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种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样的话,村民就会认为刘睿自顾自家,自己发财了,眼红别人。刘睿可不敢冒着让所有村民对自己怒目而视的危险乱说话,只能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碰壁之后就学会如何是适应市场了。

有了刘睿的先例在前,很多村民似乎就觉得种菜或者贩卖一些村里特有的山珍也不失为一条不错的路子。

刘睿也无力去改变村民们的想法,只能是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行了。

早上把家里的事情忙完,吃过午饭之后,刘睿就带着刘智和彤彤出门了。

小黑看到小主人们都要出门,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可惜被彤彤蹂躏了一会,扔进了院子里,只好无奈地带着几只兔子满院子的乱转。

今天晚上学校就要收假,刘智和彤彤自然得返回学校,刘睿则是要进城办点事,顺便帮两个弟弟妹妹把米送到学校去。

现在青山县有学生寄宿的学校食堂,依旧还保留着饭菜票的制度,很多学生都要从家里带大米到学校交给食堂代为加工。青山县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农业人口,大部分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供养一个小孩在县城读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

为了让学生的家里减轻负担,学校食堂大多都会帮学生加工米饭,大抵上每斤收一毛钱的加工费,至于菜肴,就需要学生另行出钱购买了。因此,每当节假日或者周末收假的时候,总会看到扛着大袋大米的学生娃利用各种交通方式赶往县城。

刘智现在正是饭量大的时候,每天要吃一斤二的饭票,彤彤少点,八两左右,这样算下来两兄妹在学校一个月至少得吃五十斤的大米。当然了,学校食堂肯定是会有很多猫腻的,家长们就是知道也不会太过计较。

上周刘智他们吃的是上个学期剩下的饭菜票,吃完之后,这周就要从家里带大米去学校,心疼弟妹的刘睿自然是要送他们,顺便进城去办点事。

大尺寸的永久牌虽然年纪和彤彤差不多,但仍旧坚固耐用,哪怕是每天驮着百十斤的米酒也是稳稳当当。现在驮着一袋五十斤的大米还有一些腌制好的辣子兔丁、辣子鸡丁自然是不在话下。

小巧的26寸自行车是刘智兄妹俩考上县一中之后的奖励品,兄妹俩就骑着它走过那条刘睿也曾经走过的道路。

来到学校之后,刘睿没有进校门,而是让东西交给弟妹,让他们自行处理。

“在学校该吃的就吃,该用的也别省着!”给弟妹每人递过三十块钱,刘睿说道:“钱不够周末回家再和哥哥要,别和爸妈说了!”

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一个初中生在学校一个月花费一百块就算是中上程度,刘睿给弟妹一周三十,算是很好了。

刘睿也没有和弟妹们太多说教,免得他们心里有压力,毕竟他也是从学生过来的,能理解学生的心理。

看推着自行车并肩走进学校大门的弟妹,刘睿看了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县一中招牌,摇摇头掉头离开。

这一次进城,刘睿倒是有不少的事情要处理。

先是到‘富农种子店’找周国栋买点蔬菜种子,顺便找他打听一下,那个苗圃场培育的果树苗最好,价格最优惠?

现在菜园的事情已经基本上了轨道,接下来只要对其中种植的蔬菜品种进行微调,和‘俏江南’的要求更加契合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刘睿相信,拥有空间泉水在手上,这个菜园将会变成自己的一棵摇钱树。

“小睿,你买这么多的种子干嘛?你种了几亩地的菜?”一听刘睿报出的蔬菜种子和数量,周国栋吓了一跳。

“也没有多少呀?开了三亩多的菜园,专门给‘俏江南’的厨房供应!”刘睿有点小得意。

“‘俏江南’?!”周国栋一听,有些感叹:“还是你小子厉害!”

周国栋久居县城,也曾在政府部门工作过,隐约知道‘俏江南’的背景可不一般。作为青山县数一数二的顶级餐厅,‘俏江南’选择固定供应商可谓是非常挑剔,多少人挤破头都没有机会。但是,刘睿仅仅是一个辍学回家的高中生,不声不响地就办成了这件事,如何能不让周国栋惊讶?

不管刘睿是靠着什么打动了‘俏江南’的高层,拿下这个名额,总之就是本事!

这件事越发让周国栋肯定,刘睿不是池中物,总有一天会一飞冲天!

“要是有个女儿,找他做女婿多好呀?”一边给刘睿装种子,周国栋一边想着,可惜自己只有周毅一个儿子。

“周叔,县城这附近哪个苗圃场果树品种比较齐全?信誉比较好?”被周国栋用一种很奇怪眼神盯着的刘睿感觉全身不自在,连忙是岔开话题。

“苗圃场?你要种果树?”一听刘睿的话,周国栋终于是从自己的遐想中醒过来。

“是呀,家里后院有好几亩的荒地,我想都种上果树,免得丢荒了可惜。”刘睿知道周国栋在县城农业生产这一块有着很广的人脉,通过他可以找到很好的供货商。

这年头假货泛滥,但是要说农民们最怕碰上的假货是什么?

不是假化肥,不是假农药,而是假种子!

假化肥、假农药之类的影响顶多是一时的,发现之后还有挽救的余地,但是碰上假种子,你得到了收获的时候,才能发现其中的端倪。但是你之前投入的财力物力,还有辛勤的汗水,长时间的期盼,就都付诸流水了。

这几年,上梁村的村民没少碰上假种子、假树苗的困扰,深受其害!刘家后院那几十株苦涩的沙梨,也是属于这种状况。辛苦了好几年,却发现一点收成都没有,这样对农民的打击之大,也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因此刘睿也不敢轻易自己到苗圃场去找,只有通过周国栋的关系,找一些信誉好的苗圃场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果树苗。

“嗯,我知道了!”周国栋知道刘睿的意思,点点头说道:“你把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和我说说,我帮你留意,下周给你消息。”

刘睿一听此言,把自己在家里写的品种和数量交给了周国栋。

“小睿的字和周毅一比,简直是天地之差!”弹了弹刘睿递给去的纸,周国栋说道:“那小子的字像是鸡爬一样!”

刘睿的字是从小被外公操练出来的,虽然达不到专业水准,但是在普通人中间,已经算是极好的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但凡撰写学生会的公文或者板报,刘睿自然是不二人选。

“你要的种类还不少嘛,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看过之后,周国栋问道。

“所有的果树苗都要最适合我们这里气候、土壤的品种,这个周叔你是行家,比我懂,帮我看着点!”刘睿顿了顿,说道:“最好要那些两三年以上的树苗,哪怕价格高点也行!”

苗圃场的果树苗从一年生到三四年生的都有,当然价格也是有所不同。刘睿现在有空间泉水在手,自然是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把泉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买回大龄的树苗,刘睿就有把握让它们在来年春天之后就开始开花结果,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行,这个没有问题!”周国栋明白刘睿的意思,点点头答应了。

周国栋在农业局工作多年,县城附近那些苗圃场的老板大多都是打过交道的老熟人,知根知底。再加上周国栋科班出身,对于果树的辨认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帮刘睿寻找合适的果树苗,不是一件难事。

看到周国栋点头答应,刘睿很放心。

五亩地,刘睿准备采取密植的方式进行,那就得需要三百棵左右的树苗;再加上在神农空间中种植一些,刘睿给周国栋报出了三百五棵的数量。因为刘睿都是要的大龄树,价格不菲,算下来少说也要一万块左右。这么大一单生意,若是让刘睿自己去,一来他的专业知识不够,并不见得能分辨出最好的品种;二来没有熟人,价格上肯定相对高些。

思来想去,找周国栋帮忙是最佳的选择,也最让刘睿放心。

最后和周国栋再商量了一些细节,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之后,刘睿这才从‘富农种子店’离开,前往‘俏江南’找郑大海。

出发前,刘睿找了家公共电话摊,先call了郑大海。

这年头,手机虽然还不是前几年砖头式的大哥大那样稀奇,但昂贵的话费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配得上的。郑大海虽然是‘俏江南’的行政总厨,也不过是配了个BB机,还没有到配手机的级别。

一听是刘睿找他,郑大海倒是蛮热情,让刘睿到‘俏江南’的分店找他。

沿着桐江北岸建设的青山县城不大,因为北边都是山的关系,县城的建筑都被挤压在一个狭小的地带,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局面。‘富农种子店’在县城的中央,而‘俏江南’分店则是在城东开发区那边,因此刘睿得沿着穿城而过的二级路,到城东开发区去找郑大海。

因为高速路、铁路开通以及矿山的发现,青山县城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尘土飞扬,喧闹无比。刘睿感觉,一个宁静的小县城,正逐渐地远离而已。

一路上,刘睿不断地在组织语言,想着要怎么样才能打动郑大海,让他到上梁村去收购各种山珍野味?

其实,这种事情确实不是刘睿应尽的义务,但形势逼得刘睿不得不迈出这一步。

眼看着刘家就要靠着‘俏江南’的订单发家致富,而村民们仍旧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想法之下,难免会有些村民心态失衡,这是刘睿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若是能通过‘俏江南’,多少给乡亲们增加点收入,刘睿也会觉得心安了。

只是不知道郑大海会是什么态度?

第40章 收购意向

接到传呼,回拨之后发现是刘睿之后,郑大海就让刘睿直接到‘俏江南’的分店找自己。

挂了电话,郑大海有些奇怪,刘睿来找自己干嘛呢?听分店厨房的厨师反映,这两天购进的蔬菜品质不错,建议总店那边也找同样的供货商。今天也才第三天,不到结算的日子。

按说刘睿并不是那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就会找自己的人,想必一定有什么事情吧?

郑大海想了想,还是决定和刘睿见个面。

作为‘俏江南’的行政总厨,郑大海要负责两个店厨房的大小事务,每天都是忙的不可开交,有时候连家都不能回。不过,和刘睿的接触让他感觉,这个小伙子不简单,自然是愿意和他结交。

站在餐厅四楼办公室的阳台上,看骑着自行车缓缓而来的刘睿,郑大海有一种错觉,感觉对方身上那种自信的气息就好像是‘俏江南’的老板开着奔驰宝马一样。

郑大海摇摇头,思忖自己是不是最近太忙了,以至于出现了幻觉?

“今天过来找我有什么事呢?”等工作人员把茶杯放下出去之后,郑大海笑着说道。

“郑大哥,有些事我不知道怎么开口?”刘睿觉得很为难,人家郑大海对自己很照顾,自己如今却要提一些看起来很过分的要求。

“没事,你说说看嘛,要是能帮忙的话,郑大哥自然是不会推辞。”看得出刘睿的紧张,郑大海尽量舒缓语气,想让刘睿放松。

“是这样的,郑大哥!”刘睿深吸一口气,缓了缓说道:“和‘俏江南’合作乡亲们都知道了,现在村里人心浮动,我就想来问问你,餐厅还能不能从村里收购点东西?”

“收购点东西?”郑大海手指头无意识地敲击在扶手上,暗自在心里盘算。

试运营这两天过来,餐厅的生意很好,顾客们的反映也不错,但是成本上的压力有些大。无他,就是从省城那边运过来的各种绿色食品在物流以及价格的成本偏高。

当然了,要是维持这样的局面,随着餐厅生意的逐步提升,餐厅的利润也会随之上升。但是作为餐厅的高层之一,郑大海又拥有一定的小额股份,因此考虑的事情也就更多。

上梁村背靠小青山,面临小镜湖,是一片还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世外桃源。那里出产的山珍野味,河鱼还有各种农作物应该算得上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只不过没有各方面的认证,没有得到承认罢了。

以前,‘俏江南’总店没少从一些二道贩子手中收购一些上梁村的特产,只不过因为需求较少,郑大海也没有想过直接到上梁村去收购。

那里物产无论是品相和味道一点也不比那些示范园出来的产品差,刘睿提供的蔬菜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原本郑大海想忙过这段时间之后,再慢慢地考虑这个问题,没想到今天刘睿就来把事情提了。

“我们餐厅也有在上梁村收购一些山珍食材的打算,回头我就让采购部的人下去收样品,回来检测通过之后就可以了。”郑大海沉吟半刻,说出了一番令刘睿大感意外的事情。

再来之前,刘睿早就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毕竟采购食材的事情不是儿戏,自己和郑大海的交情还不到能影响他的程度,在刘睿看来,郑大海能有一个模糊的答案就已经让他很满意了。出乎意料的是,郑大海竟然已经有了这样一个计划,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郑大哥,谢谢你了!”这个时候,刘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有了‘俏江南’大规模采购的先例,就能带动县城里其他餐馆后续的动作,上梁村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门向餐馆提供食材的基地。当然了,这个过程中间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有了一个开始,事情就会慢慢的好转起来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村民们致富,但往往因为小农种植的局限以及各自为战的情况,让上梁村的农产品根本就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现在若是通过这样的契机,通过引导、规范,把上梁村打造成一个食材供应基地,应该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情。

上梁村有靠着小镜湖的田土,最适合种植蔬菜,再加上小镜湖、小桐江清澈的水质,孕育了鲜美的湖鲜,应该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而小青山之中的山珍野味,历来都是青山县乃至整个桂西省最受欢迎的食材之一,只不过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和郑大海商量了一些细节之后,得到满意答复的刘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俏江南’。

刘睿没有在县城停留,骑着车子直奔青云码头,径直回到上梁村,找到了王华国。

“事情能确定?”听完刘睿的话,王华国摸了摸自己光洁的脑门,有些迟疑地问道。

刘家变成‘俏江南’的供应商已经很是让老爷子惊讶,现在刘睿又回来说,‘俏江南’有意到村里收购食材,这如何不让老爷子高兴?

当然了,高兴之余老爷子还是保持冷静,前后把细节问清楚,知道确有其事之后脑袋就立即飞快的转动了起来。

一旦‘俏江南’在村里大规模收购食材,商机自然是很大,但随即而来的麻烦也是不少。村子里那么多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差不多的情况,到时候收哪家的?收多少?

利益纠葛往往会成为影响村民邻里关系的重要因素。

以前不是没有过因为收购农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矛盾,闹得沸沸扬扬的,影响一点都不好。

作为支书,王华国想的事情往往会更多地从维护村子稳定的角度去想,当然了,若是能够在维稳和发展经济上取得平衡,那就是最好的。

最后,还是刘睿给王华国出了个主意,很是让他满意,大感欣慰。

第41章 习惯问题

刘睿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王华国放弃以往那种由村委会出面大包大揽的模式,改由村民自行和城里的餐馆进行交易。

当然了,村委会还是要负责和来到村里收购的餐馆进行相关的交涉,防止恶意压价、恶性竞争等等不良行为。

这样一来,村委会就从具体的事务之中脱身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指导村民们,更快地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回味刘睿的那句话,王华国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

“孩子大了,你得让他们自己走!”

以前的王华国和上梁村委会就是对村里面的事情过多的干涉,不仅仅养成了村民们的依赖心理,但是在事情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又容易落下埋怨,影响干群关系。

以前也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人敢直面老支书把事情挑明,村子也就一直维持一种七八十年代封建家长式管理的氛围。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没有想着去改变。

也只有刘睿这样的年轻人,初出茅庐,敢于借此机会把事情和老支书挑明。

其实,王华国也没有其他人想的那样古板,不知变通,刘睿一说,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略带惆怅的同意了刘睿的建议。

把事情告诉老支书之后,刘睿自然是放下了心,有老支书把关,事情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回到家里的刘睿看着院坝上整齐堆积着的营养杯,再看看苗床上已经长出两张真叶的小番茄苗,刘睿知道移栽的时候到了。

小番茄的种植相当的麻烦,在苗床上长成之后,进行移栽假植,培育一段时间,等到植株长大后才能定植到大田里面。

刘睿找来几根竹子,在菜园挨着院坝的地方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凉棚,然后上面用黑色的遮阳网覆盖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