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亮剑1918-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精良。他们利用履带式的装甲车和坦克排成一个长长的散兵线,端着武器的士兵则紧随其后,在公路和稻田之中推进。

    而当他们和日军相遇的时候,各种火力的完美配合已经让人惊叹,装甲车上的机枪吐着火舌进行火力压制,后面的步兵则依托前面的钢铁躯壳推进,在即将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又都散开进行防御,他们的步兵不光是装备了普通的步枪,还有不少人装备了一部分的*等火器,无论是近距离的活力覆盖,还是远距离的射击都能做到互补长短。

    远征军的步兵和装甲车的配合堪称完美,这根只依靠后方火力进行步兵冲锋的日军和他手底下甚至连冲锋都不怎么会的独立军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战斗刚开始后不久,他们的冲锋即被冲散,日军依靠后方强大的炮兵火力和顽强的战斗决心,很快就又发起了再一次的进攻。

    双方的战车和士兵冲击在了一起,噗噗噗的子弹在几公里的横面上乱飞,到处都是子弹钻进肉体的声音。只见跟随自己的弟兄冲上去就如同割稻子一般倒下一片,有的被大口径的高射炮击中,整个人都断成了几截。

    这一场冲锋过后,双方偃旗息鼓。清扫战场的时候才发现,他们都抛下了数以百具的尸体,用牛车都拉了好几大车。

    吴登温也是第一次亲临战场,到了前线子弹贴着他的头皮乱飞,差一点他的小命就报销了,不过也庆幸他坚持亲临火线,因为他的指挥所让几颗炮弹给报销了,里面的数个参谋当场死亡。

    这一仗打过之后,吴登温有些失望,按照这个打法什么时候才能打下同古,更别提打下缅甸的其他地方了?

    大冢拓一看吴登温一副失望的表情严肃的说道:“吴师长不必灰心,正面战场上我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拿下同古只是时间问题。只是为了减少伤亡,我们还需要继续在后方进行侧应。”

    说到这里,吴登温又是轻叹口气道:“上次的那件事搞死了几个人,结果三言两语就让那些人给平定了。据说手底下还有几个人让远征军的人盯上了,接下来再弄就不太好出手了。”

    大冢拓一脸部肌肉拧成一团道:“上次的行动只是一个试探。事实证明,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直接的行动。”

    “更加直接的行动?你的意思是?”吴登温试探性的问道。

    “咔——擦!”大冢拓一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嘴里发出了令人胆寒的拟声。

    黄正忠听闻哥哥从前线回来之后,决定也回家一趟去看看。他和哥哥已经多日未见,这次也正好赶上学校放假,就准备回去看看。

    母亲赵小宛也决定和黄正忠一起回去,毕竟这段时日以来她一直住在昆明,这是黄柯的意思,毕竟昆明要安全一些。不过总归这里不是家,所以还是要回去的。

    听闻赵小宛要回去,他的哥哥赵庭辉知道后道:“你们就回去吧,多看看我那个外甥,对了,再替我送点礼物给他们。我就不回去了,这边还有点事情要忙活。”

    “你还有什么事情要忙?难不成现在也不想见兴华?”赵小宛知道,自己的哥哥对黄柯一直是心有芥蒂,不过这件事总归说起来还是怨他自己。

    赵庭辉摆了摆手道:“哪有的话,我现在在昆明这边做了点小生意。你知道的,我这人不做生意就手痒。放心,绝对是正经八百的生意,你们就先去吧,这一趟我就不回了。”

    听哥哥这样说,赵小宛也不勉强。下午的时候,她和黄正忠乘坐专机,从昆明机场直接起飞前往南京。

    到了南京之后,黄正带着人亲自去迎接。兄弟母子多日未见,自然是都很高兴,黄正和黄正忠这对兄弟你锤我一拳,我踢你一脚的兴奋打着招呼。

    赵小宛摸着黄正的头道:“瘦了,还黑了。在前线打仗很辛苦吧?”

    黄正笑笑道:“不碍事,习惯了。”

    赵小宛拉着两个儿子道:“走,咱们回家去。想吃什么?妈今天亲手给你们做。”

    在车上,黄正告诉母亲和黄正忠,父亲黄柯已经在他们回来之前乘坐飞机去了西安,具体什么事情也没有说。

    赵小宛道:“不管他,咱们娘仨先聚聚。”

    一家人直接回了枫林路的黄公馆,这里在南京保卫战中受到了日军的空袭,南京保卫战之后,空军基本上夺回制空权,这一带的政府要员的公馆也进行了重新的修葺。

    公馆修好之后,黄柯也就搬到了这里居住,孙妈等家里的佣人也都回来了。见夫人赵小宛和两个孩子一起回来,孙妈等人高兴的前来迎接。

    “夫人,今天上午就听说您要回来了。快,这包递给我吧。”孙妈上前接过赵小宛手里的包,又摸了摸黄正忠的头道:“正忠长胖了!”

    这些孩子都是孙妈看着长大,所以对他们也都格外关心。

    “孙妈,今天的菜送来了吗?”赵小宛问道。作为政府要员,他们每天食用的蔬菜粮食都有专门的供应,保证新鲜和品类多样,同时也保证安全。

    “送来了,一大早就送来了。还有司令最爱吃的螃蟹,也都是新捞上来的,回来之前都已经刷好了,就等着上锅了。”孙妈乐呵呵的说道。

    “多蒸几只,我也爱吃螃蟹。”黄正忠跟着道。

    “好嘞,孙妈今天你帮我打下下手,你跟厨师老马说说我来做饭。”说着,赵小宛换上了鞋子和衣服,将围裙系在腰间进了厨房。

    在母亲做饭的时候,黄正和正忠两兄弟聊起了最近的一些经历。和以前相比,黄正相对寡言许多,不过言谈之中却比之前成熟不少,看得出来,战争对他有着不小的影响。

    没过多久,饭菜就做好了。赵小宛会烧不少菜,但都是以家常菜为主,今天这一餐都是他给孩子们亲自做的,所以都是简简单单的常见菜,除了清蒸螃蟹外,还有红烧牛肉、爆炒豆角、鲤鱼汤等。

    黄正将家里的一瓶红酒打开,给母亲、孙妈、厨师老马和弟弟以及自己都倒上了一点。这些人共同举杯,好似一家人一般。

    在他们吃饭的时候,黄柯的专机已经飞抵了洛阳上空。这一趟他的最终目的地并不是西安,西安只是他此行的一个站点而已,他最终的目的地是位于西北偏远的荒漠之中,代号“918工程”的试验地。

    918工程是一个绝密的军事工程,黄柯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过受困于经费和多方面的限制,这些研究和试验方面还一直都进展缓慢。

    今天黄柯来这里,并不是因为该工程取得了什么突破性的进展,而是因为黄柯觉得要来看一看了,毕竟那么多海外归国的大家们和无数年轻的将士们在这里啃沙子、吹冷风,于情于理都是要来看看的。

    当然,黄柯这次不光是只是表面上的看看,他还带来了不少经费和慰问品。这一切,都得益于自己不久之前搞的那个“黄师傅”牌方便面。

    黄师傅吧牌方便面投入批量生产之后,不仅为前线的官兵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又可口的食物选择,通过外交部长宋子文和史迪威等人,这些方便面还卖给了美军、英军。

    虽然美军的后勤给养很充足,士兵们手上的牛肉罐头都不算稀奇,可方便面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于是,方便面拌牛肉也就成了不少人战场伙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黄柯想在军方打开市场的方便面,却出奇的在美英等国家的民间走红。原来,随着战时经济开始,妇女们纷纷要到工厂里去干活,这也就导致她们没有精力去做一顿丰盛的午餐,于是方便面就成了大家忙碌之中的最佳选择。

    因为方便面的畅销,黄柯可以不依靠财政部,就能取得不小的一笔收益,这也就让他更加有了底气和本钱。

    有了底气和本钱,他将这些钱都用于直升机、雷达和918工程等项目的研究上,前两个项目目前已经推进的不错,听说直升机已经试飞,雷达也开始试运行了。这次去西安正好把这两个项目都看一下,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去查看918工程。

    黄柯除了给科研人员带了资金和嘉奖之外,还给他们带来了一项特殊的礼物——啤酒。这些啤酒都是他刚刚投入生产出来的,也是“黄师傅”系列品牌中的一个产品,这是傅望山的提议,黄柯同意了。

第029章 蜂鸟特工队() 
研发一条啤酒生产线是傅望山的主意。他觉得既然要打造一个“黄师傅”的食品品牌,就不能局限于单单只是生产方便面这一块,综合考量之后他决定再引进一条啤酒生产线。

    啤酒生产工艺并不算是什么特别复杂的技术,再加上再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几条啤酒生产线,傅望山本人旗下的产业就有一条啤酒生产线,只不过一直没有继续投入生产罢了。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自然是可以继续投产的。

    啤酒工厂选址并不算什么难事,只要是有自来水、方便运输等条件就行。起初的时候,傅望山想把啤酒厂一起建在南京,不过后来考虑到设备搬迁等多个问题,于是就地取材,将啤酒厂建在了武汉。

    黄柯在听了傅望山有关啤酒厂的汇报之后,立刻表态支持他的想法。并且对啤酒厂投建做出批示:“我军的将士们在前线进行抗战,百姓们在后方进行生产,他们都很辛苦。各级部门除了基本物质的保证之外,啤酒也是要供应的。酒精能够使人精神得到放松和麻痹,也能够让人产生激情!同意啤酒厂扩建,各级部门要特事特办。”

    不久之后,“黄师傅”牌啤酒开始了正式的生产。在量产了一批啤酒之后,黄柯还过来亲自品尝过。

    虽说味道不如进口的啤酒醇正,不过胜在成本低廉,可以大批量的生产,作为一种百姓饮品还是适合的。

    不得不说傅望山这人还是很会做生意的,在第一条啤酒生产线投入之后,他紧接着又去云南昆明,在那里又投入了一条生产线。不出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啤酒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并且价格低廉,每瓶只要两毛钱。

    在缅甸这条生产线开始生产之后,傅望山就建议黄柯向远征军先免费提供一批啤酒。

    黄柯考虑到远征军在缅甸作战酷暑难耐,就采购了一批用十几架次运输机运抵缅甸,这就让每一个在前线的战士都有机会喝到了啤酒。

    前线的战事难耐,闲暇的时候去喝上一杯啤酒对战士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惬意时刻了。物质上的方便面和啤酒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激励了前线战士继续战斗的决心。

    这一次,黄柯准备带些啤酒给自己身边的这些将士们尝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觉得以后可以向这些地方供应啤酒。

    抵达了西安之后,黄柯连简单的歇息都没有,就对前来接站的陕西省省长杨培民道:“走,咱们先去直升机试验地,我要看看咱们的样机究竟怎么样了?下午再去看看咱们研制的雷达。”

    直升机的试验场地城市以西的郊外。开车过去至少需要近两个小时,再说那边也没有什么好的吃食,委员长已经坐了半天的飞机,这再过去是不是有点不妥?

    省长杨培民上前道:“委员长去试验场地还要一段车程,眼看就是中午了,要不在西安稍作休息再去?”

    “不必了,回头就在那边吃吧。这是军事部门的事情,部队上的同志陪同就行了,培民你们就先休息吧。”黄柯快步上车说道。

    黄柯这样说,可杨培民他们却不能这样做,所以也都只好空着肚子跟着黄柯朝直升机的试验场地去了。

    实验场地位于西安西郊,隶属于江南重工集团。这个大型的重工业集团在整体进行内迁之后,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恢复到了战前的生产水平。而搭上国家政策快车的江南重工在抗战之中,开足了最大的马力开始发展。

    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运输机,这个重工集团都能够研发和生产。中国国防军装备的坦克、装甲车以及空中的战机,甚至包括大街上到处跑的“黄河”牌吉普车,都是由这个工业集团生产,可以说江南重工撑起了抗战装备的半壁江山。

    当然,黄柯也明白无论什么东西都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所以在江南重工集团发展壮大的时候,位于武汉的汉阳工业集团也开始兴起。

    虽然没有江南重工涉及的领域那么广泛,但汉阳工业集团在枪械方面还是江南重工无法比拟的,所以在军事工业上,双方也呈现了一种互为犄角的补充态势,这也是能够促进工业的发展,毕竟有竞争才会有好的产品。

    去试验地的车程虽然不短,不过黄柯也没闲着,一路上他一直听着省长杨培民做着汇报。抗战开始后,因为重要的工业和交通在西安集中,也就造就了这里的繁华。

    沿着新修建的公路一路向西方向,路过骊山脚下的时候,黄柯想起再往那边走的话应该就是距离秦陵不远的兵马俑了。

    黄柯频频点头道:“杨省长,有关你们这边的情况我很了解。陕西是咱们抗战的大后方,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要守好、也要巩固好。”

    “是是!培民不敢忘记委员长的嘱托,陕西是要经营得当的。”杨培民说道。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过后,车队抵达了目的地。和这里的其他地方不同,直升机试验场是一片高标号的水泥地跑道,旁边是盖着伪装的机库,周围也都拉起了铁丝网,铁丝网周围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头戴钢盔端着钢枪的士兵来回游动,看得出来这里平日里也都是戒备森严。

    通过层层岗哨,黄柯在众人的簇拥下缓慢的下了车。飞机的总研制师朱家仁和雷达设计师束星北等人员前来接车。

    黄柯下车后笑道:“你们都是科学家,怎么好让你们来接车?”

    朱家仁笑道:“委员长支持我们的研究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黄柯笑着点点头,杨培民上前介绍道:“这位就是直升机的设计师朱家仁。”

    黄柯同他握手道:“朱教授,辛苦了!”

    接着,杨培民又对着旁边的一个个头不高的青年说道:“这位就是咱们雷达的设计师束星北先生。”

    “束专家你好,听说你是扬州人,下次想吃什么家乡的特产跟我说说,我托人给你带来。”黄柯笑道。

    “谢谢委员长。”束星北笑道。

    黄柯也摆摆手道:“不用谢,应该是我谢谢你们。你们一个研制的直升机,一个研制的是雷达,一攻一防,这就保卫了咱们的领空。”

    接着,朱家仁向黄柯介绍了新研制的直升机。实机看着并不大,采用的是共轴双螺旋,机舱是全密封的,里面看样子可以坐两人。看着这架直升机,黄柯隐约看到了无数架直升机高空齐飞的场景。

    “这个直升机我们命名为蜂鸟,主要是因为跟它的体型有关。这是一款双座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起飞重量不大,航程也还算理想,可以达到280千米,速度也可以保持在150千米每小时。”

    “当然,这些都是试验得出来的数据,具体的这些数据还要到实战来实行,不过按照批量生产的话,也不会相差多少。”朱家仁侃侃而谈的介绍着这个试验机,那兴奋的表情就像是跟邻居介绍自己得意的孩子一样。

    说着,他还将飞机的图纸递给黄柯,黄柯看后不住的点头,“能不能研制出更大一些的飞机,机舱后面可以乘坐士兵,两边可以挂载武器。当然,两者不需要都同时兼顾,也可以专门研制用来运输或者对地面攻击直升机。”

    朱家仁听后挠了挠头道:“只是现在的发动机还没有完全成熟”

    “没关系,我只是提出一个想法,你们仅供参考。这种蜂鸟直升机如果能够性能稳定的话,也是不错的。可以先量产一批试试,我看就叫‘蜂鸟特工队’嘛。”黄柯道。

    接下来,黄柯又观摩了直升机的试验飞行表演。观摩过直升机飞行表演之后,也该到了饭点。杨培民上前道:“委员长,时间已经不早了,要不大家先吃饭吧。”

    黄柯看看众人,估摸着也都饿了。他点点头道:“我看就不要去其他地方吃饭了。今天这顿饭就我来请好嘞,后面的车上带来了一些送给大家的罐头、方便面和啤酒,咱们就让食堂的厨子忙活一下,咱们就在这吃着吧。”

    朱家仁听后同意道:“这样好,咱们这的师傅有个面做的不错,要不今个主食咱们就吃油泼面吧?”

    “嗯,好。主食就做油泼面,烧点大锅的牛肉罐头,再来点啤酒。”说着,黄柯让人把车里带着的牛肉罐头和啤酒都从后面的车上搬了下来。

    大家一起翘起牛肉罐头,厨子们也都卖力的活面、下面,不一会的功夫,一碗碗油泼面配着红烧牛肉就做好了。

    黄柯让人将带来的啤酒打开,他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