教得好还是黄喉貂聪慧过人呢?

在山里面的时候,每天闲着无聊,刘睿就试着给黄喉貂发出一些简单的指令,看它究竟能不能理解、执行。出乎意料的是,黄喉貂很适应刘睿的口哨、手势之类的指令,很快就让刘睿有如臂指使的如意感觉。

现在听到刘睿的口哨声,还在竹林里玩得不亦乐乎的黄喉貂自然不敢怠慢,拎着自己的玩具就跑了出来。

“咦,还抓了一直竹鼠!”等黄喉貂的身影在车子上落定之后,刘家宏这才发现它爪子里还抓着一直不大的竹鼠,正在吱吱叫。

“这家伙抓竹鼠可厉害了,在山里的竹林,有天晚上抓了一大堆给我们吃。”见到这里,刘睿有一点点小小的得意。

刘家宏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是啧啧称奇,儿子这段时间以来越来越神奇,都快要让自己这个父亲认不出了。

把最后珊珊来迟的小黑弄上车,刘睿在前面拉车,刘家宏在后面推车,父子俩把今天下午的收获往家里转移。

满载竹子的推车上,蹲着三只颜色不一的宠物,还有一只被不断蹂躏的灰色竹鼠,这样的组合走到哪里都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每个村民碰见之后都要寒暄两句,惊叹刘家的宠物乖巧听话。

不过在听到刘家砍伐竹子是准备回去给番茄苗搭架子之后,村民们那种羡慕、期待的表情是溢于言表。当初刘睿要种植小番茄的时候,村民们是一致不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村民的看法在逐渐地发生改变。

特别是番茄地里郁郁葱葱,长势良好的上万株番茄苗,简直就是一个样板示范田,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不少的村民到那儿参观。番茄地里的番茄长得越好,对于其他村民的触动更大。特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