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彼得整整用了10年的时间寻找自信。10年的时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像小毛毛虫破茧成蝶一样,10年的时间,是彼得寻找自己翅膀所必须经历的时间。如果彼得选择放弃、踌躇不前,或者急于求成,他将永远摆脱不了反应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评语。
  通过彼得的经历,我明白了孩子所蕴藏的力量远远超出了父母的想象。而现在一些妈妈往往只看到孩子的一点表现,就妄下结论,急于求成。
  人们在种树的时候,为了让树苗能够深深地扎根,会施一点肥料,然后等着树苗去适应土壤和肥料。如果给树苗一下子施很多化肥,即使是再好的肥料,树根也会整个烂掉。别说长大成材,连小树苗都会干枯而死。
    所以妈妈们不要只看到孩子现在的样子,就产生不安与急躁。要相信孩子们的才能,多给孩子鼓励,更加耐心地去等待他们的蜕变。
  
  
·☆不要把孩子当作“展示品”
“我的孩子英语非常好”、“我的孩子正在学钢琴”……我们经常会听见妈妈们谈论类似的话题。妈妈们总是认为让孩子学这学那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并且以孩子的多才多艺而感到满足。
  但是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呢?当然,世上所有的妈妈都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自己。如果说她们把孩子当作“展示品”,她们 一定会暴跳如雷的。
  但不幸的是,韩国的大部分孩子都成为了妈妈的“展示品”。不知道妈妈们是否知道,许多孩子因为情绪上有问题,需要去小儿精神科接受治疗,而大部分治疗过程都需要妈妈一起参与,只有通过妈妈的参与才能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疾病。
  接受小儿精神治疗的孩子还算是幸运的,治疗后,妈妈对他们的态度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大部分普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因为妈妈的虚荣心而成为牺牲品。
  不要把孩子当作借口
  韩国的妈妈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一看到新学校的广告或者英才培训班的消息就闻风而动。
  在妈妈的要求下,孩子们不得不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英语、数学,写作、计算机、美术、音乐……妈妈们恨不得每一样都让孩子学。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多才多艺,可是却很少有孩子精通其中一门技艺。面对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如果孩子稍有微词,妈妈就会说:“这全都是为了你呀!”孩子只得无条件地服从妈妈。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怀疑这些妈妈是为了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才逼孩子学这学那的。
  除了极少数的人外,韩国大部分的女性都有一种受害的潜意识。因为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抚养孩子、操持家务都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女性份内的事。结婚前,作为一名女性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喜欢做的事情,可是,一旦结婚生子,成为妈妈的女性就会被家庭所束缚,无法再实现自己的梦想。潜在的受害意识就渐渐地显现出来了。
  有的妈妈经常心理很不平衡。当看到朋友或者姐妹嫁给一个有钱男人的时候;当看到别人装修新房子的时候;每到节假日看着别人出国旅行的时候;当看到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孩,由于家庭富裕而衣着光鲜的时候,她们的心理都会非常不平衡。最触动这些女性神经的,就是看到电视剧里的医生、律师、老板和职业女性等所谓的精英们都过着富足自在的生活。别人在高档的西餐厅优雅地就餐,而自己却为了一分钱在市场上同人砍价,两相对比,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同别人的比较中,所产生的受害意识逐渐转化成了“恨”。“要是我当初学习再努力一点……”、“如果当年我努力考取律师资格……”,可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在妈妈的眼里,年幼无知的孩子的前途尚未确定,妈妈可以将自己的理想在他们的身上得以延续。于是,孩子们只剩下妈妈给他们选择的一条路了,那就是要过上令别人羡慕的生活,补偿现在的贫穷。不知不觉中,妈妈迷失了自己,也扼杀了孩子的自由成长。
  妈妈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
  孩子的愿望VS妈妈的心愿
  我在抚养三个孩子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培训学校。这里只有为具备特殊才能的孩子设立的专门学校,相当于韩国的艺术学校。
  南希在艺术方面似乎很有天分,她曾经想去专门学校学习。但是,最终我还是把孩子们都送到普通学校去了。因为,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南希并没有超常的天分。如果盲目地送她去专门学校学习艺术,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可能被淘汰,这样将会给她的一生造成巨大的伤害。
  南希并没有放弃她的爱好,她对艺术方面的东西仍然很着迷。我虽然没能对孩子们进行专门的艺术培训,但是,作为感性教育的一个方面,我决定让他们去学习钢琴。家里恰巧有一架钢琴,而我们还有一位会弹钢琴的邻居。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直接用钢琴弹出你们喜欢的音乐呢?弹钢琴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哟!”
  孩子们使劲地点头。开始的时候,他们学得很认真,可是没过几天,孩子们就开始看我的眼色行事了。有一天,又到了学钢琴的时间,他们总是磨蹭着不想去,互相交换着眼神。终于,爱丽丝鼓起勇气对我说:“妈妈,我们一定要学钢琴吗?”
  我很意外,我以为孩子们会喜欢弹钢琴。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非常讨厌弹钢琴时的气氛,有这时间不如去做些其他想做的事情。而且,他们对教钢琴的老师也不太满意。我问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这种想法的,孩子们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太喜欢。”
  “那你们为什么不早说?”
  “妈妈不是希望我们学钢琴吗?”
  刹那间,我被惊呆了。我一直把为了孩子们当作借口,其实是我强加给他们的。孩子们看我没有说话,不安地对我说:“妈妈,如果您想让我们学钢琴,我们接着学。我们不学钢琴是不是让您伤心了?对不起!妈妈。”
  听着孩子们的话,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孩子们希望妈妈总是开开心心的,即使不喜欢做的事情,为了妈妈他们也会去做。
  我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无意中强迫他们做了不喜欢做的事情。
  “孩子们讨厌做的事情,我有什么权利强迫他们去做呢?”
  于是,我立刻不再让他们去学钢琴了。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作为妈妈应当给孩子指明方向,但是不能强迫他们去做什么。
  正在抚养孩子的妈妈往往错误地认为,不管什么,孩子只要认真去做就可以成功。因为现在孩子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应当由妈妈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当然认真做事情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这件事情应当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决定。
  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一定要考虑这件事是孩子喜欢做的,还是不喜欢做的。不要自以为对孩子前程有好处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同时,妈妈不要认为自己努力了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多么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拼图游戏,可以一块块尝试着去拼。如果妈妈一味地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妈妈心力憔悴,孩子疲惫不堪,而且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会出现裂痕。
  南希告诉我最近她正在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学钢琴的初级教程。以前南希很讨厌学钢琴,现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忽然又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尽管年龄已经偏大,而且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南希说她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听了南希的话,我心想幸亏当初没有强迫他们学钢琴,否则的话,现在怎么能看到南希像孩子一样学初级钢琴的可爱的样子呢?
  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因为父母经常会用错误的眼光去看孩子,认不清自己应当起到的作用。
  父母以为供孩子吃、穿、上学,就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了。
  其实父母应尽的义务还远不止于此。在孩子面临未来的选择时,孩子应该有权力自己去选择。然而,有的父母觉得已经为孩子做得够多了,现在孩子应该按照父母的愿望去成长,相信每位妈妈都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我给了你多少,你就要报答我多少”的等价交换关系。
  我觉得父母在为孩子尽义务时,需要具有一种牺牲精神。牺牲是指不求任何回报、无条件地给予。要求回报的给予就不是牺牲。父母在为孩子付出时,不要为孩子划定路线,尽管这并不容易做到。
  其实,我也想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爱丽丝想成为文学家、医生或者律师;南希也希望成为医生或律师;彼得想成为物理学家或发明家。彼得小时候在理工方面有很高的天分,所以他的想法和我相同。但是,爱丽丝和南希作为东方人,在美国如果想平稳地生活下去,医生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而律师这种职业经常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因此我也不太赞成。
  但是,对孩子们的选择我没有过多的干涉。虽然我想让他们听听我的意见,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的做法是明智的。
  我对爱丽丝和南希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长大后她们走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成为两名正义的律师。彼得也按照自己的梦想,在人生道路上满怀信心地前进着,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如果我当初干预了孩子们的生活,现在也不会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容了。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生活,同样,孩子也不能再给父母一次人生。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
  父母养育子女,就像培植一棵幼苗一样。要想让幼苗长成栋梁之才,需要有足够的养分、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风雨。父母的作用就是当幼苗需要水时,给它们浇水;遇到风雨时,为它们抵挡。但是,幼苗不会按照人的想法想成为苹果树就成为苹果树,想成为梨树就成为梨树。孩子和幼苗一样,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成长。
  纪伯伦(Kahlil Gibran)在他的《先知》一书里有这样的描述:
  你们可以给孩子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学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能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抚养孩子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选择自己的路,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身旁给予帮助。
  现在,我想问一下读到这里的妈妈们,你们还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寄托吗?…… 
  
  
·☆给孩子一个空间
我念小学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本小说,直到现在这本小说还常引起我的思考。这本小说就是阿尔贝 ·加缪写的《局外人》。
  在《局外人》中,主人公莫尔索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包括自己。

  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也无动于衷,糊里糊涂地参加完母亲的葬礼,第二天他去了海滨浴场碰到了从前的女同事玛丽,两人一起游泳,晚上又看了一场滑稽电影,电影的情节使两人笑得前仰后合。莫尔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那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他对想升他职的老板说:“您也和别人一样,不愿意改变生活吧!”当恋人问他爱不爱她时,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关系吗?”
  在海边他用枪杀了人,法庭上法官问他为什么杀人,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阳光太刺眼了。”
  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妈妈会怎么做?是给他一个玩具,还是跟他说别浪费时间了?妈妈不要一看到孩子发呆就一副忍无可忍的样子,至少也应该关心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妈妈似乎最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待着没事干的样子(即使只是短暂的发呆)。
  彼得就格外喜欢沉浸在空想中,特别是什么都不做,自己一个人沉浸在遐想之中。大多数人肯定会认为他不会在想什么重要的事情,而我看到彼得这样,却非常想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但是我没有干涉彼得。其实,不只是彼得,爱丽丝和南希在做完功课后,我也让她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彼得经常发一会儿呆后,就开始捣鼓一些组装品,还会掏出书来,在纸上画着什么。爱丽丝和南希则喜欢编织一些东西,有时画画玩。
  他们有的时候就是呆呆地坐者。但是,不管孩子们做什么我都不会去干涉,只是偶尔我会引导他们做一些事情。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画画,看书,还是玩玩具,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们也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除了一些规定的事外,绝对不干涉我们,给我们的时间就彻底由我们自己支配。小时候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这么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这样做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那时,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个性。
  爱丽丝、彼得、南希的思考方式、喜欢做的事情、处理事情的方法各不相同。小时候我就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时间。没有别人的干涉,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可以自由地思考,这培养了他们自己的性格。
  白天大家一起听的音乐,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会自觉地再听一遍,这样他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画画的时候,他们会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未来。通过涂鸦似的乱画、编织东西,他们对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象有了更新的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但是,越是这样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就越多。因为孩子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妈妈们总津津乐道于那些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总是赞不绝口。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大概学习好、听话的孩子会这样。但是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课本上的孩子,就失去了在自由时间发现自我的机会。
  我相信在给孩子的自由时间里,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奋斗的方向。自由时间越多,孩子越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彼得小时候总喜欢拆东西。上高中时,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发明奖,这都是因为我给了他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如果只是一味地督促彼得学习功课,不要浪费时间,恐怕连彼得自己都不会发现自己有那方面的才能吧。
  韩国的妈妈们都有奇怪的强迫症,他们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们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为了能超过同龄的孩子,妈妈们把自己的孩子像牛一样,在各个培训学校之间赶来赶去。
  妈妈无法忍受孩子有空闲的时候。孩子失去了仰望蓝天,享受阳光的快乐,甚至学习的时候,笔一停都要招来妈妈的批评。这些妈妈们根本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他们自己思考的时间是多么重要。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用说树立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才能了,恐怕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吧。处在这种没有喘息之机的生活中,孩子们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发展的机会。
  不只如此,总是处在妈妈的监视之下,孩子会变得做事畏手畏脚,对世界有着极端的看法。
  孩子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塑造自己。只有给了孩子适当自由的时间,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更不能去强加管制。无论谁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
  如果真的为孩子的人生担心,就要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
  
  
·☆不要埋怨丈夫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妈妈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